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0-26 19:51:45| 人氣1,3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的世界危機是否從中國開始?】作者:列昂尼德·科瓦契奇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的世界危機是否從中國開始”的图片搜索结果 

    【新的世界危機是否從中國開始?】作者:列尼德·科瓦契奇

        來源:衛星社,法新社,美聯社 2018102619:24 

中美貿易戰和日益增長的貸款成本,或將亞洲入比上世紀90年代末更差的金融危機中。亞投行行長金立群發出這樣的警告。他指出,發展中國家貨幣匯率下跌和發達國家嚴格貨幣政策,是在加劇亞洲的危機風險。

對於亞洲股市來說,10是最近一些年中最差的月。中國滬深300指數本月下跌了6%,而從年初開始,已經下跌了1/3。投資者們的恐懼感首先來自于中美貿易戰逐漸加劇的負面期待。兩國在相互提高關稅方面互不相容,對於任何一方來說,最終都沒什好處。而從長期角度看,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和純出口國將受到更多的創傷。上周公佈的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金融市場不穩,或將其他亞洲國家向下拉。韓國亞洲大學授李旺維(Lee Wang Hwi)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這樣指出。 

“第三次亞洲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相當高。目前,最危險的是中國。去年,中國採取積極措施降低債務。但伴隨貿易戰的展開,今年8月後,政府放棄縮減債務避免經濟停頓政策。認,(中國的狀況)與其他國家相比,問題並不那嚴重,因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規模非常龐大,資本運行受到很好的控制。但各種跡象表明,家庭債務、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更趨嚴峻(中央政府除外)。今年以前所未有的頻率行金融會議表明,中國政府認金融市場不穩是相當嚴重的問題。甚至,如果中國自身不陷入嚴重危機,那些對中國嚴重依賴的國家或遭受重創,像1997年那樣,再次遭遇金融危機。如果中國金融不穩持續增長,那有很大的可能性,將給韓國、臺灣、香港和其他地區帶來嚴重問題。”


國家債務規模在最近10年時間裏幾乎增長了三倍,而且是中低收入家庭。未償還的消費貸款總額達到2.16萬億美元。根據2017年底資料,中國家庭債務與他們實際收入平均比率是87%。儘管這還不是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100%,但其中的差距正快速減少。 

中國企業債對國家GDP占比創下了紀錄。去年,企業債是GDP166%,比德國高出3倍,比美國高出2倍,比日本高出1/3。中國政府明白其中的危險:施加杠杆越大,市場上甚至出現些許下降都可造成更多的悲劇結果。因此,政府採取堅決措施,限制市場上的貸款量。官方首先從影子銀行下手,要知道,影子銀行對貸款方沒有嚴格的要求,為它們提供大量的融資。政府採取措施後,這些公司越來越難以獲得貸款。上市公司,不得不更多地將自己的股票作抵押以獲取貸款。 

中國商界願意用股票抵押貸款。目前,市中的11%處於抵押中(約合6320億美元)。在金融市場下跌情況下,公司已經大規模遭遇"爆倉"。根據"債務換股票"貸款條件,如果公司市跌倒一定水準,放貸方將要求再補充提供資金抵押。但這些公司流動性不足,所以,通常這種條件難以完成。在此情況下,放貸方開始售借貸公司的股票,將債務貨幣化。如果這一程式規模化,那金融市場將出現暴跌,甚至會出現金融危機。 

正因如此,國外專家對中國金融市場相當憂慮。但山西財經大學副授李凱在接受衛星社採訪時認,在這方面無需擔憂,國家不會放任不管。 

“我個人認,亞洲發生金融危機可能性非常小。甚至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可能。中國作亞洲經濟發展的龍頭,貿易戰開始後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主要是股市和匯率方面。目前央行已經採取了積極措,匯率已經基本穩定。股市前一段時間下跌嚴重,但是在最近中央高層發表意見後,也有止跌反彈的跡象。目前國家正在通過減稅等措施進一步刺激消費,貨幣政策也開始有所寬鬆。總體而言,中國政府的經濟調控能力非常,在抗擊經濟蕭條衰退方面有一套系統的辦法,經濟形勢還是比較樂觀的。”


中國幾家管理機構同時從事股市的安撫工作。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承諾加深資本市場改革。此外,證監會還要求貸款機構不要賣上市公司的抵押股票,不要凍結這些公司的帳戶,對出現的局面持理解態度。中國央行也承諾,支持私營企業通過發放股票來獲得融資,對小企業增加1500億元人民幣的再貸款配額,呼籲私募基金幫助企業克服出現的臨時金融困難。 

地方政府也開始支撐上市公司的市。深政府計畫最少30家地方上市公司提供150億元人民幣,其中17家公司已拿到資金。廣東省生基地-順德市宣佈成立公司支持基金。北京也決定,成立100億元人民幣的高科技公司援助基金,支撐其股票價格。 

中國政府所採取的措施究竟是否有效,決定著中國和其他亞洲的市場前景。要知道,10的時候,其他本地區國家股市也緊隨中國股市下跌。日本東證股價指數縮水10%,韓國KOSPI指數下跌了12%,這是自2011年以來最差的數。臺灣Taiex指數下挫12%,最少是10年以來沒有過的現象。中國經濟困難,輻射到所有貿易夥伴國。考慮到中國的經貿規模和在世界供應鏈條中的作用,新的世界危機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英國赫爾大學授克裏斯托菲爾博維斯在接受衛星社採訪時這樣認 

“中國當然可以應對與美國任何規模的貿易戰。要知道,中國掌握著巨大資源,有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外匯,能避免貿易戰和包括關稅之戰的負面效果。但其他國家和發展中市場卻沒有這樣的能力。他們有債務。中國也有債務,但同時還有海量的流動性。因此,可應對挑戰並抗擊進攻。非常大的可能是,中美貿易戰將相當劇烈,導致出現嚴重的危機,因目前世界沒有抵禦此類'戰爭'的結構性機制。”

世界上已不止一次出現過金融危機。但通常,之前的危機源於嚴重的經濟因素。目前的情況是,這場危機中涉及政治上訴求。因此,對於其他世界來說,兩大國的貿易對抗將以樣的形式結束,只能事後再做評價了。

相关图片

近日,市場最關注的問題相信離不開中美貿易戰。美國以與中國之間國際貿易長期處於龐大逆差由,向總額34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徵收25%關稅,而後續的徵稅或使涉及商品總額或超過5,000億美元,即基本上相等於去年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而事實上,是甚造成貿易逆差?而貿易逆差對一個國家而言是否有這樣的迫切性要使用這樣硬的行政措施去禁止? 確實得商榷。

首先,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高消費、低儲蓄」的經濟結構,而美國逆差問題不是中美貿易所特有,目前美國對全球貿易普遍都存在逆差。或者應該這樣說,美國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在全球尋求廉價勞動力和低成本生地,轉移低端製造業去發展中國家,同時把發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等保留在美國本土,這就催生了美國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物美價廉品的旺盛需求,造成今天的龐大貿易逆差。這正是經濟學中國際貿易理論所提出的「比較優勢原則」。

根據傳統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比較優勢原則」,一個國家是否生蘋果,並不是看該國是否有對優勢(Absolute Advantage),而是看該國生蘋果是否存在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要看是否有比較優勢,就必須要看其生蘋果的機會成本,而非金錢成本。美國的比較優勢在於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生,這也代表美國從事低端製造工序的機會成本較發展中國家高。除政治及戰略層面的考慮,單純從經濟利益角度看,美中存在貿易逆差是再合理不過的。各國各施其職,各取所需,這正是全球供應鏈(Global Supply Chain)的運作。

任何貿易戰的發生,原因只會是基於政治及國家戰略層面的考慮,就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而言,雙方都會是輸家,長遠影響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作,拖累環球經濟。從投資者的角度,不論中美貿易戰一方較有優勢,事情發展到最後都不會有「嬴家」,埋單的都只會兩國的經濟和國民。

投資者,筆者一直以來比較擔心的其實是中國本身的內在經濟問題。事實上,貿易戰只是造成了中國內憂外患的局面,加速了內部經濟問題、債務問題、資泡沫和貨幣泡沫問題的浮現,縮短了中央針對性解決以上問題的時間。

內地經濟學家賀江兵引用了已故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提出的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來形容目前中國經濟面對的問題。該理論指出,一個國家在長期的經濟繁榮中,資價格上升,人們對資價格生了上升預期,當市場資價格普遍反映了升預期,這反映了資價格其實已透支了未來的經濟增長因素。了追逐不斷升的資,人們開始透過借貸去購買資,這進一步實現了市場對資的預期。資值產生的財富效應,加上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影子銀行的再融資,使資有效地轉化新增的購買力。當市場的需求主要來自升預期下的投機需求,而購買力主要來自融資借貸,與此同時一個國家的經濟去到一個較成熟的樽頸,經濟增長開始放緩,經濟增長遠落後於已透支未來經濟增長因素的資價格,資泡沫便開始形成。

事實上,在中國成國」的近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並不是穩定增長,而是比較大上大落。中國的國民生由高峰期每年增長超過10%以上,除了金融海嘯時中央放水4萬億救市令GDP增長短暫反彈回升,GDP增長(當中也可能含有不少水)一直下跌,因此事實上中國的經濟基本面,特別是內需,並非大家想像中

中國建行董事長田國立估算中國目前的房地價總達到400萬億元人民幣,是一個天文數字。中央當然也知道內房市場存在的泡沫問題,而對付泡沫問題最有效徹底的解決方法就是讓爆破。然而,房地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股市是二號列車,現時股市不會好到裡去的情況下,如果400萬億的房地市場爆破,對中國的經濟將會造成非常沉重的打擊。因此,中央近年的主調是「去槓桿」,減低泡沫的要爆破時對市場造成的影響。現時,中國的房地泡沫也開始有破裂的跡象,去年北京房價已明顯出現下調,特別是二手房,價格由高位下跌幅度達20%

免「去槓桿」會刺破泡沫,影響經濟增長,人民銀行於624日宣佈今年年內的第三次定向降准,預計釋放約7000億元的資金,支持高負債企業「債轉股」項目和小微企業融資,儘量針對性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央所做的都是「緩衝式去槓桿」政策。

除房地泡沫以外,中國另一大危機是內債問題。雖然中國國債(中國政府發行的債券)10萬億元,相比其他主要經濟大國不算高水平。然而,根據人民銀行公佈的資負債表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內債竟高達244萬億元,當中主要是家庭和企業債務。相比中國僅約75萬億元的國民生,中國的總負債比率高達350%。在經濟學上,一個國家的負債比率接近200%已是警戒線,而中國目前的內債水平已超過警戒線1.75倍。

今年以來,國內的債券違約問題嚴重,不論是地方政府、上市公司、民間企業、甚至中大型國企均存在債務和流動性的問題,當中尤以內房企業的問題最嚴重。中央「去槓桿」的意志十分堅定,自去年底再次限制內地房地企業於內地發債融資,因此有不少內房公司、國企於今年初急急來港進行境外發債。

得留意的是,不少內地企業只通過境外成立子公司(實質上只是一個融資平台)進行發債,發債的內地企業礙於外管政策的限制又不能直接對境外的融資主體進行擔保,往往只能提供沒有法定擔保效力的安慰函(letter of comfort / keepwell agreement),在沒有辦妥外管局的對外擔保登記的情況下,這種所謂「擔保」實際上等同「口頭承諾」,講個信字。這些境外融資平台實新成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本身並沒有還款能力,倘若發債主體違約,提供「擔保」的內地母企儘管有能力償還貸款,到時又是否能獲得外管批准,順利將資金從內地匯出至境外還債,這是一個問號。因此,大家投資債券時不得不留意發債之結構與及資金用途是否用於再融資,更重要的是其還款來源。

以上這類結構的債券正的還款來源實質上只依靠發新債再融資。大家不難發現近年不少內企在境外新發行的債券之發債用途「再融資」(re-financing),說白了就是「以新債還舊債」,性質等同於續用貸款( loan rollover)。若市場繼續有債券違約事件發生,令債券市場情況轉差,加上市場加息因素,企業若未能發行又或者需要以更高的成本去發行新債再融資,資金鏈一旦斷裂引發的連鎖市場反應,將使債價進一步受壓,繼而觸發債券市場去槓桿,加速債市崩盤的骨牌效應。以上的市場傳遞反應將會非常迅速,一旦來臨的時候才意識到,要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債券二手市場已即時失去了流動性。

除這類「擔保」債券以外,近年市場多了很多「國企」出來境外發債,更令筆者振驚的是不少香港大型私人銀行更會這類「國企」提供高成數的融資率。所國企債券」,是指一些擁有中國地方政府背景的企業所發行的債券。由於地方政府要爭取政績,必須要「修橋補路」,而這都牽涉到龐大的政府財政開支,但地方政府發債有規模的限制,有見及此,地方政府唯有成立城市投資建設公司(簡稱「城投公司」),再將土地及政府的資或一些特殊權益注入這些城投公司作擔保,然後利用城投公司進行發債,從而取得資金。

然而,城投公司所投資的公共建設項目大部都沒有盈利能力。這些城投債作地方政府爭取政績的工具,卻沒有想過還款能力的問題,城投債爆破是遲早的問題。最近一兩年,大量內地城投公司出境外尋求發債渠道,筆者也曾接獲不少城投公司的邀請作其境外發債的融資顧問,可以說,他們甚也不,只想趁境外債券市場火熱圈錢。偏偏就有不少私人銀行客戶貪其高息,又有「國企」背景,以相當安全,加上銀行又願意配合給予高槓桿,近年這些債券都十分暢銷。

說到國企背景的債券,不得不提的是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不到大半年前,國儲能源曾牽頭合組財團向長實以402億港元收購中環中心。然而不久後,國儲能源退出了交易,並在5出現一系列美元債券違約。事實上,金融海嘯後,中央開閘放水,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擁有國企背景的企業,以及大型上市企業如萬達、海航等,他們都極容易從銀行取得大額貸款。然而,他們都明白到內地的資以及人民幣都存在著泡沫。引述內地經濟學家賀江兵的說法,人民幣事實上是超額增發的。

根據人民銀行資料顯示,今年3月,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高達約174萬億元,這個數字比美元和歐元的M2貨幣供應量之總和還要高。這是
何國儲能源、萬達、海航等大型企業要在內地借取大量銀行貸款、發債用於海外購,因他們都意識到將資配置海外的安全性,同時楚人民幣存在泡沫的問題。然而,這些不惜通過高負債去境外進行瘋狂購的行令中央非常關注,當中央針對這些高負債的企業實施融資限制,流動性便會即時出現問題。這些企業在境外發行的債券便會面臨違約的危機。

筆者自金融海嘯後開始投資債券,正當時內地的房地發展項目回報高,但內房企業在內地難取得開發貸,且融資成本高,紛紛走出境外以高息發債融資。筆者當時利用低息環境的優勢,運用槓桿投資相對穩健的高息債券,套取厚的息差收益,槓桿後的資本年回報率連續幾年高達2x-30%。然後再利用槓桿後的高息回報累紙磚(REITs)等現金流資,慢慢自然去槓桿。

誠言,投資債券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對筆者而言,債券最吸引的地方是定息回報及可槓桿操作。然而,槓桿操作的前題是息差。在目前資金成本高的情況下,只能找高回報的債券來投資,如內房債和城投債,變成了以風險換取回報。若不使用槓桿,投資的回報率太低,於我而言,有其他更好的投資選擇。這是何筆者近兩年沒有增加債券持倉,原因是的「揀唔落手」,最後在一年多前債券到期的到期,未到期的都已全倉。以目前市況,投資債券需要更,考慮到加息等因素,應該以短債主,如定息債券,已沒有槓桿的需要,投資者對回報率的要求應合理地降低,切勿盲目追求資本回報率的極大化。

在風高浪急的大環境,擁有防守意識的投資思維才是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最後,本篇文章比較長,由貿易戰講到中國內部經濟問題和債務問題,再從投資者角度看債市,全部都是肺腑之言,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深思。本文並非想唱淡,只是探討最壞情況下的投資部署。

台長: 幻羽
人氣(1,318) | 回應(0)| 推薦 (1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地球國際間的“新世界秩序”趨勢~1】
此分類上一篇:【暸解國際政治是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