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4-23 02:22:14| 人氣1,4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地功夫的養成──禪修智慧※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釋濟群*法師:禪修是心地功夫

禪修是心地功夫,關鍵是改變我們的心,打坐只是輔助手段。

很多學佛人覺得,只有閉上眼睛、盤腿坐在那裏才是禪修。

對於這個觀點,禪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作了批判。《六祖壇經》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立功課?”身體不過是個皮囊而已,怎麼可以根據是坐著還是著來判斷是非功過呢?關於此,禪宗還有一個著名的公案。當年,馬祖道一精進禪坐,南嶽懷讓看出他是堪當大任的法器,就想度一度他。於是,懷讓禪師取了一塊磚在他身邊磨。馬祖被得不行,就問:磨磚幹?懷讓說:我想把磨成鏡子。馬祖奇道:磨磚豈能做鏡?懷讓反問:如果磨磚不能做鏡,坐禪豈能成佛?懷讓接著例說:就像牛車不動的時候,應該打車還是打牛?

禪修是心地功夫,關鍵是改變我們的心,打坐只是輔助手段。正的用心,貫穿在一切時,一切處,包括行住坐臥,乃至吃喝拉撒。只要保持正念,隨時隨地都是修行。很多人不怎麼在心地下功夫,不學習理,也不改變觀念,調整心行,只是渾渾沌沌地坐在那裏,以這才是禪修的唯一方式。其實,是對禪修的誤解。

話說回來,著、走著都可以修行,盤腿坐著自然也可以。事實上,這正是常規的禪修方式。但我們要知道,坐在那裏幹什,才是最重要的。禪修並不是讓身體保持某種姿勢就行了,關鍵在於用心。正因如此,禪宗修行歷來都不拘一格,但用心綿綿密密,不空過。所以說,禪修是心地功夫,而不僅僅是腿功。

~∴~∴~∴~∴~∴~∴~∴~∴~∴~∴~∴~∴~∴~∴~ 

             *釋慧寂*法師:打坐就是參禪了

慧能禪師見弟子整天打坐,便問道:你為終日打坐呢?

我參禪弟子回答道。

參禪與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不是經常導我們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靜地觀察一切,還告訴我們終日坐禪不可以

慧能禪師說:終日打坐,這不是禪,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體。弟子感到很困惑。

慧能禪師接著說道:禪定,不是要整個人像木頭、石頭一樣地死坐著,而是要使身心達到一種極度寧靜和極度明的狀態。離開外界的一切物相,是禪;內心安寧不散亂,是定。如果執著人間的物相,內心就會散亂;如果離開一切物相的誘惑及困擾,心靈就不會散亂了。我們的心靈本來很淨安定,只因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擾,就如同明鏡蒙塵,活得愚昧迷失了。弟子躬身問道:,該樣去除妄念,不被世間迷惑呢?

慧能禪師說道:思量人間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間的邪惡,就化地獄。心生毒害,人就淪畜生;心生慈悲,處處就是菩薩;心生智慧,無處不是樂土;心裏愚癡,就處處都是苦海了。

在普通人看來,明和癡迷是完全對立的,但正的人卻知道們都是人的意識,沒有太大的差別。人世間萬物皆是虛幻,都是一樣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終點,結束就是開始。財富、成就、名位和功勳對生命來說只不過是生命的灰塵與飛煙。心亂只是因身在塵世,心靜只是因身在禪中,沒有中斷就沒有連續,沒有來也就沒有去。

弟子終於醒悟。

菩提心語:

生活中,要保持一顆淨安定的心很難,因被種種物相迷惑困擾,如同明鏡蒙塵,讓很多人活得愚昧迷失。因此,要心生智慧,就要坦然面對一切。

~∴~∴~∴~∴~∴~∴~∴~∴~∴~∴~∴~∴~∴~∴~ 

             *釋明一*法師:禪修增智慧?

我們都知道佛的修行過程是持戒、修定、生慧的過程,或者叫戒、定、慧三學的過程。有過一段禪修經歷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禪修能增長我們的智慧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樣的說法比較表面,不瞭解佛的人是接受不了的,那我們不妨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解釋禪修能增長智慧。

我們知道人們在守戒之後,就會減少很多麻煩,或者說是減少很多的障礙。所以,守戒的人就容易安靜下來或者說是得定。那,我們再來看看打坐時候的環境。我們在禪修打坐的時候,是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裏面靜坐。基本常識告訴我們,當人們在安靜的環境裏面,心也容易安靜下來。當的心安靜下來以後,容易進入思考能力敏銳、心地開闊等等有利於體悟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處理問題的能力自然會提升。

相反,如果我們不守戒,我們就會有很多的障礙。最簡單的來說,當我們與人架或者很激動的時候,我們根本無法安靜。這個時候,我們的智商等於或接近於零。在這種時候,自然是不能處理或者思考任何事情。也就是說,我們的心不能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去正確地處理事情。在禪堂裏面,如果的心不能安靜下來的話,就無法正常打坐。

從這些情況來看,我們只要是上座了,並且坐得住了,我們的心必然會是安靜的,我們的思考能力必然是最佳的。在這樣的最佳的思考能力狀態下,我們所需要想的事情就容易迎刃而解。這就是世間所謂的安靜心能有更多的智慧。這在佛的禪修裏面還是屬於路途風光,還是屬於不希望出現的狀況。但即使只是這一點點的好處,我們都已經是受用不盡了。

從佛的禪修來說,稱這樣的狀況叫做打妄想,這還是要避免的,打坐時只緣念的功夫。制心一處在的功夫上,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受益,才能開悟,才能全面地激發出的智慧。但是,對於我們初學的人來說,即使是路途風光,也能受益,何況禪修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好處。

這種情況用我們的凡夫肉眼就能看得到。因安靜了,我們的心變得仔細,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能想得更全面。換句話來說,就是我們能記憶更多、更全面的情況。從而我們能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照顧到更加全面的情況,把問題處理得更妥善。

這在世人眼裏看來,就是的智慧在起作用,實際上也是的智慧被激發的一小方面。當然,這是智慧被激發出來很少很少的一點點而已,並非究竟,是有限度的,是不完整的。不過就是這點小小的進步,也已經足處理眼前的問題。要注意的是,這裏所說的智慧,不是佛說的大智慧。

的大智慧是要開悟,然後見到事物的相,最後用這種大智慧去設計新的知識。要想全面把自己的智慧激發出來,那就要徹底放下一切,把這些路途風光也要放棄,努力不斷地禪修下去,制心一處,日夜不斷,這樣才有機會在因緣成熟的時候開悟,激發出與佛陀一樣的智慧來。

隨著禪修的深入,會進入不同層次的定境。同樣,我們的智慧也會由小到大的被激發。所以,心安靜下來後,在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時會變得開闊、嚴密、周到、有條理……而且應該是隨著安靜的程度加深,的這些能力就越,隨著定力增加,最後全面開發出的大智慧。

~∴~∴~∴~∴~∴~∴~∴~∴~∴~∴~∴~∴~∴~∴~ 

 ※禪修的智慧:禪定需致靜的心才能看透人生的路※ 來源:網路-懷恩網

“致虛極,守靜篤”是道家心性修養的六字言。“致虛守靜”需要守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守住孤獨就等於守住了本之美,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回歸自然本原之美。禪修之人禪修的智慧,也是必用致靜的心才能看透人生的路。

《楞嚴經》說:“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慧風掃蕩障雲盡,一切自然就通達了。淨極光通達,淨到極點,補修智慧光明便現出,通達宇宙,照天照地。這時候,沒有貢高我慢的心,沒有驕傲自大的心,沒有嫉妒他人的心,也沒有障礙他人的心。看大地的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這時,智慧時時現前,愚癡時時減少,心明如鏡,光明普照,無拘無束,無罣無礙,這是候的禪定者都能達到用致靜的心看透人生的路。

禪定者需要有從容自若的淡定,需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得失皆淡然的靜美恬然的心境。這是一種時時凝神安適,處處坦蕩泰然,深藏于心靈深處的澄明狀態,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審美境界。“靜篤”能撫慰、淨化、平靜人的靈魂,使人心無旁騖地去面對現實,使迷茫的人走出心性的困境,使浮躁的心棄一切世俗雜念回歸于平和靜篤,回歸于自然的靜美之境,更好看在致靜的心態中看透人生的路。

禪定即是“致靜”,淨到極點,智慧光才會顯露,才能開悟,淨不到極點則光不能通達,也不能悟。禪修者不爭名、爭利、爭權、爭位、爭色。不貪名、利、財、色、食、睡,貪得無厭。不求是非分之求,向外馳求,見到別人的東西,則欲占己有。不自私自利處處自己著想。不說不妄想,需要守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才得到平安,才能回歸自然本原之美,就能自然地持戒、佈施、忍辱、精進、禪定,而得到智慧。

禪定到了致靜心,淨到了極點,淨極光,心光怒放,不是亮光的光,心光。寂照含虛空,整個的太虛空包含在的心性的自體的光明中,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那看到世間一切如夢如幻是實的。埃的淨到極點,越淨就越通靈了,即到了心明如鏡,光明普照,無拘無束,無掛無礙。

在禪堂裏是修“戒、定、慧”三無漏學。在禪堂不講話,沒有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把口造四惡的門關上了。在禪堂專一其心參話頭,不生貪念、不生嗔念、不生癡念,把意造三惡的門關上了。在禪堂靜坐不動,不會殺生、不會盜、不會邪淫,把身造三惡的門關上了。這時候,五戒十善具足。行住坐臥,都修習禪定。定力具足,慧力現前,所以才說“淨極光通達”。淨極,就是定;光通達,就是慧。

禪定心中深入空境,諸妄不生,故能成就身心淨。淨心功極,即止觀純熟,沒有我執,唯存淨觀照之心。所謂“淨極光通達”,因此能見同居土中,十方山河大地,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寶光交輝。又見恒河沙數諸佛如來,遍滿世界,宮殿樓閣,莊嚴華麗。甚至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全無障礙,這是因平日欣淨厭穢之心,凝想日深,薰習而成。故今於禪定之中,被反聞之心光所逼而化現,但只是暫時之境界,並不是聖人永證。若不作聖證想,便是善境界。若作聖證想,就受群魔所擾。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生命的根本是靜,靜到了極點,才能把握住生命的諦,才能恢復生命的本能。無論念佛也好,修止觀也好,要先專一,才能修到靜,靜還不算,要達到“至靜”,但是,我們有幾個人修到靜?修到靜,則忘掉身體了,也的確可以祛病,因靜到極點,病也空了,受也空了,苦的感覺也沒有了。正禪定的智慧就是靜,要靜的話,病苦也靜了,煩惱也靜了,妄想也靜了,心也通就了能看人生正的路了。

~∴~∴~∴~∴~∴~∴~∴~∴~∴~∴~∴~∴~∴~∴~ 

                           讓生命的火花

                           能那間綻放

                           照亮了如心

                           步入成佛之道

 

                            *幻羽*淨題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