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17 12:18:20| 人氣1,3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的人生與文學】節錄 *鄧城鋒*博士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的人生與文學】節錄  *鄧城鋒*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教授)

禪詩解讀

(1)〈竹里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欣賞它的美,應當遺貌取神。

獨坐之幽,復以彈琴反襯幽,以人不知,惟明月來相照,來顯出高貴的心靈幽趣。

在這人所不知、幽深寂靜的竹林裏,人可任性而為,無掛無礙。在這裏,詩人找到了完美自我體驗。

(2)〈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通過幽深而光明的象徵性境界,表現自己在深幽的禪修過程中的豁然開朗。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極力強調自然現象不過是瞬息即逝的幻覺。

以一瞬為永恒,以當下包攝過去、將來,以有限表現出無限的境界,這種境界,王士禎謂之入禪絕境

(3)〈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寫花開花落,孤寂而獨自完成生命的開始與結束,何等驚人的自然生命!作者以客觀的態度寫景,在孤寂的環境中,卻能看到自然生態的美。

詩人賦予辛夷花以甘于清靜而體任自然的個性。花雖紅艷,非為人開,也非與他物爭奇鬥艷,完全是由于自然天機。

 

禪與文化

禪的定義

(1)印度禪與中國禪

印度禪:禪定,修行方法一種 (外道亦禪定)

中國禪:解脫方法,行之即為佛境界

(2)中國禪的演變

惠能禪 荷澤禪、石頭禪、洪州禪 (馬祖道一) 溈仰宗、臨濟宗、雲門宗、法眼宗、曹洞宗


禪與人生

(1)唐:孟浩然、王維、常建(曲徑通幽)、韋應物、劉禹錫、 白居易(香山居士)、柳宗元

(2)宋:王安石、蘇軾、黃庭堅

(3)明:李贄、袁宏道、袁中道

(4)清:納蘭成德(楞伽山人,繡佛齋)、曹雪芹

(5)現代:豐子愷(緣緣堂)、廢名、金庸(天龍八部)


禪與文學

(1)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2)文人對禪的接受

空:無常?老子之?莊子之無己

靜:禪定?道家虛靜

悟:了脫生死?重神輕形?

(3)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絕不是一般的山水詩,而是以一顆無往而不在的禪心去體味自然,觸處皆宜,無所不可,達到了『身與物化』的心物合一的境界。

在這首詩中,分清哪是山水自然,哪是心情意緒,其實根本就無需分辨,因為山水自然、詩意禪理、心情意緒三者都在審美的深處統一起來,山水自然早已不是外在的客觀存在,也不是情感的載體,而是超度人的梯航。

 

何謂禪?

六祖惠能

嶺南新州人(廣東新興)家貧失學,賣柴為生聞客誦金剛經,有悟離家拜五祖弘忍為師。

弘忍:獦獠若堪作佛?

惠能: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

弘忍傳法,命弟子作偈

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人有佛性)

惠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萬法唯心+人有佛性)

惠能得衣法,三更發去,弘法於曹溪寶林寺(韶關南華禪寺)

 

迷悟根源

(1)自性常清淨,日月常明,祇為雲覆蓋。

自性能見諸法實相,受蒙蔽故不能。

(2)人性本淨,為妄念故,蓋覆真如。離妄念,本性淨自性受妄念蒙蔽。

妄念:源於自心。

(3)故知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若悟,即眾生是佛。

悟:離妄念(解脫在己)

 

傳統修行批判

(1)造寺、布施、供養,有功德否?─批評民間信仰:布施無用。

(2)常念阿彌陀佛,可往生西方?─批評淨土宗:念佛無用。

(3)“坐不動不起心?─批評傳統禪宗:坐禪無用。

 

成佛法門

我若無智人,一切萬法,本無不有。故知萬法,本從人興。

沒有人,這個世界是否存在?

有沒有一個客觀存在的世界?

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1)無相(於相而離相):於世相有感知,但可捨離。

(2)無念(於念而不念):有思想感受,但不執著。

(3)無住(念念不住):心識無常,境亦無常,故不應住於一境。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惠能的修行方式與印度傳統有何不同?─在悟!

不重戒律禪定:聲色?酒肉?

不必離世出家:家庭?官場?

 

心生萬法

移西方剎那間,目前便見。

人我即是須彌分別心:渾然一體、萬物。

邪心即是海水,煩惱即是波浪邪心:有喜惡、有貪愛嗔恨 (求不得、怨憎會)

除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除邪心:無喜惡、無貪嗔、無煩惱 (西方現前)

 

坐禪和禪定

坐禪

坐:外於一切境界上念不起

禪:本性不亂

禪定

禪:外離相

定:內不亂

 

參禪

(1)三十年參禪看山水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常識心 ()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性空 ()

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中道 (即真即假)

(2)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泐潭: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馬祖:六耳不同謀→不能大眾宣講。

      上堂時證明→不能秘密相傳。

悟由自己!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從諗)師曰:庭前柏樹子。

(慧安)師曰:何不問自己意?

曰:如何是自己意?

師曰:當觀密作用。

曰:如何是密作用?

師以目開合示之。

(甄叔)師呈起數珠,月罔措。

師曰:會麼?

曰:不 會。

師曰:某甲參見石頭來。

曰:見石頭得何意旨?

師指庭前鹿曰:會麼?

曰:不會。

李翱:如何是道?

藥山:以手指上下。

藥山:雲在青天水在瓶。

雲本在天,水本在瓶。

得其本然 (自性)


 
人生是苦

〈孟城坳〉(輞川集.其一)

           新家孟城口,古木餘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宋之問:文才出眾,媚附權貴,顯赫一時。

桓溫: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一切皆空 (無常)

〈華子岡〉(輞川集.其二)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維摩詰經:“(觀眾生)如盲者見色,如空中鳥迹,如石女兒,如無煙之火……

盡是虛幻:一切皆空!

〈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歎白髮〉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解脫之方

(1)王維雪中芭蕉

惠洪:如王維作畫,雪中芭蕉,法眼觀之,知其精神寄寓於物,俗論則譏以為不知寒暑。

劉大杰:他有雪中芭蕉一幀,極負盛名,這正證明他的藝術是着重於意境的象徵,而不是刻劃的寫實。

(2)“袁安臥雪圖之雪中芭蕉

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

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

王維:雪山童子,不顧芭蕉之身。

涅槃經:雪山童子為求佛半偈,捨身投崖。

雪:捨命修行

維摩詰經: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

芭蕉:生命是”(死亡、貧窮、卑賤、失戀?)

(3)〈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其一)

         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

有念 (執於外物) →有我 (有煩惱)

(4)〈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其二)

         空虛花聚散,煩惱樹稀稠。
         滅想成無記,生心坐有求。

有求(外相) → 生心(微塵念) →煩惱!

滅想(無相、無念) →無煩惱!

 

仕隱之道

(1)《維摩詰經》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

大乘:入世度人

(2)《壇經》

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惠能:關鍵在悟!

(3)王維〈與魏居士書〉

孔宣父云: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可者適意,不可者不適意也。……苟身心相離,理事俱如,則何往而不適?

理:自性不亂(無念無相)

事:居官任事

 

寂靜之樂

(1)〈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飯覆釜山僧〉: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

= =

死寂不動之靜

= 不為外物牽引

外物滿足欲求

= 擺脫塵世煩惱

(2)僧肇〈物不遷論〉

(僧肇《注維摩詰經》十卷 )

尋夫不動之作,豈釋動以求靜?必求靜於諸動。不釋動以求靜,故雖靜而不離動。

王維 求靜於諸動

外物之動→心靜之樂

 

詩意禪情

(1)〈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詩的後半寫輞川莊『習靜』的閑適生活。悠然自得,與詩的前半所描述的景物,相互照應。

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採露葵以供清齋素食,世人看來未免過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詩人,卻從中領略到極大的興味。

滿足:簡樸農家生活,尋常鄉村景物

槿:朝開夕落→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

露:轉瞬無跡

(2)〈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紅艷似芙蓉:可愛

可愛:唯心所生

辛夷開落:一切無常

愛無常之辛夷:自尋煩惱

(3)〈竹里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無人:人不知

動感:彈琴、來相照

聲音:彈琴、長嘯

色澤:幽篁、明月

景物聯繫:幽篁裏彈琴長嘯、月照深林與人

時光流逝:獨坐至月出

(5)〈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無人:人閑夜靜

動感:花落、月出

聲音:鳥鳴

色澤:桂花、春山、月出

景物聯繫:月驚山鳥、鳥鳴春澗

禪境描寫

無人:去人欲、去人心

動感、聲音、色澤:心靜 (不逐物,方得見)

景物聯繫:渾然互攝 (去分別心)

時光流逝:忘我忘物 (去分別心)

(6)〈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a.竹林裏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着歸來了。

b.洗衣女子結伴歸來,竹林中傳出一陣喧笑。

c.竹林中傳來幾聲清朗的笑語聲,是鄰居浣紗的少女們從溪邊回來了。

無人:竹喧蓮動

聲色動感:明月、清泉、竹喧、水流

景物聯繫:雨灑空山、月照松間、泉流石上

時光流逝:春秋有何分別?

(7)〈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出遊之地:遊無定所

觀賞之物:看無所求

交往之人:偶逢談笑

歸家之時:歸無定時

已然進入→了無拘執、自然而然!

◎為何要行要到水窮處,坐要看雲起時

 

禪詩試解

 (1)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首聯:初日(了了分明)

頷聯:曲徑(求道)、禪房(得道)

頸聯:悅鳥性(無求自得)、潭影(如夢幻泡影)

尾聯:萬籟(外物纏擾)、鐘磬音(禪境)

(2)韋應物〈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色:幽草(青翠)、澗()、黃鸝(鮮黃)、深樹(深綠)

聲:水聲、鳥鳴

動感:水流

野渡無人舟自橫

奔波營役:心不閑靜,則視而不見

(3)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真源、妄跡:讀經所得

庭宇靜、連深竹:心靜、漸無分別

霧露餘: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

青松如膏沐:觀物實相

 

人生如夢

(1)〈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徧。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歎。

天涯倦客:功業無成

佳人何在:了無痕跡 (功業亦然)

古今如夢:功業如夢,佳人如夢,一切皆空!

白居易: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余為校書郎時,遊徐、泗間。張尚書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歡,歡甚。余因贈詩云……

白居易: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2)〈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 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多情應笑:多情傾慕周郎,應笑不自量力

人生如夢:一切皆空 (風流人物亦然)

一尊還酹江月:浪淘不盡者,惟江中之月,酹酒以示感慨。

 

明日黃花

(1)〈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人生如夢,如何自處?

明日黃花蝶也愁,珍惜今日黃花。→活在當下!

(2)〈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事如春夢,所指為何?→獲罪被貶

江城二句,有何寓意?→活在當下!

 

閑人自娛

(1)〈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閑人之義?

被貶,故閑

心閑,方得見此美景

(2)〈與子明兄〉

吾兄弟俱老矣,當以時自娛,世事萬端皆不足介意。所謂自娛者,亦非世俗之樂,但胸中廓然無一物,即天壤之內,山川草木蟲魚之類,皆是供吾家樂事也。

 “胸中廓然無一物”!

 “空故納萬境”!(不必固執某事物以為樂)


此心安處

(1)〈定風波〉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輟詞云。

            長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如何能此心安處是吾鄉

(2)此心安處是吾鄉

〈與趙晦之.其三〉

某謫居既久,安土忘懷,一如本是黃州人,元不出仕而已。

〈與程正輔.其十三〉

某覩近事,已絕北歸之望,然中心甚安之。未說妙理達觀,但譬如元是惠州秀才,累舉不第,有何不可?

無住!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壇經:無住為本!

(3)〈記遊松風亭〉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皷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甚麼時也不妨熟歇。

到松風亭止息!

一念若住,念念即住!

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無住!

 

天涯芳草

(1)〈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多情卻被無情惱

物本無情(花開花落):人自作多情(傷春悲秋)

萬法唯心:悲喜在乎一心!

(2)〈書上元夜遊〉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糅,屠沽紛然。

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

過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僧舍、小巷、行人、屠沽,有何可觀? →物之美惡,在心而不在於物。

 

山谷道人

(1)〈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詩中何處見佛理禪意?

佳節桃李,野田荒塚:或笑或愁(心生萬法)

龍蛇蘇醒,雨足草木:生死相續(因緣聚散)

賢愚一丘:一切皆空!

(2)〈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為何會被花惱?→含香體素而斷腸

出門一笑大江橫→多情卻被無情惱

事過境遷,一切成空!

(3)〈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灩澦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 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 堆裏看青山。

岳陽樓的聯想:

杜: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張: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黃庭堅的一笑”!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一切皆空,活在當下!

  
狂禪

丹霞天然:天寒焚木佛!拜佛無用!

南泉普願:道不得!即斬貓!

脫履安頭:爭貓救貓俱有心,無關修道。

臨濟義玄:逢佛殺佛,逢祖殺祖!解脫由己,不可從人!

蘇州義師:好活燒鯉魚,不待熟而食。

廣陵大師:屠犬彘,日聚惡少鬥毆。

 

晚明思潮

(1)王守仁

知是理之靈處,就其主宰處說便謂之心,就其稟賦處說便謂之性。

良知:孔孟之”!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無不知敬其兄。只是這個靈能不為私欲遮隔,充拓得盡,便完。

靈能:人性本善(有為善之潛質、傾向)

(2)泰州學派

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泰州、龍溪時時不滿其師說,益啟瞿曇之秘而歸之師,蓋躋陽明而為禪矣。

→以禪理為儒學。

百姓日用即道,雖僮僕往來動作處,指其不假安排者以示之,聞者爽然。

→良知=平常心(心之本然)。良知=任性、任情。

(3)李贄〈童心說〉

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童心=真心=本然之心性

童心失:聞見道理

→以父母老師之言為心→童心失

六經《語》《孟》皆不可信

→肯定:本然之心性=天理

(4)袁宏道〈題初簿罷官冊〉

以君子待其身,而不信世間之有小人,一不可也;任書生骯髒 脫略之習,而少脂韋娬媚之致,二不可也。

以禪理為官:因應周旋,圓滑討好

                 

台長: 幻羽
人氣(1,381)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塵弦禪音 |
此分類下一篇:【生命觀和解放人本論】 *武金正*博士
此分類上一篇:《浮生若夢》*幻羽*題於秋日夕陽下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