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27 18:27:44| 人氣1,2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空污惡化全球數十億城市95%人都呼吸有毒空氣※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空惡化全球數十億城市95%人都呼吸有毒空氣※

氣候變遷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大氣中溫室氣體上升的結果。自 1990 年以來,全球的二排放量幾乎上升 50%,自 1880 年至 2012 年,全球氣溫上升了 0.85。溫室氣體科學家 Pieter Tans 指出,目前全球每年二濃度每年平均增加 2 3 ppm;聯合國表示,在 21 世紀結束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最高得不超過 450 ppm,才有可能將全球氣溫升高區間控制在攝氏 2 度以內。

循環、磷循環

農民大量使用化學肥料,雖然有助於農作物的收成,卻隱藏著嚴重的危險。許多的和磷並沒有被農作物吸收,大量流入地下水和河川,導致河口優養化。這些養分導致藻類大量繁殖,瓜分湖泊中的養分,最終再因養分不足而死亡。當這些藻類被細菌分解後,會消耗水中的氣,導致魚類或其他水中生物缺死亡。負責磷循環限度的學者,麥基爾大學環境學院的 Elena Bennett 授指出:「我們需要花更多心力和金錢來淨化水源,否則會越來越常發生無水可用的情況,這就是跨越地球限度的後果。」

生物多樣性喪失

46 億年來,地球創造、孕育了驚人的多樣生命,不過,發展不過十萬年的人類活動正在大規模破壞生物多樣性,例如,伐森林、汙染海洋等,造成物種數量、基因多樣性及生物適應力下降。亞馬遜森林,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雨林,儘管巴西政府努力加執法並阻止非法伐,2015年遭受破壞的面積仍比去年多出 16%。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的相關統計,在 8300 個已知的動物品種中,8% 已經滅22% 瀕臨滅。所有的物種彼此依賴生存,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後果必定會反映到人類身上。

除了基因多樣性、循環仍然超過高風險區之外,磷循環這次也被納入了高風險區;土地用途變更的情況惡化,落在潛在高風險區;氣候變遷也同樣落在潛在高風險區,2015 年大氣中二濃度約 400ppm,儘管跨越了地球限度,在可接受的不確定範圍內,不過,一旦高於 450ppm,就會成高風險區。唯一得慶幸的是,臭層耗竭的情況有了大幅改善。

在地球限度內,兼顧經濟成長

地球限度是突發環境變化的臨界,一旦超過這些臨界,將使地球系統變得不穩定,形成當前和未來社會的風險。澳洲國家大學學者 Will Steffen 說:「若超過這些限度,人類活動將讓地球這個生態系統更不利居住,消弭貧窮的努力將徒勞無功,全球各地的生活條件惡化,包括富裕國家在內。」

但並不是從此刻開始,我們就要停止經濟成長,而是要選擇正確的方式讓我們不但能維持經濟成長,也能重視地球限度。例來說,我們的能源危機其實不在於過度使用能源,而是使用能源的方式太過依賴燃燒石化燃料;若能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我們就可以擴展能源使用的可能性,進而支持更多的經濟活動,同時避免排放過多的溫室氣體。在不侵犯地球限度的前提下,適度地追求經濟成長,這才是正的進步、永續。

「貧富差距」惡化 全球95%人都呼吸有毒空氣

僅次於高血壓、食和吸,空氣染已成全球第四大死因。英國衛報報導,一全球性空污研究指出,全世界95%以上的人口呼吸著有問題的空氣,最貧窮的社區受危害最重。染最嚴重和最輕微的國家之間的差距迅速增加。

MAVERICK PHOTO AGENCY / Friends of the Earth Scotland(CC BY 2.0) 
數十億城市居民呼吸有毒空氣。圖片來源:MAVERICK PHOTO AGENCY / Friends of the Earth ScotlandCC BY 2.0

全球1/3人口受室內外空雙重打擊

城市是大多數人口的聚集地,數十億城市居民呼吸著有毒空氣,開發中國家尤其如此,但在農村地區,燃燒固體燃料同樣造成室內空氣染的風險。全球有1/3的人面臨室內外空氣染的雙重打擊。

「衛生效果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的報告利用衛星資料和進階監測得到的新發現,來估算有多少人暴露於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安全上限的受染空氣。

專家估計,空氣染以增加中風、心臟病、肺癌和慢性肺病風險等方式,在去年導致全球超過600萬人死亡。來自中國和印度的死亡人數佔總數一半以上。

報告發現,2016年,在家中燒煤或生物性固體燃料(如木材)以烹飪或供暖,使26億人暴露於室內空氣染。室內空氣染也會影響周邊地區的空氣品質,貢獻印度1/4的空死亡人數,而中國則近1/5

和最不的空氣  落差拉大

究所副所長奧基夫(Bob O’Keefe)說,地球上染最嚴重和最輕微的空氣之間存在驚人差距。雖然富裕國家已經採取理行動,但許多發展中國家在尋求經濟增長的同時,空也更嚴重。

奧基夫指出,染最嚴重和最輕微的地區之間現在有11倍的差距,而1990年的差距是六倍。「空氣染控制系統仍然落後於(較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奧基夫說。

但奧基夫也補充:「我們有理由樂觀,只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似乎正積極採取行動,像是削減煤和加控制。印度也正開始加防治室內空氣染,例如提供液化石油氣(LPG)作烹飪燃料以及電氣化。」

室內空人數減  運輸排放空

儘管人口不斷增加,但暴露於室內空氣染的人數從1990年全球約36億降至今天24億左右。

然而,隨著道路與交通運輸量增加,運輸排放空問題越來越大。柴油燃料是包括英國在內等富裕國家的空氣染主因,但在較貧窮的國家,車輛老舊使得汽油發動機的輸出效率變差,更可能排放出每年導致數百萬人死亡的懸浮微粒。

社群網路意識空風險  防治壓力增 

奧基夫表示,各國政府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空監管和防治壓力,尤其來自社群網路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因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透過社群媒體取得相關資料和討論(空氣染相關議題)。人們現在不但有能力擔心他們吃的食物和居住環境,更能在公共場合討論問題。」奧基夫說。

17日發表的這報告呼應近年來累積的資料,揭露空氣染如何增加及導致死亡。過去十年間衛星和實地監測已經提供了富的資料,而大規模究也證實更多呼吸空氣引起的健康風險,這些風險很少直接殺死人,但可以確定的是,會使人們更容易死於其他因素。



空氣汙染的現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這些年全球的空氣品質急遽惡化,造成空氣汙染的嚴重情形:全球空氣染加劇,從2008-2013年,全球空氣染狀況上升了8%

空氣染幾乎影所有人,2012年估计约650萬人死於空氣染,占該年度全球死亡總人數的6%。全球高出世衛空氣品質標的情形17%的北美城60%的歐洲先進國家,90%的中等收入歐洲國家、拉丁美洲等以及35%的高收入亞洲國家。

每年650萬死亡病例中300萬是死於室外空氣染的;350萬則是死於室內空氣染。

在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城市和高收入城市的民區中,城市空氣汙染也比較嚴重。這意味着染物可以低收入群體與兒童、老年人和婦女帶來較大的健康助益。

全球92%的人口無法呼吸到新鮮空氣。超過80%的城市居民接觸的空氣質量水平高過世衛組織的標準。

與疾病

根據WHO的報導,空氣染也與幾項疾病有密切關係

空氣染每年造成220萬人死於中風。

空氣染每年造成200萬人死于心臟病。

空氣染每年造成170萬人死于肺部疾病和肺癌。


生命呼吸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了呼籲全球共同嚇阻空氣染日益嚴重的問題,自今年起和氣候與潔空氣聯盟(The Climate & Clean Air CoalitionCCAC)共同發起的「生命呼吸,BreatheLife」的全球運動,這項運動的推動宗旨是在提升民眾對於空氣染造成我們健康的戕害的影響的認知,也在讓大家明白空氣汙染對於地球的影響,並希望積極建立一個由公民、城市和菁英子門以及專業衛生人員組成的公共衛生網路來推動社去環境改革,以改善我們呼吸的空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的介紹,「生命呼吸」運動可以透過這些方法來進行:改善住房空間、改變交通幹線、加廢棄物處理以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等,此外人們也可以在社區以及個人行上來推隊減降空的作;例如,停止焚燒廢棄物,增加綠色空間和騎乘自行車會步行等等,目的就是要改善我們呼吸的空氣。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希望世界各國了保護生命、拯救地球應該優先考慮更加提高車輛的環保標準,全力推動使用乾淨燃料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採用更高效的設備與能源替代品烹調、照明和供暖。

世界衛生組織在 2018 年 月公布「全球空最嚴重的10大城市」報告,印度這個國家便占據9個名額,足見該國空氣染相當可怕。此報告評估全球1004,000多個城市的空氣品質,依據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的平均含量進行排名。PM2.5指的是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細懸浮粒子,這種粒子會進入人體肺部,導致哮喘、肺癌等疾病發生。

相关图片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又是資本主義生方式向全球擴展的物。經濟全球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雙重的:加劇了全球生態危機,同時又促進了全球環境合作,推動了環境的全球化管理。迄今止,全球化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要大於其正面影響。不管樣,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人類只能在認識其雙重影響的基礎上,儘量消除、減少的負面影響,擴大其正面影響,推動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 

一、經濟全球化導致地球生態環境不堪重負,加劇了全球生態危機
 
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後果之一就是由於經濟迅速增長而使地球生態支持系統迅速達到極限,而全球貿易自由化加劇了全球性生態危機。具體說,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
)經濟全球化把各類國家都捲入了資本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國家間和企業間的惡性競爭極大地破壞了全球生態環境。迄今
止的經濟全球化都是由資 本主導的,所有被捲入全球化的國家都採用GDPGNP的計算方法,都把增長作核心目標,所有參與競爭的企業不管是公有的還是私有的,都追求效益與利 潤。在競爭的壓力下,資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價被忽略,許多國家都採用了不計生態成本的西方生方式,進而重複著環境破壞的後果。無論是資本主義 制度之內還是之外,都無法逃離這一惡性邏輯,資本主導的全球化使全球生態環境陷於困境。 

(
)全球貿易自由化加速了地球生態資源前所未有的消耗,直接威脅著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系統。貿易自由化給全球生態環境帶來了多方面的消極後果:一 是全球木材貿易導致了原始森林被大面積
伐,進而嚴重地損害了生物多樣性系統。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種蘊藏在森林中,隨著原始森林被大面積伐,森林原有的 植物群落遭到破壞,生物物種在大量滅。二是來自國際市場的巨大誘惑推動了全球捕撈業的發展,致使海洋漁業資源面臨耗竭。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報告, 如今世界70%的主要魚類種群面臨完全捕撈和過度捕撈的問題。三是野生動植物貿易加劇了瀕危動植物的滅,對生物多樣性構成了重大威脅。儘管《瀕危野生動 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明令禁止800多種動植物的貿易,然而在利潤驅使下,非法貿易屢禁不止。四是有毒化學品貿易和危險廢物越境轉移不僅危害全球環境, 也直接危害人類健康。五是貿易的擴大還使得異地物種突破自然地域限制入侵他,導致衍生地物種及生物遺傳資源多樣性喪失。外來生物入侵已經與生態破壞和環 境惡化共同成世界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 

(
)經濟全球化使小規模家庭農業轉向出口導向型種植單一作物的規模農業,加劇了生態環境的破壞。經濟全球化使農業日益成
一種全球一體化的 業。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導致了兩個後果:一是開墾荒地使曾經是自然的生態系統被轉變成了農田,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一是鼓勵了農民轉向化 學密集型的單一作物農業,造成土壤退化、農田生態系統受損。而一些貧窮落後的國家,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被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被動地捲入與發達國家的競 爭。了大規模種植能出口創匯的經濟作物,大面積地林開荒;了提高效益,放棄了傳統的對環境較少破壞的耕作方式;使農品較快地進入市場,修建了龐 大的交通網絡。凡此種種,都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和社會成本,危害了自然,也破壞了農業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



二、經濟全球化推動了全球環境合作,推動著環境的全球化管理 

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使其帶來的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也迅速凸顯,氣候變暖、臭
層空洞已經成街談巷議的話題,使人類的全球意識增,使加環境合作共同對付這些問題的需求上升,使全球環境管理的制度機制也在迅速形成。全球化對生態環境的正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經濟全球化必然伴隨著觀念文化的全球化和信息流動的全球化,促進了國際社會環境意識的提高。這裡,一是全球化使環境信息的綜合處理和流動更 加便捷,而相關的環境數據與知識是引導全世界關注環境問題並促使國際社會把環境關切變成環保行動的
有力的工具。與社會經濟信息不同,高質量的、綜合的環 境數據與信息的獲取不僅十分困難,而且成本很高。全球化使在發達國家和國際環境組織對環境究與監控取得的環境數據和信息傳播到全世界,促進了環境資源信 息共享,決策者把環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創造了前提條件。二是全球化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及資源生態環境危機的意識傳播到全世界並取得了廣泛的認同, 這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西方發達國家由於較早遇到了生態環境問題,一些有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很早就開始思考環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新型價觀的 一些核心理念不斷形成: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經濟是生態系統的子系統;要在地球的生態與資源的極限內生活;增長不等於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才是 正的發展;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的未來是共同的;人類對資源的開發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威脅了人類自身的生存……等等,這些生於發達國家的科學理 念,通過全球化的傳播如今已經成共識,促進了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國際社會各個層面從專家、環保人士到普通民眾,從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到非政府組織以及 公司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開始關注我們的地球,關注生態環境問題,這是環境問題有望解決的前提條件。 

(
)經濟全球化拓展著國際環境合作,正在使全球環境保護制度化。1999,在瑞士達沃斯
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發言中提醒 人們注意,全球市場拓展太過迅速,以至於社會和政治系統還不足以完全適應們。他呼籲參加本次論壇的企業界領袖和聯合國共同合作,以締結一項新的包括"人 權、勞工標準和環境實踐等領域的一系列核心價"的全球性協議,並且制定相應的法律。實際上,這些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環境合作從政府間合作、國際組 織與各國政府合作、非政府環境組織與國際組織合作、跨國公司與駐在國政府合作、區域環境合作都有了很大發展,並推動著國際環境保護機制的形成,包括:召開 全球峰會,各國和國際組織共同制定國際環境宣言和行動計劃,明確全球環境保護的方向;行多邊環境談判,制定相關的國際公約、協定,就一般原則和制度性機 制達成一致,再通過議定書締約方規定具體的權利和義務,推動共同關注的問題的解決;建立全球環境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全球環境問題,履行國際公約; 建立全球環境監測系統,並由相關的機構進行全球環境評估,國際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制定環境管理標準(ISO14000系列)和生態環保標誌,引導公 司企業和公眾在生和消費時考慮環境因素……這一切,使全球環境保護正在向制度化方向發展。
 
(
)全球化刺激了各類非政府環境組織的大量湧現,形成了全球性的環境運動,推動著環境問題的解決。近幾十年間,非政府的環境保護行動大量出現, 而與環境問題相關的非政府組織已經數以萬計。
大部分非政府環境組織都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形成的,或在此間獲得巨大發展的。這一方面與環境問題生 的巨大壓力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全球化的發展。一些非政府環境組織如地球之友、綠色和平組織、世界自然基金組織等等都是擁有數百萬成員的國際性組織,通 過電子郵件和因特網等渠道,他們逐漸組織起了一系列有力的國際性網絡。他們的存在及活動推動了正的全球性環境運動。非政府環境組織不僅在一些國家而且 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影響力,們是聯合國解決環境問題的盟友。全球化整合各類環保力量,在他們之間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合作夥伴關係打開了方便之門。 

總而言之,經濟全球化對生態環境的雙重影響要求人類用其世代積累的智慧,超越眼前的利益紛爭,
手應對生態危機的挑戰,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社會。



北極融冰加速和西伯利亞降雪增加,都是氣候暖化造成。究人員認這兩個因素使得中國東部冬天風速和風向改變,讓空氣滯留,人排放不易擴散,霧因而失控。所以歸根究柢,中國華東的霧可以說是地球暖化帶來的衍生問題。

除此之外,究也發現北極快速融冰對北美、歐洲,和亞洲各地數億人生活,都形成衝擊。以美國來說,近年發生滯留空氣現象的次數開始增多,恐將帶來類似中國的空問題。

地球暖化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北極融冰,而融冰引發的連鎖效應不勝枚,除了最新證實的中國霧之外,融冰使海平面上升,有可能會讓諸多島國在數十年後滅頂消失。另外,融冰之後冰層的分布改變,地球重心偏移,也造成了地軸傾斜。而包括北極熊存續、風災洪旱的頻率,都與北極冰層的厚度緊密相關,牽一髮動全身。

以中國來說,每年估計有140萬人因折壽早逝,2013年的嚴重霧事件更大損中國的國際形象,此北京當局不惜封鎖網路和媒體報導相關訊息,可見問題的嚴重性。北京氣象局日前網路發文,用了哈利波特電影裡不可直呼名諱的「佛地魔」來暗指霧,引發網友熱議。

喬治亞理工學院這份研究所做出的最重要結論之一,是空問題不是光減少排放就能解決,而是整個氣候變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霧若要緩解,不只中國政府要調整業政策、減少使用煤炭,更重要是世界各國都要致力減排溫室氣體,才可能減緩地球的暖化速度。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