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7-07 14:33:13| 人氣1,0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重檐廡殿頂** +**重檐歇山頂**

推薦 1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重檐廡殿頂 故宮太和殿)

                                   **重檐廡殿頂** 

廡殿頂宋朝稱廡殿或四阿頂,清朝稱「廡殿」或「五脊殿」,日語稱寄棟造(日語:よせむねづくり Yosemunedzukuri)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在中國是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的,高於歇山式。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時和日本也見於佛寺建築。但在福建沿海地區和琉球的民居為了防風而採用廡殿頂。廡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一說戧脊)共五脊組成,因此又稱五脊殿。由於屋頂有四面斜坡,故又稱四阿頂。  廡殿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頂之下,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廡殿頂,而故宮的英華殿、弘義閣、體仁閣則為單檐廡殿頂。

廡殿頂出現的很早,甚至早於歇山頂。在殷商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銅器、漢朝畫像石與明器、北朝石窟中都可發現廡殿頂。漢朝的闕樓和唐朝的佛光寺大殿是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建築。後來廡殿頂成為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高等級的屋頂形式,常用於皇家建築以及大型寺院、宮觀。清朝時期,廡殿頂只能用於皇家和孔子的宮殿,其中又以重檐廡殿頂最為尊貴。但閩東沿海地區的民居因為防風需要也會用平緩的廡殿頂。

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古建築,例如日本的東大寺大佛殿、正倉院,韓國景福宮的城樓。在日本,廡殿頂多見於東日本,又有「東屋」的別稱。在琉球與越南,歇山頂就是最高等級的官式建築,卽便牌坊也應用歇山頂,四坡頂衹見於民居建築中。琉球傳統住宅採用一種稱爲別當型的四坡頂,非常常見。越南則衹有山地少數民族民居(如哈尼族民居)及近代的越法合璧、越美合璧建築存在四坡頂。此外還有仿古建築例如台北國家戲劇院與大直忠烈祠,香港仿唐建築志蓮淨苑的大雄殿等。

韓國景福宮的重檐廡殿頂城樓

日本東大寺的大佛殿採用重檐廡殿頂

                                     **重檐歇山頂**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假名:いりもやづくり)。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其上半部分為懸山頂或硬山頂的樣式,而下半部分則為廡殿頂的樣式。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稜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風板,山花和博風之間有段距離,可形成陰影。為了使屋頂不過於龐大,山花還要從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這種做法叫收山。 

歇山頂屋脊上有各種脊獸裝飾,其中正脊上有吻獸或望獸,垂脊上有垂獸,戧脊上有戧獸和仙人走獸,其數量和用法都是有嚴格等級限制的。歇山頂分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頂的下方,再加上一層屋檐,和廡殿頂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門、故宮的太和門、保和殿、慈寧宮、台北的圓山大飯店等就是重檐歇山頂,妙應寺山門、智化寺智化殿、臺灣台北府城北門則為單檐歇山頂。 

在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樣式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其中重檐歇山頂等級高於單檐廡殿頂,僅低於重檐廡殿頂,而單檐歇山頂低於單檐廡殿頂,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後來也有些民宅開始使用歇山頂。在琉球,最高等級的建築就是重檐歇山頂,廡殿頂多為民居所用。

歇山頂的出現晚於廡殿頂,其樣式最早可見於漢闕石刻,在漢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畫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頂東漢時期首先出現了分段式廡殿頂的重屋,例子有高頤闕以及一些畫像塼,今天奈良東大寺念佛堂仍留有這種風格。隨後兩段屋頂產生了不同坡度,爲分段式歇山頂的出現提供了基礎。

早期的歇山頂由上側的懸山頂和下冊的四坡頂結合而來,分段明顯,在南北朝應用廣泛。北朝的分段式歇山頂可在敦煌莫高窟中找到,如第296窟《五百強盜成佛姻緣》中的屋頂;南朝的分段式歇山頂的確切形象已無法考證,但南朝梁陳曾向百濟派遣工匠建造寺院,後百濟又向日本派遣工匠並形成了日本建築中的飛鳥樣式,並留下了分段式歇山頂的傳承。這種分段式歇山頂在日語中叫做「錣屋根」或「錣葺」。現存最早主體為舊構件的木結構歇山式建築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禪寺大殿,但法隆寺西院伽藍中的飛鳥樣歇山式建築中仍存在更早的飛鳥時代構件遺存。

到了宋、元時期,歇山頂已經大為流行,一些建築物的單檐廡殿式主殿開始改為重檐歇山式,明代時重檐歇山更廣為運用到殿宇建築之中,超越單檐廡殿,成為僅次於重檐廡殿的最高等級建築樣式。早期的歇山頂比較小,山牆側透空,沒有山花板,只有懸山式的博風板。明清時期,由於官式做法使用采步金和草架柱子,因此出現了大歇山,同時,山面開始不透空,明朝時多用磚頭壘砌山花,到了清朝才常在博風板里加上山花板。而自明代以來,歇山式建築日益高大,同時收山的尺度縮小、正脊的尺度加長,這使得建築看起來更加高峻凝重。

由歇山頂的基本樣式加以延伸,可以演變出四面歇山頂、卷棚歇山頂等變體。所謂四面歇山頂是由兩個歇山頂用十字脊的方式相交所構成的屋頂,也稱歇山式十字脊頂,北京故宮的角樓是典型代表。卷棚歇山頂是指沒有正脊,而採用卷棚脊的方式建造的歇山頂,又稱歇山式卷棚頂。這種屋頂比較柔和,富於變化,常用於非正式的皇室離宮,例如承德避暑山莊的宮殿,就多卷棚歇山。

(四面歇山頂的北京故宮角樓。)

依清代屋頂之規制,屋頂等級分為:重檐廡殿、重檐歇山、廡殿、歇山、懸山、硬山(至於攢尖及卷棚,因為不用在重要建築,所以不列入等級)。  在造型上廡殿頂莊重而舒展,歇山頂華麗而雄飛,他們都屬等級較高的四坡頂。根據使用者的不同還有重檐廡殿和重檐歇山,如:古代皇帝使用的故宮太和殿就是運用最高級別的重檐廡殿。

秋山晴陽,寂寂檐語

中國屋頂,中國建築文化的一部分。瓊樓殿宇的雄渾之美,煙雨江南的靈巧之美,尋常巷陌,青磚黛瓦,中國屋頂展示出的不僅出中國傳統審美和巧奪天工的匠人技藝,更是中國古人善於取法自然,最後和自然融合的智慧。

中國古代建築向來講究,從風水到裝飾,都極盡意義。一磚一瓦,一雕一刻,都在配合整體美感,最後打造出一個主人家想要的一方天地。縱觀中國古建築的各式屋頂,它們造型豐富,兼具美觀和實用,帶有獨特的中國文化內涵和當地地域特色。 

洪炎《嶺雲》詩云:「俄頃如故常,突兀在屋頂。」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皇權至上和等級的尊卑無處不在。「頂」在中國不僅僅指人或物體的上部,還有社會身份和地位的象徵,這種文化體現在建築上就有了屋頂的不同。我們古代嚴格遵從禮制,建築屋頂形式同樣等級森嚴,現在的我們依然能從古建築的屋頂一目了然的窺得房屋主人的身份地位。

特點來說,中國屋頂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四大特徵:舉折高大、出檐深遠、翼角超翹、裝飾很多。中國古代屋頂的高度跟建築進身的尺寸相聯繫,《考工記》上說:「匠人為溝洫、葺屋三份、瓦屋四分」,表明在戰國時對草屋頂和瓦屋頂的坡度就已經有了一定的規範。不過各朝代的比例關係不同,唐朝為1:6,宋代為1:4至1:3等,不過這種比例是指高等級建築而言,民居建築的屋頂舉高較低,各年代的差異都不大,不過受氣候影響,北方一般低於南方。 

出檐深遠在功能上保證了屋頂的實用性,遮雨水,擋陽光。多雨的南方的屋頂在某些方面更注重這點。這是傳統人們在長期與大自然的相處中總結出的建築經驗,他們用別出心裁的匠心完成了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翼角超翹最早見於唐代,唐宋房屋因為樑柱構架的影響,屋檐部從中間向兩邊緩緩翹起。起翹的屋檐和含有吉祥意義的裝飾物件,豐富了屋頂的輪廓線,造就了獨特的中國的屋頂美觀學。

多樣的屋檐文化是曾經燦爛的中華文化的一角,發展至今日,多已成了千篇一律的水泥森林,都市的高樓試圖用設計來掙脫平庸,卻無法改變它們脫離了自然的荒蕪的內在本身。那被青苔覆蓋的背面和長了青草的向陽面,那樣式精緻的角檐飾物,那被江南細雨打濕的青瓦連綿,都被珍藏在那些厚重的朝代里,層層堆疊成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讓都市裡的我們仰望,回想,感慨。

韓國景福宮勤政殿使用重檐歇山頂。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