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31 09:50:02| 人氣1,2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逸事】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逸事】

利休(千 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Sen no Rikyu,生於1522年,卒於1591421日。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著名的茶道宗師,人稱茶聖。本名田中與四,家紋是獨樂。時人把他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稱天下三宗匠。千利休的父親田中與兵衛在和泉國的堺經營魚鋪商家,名稱魚屋(ととや),出身于平民階層的富裕家庭。幼名叫與四(與四),法名則宗易(そうえき)、筌齋(ほうせんさい)。他從小就愛好茶道,17歲拜北向道陳師,不久向武野紹鷗學習寂茶。154019歲時父親與兵衛過世,同年改名宗易,號筌齋。廣世人熟知的利休之名,乃因1585臣秀吉在皇宮開設茶會,向正親町天皇獻茶,並準備於此時就任關白、太政大臣以及受天皇御賜之姓氏。因此天皇賜給利休之法名,在此之前,他對外一直用千宗易的本名。

千利休

●落葉

有一天,千利休去參加一位茶人在行的茶會。進入茶庭後,只見些許落葉點綴在茶庭的地上,呈現出一幅間山村的景色。利休轉過頭對後面的陪客說道:是優雅的風情,但是,今天茶會的主人修有限,所以肯定會把這些落葉掃起來的。

茶會中間休息時,幾位客人再一次來到茶庭,果然不出所料,庭院中已經見不到一片落葉了,地面被掃的乾乾淨淨。利休針對茶會主人費力不討好的做法說道:就打掃庭院而言,如果是晨的茶會,應該在夜裏打掃,如果是中午的茶會,則應在早晨打掃,掃過後,即使再有落葉飄灑下來,也不必理會,任其自然,這樣做才是巧妙利用自然風情的高手。

一有樹葉飄落就去掃,其實是對自心的拘泥與執迷,表現出來倒顯得矯柔造作,其結果是破壞了自然情趣。

千菊丸感:禪宗講求無念宗,無相體,無住本。所謂無念,於念無念,並不是什也不思念,應念而不執。所謂無相,於相離相,就像鏡子,顯示萬般諸相,又不受其束縛。然後呢,無所住之心自生,於是能出入一切境,而不被一切境所束縛,這也就是大自在了。


●略高的墊

千利休長子千道安每次行茶會款待父親利休的時候,都會派一名家人不即不離地跟著利休,偷偷地記錄並轉達利休的每一句話。

有一回,利休又來參加茶會,那位家人和往常一樣在暗處豎起了耳。利休進入茶庭後,沿著地上鋪著的墊石走向茶室的時候,突然說道:這兒有一塊石頭比其他的高了三分,道安恐怕沒有察覺到。

從家人那裏聽說了利休的話後,道安馬上派人將略高的墊石調平了。

茶會中間休息時,利休來到茶庭,又從那個地方經過,呀!道安這傢快就把石頭調平了。利休對道安動作之快也略感驚奇。

利休所說的三分,也就是一釐米左右。茶庭中的墊石並非排成一條直線,而且石頭之間的間距都在半米以上。所以,一釐米左右的高低之差,僅在一走一過之間,常人對難以發覺。茶道能培養人們細微的感觸力,當非虛言。


●身材不同

千利休作茶道的集大成者被臣秀吉奉天下第一宗匠後,崇拜利休的風潮也隨之而起。利休的愛好、利休的旨趣、利休的尺寸等,似乎凡是同利休有點兒關聯的都成了流行的東西。

利休的弟子瀨田掃部發現利休使用的水柄勺的勺柄相對較短之後,便將自己的勺柄全部截短了。沒想到,掃部的這一做法卻受到了師傅利休的嚴厲批評:那樣身材高大的人用勺柄如此短的柄勺,看起來太不協調,太難看了,掃部有掃部的尺寸,利休有利休的尺寸。

●借景

千利休位於堺市的茶庭園有一側面向大海,煙波浩渺盡收眼底,景致極壯觀。然而在修建茶庭時,利休卻毫不吝惜地用種植天然樹木的方式將面向大海的一側全部圍了起來,僅在供客人漱口洗手的貯水石前面留出一個小缺口。這樣,遠處陣陣白浪的湧動便和茶室前一泓水的寧靜透過樹木間的空隙連成了一片。

●美味不如柚子

森口地區住著一位元追求幽寂風格的茶人,和千利休很熟,曾幾次邀請利休前去做客品茶,利休也都爽快地答應了,只是因各種事情,一直沒能成行。

秋的某一天,利休從大阪前往京都的途中順路拜訪了這位茶人的家,利休到達時已是夕陽落山的薄暮時分。

利休輕輕推開用枝條編制的小柵欄門進入庭園,迎面映人眼簾的是一株已結滿了果實的大柚子樹。利休平時對柚子格外鍾愛,柚子醬燒是利休最喜歡也最經常用來待客的食物之一。利休甚至導弟子們:當柚子熟了露出黃澄澄的色時,便該行試茶茶會了。可見在利休眼裏柚子是美味又是一個季節的象徵,是一種宜茶的植物。因此,望著滿樹的柚子,利休已舌底生津,覺得柚子那甜酸卻略帶苦澀的味道在刺激自己的味蕾了。

對於利休的突然到訪,主人十分高興,熱情地將利休請進了茶室。茶人家居的整體構造以及茶室的佈置都透著幽寂的情調,很合利休的胃口。

過了一小會兒,利休聽到院子中有動靜。探頭一看,原來主人拿著一根長竿剛剛將燈籠掛好,正在那裏摘柚子呢。呀!主人深諳待客之道,也瞭解客人的喜好與心理,看來我將有美味的柚子菜可以吃了。利休有一種正中下懷的感覺,臉上不禁露出了微笑。

不一會兒,主人便端來了菜肴,貴客突然蒞臨,沒什麼好招待的,幸虧庭園中柚子正熟,便為您做了一碗柚子醬菜。說著將菜肴呈給了利休。

只見圓圓的柚子皮裏裹著混合了柚子汁的醬菜燒烤,香氣極濃,呀!這真是最好的款待啦。利休一邊讚歎著一邊可口又可心地吃了起來。

飲過一點兒酒之後,主人又端來了第二道菜,這是從大阪專程送過來的菜肴。

利休揭開碗蓋一看,原來竟是一道稱得上是山珍海味的大阪名菜。利休一下子意識到,主人肯定是從哪里得到了消息,知道我要來,所以做了精心的準備。至於剛才摘柚子只是故意做出來給客人看的。想到這兒,利休興致盡失,連稱肚子已經飽了,並推說有急事,沒喝茶便匆匆起身告辭了。


●茶席無俗世尊卑

有一回,一位地位相當於諸侯的武士前去拜訪千利休,正趕上利休的茶會剛剛開始,於是,這位武士提出了想參加茶會的請求。

然而,作為主人的利休卻沒有馬上答應,今天茶會的主賓只是一個平民百姓,所以您想參加茶會確實有點兒讓人感到為難。

在當時等級森嚴的社會裏,武士和平民同席而坐便被認為有失身份,更何況讓一位地位尊崇的武士坐在下手呢!

不過利休接著說道:如果您不當主賓也可以的話……”

武士馬上說道:茶席是另外一個世界嘛!在超凡出世的世界裏,濁世的尊卑等級盡歸烏有。

於是,武士側身末座享受了一碗茶的招待。

這則逸事不僅在當時傳為美談,而且一直為後世茶人所津津樂道。

●自然與強求

有一位茶人向千利休請教,茶會中,主人與客人的心靈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溝通才是最佳呢?

利休答道:不經意地、水到渠成般地、自然的心靈交融最佳,而努力希望溝通的溝通方式最差。得道的主與客的心靈溝通發乎自然,而不成熟者越是刻意尋求的溝通,越是背道而馳,往往會雙方共陷誤區。因此不追求溝通的溝通佳,追求溝通的溝通差。


●“蕭、寂、簡、雅的假面具

有一年年末,又到了啟用新茶的季節。有一天,千利休帶女婿萬代屋宗安一起去參加一位茶人的茶會。

進入茶庭後,兩人注意到兩進茶庭園中間安置的是一個上下開閉式的吊門,吊門是先用木條編制成網格狀,然後再在後面釘上一塊木板的樣式,給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覺。

宗安眺望著吊門讚歎道:真是蕭、寂、簡、雅的製作,給人以興味無窮的感覺。

而利休的觀點卻不一樣,吊門製作得很不錯,但我卻沒有一點兒你所說的蕭、寂、簡、雅的感覺。這個吊門肯定是從遠方的某一古寺之中得來的,然後又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才運到這裏。如果從真正的茶人素樸的心境出發想安這樣一個吊門的話,應該親自去小作坊或賣柵門的小店提出自己的要求,請對方用松樹或杉樹的邊角料拼制一個粗制的吊門,也惟有這樣的吊門才會真的引起人的興趣。在這一點上是很容易看出一個茶人的修為水準的。

花高價故意製作出來給別人看的蕭、寂、簡、雅只不過是一種假面具,掩蓋不了其奢華的本質。

●敗在利休手下的武將

以武勇著稱的猛將福島正則有一回不解地問細川三齋道,聽說你平素十分仰慕千利休,對於這麼一個既無武勇可言,又什麼也不懂的人,到底有什麼值得仰慕的呢?

三齋回答道:利休有著高尚而不可思議的威嚴,你為什麼不和他交往一下試試呢?

在三齋的影響下,正則開始和從不摸武器、又沒有高強武藝、更沒有權勢的利休接觸,這是一種人格與人格的碰撞,最後正則終於折服了。正則後來感慨地說道:三齋所說的實在是太有道理了。我面對任何強敵從未緊張、畏縮過,但在利休面前卻莫名其妙地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利休確實有著高尚而不可思議的威嚴。

能夠讓根本不懂茶的猛將折服的,想來不是利休在茶道上的修為,而應該是茶道培養出來的卓爾不凡的人格。


●比喻

老子的《道德經》開篇有言:道可道,非常道。意為能夠說出來的、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便不是極致的

在禪宗之中也有不立文字的古訓,即儘量不借助文字,追求以心傳心。當然任何理論思想、任何教義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不借助文字,強調不立文字,只是希望修行者得而忘,不可拘泥於言語道斷。

得意忘言一語也常常見諸儒家典籍。

可見,作為東方哲學思想三大支柱的儒道釋三家在這一思想上是共通的。事實也確是如此,語言文字有其局限性,往往難以傳神,訴諸文字後也常常會產生偏差。茶道界的很多茶人都深諳這一道理,所以他們經常採用比喻的手法來解釋和傳達茶道的真諦。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便是擅用比喻手法的高手之一。而對於這一類的比喻,要和對待禪宗不立文字的文字一樣,需要透過文字本身用心去理解。

有一回,桑山左近向利休請教道:在建造茶庭的時候,該怎樣下功夫才好呢?

利休引用了一首古歌來回答:紅葉尚未浸染的深山中,樫樹的落葉灑滿古寺之路的幽寂風情--只要按照這種意境去做就足夠了。

任何人工的矯揉造作都是蛇足,惟有活用自然美、營造自然的心境才是點睛之筆。

利休還打過一個比方,是關於如何選擇搭配茶會中的各種道具的:在道具組合上,如果能表現出將芥子混在栗子中的效果,那便是高手了。

各色道具的大小、輕重、方圓等的有機搭配與組合,是創造茶道協調美的關鍵。


●超越規矩,自由自在

在茶道中一般認為紅色的花和牡丹不適宜作為茶室插花之用。

然而,天下第一位的大茶人千利休卻並不遵守這一普遍做法,而是特別喜歡淡紅色的芙蓉和紫牡丹,經常在茶會中使用。

其實,茶人和禪僧一樣,在思想和修為尚未成熟的階段必須嚴守清規戒律、刻苦修煉,然而一旦達到了了悟的境界,便平常即是道,不再受任何拘束,跳出了規則、規矩的框框,可以天馬行空般地自由駕馭規矩,無障無礙。這倒不是說達到了高層次的境界後便可以為所欲為,任意胡來,而是在意識之中已不再有條條框框的束縛,而所作所為卻又無不恰到好處,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高手。

又何止茶和禪是這樣,世界任何事物其實都是這個道理。

●會打獵的茶碗

有一位茶人要舉行茶會,可手邊卻沒有合適的茶碗,於是便通過芝山監物向千利休借了一個新燒制的黑色茶碗。

茶會結束了,為了表示感謝,那位茶人將一隻大雁作為謝禮和茶碗一起送還給了利休。

利休接到謝禮後立即寫了一首狂歌(日本古代詩歌體裁之一)送給了中間人芝山監物,狂歌的大意是:真沒想到你這個茶碗竟絲毫不比獵鷹遜色,為我捕到了一隻大雁。

利休的諧謔與風趣由此可見一斑,而那個獵取了大雁的茶碗也因為這一典故而被命名為雁取

●賢內助

千利休作為既沒有武士身份,又沒有戰功的普通平民百姓,靠茶得以立世揚名,因為被豐臣秀吉奉為茶道宗師,竟破格地享受了三千石的俸祿。因此,利休的生活相當寬裕,這使他能夠有財力購買一些昂貴的珍品茶道具。

有一年,利休用一千貫的高價買下了宗祗法師傳下來的千鳥香爐。利休將買來的香爐放在榻榻米上審視良久,似乎是想要做出某種決策的樣子。正在利休看得出神的時候,妻子宗恩走過來說道:讓我看一看,端詳了一會兒後宗恩直言道:香爐的一隻腳略高,樣子難看,是不是截短了能更好一點兒?利休說道:我也正這麼想呢!

於是,利休馬上請來工匠,把香爐略高的腳截平了。


●徹夜連軸轉

又到了一年一度開封啟用新茶的季節,藪內宗巴邀請千利休前去參加新茶茶會。

茶會的前一天傍晚,利休按照慣例前往宗巴家,對宗巴的邀請表示感謝。

請進來喝一碗茶。出來迎接的宗巴說道。

明天茶會的準備工作一定很忙,今天就不打擾了。

明天的事歸明天,請進來喝一碗茶。宗巴再三邀請。

於是,利休高高興興地進了茶室。

在茶的助興下,兩個人越談越起勁兒,不知不覺之間天已經快亮了。於是利休便安安心心地繼續呆了下去,直到第二天的新茶茶會結束後才回去。

從形式上來說,宗巴和利休的做法也許並不符合茶道的既定規矩,但兩人的徹夜茶會卻充分體現了賓主盡興而歡的茶道追求。

●寺院庭園中插花

有一回,豐臣秀吉在千利休的陪伴下來到大德寺的大仙院。大仙院一向以擁有枯山水的庭園聞名於世。

在大仙院裏,秀吉突然對利休吩咐道:插一枝什麼花吧。

一般來說,普遍的做法是在室內插花,通過對插花的鑒賞使人品味自然之美,從而達到將大自然引入室內的審美效果。因此,在室外插花很難,而又要使插花與庭園的枯山水相協調一致就更難了。

利休稍微思索了一會兒,將目光定格在窗外的一塊略高於地面的很平坦的大石頭上,突然有了靈感。利休從大仙院的器物中選出一個銅花瓶,用水淋了一下後放在大石上,然後在裏面插上了花。

秀吉的心被利休創意的美所打動,贊道:利休的隨機應變功夫無人能及。

這則逸事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平淡無味,但實際上從中卻頗能體味到茶道的韻味。

茶道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審美情趣,或者說是一種創造美感的雅玩。利休能夠隨機應變,打破固有的框框,能夠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景物創造出超自然而又融于自然的藝術美,足見其功力之深厚。從這則逸事中,人們還可以體會領略到茶道美的意識。

●燈油不足怎安心

一天晚上,千利休在自己家中的不審庵茶室中舉行夜間茶會招待客人。那是一次持續到深夜的茶會。

利休對侍童吩咐道:給油燈加上油。

侍童按照平時適度的量加上油後便想離開。利休卻將他叫住,問道:那麼加油不行。你要把油燈放穩,然後把油加得滿滿的,直加到快要溢出來為止才對。燈油不足的話,晚上的茶會怎能安心呢?


●心中的客人

在一個山花爛漫的季節,千利休帶著一名茶人前往東山。途中,利休突然問道:你在住處預備好了隨時能夠點茶的茶釜了嗎?

沒預備,今天一早便侍候您出門,所以沒準備茶釜。茶人回答道。

利休立刻教訓道:這麼無心,怎麼能學好茶道?你現在馬上回去將茶釜預備好之後再來,誰能保證今天晚上一定不會有客人來呢?

只有心中時時想著看不見的客人,才能招待好出現在跟前的客人,即使是突然造訪的不速之客。

●最可怕的三件事

前田利長是加賀藩國的第二代藩主,在茶道方面則是千利休的弟子。利長在茶道方面造詣頗深,可與利休最出色的弟子們,諸如蒲生氏鄉、細川三齋諸人比肩。

有一次,利長對自己的侍臣說道:天下有三件事讓我覺得害怕。第一件是見豐臣秀吉,第二件是見春屋和尚,第三件則是在千利休面前點茶。而在這三件事之中,在利休面前點茶又是最可怕的。

在師傅面前點茶最最可怕!利長害怕的是什麼呢?是點茶,還是利休本人?這恐怕得後人自己去猜測了。但利長的心裏話卻清楚地說明了一點:茶道絕不是輕鬆愉快的遊藝。

●只要茶巾乾淨便足夠了

有一位鄉下的茶人帶話給千利休,說想拿出一兩金子來請利休幫忙給買幾樣茶道具,什麼道具都可以。

利休給這位茶人去了一封信,信上寫道:這一兩金子一文不剩地全部用來買白布吧。對於靜寂的茶庵茶(與講求奢華的書院茶相對應的講求枯淡寧寂的點茶法)來說,沒有什麼都可以,只要茶巾乾淨便足夠了。

茶巾是用來清潔茶碗的不起眼的小道具,但如果茶巾髒的話,就會給客人不潔之感,也就不可能讓客人安心、舒服地品茶。所以,一個茶人應當預備相當數量的乾淨茶巾。

其實,只要茶巾乾淨便足夠了的教誨也不過是一種比喻手法,其真正的內涵應該是只要具備了想客人之所想的待客之心便足夠了。從這一點上來說,茶道是客人本位的。

●蓋子的大小

有一天,織田有樂前去拜訪千利休,正趕上利休新買了一個不帶蓋子的茶合。當時,利休正在一大堆舊蓋子當中挑選著,想找一個和新買的茶合般配的蓋子。

利休將有樂請進茶室後,一邊陪有樂聊著家常,一邊繼續比較篩選著蓋子。最後,利休似乎很滿意地選出了一個大號的蓋子配在茶合上請有樂過目,並用新組合起來的茶合為有樂點了茶。

利休最終選定的蓋子比茶合的開口大了許多,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嚴絲合縫地蓋在茶合上。有樂雖然覺得二者並不般配,但既然是師傅利休選定的,一定有其道理。有樂心中這樣想著,便暗暗記下了這一搭配。

後來,在一次招待利休的茶會上,有樂模仿著利休的創意,為自己的茶合配了一個大大的蓋子。沒想到,這一模仿卻成了東施效顰,受到了利休的批評。

利休說道:這個蓋子和茶合不般配,你最好還是另外定做一個配套的蓋子。我想你是在模仿我上次的搭配,但搭配上的創意應隨茶合的不同而不同,將某個特定的創意奉為真理、守則而經常使用,絕非好事。在茶道中,一概而論是行不通的,必須做到能夠隨著場合、旨趣的變化而產生新的創意才行。

●法天自然

天正十八年(1590年),千利休和古田織部一起隨著豐臣秀吉的大軍出征小田原城。一天,兩人騎馬路經由比海岸時,利休突然問織部道:我覺得如果能將海岸的景致應用到茶會之中,將會非常有趣,你有什麼好想法嗎?

對於師傅這突如其來的提問,織部一時間哪能湧現出什麼靈感,只好如實回答:我沒有什麼構思。

於是,利休說道:按照海邊波浪拍岸的風情來設計、佈置風爐中爐灰的圖案,你覺得怎麼樣?

織部一刹那領悟到師傅的境界遠非自己所能及,不禁對師傅的新創意歎為觀止。


●冬暖夏涼

有一個人向千利休請教風爐與地爐、夏與冬等不同場合不同季節茶會做法上的心得。

利休回答道:夏季應努力體現涼爽,冬季則應給人以暖意,炭以燒開水為宜,茶要適量可口,能做到這些,便已經登堂人室了。

聽了利休的回答,發問的人露出很不屑的表情說道:這些,誰都知道。

利休說道:那麼,就請按照我所教你的,用心去做做試試吧,如果你都能做到,那麼我將非常樂意成為你茶會中的客人,甚至可以拜你為師。

正如心外無佛一樣,茶道中並沒有高深的理論,茶道和日常生活、平時的待人接物一樣,拋卻虛飾的矯揉造作便是真意,用心去做,以真摯待人,便是高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茶道也不例外。

茶與禪一樣,和大量的誦經、師傅的教誨相比,自己的領悟與體驗才是最重要的。就茶道而言,比理論更重要的是實踐,而比實踐更重要的則是心的運作。

●牽牛花茶會

有一年,大家都在盛傳千利休家茶庭的牽牛花爭相競豔,十分美麗。

聽到這一傳聞的豐臣秀吉對千利休說道:明天一早我去你那裏看牽牛花,你準備一下。

第二天,秀吉來到利休家,走過茶庭時,卻看不到一朵牽牛花。什麼人造的謠?一心想看花而沒看成的秀吉心中很不高興。接著想道:好你個千利休,昨天我說來看花的時候,你明言這裏沒花,不就什麼事兒也沒有了嗎!秀吉越想越有氣。

如果就此返回,又顯得太孩子氣了。秀吉強忍怒氣,穿過茶庭來到茶室。

從茶室狹小的人口鑽進去後,一抬頭,一枝--惟一的一枝牽牛花妝點在那裏,映人秀吉的眼簾。一瞬間,秀吉品味到了從滿園盛開的花叢中無法感受的另一種美感與意境,品味到了枯寂之美與心的震撼。

原來,頭一天晚上利休特意拔除了茶庭中所有的牽牛花,只留下一枝插在了茶室裏。

補充:

日本茶道中的Wabi-sabi

Wabi-sabi:源自佛法(小乘)中的三法印,特別是諸行無常。wabi 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sabi 指時間的光澤。簡單說就是那些脆弱、易逝、卻能夠感動你的東西。

wikipediaWabi-sabi 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恒久的……現今一般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自然……Wabi-sabi 源自佛法(小乘)中的三法印(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盤寂靜),尤其是無常。Wabi (侘)原指遠離塵世,索居禪林的孤寂,sabi (寂)原指”“”“凋零。到了14世紀,這個詞的含義就轉向了積極的一面,茶道宗師千利休將 Wabi-sabi 融入茶道,並為 Wabi-sabi 的推廣和發展做出了最偉大的貢獻。

千利休在58歲時成為織田信長茶道師,在織田信長死後成為繼位者豐臣秀吉的茶道師,千利休就在擔任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茶道師的20年間發揚的 Wabi 茶道,使用小而樸素的茶室,竹制茶具,將日常物品用於茶道,用簡潔質樸的茶具代替來自中國的華貴器具……後雖為豐臣秀吉親信,但因茶道理念不同,被命令剖腹自殺,死於1591228

                       


台長: 幻羽
人氣(1,276) | 回應(0)| 推薦 (1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參禪悟道之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識成智─悟道成佛必備的智慧】 *釋星雲*大師
此分類上一篇:《禪的世界》*釋聖嚴*法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