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08 03:07:10| 人氣4,7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9年中國大陸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電視連續劇 01~48集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長安十二時辰》(英語: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是由娛躍影業與留白影視聯合出品的2019年中國大陸古裝劇,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周一圍、熱依扎、李媛、韓童生、徐璐主演。該劇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盛唐時期天寶(劇中為天保)三載上元節時(公元744年)發生在唐城內的一次刺客行動。本劇2019年6月27日在優酷首播,臺澎金馬 myVideo影音隨看於7月16日起同步跟播,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每週五更新集數。在北美地區,則於Amazon Prime Video和Viki上線。

劇情大綱

張小敬出身行伍,退伍後任唐城地方安保「不良人」,後因處事不當違反唐律被關押獄中。唐城混入可疑人員,負責安全的靖安司特例委派張小敬戴罪立功、偵破此案。經過張小敬的一番調查,發現敵人的陰謀是為了在上元節晚上的集會中製造混亂,而距離上元節花燈大會只剩下短短的幾個時辰了,張小敬必須在上元節花燈大會前抓住欲行破壞的刺客。在調查與追捕中張小敬發現靖安司中有敵人的內應,在一次次的鬥智鬥勇中,張小敬在最後關頭揭穿了背後主謀,阻止了破壞的發生,解救了唐城裡的黎民百姓。

~~~~~~~~~~~~~~~~~~~~~~~~~~~~~~~~~~~~~~~~~~~~~~~~~~~~~~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連續劇01集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 2019 EP01 WEB DL 2160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Z05kAjr60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連續劇4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quS6C7l7k

~~~~~~~~~~~~~~~~~~~~~~~~~~~~~~~~~~~~~~~~~~~~~~~~~~~~~~~~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連續劇 
01~48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Z05kAjr60&list=PLj7gqg0PcF0W7VFvPdvNZqH2JToXJA0pf&index=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anJgA3dkU&list=PLj7gqg0PcF0W7VFvPdvNZqH2JToXJA0pf&index=47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拜《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所賜,一向坐著冷板凳的北朝史,突然在網絡上捲入一個熱點。這個熱點源自於劇中人物李必的自我介紹:但我的李卻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

隋李唐李之說,實際上並不嚴謹,可能編劇想表達得是,李必和唐朝皇帝不是一家,而是從前朝隋朝過來的李家。觀眾可能不會深究,看懂了就行嘛,只管劇情不管歷史。然而,這句看似無意的台詞,一下子勾連起四個家族、從北朝到隋唐近200年的歷史。這四個家族,分別是李必的祖宗李弼家族、唐朝皇帝的祖宗李虎家族、北周宇文氏皇族以及另一家能真正稱為隋李的李穆家族。

這四個家族的興衰浮沉,基本上反映了北朝至唐朝安史之亂前2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寫到這裡,筆者作為埋頭北朝史十幾年的資深老粉,忍不住兩手都要顫抖起來。終於輪到我熱愛的那段歷史了! 

一、宇文氏皇族:北周隋唐200年歷史的總樞紐 

上述四個家族,歸根結底,都繞不開北周宇文氏皇族,李必(歷史原型為中唐名臣李泌,下文稱李泌)的六世祖李弼,就是宇文氏家族的臣子。

北魏末年六鎮大亂時,武川鎮鎮兵宇文泰捲入北魏官軍,後來輾轉進入關中,逐漸形成一股較為強悍的武裝力量,開始稱霸關中。宇文泰在向隴右、河西一帶擴張時,遇到當地幾股豪強勢力的頑強抵抗。就在隴右形勢陷入混亂的時候,兩家頭腦清醒的豪強站了出來,義無反顧地投入宇文氏集團,先後幫助宇文泰拿下了原州(今寧夏固原)和秦州(今甘肅天水)這兩個最要緊的大城,通往河西走廊的大路豁然洞開。

宇文泰從關中一隅,頓時打開了鼎足而立的大好局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兩家豪強,迅速被宇文泰納入其核心集團。這兩家豪強,一個是遼東李氏李弼,也就是李泌的六世祖。另一個是原州李氏三兄弟李賢、李遠、李穆。與此同時,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也慢慢融入宇文泰集團,成為獨當一面的重要將領。

此後不久,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也從南朝逃歸北朝,投入宇文泰帳下,憑藉武勇能戰,被任命為帳內都督。簡單介紹完這幾個家族,一個著名的歷史概念就呼之欲出了:關隴集團。這是國史巨擘陳寅恪先生提出的歷史概念,從狹義上理解,它最早指的是西魏北周的開國勛貴集團。 

這個集團的核心分子,是被稱為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鮮卑—漢人復合貴族。柱國全稱柱國大將軍,八柱國是西魏(宇文泰操縱北魏皇室建立的國家,實際掌權者是宇文泰)帝國八位軍職最高的將領,分別是宇文泰、李虎、李弼、于謹、趙貴、獨孤信(隋文帝的岳父)、侯莫陳崇、元欣。

其中,宇文泰身份超然,是全軍的最高統帥,元欣是元魏宗室的代表,只有職而不掌兵。所以實際領兵的只有六位。六位柱國大將軍之下,次一級的軍職是大將軍,西魏時代最著名的有十二位,楊堅的父親楊忠位列其一,也是了不起的勛貴。

宇文泰以高超的手段,將這些或漢或胡的將領聚攏到一起,開創了西魏北周帝國,後來宇文泰之子周武帝宇文邕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宇文氏的成就達於極盛。只可惜天不假年,周武帝暴病早亡,其子周宣帝宇文贇又荒淫無道,在位不足兩年也迅速病亡,北周最高權力陷入混亂,最後被楊堅竊取。自知得位不正的隋文帝楊堅,把宇文氏皇族全部誅殺乾淨,宇文氏一脈完全斷絕。

二、李弼家族:忠誠而多福的傳奇家族 


李泌的六世祖李弼,據《周書》記載出自遼東李氏,六鎮之亂時捲入契胡兵中,後來輾轉來到關中,在宇文泰的死對頭侯莫陳悅麾下。宇文泰進攻秦州,時任秦州守將的李弼棄暗投明,幫助宇文泰拿下秦州。所謂的棄暗投明,倒不是說兩家互相廝咬的軍閥誰更有道德優勢。而是說,宇文泰無論人格魅力、決斷力、威望、名氣,都遠遠強於懦弱愚蠢、好利忘身的侯莫陳悅。能辨出賢愚,並果斷轉換陣營,這是李弼的聰明所在。李弼進入宇文泰核心圈之後,並不以宇文泰高看一眼而沾沾自喜。他絕口不言政治,只老老實實地領兵作戰,甚至屢屢不惜以一軍主將之尊衝鋒陷陣,以不怕死的作風,繼續展現對宇文泰的忠誠。 

公元537年西魏東魏爆發規模空前的大決戰,在局面打不開之際,李弼和親弟弟李標率領60鐵騎橫衝東魏十幾萬人的大陣,這個讓人想想都遍體冷汗的場面,最終成了西魏軍取勝的關鍵。這個名場面,實際上也正是李弼家族與宇文氏親密關係的一個縮影。六柱國中,于謹的後人叛變北周,趙貴、獨孤信與宇文氏撕破臉被殺,侯莫陳崇捲入政變被殺,李虎則始終與宇文泰貌合神離。唯獨李弼一族,始終不離不棄。李弼之子李輝是宇文泰的女婿,被委以監控元魏宗室的重任,終西魏北周之世,一直處於受重任、受信任的位置。

北周亡後,李弼的曾孫李密入隋,由於隋朝表面上實行保留北周爵位的政策,李密得以繼續承襲蒲山郡公的爵位。然而由於李弼家族對宇文氏深厚的政治感情,李密被隋文帝刻意排斥冷落,到了隋煬帝時代,李密已淪落到與普通百姓無異了。這也是他甘願加入楊玄感之亂反對隋朝的重要原因。李密後來加入並領導瓦崗軍,失敗後投降唐高祖李淵,最終不免於被誅殺。在隋末大亂的怒潮之中,許多由北朝入隋的大家巨族或被政變吞噬,或被戰亂毀滅,但李密家族並未因此遭到滅頂之災,其宗族子弟大多倖存下來,最終有了李泌這一輩的興起。

自6世紀中葉李弼顯名於隴右,到8世紀中葉李泌封侯,200餘年曆三朝而不衰,可以說大半原因是李弼開了個好頭,既靠努力自存,更靠良好的政治聲譽。《長安十二時辰》中李泌出場自帶一顧傲嬌之氣,自立於李唐之外,其實是200年深厚的家族底蘊在支撐。 

三、李虎家族:鬱鬱而終的唐太祖 

李虎也是武川鎮兵出身,雖然自稱是西涼李氏出身,但在李虎一輩卻是實實在在的破落鎮兵。李虎與宇文泰原來都是賀拔岳的部將,賀拔岳是誰,這裡就不多解釋了,涉及的源頭又要說很遠。賀拔岳在平涼被刺殺後,軍中群龍無首,李虎立即遠赴荊州,要請賀拔岳的哥哥賀拔勝來接管部隊。

但遠水不解近渴,在趙貴的擁戴下宇文泰搶占先機成為統帥。李虎歷盡艱辛返回關中,已是江山變色,雖然心裡一百個不服,仍然不得不忍著噁心屈事於宇文泰。關隴集團的形成過程,伴隨著一場又一場慘烈的戰爭,其餘五位柱國大將軍,都多多少少在戰爭中有所貢獻,唯獨李虎,多次被委以留守的任務。 

李虎去世後,宇文泰又打破兵權父死子繼的老規矩,表面上抬出來一個叫元子孝的西魏宗室接掌李虎的軍權,但這個花瓶柱國並沒有拿到一兵一卒,李虎原管兵馬都由一個叫閻慶的實際掌控了。閻慶是誰,宇文泰的姻親(宇文泰長兄的外侄,閻慶的兒子閻毗後來還親上加親,娶了周武帝的女兒清都公主,就是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母親)。由此可見宇文泰對李虎猜嫌之深。  這直接影響了李虎後人對北周的感情。 

李虎孫子李淵娶了宇文泰的外孫女竇氏(父親竇毅,母親北周襄陽公主系宇文泰之女),也就是唐朝太穆皇后竇氏。李虎的遭遇,也連帶著其親家公竇毅對宇文氏皇族有了距離。楊堅篡北周之權時,竇氏痛哭流涕,說我恨自己不是男人,不能去給舅舅家報仇雪恨。其父竇毅嚇得連忙捂住她嘴說:別亂說,會滅族。女尚如此,竇氏家族的男人們卻懾於楊堅的威勢,沒臉沒皮地幫助楊堅消滅北周宇文氏。宇文泰選竇毅這個女婿,眼瞎的不輕。

唐人令狐德棻作《周書》,把宇文泰的幾個白眼狼女婿合為一傳,指名道姓地數落了一頓幾個吃裡扒外的王八蛋女婿,說要不是他們幾個屈膝事敵,楊堅能不能篡奪北周還在兩說。竇毅也在此傳中,但礙於唐朝皇家的面子,令狐德棻並沒有點名罵竇毅。然而不罵更勝似罵,唐太宗並沒有讓令狐改掉這個列傳,大概也是打心眼裡看不上隋朝,以及那些背主事敵的二臣。 

四、李穆家族:從救命恩人到反國二臣 

真正能稱為隋李的,應該是原州李氏,特別是活到了隋朝的李穆家族。李穆,原州李氏三兄弟的老三,宇文泰開拓隴右局面的關鍵功臣。宇文泰為酬謝李氏兄弟的功勞,任命李家世代掌管原州。兩家關係非常親密,到什麼地步呢?宇文泰的四子宇文憲、五子宇文邕,幼年時代一度寄養在李賢家,這就不僅是政治盟友的關係了。 

過了十幾年,老二李遠的兒子李基娶了宇文泰的女兒義歸公主。李基後來還成了宇文泰兒子周閔帝的心腹,可謂是累世通交了。李穆本人與宇文泰更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別想多,是恩義,不是別的。 

538年東西魏爆發河橋大戰,宇文泰在陣上,戰馬中了流矢受驚,宇文泰落馬,被幾個東魏兵追上。危急時刻李穆趕到近旁,大聲斥罵宇文泰怎麼沒跟上主將,東魏兵以為宇文泰只是個無關緊要的小兵,便舍之而去,李穆把自己的戰馬讓給宇文泰騎,這才脫離了危險。宇文泰因為這場救命之恩,賜李穆免死鐵劵,免其十次死罪。又給李穆家所有子侄、女兒連同親家都給予厚賜。 

後來李遠的兒子捲入政變,父子都被權相宇文護誅殺,李穆雖受牽連但只是短暫地免去了官爵,後來很快就恢復了。李穆甚至還做到并州總管,手下掌握著精銳府兵。并州是原北齊軍事首都,地位相當重要。要地配以精兵,周武帝如此看重李穆,應該能把李遠一家被殺的仇揭過去了。但到了北周末年,當楊堅篡政時,李穆非但一點也不顧念與宇文氏的舊情,還主動幫助楊堅消滅了尉遲迥。 

尉遲迥是誰?北周舊臣,當楊堅篡政時,他起兵討伐楊堅,力圖恢復北周。尉遲迥起兵本來尚有勝算,但因李穆在尉遲迥的側後牽制進攻,最後歸於失敗。入隋後,楊堅把李穆遵為開國第一功臣,不僅保留了他和家人的全部爵位,還升其為太師,賞賜恩遇相當隆重。然而人在做天在看,李穆的變節行為,不僅令他在史書中備受指責,更是真真切切地影響到了後人的命運。李穆的兒子眾多,但是家教似乎不好,後代兒孫爭名奪利鬧窩裡反。 

李穆死後,由於他的長子先他去世,爵位例由長孫繼承,但李穆另一個兒子李渾利慾薰心,為繼承爵位不惜雇兇殺人,刺死李家長孫。他雖然最終繼承了爵位和財產,但後來又因分贓不均,得罪了隋煬帝的心腹宇文述,宇文述進讒言誣陷李渾意圖謀反,最終做成冤案,李氏家族全部處死。李穆一族絕後。 

四個家族的簡史回顧,只不過是浮光掠影,簡述其概略。然而對比幾個大家族的浮沉亦看出,為善的家族雖然不一定活得長久,但是活得長久的必然是為善的。如李泌者,正此謂也。



《長安 十二時辰》後傳:宰相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收官,一切都塵歸塵土歸土。在這部劇中,至少有一半的角色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

張小敬在十年後的馬嵬坡揮刀手刃了宰相楊國忠;姚汝能終究沒有恢復姚家的榮光,以區區華陰縣尉終老;賀知章回到了老家,驚奇的發現兒時的玩伴竟然依舊健在,只是彼此已經完全成了陌生人;高力士晚年難逃「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宿命,最終被流放;楊玉環在馬嵬坡被處決;唐明皇、唐肅宗父子幾乎同時駕崩,開啟了唐家天子無善終的詛咒;李林甫、吉溫師徒反目成仇,後者還教唆唐明皇扒了李林甫的墓;「惡人」元載罪有應得,男的被口塞臭襪子之後亂棍打死;岑參中了進士,之後效力於邊疆幕府,成為了邊塞詩人;景僧伊斯把大秦景教推到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唯獨這部劇中的男主李泌卻是一言難盡,因為他在天寶三載之後還有太多的故事要講。「原靖安司司丞李泌」,早年素有神童之稱。注意,李泌這個神童無論從何種個角度看都是貨真價實——有人認為劇中的李泌表現種種都差強人意,有負「神童」美名。但是歷史上的李泌是以詩文早慧而著稱,而日後在歷史上也屢建奇功,相比於近世的諸多的「小時了了」實在是有著天壤之別。

《長安十二時辰》收官了,但李泌的故事卻剛剛開始。李泌第一次入宮廷時才七歲。據說是由另一位神童,也是其表兄員俶推薦給唐明皇的,據說當時唐明皇正與宰相張說一起觀摩大國手王積薪捉棋。聽說神童入宮,唐明皇便以「方、圓、動、靜」為題,讓李泌即興賦詩。李泌到底是孩子,一時間沒聽懂皇帝對自己說什麼,於是就請教宰相示範一下。張說解釋道:「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於是李泌立刻說道:「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應該說李泌的表現雖然不錯,但是卻也說不上多麼優秀,所以唐明皇只是給了一筆獎金,讓李泌的家人好好照顧著這個孩子,也就是:「善視養之」。

隨後李泌幾乎是默默無聞——因為他在政治上總是站到弱勢的一方。先是與張九齡成為忘年交,自然也就成了李林甫的對立面;之後又成了太子的屬僚,接連遭到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的打壓。並且還因為自己的一首《感遇詩》被楊國忠羅織罪名,由此貶到了南方的江夏。 

但是,李密畢竟是神童,自幼出入皇宮相府,對當時的政治時尚把握的很清楚。如果李泌是一位尋常的儒生,那麼經過這幾次打擊之後那就再無重回宮廷的理由,因為自古以來就有天子不見小臣的官場陋習。所以李泌就受籙入道,成為了道士。唐家天子為太上老君之後,故有唐一代道家為國家信仰,地位崇高。當時的社會名流也大多入道修仙,比如唐明皇、楊貴妃、賀知章、李太白都是道士,宰相李林甫也信奉道教,自稱天仙下凡,其女李騰空也是著名的坤道,並且是李白的煙霞侶。李泌成為道士就可以繞過官場上的身份限制,伺機以宗教理由隨時入宮。還有李泌,這些人都是道士。 

不久安史之亂爆發,唐明皇幸蜀,太子於靈武登基,是為唐肅宗。而此時李泌的老對頭不是已死,就是公開造反,借著這個機會,李泌被招至靈武,成了新帝的謀士。此時煌煌大唐的國運猶如風中之燭,李泌面對的無疑是個爛攤子,面對著這樣的局勢,這位已經在多次宦海沉浮的「高士」早已無心於功名。雖然有著唐肅宗的信任,但是李泌拒絕擔任任何官職,始終是一身庶人的白衣或道士的黃衫,追隨唐肅宗的左右。他曾經給唐肅宗提出過很多戰略性建議,比如因為安史亂軍多是河北人,所以在河南、關中一帶沒有得到過認同,所以亂軍就把掠奪到的財物全部送回自己的根據地范陽,可見安史亂軍根本沒有取唐家天下而代之的實力和想法。

所以李泌制定了這樣一個戰略方案:「今詔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取馮翊,入河東,則史思明、張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安守忠、田干真不敢離長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將也。隨祿山者,獨阿史那承慶耳。使子儀毋取華,令賊得通關中,則北守范陽,西救長安,奔命數千里,其精卒勁騎,不愈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勞,來避其鋒,去剪其疲,以所征之兵會扶風,與太原、朔方軍互擊之。徐命建寧王(李倓)為范陽節度大使,北並塞與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陽。賊失巢窟,當死河南諸將手。」 

也就是令郭子儀出河東採取攻勢,李光弼守太原採取守勢,在長安和范陽之間故意留出通道,引叛軍長途奔襲,然後將安史亂軍的主力攔腰斬斷,之後再光復京師長安。李泌的這個方略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安史亂軍,那麼即使是兩京光復、元兇授首,那也無益於根本問題——藩鎮割據的解決。所以「無欲速」,將安史亂軍趕出老巢,盡數全殲才是真正的勝利。 但這個建議卻被唐肅宗否決了······ 

因為在馬嵬驛兵變後唐肅宗就與父皇公開分庭抗禮,靈武即位之後譏諷他是不孝之子的也大有人在。作為一個皇帝,唐肅宗急需依靠戰績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所以光復長安必須是首要目標,這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不是軍事問題。被潑了一盆冷水的李泌此恐怕才徹底明白,一切政治問題,從根本上講只能是任何人之間的關係問題。尤其是在當時的靈武,播越蒙塵的朝廷之中依舊是鉤心斗角——唐肅宗與自己的太子也就是日後的代宗之間開始有了隔閡;而且另一個功勳卓著的皇子建平王也被冤殺,大敵當前,自剪羽翼,這一切讓李泌明白;再好的的制度、方略,也要靠人來做。

於是李泌從今後就憑藉著自己跟皇室的特殊關係,在人際關係方面做了很多建議。而且,不出所料的是,此後三代唐家天子在這方面都對李泌言聽計從,這也足以說明了李泌的人品。例如唐肅宗打算將李林甫掘墳鞭屍,以謝天下。但是李泌卻建議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李林甫是太上皇,也就是唐明皇所信賴的人,挖李林甫的墳,就等於公開向太上皇翻舊帳,這樣本來就緊張的父子關係就更不好相處了。唐肅宗聽了之後覺得有理,於是就抱著李泌垂淚道:「我沒想到這一層。」

關於此事,《新唐書·李泌傳》的記載是:「(唐肅宗)怨之,欲掘冢焚(李林甫)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廣,使脅。從之徒得釋言於賊。帝不悅,曰:『往事卿忘之乎?』對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氣候惡,且春秋高,聞陛下錄舊怨,將內慚不懌,萬一有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廣不能安親也。』帝感悟,抱泌頸以泣曰:『朕不及此。』」

不久,長安光復, 在鳳翔的唐肅宗得知消息,就準備給太上皇疏,聲稱:「請太上皇返京,我就退位,重新當太子」。而李泌卻表示反對,指出:「如此,則太上皇必然不來」。唐肅宗其問理由,李泌回答說:「理勢自然。」也就是說,過於的謙卑,反而會讓太上皇你在試探他,所以他也一定不會回到長安。並且李泌重新規劃了奏疏的內容:「今請更為群臣賀表,言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成功,聖上思戀晨昏,請速還京以就孝養之意······」這樣,「則可矣。」畢竟是暮年父子了,彼此不要再隔閡下去了。

收復長安之後,李泌又從宮廷中消失了,因為他此時已經有了新的敵人——李輔國、元載。尤其是李輔國,早在靈武時就因為想謀害太子及建寧王,便覺得李泌是個障礙,所以就想「neng」死他。比如有一次李泌在宮中睡覺,大胖子李輔國就乘機爬到李泌身上,想把他活活壓死。按照《鄴侯家傳》即在就是:「輔國體肥重,因近床語,遂以身壓先公(李泌)。先公素服氣,乃閉氣良久而去。」就是說李泌繼遭遇了何孚、蕭規之後,「第三次」靠著龜息閉氣之法逃出生天。
唐朝宦官擅權的鼻祖,李輔國。最後李三郎、唐肅宗父子及高力士皆死於此人之手。但是,無論是一開始的李林甫,還是元載,凡是和李泌做對的,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此後,李泌又四次「下野」並離開長安,但每一次都能夠大獲全勝的回來。唐德宗貞元三年(787AD),已經六十五歲高齡的元老李泌終於成為了大唐宰相,但此時的李泌卻已經看穿了一切。他對相當於自己孫子輩分的唐德宗說道:「臣素奉道,不與人為仇。」在拜相之後不久,長安城內又爆發了一起大新聞——有人揭發皇姑郜國大長公主有生活作風問題,帷薄不修自不必說,而且還涉及亂倫——這是十惡中的內亂罪,性質十分嚴重。對此,唐德宗曾對李泌說出他對此事的意見——皇姑郜國大長公主的私生活他一點也不想干涉,但是要是借男女之事掩蓋政治陰謀,那身為天子就不能不管了。郜國大長公主的女兒蕭氏正是皇太子妃,而公主的緋聞男友中還有北軍將領······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陰謀?雖然李泌勸告唐德宗不要多心,告密者與當事人有積怨所以藉機誣告而已,但多疑的唐德宗還是將事情越鬧越大,繼而又有人揭發郜國大長公主搞巫蠱之術,於是公主就被抓了起來,一起風化事件終於被發酵政治事件······ 

因為太子妃蕭氏的關係,唐德宗開始很認真地考慮廢掉太子,也就是日後的唐順宗,並以侄兒也是養子舒王李誼為新太子。這一回,又是李泌阻止了迫在眉睫的宮闈之變,他以老臣的身份極言直諫,並搬出當年唐肅宗冤殺建寧王的舊事,勸住了盛怒之下的唐德宗。 

至此李泌已經三次阻止了宮廷中最令人恐怖的爭鬥,基本上扭轉了自後趙石虎以來皇家父子相殘如家常便飯的惡性循環,為此後歷史的正常發展打下了基礎。而在他漫長的政治生涯中主持或者參與的政治改革、戰略規劃也是不計其數。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唐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鄴縣侯李長源就是為了大唐中興而生。在貞元五年初的一個深夜,月亮在一片叫做東壁的天空中發生月蝕,這意味著一位叱吒風雲的巨人將離開這個喧囂的塵世,回到天上。而這個上應天象的人,就是李泌,薨年六十八歲。 

一百一十八年以後,唐亡。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