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02 21:19:55| 人氣1,6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拋世代不做愛 韓國絶地反擊出新招 + 中國「佛系青年」※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來鴻:三世代不做愛 韓國絶地反擊出新招

         西蒙·梅斌(Simon MaybinBBC記者2018-08-02-20:10

2017年,韓國人口出生率再一次創下歷史新低。數字顯示,平均每位女性只生育1.05個孩子,遠遠低於保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01個。

借用韓國總統文在寅地話說,若照此趨勢發展,國家「恐將面臨人口懸崖」。

此前10年,韓國政府採取多種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鼓勵國人多生孩子。這包括實施延長陪假、補助不孕症治療、3個及以上孩子的家庭提供優先享受育兒公共服務等政策。

韓國還推出過一些創新措。比如2010年,政府要求衛生部、福利和家庭事務部的員工每個月挑個週三"早點回家",並稱這天"家庭日"。但是事實證明,即使7點鐘辦公室就斷電,也沒能鼓勵這些政府員回家生孩子。

社會各界也在努力。比如首爾附近有個陰莖主題公園,彰顯生殖崇拜的歷史傳統。遊客絡繹不絶,其中不少中老年人是來家族繁衍、多子多孫祈福。

首爾一些大學裏還專門開設戀愛、婚姻培訓班,助年輕人一臂之力。

這是因,如同在中國,千禧一代常被稱作看破紅塵的「佛系年」,韓國的80後、90後中湧現出一批「三世代」:放棄戀愛、結婚、生子。後來三世代進一步發展,加上放棄人際關係、購置房、夢想和希望,成"世代",甚至"N世代"

怎麼辦?

BBC記者西蒙·梅斌最近在首爾走訪了開設「約會入門」課程的大學授。授警告說,"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我們的國家就沒有未來了。"

"婚姻家庭課"能否消除首爾單身男女的恐婚心態

記者來鴻:秘密色情 韓國有拍美女問題?

女兒當自 #MeToo反性侵害運動在韓國落地生根



"
我感覺,可能誤解了我們在做的事。"張在碩(音譯,Jang Jae-sook授這樣對我說。

授今年40多歲,衣著講究,一頭修剪得體的黑色短髮,戴著圓形無邊眼鏡。接著說,"我們並不僅僅接吻、做愛的技巧,我們也學生(約會中)得體的禮儀、彼此尊重等等。"

授看上去很敬業,很投入,上的笑容很熱情。但是擔心,在韓國這樣一個保守社會,開設的這門"戀愛入門"課可能會被貼上錯誤的標籤。張授也承認,"課程結束之前,我們確實也學生如何撫摸對方。"

開設的這門課也算學分,可以作評學歷等級的一部分。

課程看起來比較受歡迎,來上課的大約有60名學生,男女基本各佔一半。室裏一排排木子,幾乎座無虛席。學生們在上擺好自己的手提電腦或者筆記本......

課程的一部分,學生們還要完成的一個單元作業是:約會。男生女生搭配好,約會完了,大家一起分享經歷,交流體驗。

新一代的日本年輕人"不做愛"

千禧一代年輕人是否更加自戀?



我們去觀摩的那堂課期間,學生們在逐一發言,討論如何應對兩性交往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情況。一名男生
磚引玉。他提問說,如果戀愛期間又被別的異性吸引,那該怎麼辦?

接下來,學生們開始討論智能手機時代和異性交往特有的挑戰。看起來,他們對這個話題更感興趣,七嘴八舌,眉飛色舞。

一名男生說,"我每十分鐘就一次手機,看有沒有回復。對方看了不回,很悲慘,如果對方連看都不看,更悲慘。"

另外一個話題是,兩性交往,一個紀念日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必須慶祝。所有的人一致同意,100天必須大慶,200天或許也該慶祝一下。

我注意到,室後排的一個男生和女生眉來眼去,正在調情中。我心想,他們這不是也很自然還要來上培訓班?邂逅,一見鍾情,兩情相悅,摸著石頭過河一樣談戀愛,有什不好?

授對我解釋說,"現在的孩子們要下很大、很大的功夫才能考上大學。上了大學也不能鬆氣,還要繼續下很大、很大的功夫,畢業後才有可能進入好公司。找時間談情說愛,太不容易了。"

問題很嚴重。這種社會狀況在韓國已經催生了一個新詞:三世代。意思是,年輕人放棄了如下三個人生希望:戀愛、結婚、生子。

工作時間過長、房價格過高、相比父母一代更加注重愛自我的人生觀,也都有一定的影響。

對韓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韓國生育率是全世界墊底。2017年每名女性平均只生育1.05個孩子,僅僅相當於保持人口穩定所需的一半。

性別歧視也是一個主要因素。雖然韓國女性上大學、有職業,但是在幾乎全社會所有人眼裏,帶孩子仍然是女人的責任。

許多男性看待女性的態度有問題還有更多證據。在前往張室的途中,我看到女衛生間外貼著告示,保證裏面沒有隱藏的攝像頭。


在韓國,有專門網站供人們上傳、分享那類拍裙下的視頻。我甚至還聽說有更加震驚的一類色情網站,內容中的女性做愛被拍、視頻曝光後自殺。

韓國犯罪究所去年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說,高達80%的韓國男性承認,曾經虐待戀人/伴侶,這包括口頭、感情以及身體上的虐待。

我問張授,的課程中涉及這方面內容

說,"這也許要算是我們講授的最重要的一課了。有時候,男女之間的暴力是無意的,我們希望會他們如何對話、如何做事。"

室內,學生們的討論很嚴肅,張授時而介入。肯定做的不錯,原來過的學生中有兩個已經結婚,張授親自去主婚!

但是,一名大學老師的努力所能起到的作用或許僅此而已。過去10年間,韓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鼓勵國人多生孩子,儘管如此,韓國的生育率還是繼續下跌。

對此,張授擔心說,"我當然擔心了。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我們的國家就沒有未來了。"

 

        中國「佛系年」成熱詞 90後都看破紅塵了

               (周衛、陳岩、蔡曉穎 BBC中文記者)

生於1997年的歌手竇靖童早前誤傳剃度出家、「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成社交媒體熱烈討論的話題,「佛系年」成中國年人最新的標籤。

「佛系年」在媒體與網絡上衍生一系列新詞,包括「佛系追星」、「佛系戀愛」、「佛系過節」、「佛系媽媽」……

「佛系」一詞其實來源於日本,儘管不到明確出處,但2014年,「佛系男子」一詞在日本某雜誌出現過,專指不食人間煙火的男子,具體特徵:最重視興趣、喜歡獨處、想按自己的節奏行動、戀愛好麻煩、不想顧慮周遭、不需要女朋友,跟女生在一起好累。

至於中國的「佛系年」,並不限於男子。「佛系」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對事情沒有甚所謂、處之泰然、不費勁、不爭

不過,「佛系」與正的佛家思想有甚差別?


正牌90後「佛系年」怎麼

BBC中文找了一名正的90後出家人「僧範兒」聊了聊這個話題,應採訪對象要求,本文隱去了這位師父的住地及法號。

BBC中文:當初何選擇出家?家人怎麼說?

僧範兒:我是2008年,也就是16歲那年出家的。我當時去福建旅遊,在山頂看到那個廟,特別美,就備在那住一周。我住著住著就不想回去了,因我跟著們一起上早課、過堂,感覺特別美好,我索性就出家了。我父母一開始不同意我出家,來廟裏找過我好幾次,但我堅定出家,他們也沒有辦法,現在他們已經慢慢接受了。

BBC中文:你怎麼看待「佛系年」這個話題引爆社交媒體?

僧範兒:我有關注這個話題。我覺得,一方面,大家現在物質方面不缺,就開始對精神層次的話題比較感興趣,另一方面,因打上了一個90後的標籤,現在網上活躍的90後、00後很多,大家容易對號入座,消極的心態很容易生共鳴。

BBC中文:「佛系年」這個念跟正的佛家文化有關聯

僧範兒:外界是錯誤理解了「佛系」這個詞。現代人對佛文化認識淺薄,以出家是當一天和撞一天鐘,是碌碌無不思進取的,很喪。但正的佛系不是消極避世,而是開悟後的明瞭,是對一切事物不執著、淡然,是一種積極的處世心態。

BBC中文:在佛學院的生活是樣的?

僧範兒:佛學院的出家生活比較規律,早上06:00起牀早殿,07:20吃早飯,08:30開始上課,11:15吃午飯,12:30午休,下午13:45上課,16:45下課,17:30飯(我們叫藥石),18:30誦經,19:00開始自習,22:00休息。但我們也會刷微博,刷朋友圈。平時大家也會一起過生日。我很喜歡攝影,經常出去拍照。

BBC中文:寺廟的生活跟佛學院的有何區別?

僧範兒:讀佛學院之前,我在福建一個寺廟住了六年。那個寺廟在山頂上,有100多個出家人,那個地方也學習,但相對少,我們需要自己柴、種菜、挑水,需要自力更生。後來我又去江西一個寺廟的禪堂住了三年。


「佛系年」背後推手

新媒體公司新世相在1212日發佈了《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的文章,裏面提及九個淡然應對生活──包括在朋友圈點讚、手機叫車、戀愛、健身、吃飯、玩交友軟件、帶孩子、工作──的90後,旋即成熱門話題。

新世相在社交平臺有四百萬跟隨者,令公司更精地掌握年人的脈搏。首席營銷官邵世偉對BBC中文說:「我們每天在後台收到十幾萬留言,這些留言的內容,能反應某些特定群體的人生狀態和人群特質。」

千禧一代年輕人是否更加自戀?

千禧一代並不如「雪花一樣脆弱」

「他們的故事和文字,都會進入『新世相故事系統』,我們通過對用戶的分析,給自己的內容做導向。新世相的有些內容甚至直接來源於用戶故事,也就是所謂的UGC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此次《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的稿件策劃靈感也是來源於此。」

「佛系年」變紅了,也讓新世相在短時間內獲得十多萬粉絲。


不只是90後,這幾個年齡層也中槍了

除了90後,關於年齡層引發的各種標籤在大陸社交媒體上並不鮮見,80後甚至70後的部分群體也被貼上了各種標籤。有意思的是,聯合國曾在其官方微博將「年」定義15-24周歲。

按此定義,1992 年出生的人如今開始步入中年。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水的提高,這一定義顯然沒有令絶大部分人信服。

此前,大陸某媒體曾在一篇文章描述行刺金正男的是一名「1988年出生的中年女子」,此後,某媒體又稱大陸歌手趙雷的母親是「34歲老來得子」,這些描述引發了很多女性的不滿。以下是今年社交媒體上的其他標籤:

「油膩中年男」

201710月,作家馮唐發文《如何避免成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瞬間吸引大量點擊和關注度。文中列出了十條:不要成一個胖子;不要停止學習;不要當眾談性;不要追憶從前……此後,「油膩」一次成熱詞,多形容那些油腔滑調、世故圓滑、不修邊幅、邋遢不堪,以及沒有正才學又喜歡吹噓的中年男人。

「中年少女」

該詞與「油膩中年男」相對,成吐糟女性的流行詞匯。12月一位博主在微博發佈「中年少女」群體特徵:喜歡粉色;脫髮;愛淘寶;開始養生;想和小鮮肉談戀愛。特指那些提早感受到中年危機的年輕女性,身體已經老化了但是依然保持著少女心。


「養生朋克」

該詞含義一邊消耗身體,一邊養生自救的年輕人,是一種自嘲式、自黑式的養生方法。一個很熱的例子是保溫杯裏裝酒、酒裏面泡著枸杞。「養生朋克」這個話題除了年輕人們調侃、傲嬌、自嘲之外,還混合著實的焦慮和不甘。

批判聲音

雖然「佛系」得到不少年輕人的共鳴,但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批判的聲音。

官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事事隨大流,那只能是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光輕輕鬆松、敲鑼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實現不了」。

《中國年報》網站的文章更直白,說90後在現實的問題,並沒有因「佛系」態度而得到改變。

有學者認,「佛系年」代表了90後「低成就慾望」的特質。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究所少年與社會問題究室副究員田BBC中文說:「一是在物質充沛和網絡發達的現實社會中他們的基本需求都能得到滿足,二是他們快速成長和獲得突出成就的機會在減少,或者說是難以企及之前代際人群快速發展的步驟。」

「本質上,還是社會變遷太快,年生活境遇中有太多新內容,不完全是一種與主流社會的割裂和對抗。」

新一代的日本年輕人「不做愛」?

是否應該以「佛系年」標籤整個90後世代?田說:「中國這一代人的標籤太多了,我覺得不應該奢求有一個統一的標籤,佛系年本身也包含了比較多內容,不同的人從不同視角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只是以這樣的標籤來界定這一代人可能有失偏頗。」

但他認,「佛系年」引起熱烈討論有正面意義。

「就像之前的身體被掏空、空巢年一樣,未必會有特別大的、實的社會影響,但是可以激發人們去反思,去瞭解更多年人的生活。這種觀點能被表達出來當然對社會進步是一件好事。」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