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1-17 14:41:57| 人氣9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什麼是快樂?+為什麼說無欲無求才是快樂的捷徑***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什麼是快樂?」的圖片搜尋結果

                               ***什麼是快樂?***

快樂是一種感受良好時的情緒反應,一種能表現出心理狀態的情緒。而且常見的成因包括感到對健康、安全、愛情等之滿足。快樂最常見的表達方式就是笑。通常我們認為達到快樂,是需要喜愛自己從事的工作和愛。 

快樂與幸福的區別在於,快樂常指個人的、短時間的情緒感受;幸福則涉及到與他人、家庭的長期正面的交互過程,以及對事業、生活發展的積極的體驗(與「不幸」相對)。

欲壑難填,為「得不到」和「已失去」苦惱常常是痛苦的根源,相反的,知足的人通常比較快樂,​​ 有人說"知足常樂"。因為要求都不高,珍惜現在已擁有的,進而對未來抱有健康的期許,比較容易達到快樂。但是別因為快樂而故意找藉口把自己弄得無所事事,這樣卻是消極的做法。享樂主義最注重的就是人生活的快不快樂,以快樂為最大價值。 

快樂和喜樂是不同的,快樂是可以很短暫,而喜樂可以維持很久。

人可以永遠快樂,而沒有煩惱嗎?回答顯然是否定的。因為戀愛的人害怕失戀、有錢的人害怕沒錢、得意的人害怕失意......。

科學家研究發現, 大腦當中有多種主要化學物質能情感和快樂指數。有不同社會經濟因素會影響快樂。有些研究指較富有國家的人較不受收入影響。

換言中,收入較能預測較窮地方的人對生活滿意程度。縱觀各種讓人不快樂的原因:生老病苦、怨仇憎惡、患得患失、身心煩惱等層層的迷惘! 

但是到底有沒有一種“真正的快樂”呢?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只有希望,沒有失望? 

快樂,是一種深刻的內在智慧力和慈悲力,成為我們美好生活的態度!

快樂是內心的感觸,是一種情緒、是一種狀態  最直觀的快樂就是你會不由得臉上發笑  當你需要什麼時,恰好出現在你面前,你怎能不感到欣喜,這就是快樂。

快樂是通過我們身體的感觸所見聞的表達出的一種情緒。 

快樂有很多,其一就是有自己的追求。年輕時做自己喜歡的事,年老的你回憶起往昔時臉上會自然的微笑著,常久歲月以來,依然心懷當初,我認為人生最快樂的莫過於此,禁得住時間的洗禮。 

一名的歌手他快樂的是作出一首能夠打動人心的歌曲,引發感情的波動,一首你快樂的時候想聽的,你難受時候也想聽的,並觸動你的心靈,讓你練就一顆如堅石般的心靈同時,也能夠像水一般的溫暖。通過歌曲改變一個人,這就是歌手的真正快樂。

一名詩人真正的快樂就是寫出一首自己為之欣喜的詩,把自己所感詩寫出來,也希望有人能讀懂詩,懂得詩人心中想要抒發的情,無論所寫的詩是否能流芳百世還是消逝於人間,詩人永遠只為自己的內心抒寫!

有些人追求的是通過某種方式將自己內心所感表現出來,或將自己的發現分享。這些都能讓自我感到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人與動物與眾不同的便是有自己的表現力,能夠把豐富的內心通過某種方式體現出來,這是一種創造,創造本身也是快樂的。

我們普通人接觸更多的是事業,金錢,地位……有人奮鬥於工作,從而通過事業實現自我,這也是一種快樂,對事業的追求,對財富的追求。可能過程是艱辛痛苦的,但你成功了,你會覺得過程也是一種快樂。對外銷售自己的產品,得到了認可,看見自己的產品被使用,我想無論是誰都會覺得愉快,這代表著是一種被認可的,受歡迎的感覺。你怎能不為此感到快樂呢!

當一個人有了追求,有目標,並為之付出自己,那麼這個過程和結果都可以算是快樂,你喜歡才會去追求,即使最後失敗了,你也不會為此感到後悔,快樂是明知後果是很大可能會失敗的,你也不放棄。有些事你明知道是錯的,可還是懷著希望去嘗試,就如飛蛾撲火一般。那這對你來說這應該就是真正的快樂了。 

除了成就一番事業以為,我們可以為之努力,和追求的有很多。人生當然不僅只有事業可以為之付出年華,不僅僅只有事業可以使人快樂,快樂的來源是很廣泛的,有那麼一些人他追求的就是小而精,嚮往著精緻的小生活,平時上下班後回家做著飯菜,有著自己的小愛好,不追求事業有多好,過得開心就可以,生活過得充實。平淡也是一種幸福。

那麼除了追求外呢?還有什麼能讓我們感到快樂?他來自我們生活,最常見的是;玩,玩是我們獲得快樂最多的途徑,一場旅途、一場遊戲、一次出門逛街、看一場電影……都可能使你感到快樂。 

「什麼是快樂?」的圖片搜尋結果

生活是個大雜匯包涵著一切,快樂也僅是其一,不得不說生活是充滿了趣味性。 

可能當我們長大了,可以使你快樂的少了。你會不由得懷念起少年時,當初的我們確實是懵懂無知,活得天真無邪,不開心就哭、開心就笑。不用像長大了後要顧忌著。因為不懂事,更知道什麼是快樂,快樂也更容易得到滿足。反而長大了變得成熟了,就很難像少年時期那般模樣。

你現在會跟同伴追逐嬉戲嘛?你會在新年時玩鞭炮嘛?你會不會還喜歡看童話故事書,書本里的那些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城堡里的公主,你還記得多少

可能成年人的你會說這些經歷不能算是真正的快樂,小孩還不清楚明事,很快會忘記。但以老年人來看的話,我們年輕人所追求的快樂也可能不算是真正的快樂。 

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這確實沒個定義,不好辨別,因為每個人或每個階段的人看待的快樂是有所不同的。快樂有時也是很簡單的,有時又確實很難獲取。願我們老時回憶這一生快樂的更多,讓你遺憾的少!願我們這一生對往事還銘記於心,到老時不忘卻!

「什麼是快樂?」的圖片搜尋結果

與快樂同意義或相近的用詞,包括:愉快、愉悅、喜悅、歡喜、歡欣、歡欣鼓舞、高興、開心……等。一種更為強烈的感覺稱作「ecstasy(狂喜忘我)」,是一種個人意識上主觀體驗的特殊情緒狀態。在心流理論當中,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心流(英語:Flow),也有別名以化境(Zone)表示,亦有人翻譯為神馳狀態,是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首度提出,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

人能夠決定是否關注大部分知覺(除了天生的體內感覺如飢餓、痛覺等)。但在心流狀態,人完全沉浸在手頭的任務上,不會有意識決定如此;因而失去了對其他事物的感知:時間、人、分心的事、甚至基本身體需要。這是因為在心流狀態人的全部注意力在手頭任務,沒有可分配的注意力。

米哈里·契克森稱心流狀態為「最佳體驗」,因為人從中感到極高的滿足。超過二千五百年的時間裏,東方精神傳統實踐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運用心流技法為其發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禪宗使用心流來決定其表現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詞彙。在教育領域中,「過度學習」似是心流的一項重要因素——至少在技術層面是如此。同時,許多現代運動員也在運動中經歷心流,他們稱此經驗為「在心流區」中。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心流的概念已廣為東西科學家、精神大師及運動員所共同認識,只有米哈里·契克森將心流的概念應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構成(如遊戲場設計)的領域中。東方精神實踐家曾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心流理論來促成精神力及個人之發展與自我提升

「什麼是快樂?」的圖片搜尋結果

                      ***為什麼說無欲無求才是快樂的捷徑***

                           BBC-大衛•羅布森 David Robson

你怎麼看待追求快樂這件事? 

許多人都把追求快樂當作終身事業。投入的越多,收獲的快樂也就越多。

吉爾伯特(Elizabeth Gilbert)最暢銷的勵志回憶錄《一輩子做女孩》(Eat, Pray, Love)中有一個著名的橋段,講的是女主人公重新審視「古魯」(Guru,錫克教的宗教導師)給她的人生建議。她寫道:「快樂是個人努力的成果。努力堅持,滿世界的尋找。你不斷的為自己的信仰而戰。一旦達到快樂的狀態,你會不惜一切代價奮力前進,達到最高點,永遠保持這種幸福的感覺。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內在的滿足感就會遺失殆盡。」 

這種態度對部分人來說可能十分受用,但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它跟許多人的人生態度都背道而馳了——比如,這種追求會讓人壓力過大、有疏離感,還會令人產生一種挫敗感。若真的如這個觀點所言,我們可以把幸福比作是受驚的鳥兒:越是要努力抓住它,它就會越飛越遠。 

為什麼在生日、聖誕節或新年前夜等特殊的日子裏,有一些人會緊張、失望?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同時,這項研究能夠為人生規劃提供更廣泛的建議,有助於提升人們的長期快樂感。 

自我救助還是自我阻礙?

摩斯(Iris Mauss)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最早系統研究快樂理論的心理學家之一。 

她說,她是被過去幾十年美國出版的大量自救勵志書啟發的。大部分書籍都會把快樂感列為生活的必要條件。摩斯說:"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看到書上說,快樂對我們有多麼重要,要怎麼讓自己快樂起來之類。這些書都把快樂當作了一項指標。"難道這些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對當下的狀態失望的嗎? 

"如果把快樂的作用抬到這麼高,人們很可能就會把快樂的標凖上調。他們也許會覺得,必須無時無刻都感到快樂。但達到這個標凖並不容易,因此會有人對自己失望。如此,這些自我救助的書其實是南轅北轍了。" 

摩斯還很想知道,如果只是簡單地問自己"我到底有多快樂?"——是否會產生一種個人情緒,阻礙我們到達自己追求的快樂狀態? 

諷刺的是,閲讀幸福相關的書籍可能會帶走快樂。

摩斯與塔米婭(Maya Tamir),薩韋諾(Nicole Savino)和安德森(Craig Anderson)展開合作,通過一系列研究驗證了這一想法。其中一份詳細的調查問卷,要求受訪者給以下的說法評分: 

•無論在何時,我有多快樂都能夠反映出我的人生價值 

•為了過上有意義的生活,我必須在大多數時候快快樂樂 

•我會很重視生活細節,細節可能影響到我個人的快樂指數 

團隊的發現和預期的一致。受訪者對這些說法越是支持的,他們對當前生活的滿意度就會越低。 

因為受訪者的境況,問題變得複雜。有些人近期經歷過一些事件(諸如喪親之痛等),產生了很大壓力。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他們所謂的幸福幾乎一致。也就是說,如果所處的境況已經很糟糕了,那麼對於快樂的嚮往並不會讓人更加痛苦——相反地,情況有所好轉了,先前的痛苦也會壓制住那種自然而然產生的滿足感。 

試驗是否能在短期內操控人們的心態,以改變他們對快樂的態度,這是摩斯和她的同事們下一步要進行的工作。他們實驗是這樣的:先讓半數參與者閲讀一篇偽造的報道,上書幸福的重要性;剩下的一半是對照組,他們要閲讀一篇關於"良好的判斷力"如何有益的文章。文章本身不會帶有情緒傾向。隨後,團隊會要求所有參與者觀看一部有關於奧運會奪金的溫情電影,再來詢問參與者們的觀感如何。 

團隊再次發現了這個頗具嘲諷的結果:相比之下,那部分對於快樂更為渴望的參與者,看完電影后的情緒起伏較小。 

實驗似乎表明了一點,一旦事先看過積極正面、充滿希望的東西後,參與者對於快樂「該有的樣子」的預期會變高。因此,他們會不斷質疑自身的感受。如果他們的真情實感不足以達到快樂的凖入門檻,看完電影會覺得失望,並不受鼓舞。 

有意識地增加幸福感,也可能致使人們感到孤獨和疏離。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自己身處一場諸如婚禮的盛大儀式中,或在「一生」最豪華的旅行之中時:越是要要享受每時每刻的快樂,收獲就越少。然而,有時候可能只是去附近走走,卻意外成就一次美好的經歷。摩斯的研究表明,這種現象可能在其他很多領域裏也說得通。 

從那時起,摩斯就發現,追求快樂卻讓人們更加感到孤獨和疏離。這或許是因為,這種狀況下人們會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更加關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去欣賞周圍的人。摩斯說:「關注自身可能會讓我減少人際交往,而且如果我覺得有人『搞砸』了我的快樂,我可能會更加負面地評價他們。」 

影響遠不止於此。今年早些時候,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馬格里奧(Sam Maglio)和美國羅格斯大學的金(Aekyoung Kim)發現了另一種適得其反的可能:有意識地追求快樂,會讓我們感覺到時間的流逝。 

過分關注未來的幸福,可能會低估眼前的成就。

馬格里奧和金同摩斯一樣,他們進行了一系列設計巧妙的研究,其中包括讓受訪者回答開放式問卷,以及進行干預調節,意在確定因果聯繫。研究的一項是需要受訪者列出生活中讓他們開心的十件事(有的事情很簡單,可能就是花幾個小時陪陪家裏人)。這些事情並不會起到鼓勵作用,讓人們更積極地面對未來。相反地,這項實驗讓參與者們倍感焦慮,這些事情一定得完成,而且時間有限——如此,他們感受到的幸福就會大打折扣。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於他們把當下快樂的事列舉出來,而是在於,他們想要獲得更多快樂的慾望。 

馬格里奧指出,問題的根源在於,快樂太過模棱兩可,其內涵一直在發生變化。人們很難感受到自己已經到達了快樂的巔峰,即使某時某刻,確實有所滿足,人們也希望這種感覺能夠長長久久的。如此便會導致手頭上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馬格里奧說:「快樂本可以源於當下的享受,卻因持續不斷的負擔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還記得《一輩子做女孩》中吉爾伯特說的「不惜一切代價奮力前進,達到最高點,永遠保持這種快樂的感覺」嗎?根據馬格里奧的研究成果,這種說法只會讓人越來越不開心。 

積極追求幸福,我們會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以上研究成果都不能針對諸如抑鬱症等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如果患有臨牀疾病,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馬格里奧表示,調查結果也不能成為逃避重大決定的借口,因為這樣的決定能夠提升幸福感——例如和有虐待傾向的伴侶分手。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關注當下的快樂。 

然而,如果生活中沒有什麼大的挑戰,那麼這些研究成果確實能夠讓我們重新思考自身的態度和行為。馬格里奧指出,社交媒體讓我們尤其能注意到其他人經過裝點的生活。如此,我們可能會更加嚮往那種幸福、刺激的生活。他說,如果不用他人作為衡量幸福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標凖,我們的生活會快樂的多。 

馬格里奧說:「如果經常去關注某個朋友又去了別的地方,或者又吃了一頓美餐,那麼在我看來,可能你就會有一種『別人過得比你好』的心理暗示——一旦有了這種暗示,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要追求幸福。我認為,當今人們正越來越渴望快樂。」 

同時,摩斯指出,很多研究表明,更加願意包容負面情緒的人,即並不把負能量當作快樂死敵的,恰是長期以來都對生活更加滿足的那批人。她說:「一旦你努力地尋求快樂,可能會變得非常愛評判,厭惡生活中負面的事情,然後你會因生活中的不美好而苛責自己。」基於以上的原因,她建議人們對生活的起伏採取更加堅忍的態度,人們需要接受隨時會來的負面情緒,而不是試圖消滅它們。 

寫"感恩日記"或者對他人抱有善意——這些都是小技巧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技巧確實能夠提升個人幸福感,立刻能夠帶來某種滿足的情緒。但千萬別指望這些竅門能快速讓心情有大幅好轉,也不要質疑自己的真實感受。 

幸福就像一個膽小的動物。一旦你停止追逐它,你就會發現,幸福會變會自然而然地到來。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