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14 14:27:37| 人氣2,0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古代的戰亂─你絕對想不到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古代
戰亂─你絕對想不到

兩漢時期對外關係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以中國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日益擴展,影響遠及歐洲和非洲。東亞文化圈基本上以漢字代表,所以又叫漢字文化圈。

先說與朝鮮的關係。

秦漢之際,“燕齊趙人往避地者數萬人”,意即數十萬中國人遷入朝鮮半島避戰亂。朝鮮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就是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建立的。商紂王有三個有名的叔叔,比干因勸諫被掉七竅玲瓏心,後來成了文財神。微子投降了周朝,成宋國的開國國君。箕子帶領族人出奔朝鮮,想保存殷商一脈。箕子在朝鮮被周朝封侯爵,成了朝鮮歷史上最早的國家,長達一千多年,傳了20多代王。朝鮮民族至今還有箕子的遺風,商人白,今天朝鮮半島傳統的衣服還是白色的。商朝國王穿白,夏朝是紅的,周人黑,秦漢也穿黑,皇帝穿黃是從唐朝開始的,此前都是黑紅兩色比較酷。

燕國人衛滿領著族人到了朝鮮,幹掉箕子朝鮮的末代王,建立了朝鮮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衛氏朝鮮,存在了一百多年,又被漢武帝消滅。漢武帝滅了衛氏朝鮮之後,在朝鮮北部設立了四個郡,其中有一個郡的治所叫平壤,沿用至今。漢城改名首爾了,就是了找點心理平衡,但是平壤沒有改,用的還是中國名。

北部朝鮮本都是中國人,後來興起了高句麗人,也是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高句麗立國700年,前400年都城在吉林,後300年遷到了平壤。韓國現在整天跟我們爭高句麗,說是他們的民族,中國把高句麗在中國的王城、王陵申報聯合國人類文化遺,把韓國氣得戧,說是文化帝國主義。可這東西都在我們中國境內,就是我們的地方政權。今天的韓國人就是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北邊中國的後代不斷混血才形成了韓國民族。

半島南部的三韓:馬韓、辰韓、弁韓,其中辰韓衣冠文物有類中華,因此被稱秦韓。韓本身是大的意思,大族大部落,三韓就是三個大部落,每個大部落裏面也分N多個小部落。他們沒有文字,用中文來表音就挑中了“韓”字,戰國七雄的韓國跟沒有關係。2006年夏天在工會大樓,我去參加首屆中日韓和平材交流會,一到韓國代表發言,我就把同聲傳譯摘下來,聽韓語,後來我發現了,韓語凡是高雅的詞,比如說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談判,全是漢語的發音;廁所、豬、狗是自己的語言。

所以韓國在1970年廢除了漢字,現在要恢復,最起碼
的路牌上都是英、韓、漢三種文字了。要不恢復漢字的話,不說別的,韓國人同名同姓的就多了去了,姓金的就占了一半。如果用漢字不會重,用漢語音就不行了,我從小到大認識8個叫張穎的,但是那個字可能有的不一樣,有的底下是一個禾,有的是影子的影,可音念起來全一樣。韓語是音文字,勢必要恢復使用漢字,在古代朝鮮不漢字就只能種地,沒法做官。

東漢初年,越南的一對姐妹倆,征側、征貳起兵叛亂,伏波將軍馬援率軍平定,擒殺二人,後來越南獨立之後,就把二征視民族英雄,給們建廟。越南人說歷史上我們侵略過他們,這其實就沒有歷史常識了,他後來獨立是後來的事,當時是中國的一部分,屬於中國領土,那會兒不叫侵略,叫平叛。



日本,這個國家按自己的皇國史觀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第一個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孫子,就是太陽女神的孫子,太陽女神派自己的孫子統治神國日本,也不知道孫子犯了什錯給這兒了,多火山、多地震。孫子繼位於西元前660年,大與齊桓公同時,西元前7世紀。可是據考古發現,西元前3世紀,日本還在石器時代,結果石器時代再往前4個世紀他就有天皇了……從神武天皇開始算,傳到今天平成天皇是第125代,這個明顯有點。而且算出來日本前多少代天皇,都是活150歲,在位100多年,成仙了,這個別人編都不敢編。

日本在西元前3世紀,相當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後過渡到了鐵器時代。中國的過渡用了上千年,世界主要民族從石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都是成千上萬年,日本不到100年就過渡完了,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學的中國人和朝鮮人。在日本九州的北部,也就是日本的福岡縣有兩個小國,一個叫委奴國,一個叫狗奴國,這兩國打仗。其中倭奴國王(其實那也不叫國王)遣使朝賀,這是東漢光武帝時。光武帝一高興,賞他一顆金印,有印文:漢委奴國王,今天到福岡滿大街都賣這個複製品。品是日本一號國寶, 178X年的時候掘出土的,出這個的農民得了20兩銀子的賞金,古代日本20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億日元。

這個龜金印是賜封諸侯王的,們對這一個小部落,給他一個印玩兒去,說明是我的臣子。漢朝也不會去那老遠,他們過來也不容易,他們給皇上進貢了十根竹棍子,十卷麻袋片,十名生口(男女奴隸),光武帝龍心大悅,居然有身高不到15的成年男子,好玩兒。

中國的鐵器、銅器、絲帛傳入日本時,日本沒有玉璽。天皇的國璽是明治維新以後才有的,天皇就憑三件神器即位:一把劍,一面鏡子,一塊勾玉,其實也是複製品。草雉劍(供奉在熱田神宮),九咫勾玉和一面銅鏡。他
把劍、鏡、玉作天皇的象徵,可見剛剛傳入日本的時候非常珍貴。現在每個新天皇即位還要接受傳國神器三件,實際上據說已經不全了,早在宋朝時候他們打仗就丟了一個。所以像有良心的日本人,說中國是日本2600年文化的母親。



風水之說,向來神秘。在中國,即便是一些不相信風水的人,也非常機會祖墳被。而民間一直有一個傳說,認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統天下,消滅六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國曾經開周朝王陵,斬斷周朝龍脈。

此時是無稽之談,還是有跡可循呢?

在秦武王時代,大秦帝國一度進入東周都城。之後,因秦武王鼎暴斃,殉葬風水上佳之地安葬,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在當時,有術士建議,保大秦帝國萬年基業,成就一統天下的不世偉業,不如斷周朝龍脈。秦國王室就讓這位術士尋找。最終,他們找到了周朝祖陵周文王的陵墓,大秦將士數萬人將其陵墓開,就在其上,秦武王修建了一座王陵。

了保密,大秦王室對斷周朝祖墳這件事情秘而不宣,幾乎所有知情人都被殺掉。這件事情,正史上並無記載,唯獨在一些野史傳聞中有模糊的描述。

事實到底是什?

就在前不久,考古隊對咸陽城北的“周陵”開考察,考古隊吃驚地發現,這座號稱西周初年的陵墓,出土的大都是戰國中後期的一些物品,根本不是西周初年的風格。千百年來,一直被認是周文王的陵墓,其實是秦國一位國君的陵墓。經過進一步的考證,基本上和野史中秦武王的傳言吻合。

事實證明,這祖墳,斷龍脈的動確實有效,偏居一隅的秦國最終一統天下。

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也擔心自己的龍脈被他人斬斷。他派出術士,到全國各地是探,把其他的大小龍脈斬斷。

當時,有一個術士說,在雲陽(今丹陽)地區發現了一股小型龍脈,可能在數百年後有命天子出現。秦始皇立刻派遣大軍前往雲陽,破壞當地風水,當地的道路被修建的彎彎曲曲。後來,術士提出,僅僅是改變山水形勢還不,該應當改地名。秦始皇隨即下令,將雲陽改名曲阿。

可結果呢,在雲陽(丹陽地區)還是出了不少天子。比如東吳大帝孫權,比如南齊高祖蕭道成,南梁高祖梁武帝,他們都是丹陽人。

,秦始皇花了這多心思,沒有保住大秦江山萬年永固呢?

據說,是蒙恬修築長城,在一些地方擅自做出了改動,以至於斷了大秦帝國的龍脈。因此,在蒙恬接到賜死命令的時候,他慨歎:“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裏,此其中不能無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

當代很多人都把蒙恬這句話當成掩蓋相的胡說,其實,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風水之說很神秘,蒙恬臨終所言未必就沒有一些道理哦。

秦國自孝公時,在法家思想指導下,從農戰兩個方面革新內政,爭霸中國,經過幾代君主的努力,終於以武力統一中國。在兼過程中,普遍存在斬首現象,秦漢之際一致認秦國是崇詐力的虎狼之國,魯仲連更明確提出秦是棄禮義首功之國。對於秦國的斬首現象,代史家梁玉繩作過一定究,統計出秦國有記載的斬首數量是166.8萬人,認“史所缺略不書者不知凡幾,從古殺人之多,未有如無道秦者也”。王玉哲先生認秦國斬首數量在170萬左右。學者們的統計的資料略有不同。本文力圖針對秦國斬首現象作一考察。

在前工業時代,由於生力水準低下,人口數量決定一個國家的張大程度,掠奪人口是戰爭的目的之一。軍隊是一個國家人口的精華部分,擊敗敵軍,將戰俘轉化本國的軍隊和奴隸是古代戰爭的常規做法。秦國違背常規,實行軍功爵制度,將斬首數量作調動士氣、衡量軍功和獲得富貴的標準,使秦國成一架效率極高的斬首機器,加快了兼六國的進程。


<一>、秦國斬首的原因考察

戰國七國中何以只有秦國崇斬首,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烈的帝王意識,軍功爵制度和勇的民風。

首先,秦國歷代君主具有烈的帝王意識

秦國僻處中國西部的落後地區,西周末年畜牧業仍是其主要經濟活動。遊牧文明崇武力,故秦國多勇士,馬匹又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商周王室積極利用秦的項以鞏固自己的統治。早在舜時,秦之先祖大費負責舜調馴鳥獸。三代時期至少七人以才力善禦和養馬服務于商周王室。身家臣的秦人很難參與到商周貴族社會生活的核心層面,對禮樂儀式和文物充滿神秘和嚮往。他們嚮往文明,但認識到的僅是禮樂文明的外在形式。

由於秦人主要
王室提供娛樂和軍事的服務,秦人理解不了權力地位需要品行和功德的累積。平王東遷,秦襄公因護駕送有功才獲得了諸侯的地位,由家臣上升貴族,“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終於可以體驗嚮往已久的禮樂儀式,可以和貴族們平等交往了。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稱霸主成很多諸侯的政治追求,秦穆公更是躍躍欲試。他以挺進中原目標。但其計畫因崤之戰而被晉阻,只稱霸西戎。東方六國以夷狄之國待之,對其持敵對防範的態勢。

穆公後秦國內政的混亂到獻公告一段落。秦國兼
天下的大業於獻公時期動。其子孝公對“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深以恥,效祖(穆公)法父(獻公)任用商鞅,變法圖,國力大增,奠定了秦國兼六國的政策和制度基礎。以後的歷代秦君,均以稱王目標,秦惠文君在14年改稱王,秦武王曾言:“寡人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秦昭襄王在西元前288年自封帝,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封禪泰山,巡行全國,刻石立碑。

秦國歷代的統治者對成帝王充滿渴望,迫不及待,毫無顧慮,只求效率。秦孝公對商鞅提出的帝王霸的四種不同方案只對國之術感興趣。任用商鞅實行以法家思想指導的改革,奠定秦國吞併天下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農戰成秦國政治的核心。

第二,軍功爵制的推行

爵位起于三代,西周統治者根據血緣親疏,軍功大小和部族勢力弱等條件來授予爵位而分享亡商的勝利果實,維護新的統治秩序。但西周的分封是一次性的授爵,分封之後便是世襲繼承。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征伐先後由諸侯、大夫、家臣而出。這些新興力量需要新制度調動社會資源已所用。所以,春秋以後,按軍功貢獻授爵日益代替世襲制,勵軍功成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共同內容。

在魏國變法,“食有勞而祿有功”,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減百吏之祿秩”,燕國有“公子無功不當封”的制度。秦國實行的軍功爵制最系統最具體最可操作,基本特徵如下:軍功爵位有20等,授爵和增爵一級的一般條件是斬首一個。不同爵位佔有相應數量的土地、宅地、賦稅、奴隸,在公共活動中享有相應的食標準。

爵位還可以用來自己或家人贖罪贖身等。這樣士兵一斬首一富貴(土地財富權利)三者形成了一個迴圈。秦國的軍功爵制授爵的唯一標準是士兵斬首的數量,佔有土地奴隸,獲得賞賜,贖罪贖身都和爵位有直接關聯。爵位成富貴權力的核心,生活所有的一切都附著在爵位上,而獲得爵位的唯一條件是斬首數量,這樣軍隊的戰爭熱情便被調動起來。秦國軍功爵制度配套政策完備。

軍功爵制的目的是壟斷人們的改善政治經濟地位的手段,如果獲利多途,軍功爵制度的作用就會被消解。秦國在經濟上重農抑商,要想致富必須依賴土地,要獲得土地必須去上戰場上斬敵之首以換取爵位。 秦國建立了以十伍單位的戶籍制度,實行連坐讓國民互相監督;焚燒詩書以愚昧國民。而齊國文化和商業發達,趙國盛行盜墓和娛樂業,秦國則不存在這些消解軍功爵製作用的問題。秦國的相關政策軍功爵制構成堅實的支持,不會因其他的漏洞脫空。



第三,重農武華戎雜糅的民風

秦國地處西陲,本遊牧之國,穆公稱霸西戎,增加了少數民族文化在秦國的成分。因此秦國的文化雜糅華戎。重農武,民風質樸彪悍。核心地區在並渭谷地,好稼穡植五穀,農業發達,民風朴質無華,不崇文禮。秦國版圖廣闊,很多地區戎狄之風濃厚。

“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先。”以秦農好武朴質無華之民風,加之以嚴格的管理,形成驚人的組織力量。

荀子說:“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朴,其聲樂不流汙,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口,古之吏也。人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人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朝閑,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是所見也。故日: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秦類之矣。”

關於其他各國風俗的大致情況,嚴耕望先生括說:“齊國濱海,工商發達,政治無約束,其民活潑,較富厚,富知識。魯宋梁陳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穡桑麻業,其民又深濡舊文化傳統,故節儉好蓄藏,敦厚重義多君子。衛及三晉地在太行東南,大河內外,居天下之中,四方交匯,民風不純。其舊風大抵剛武氣,輕於走險,趙衛尤甚。楚民輕剽,悍勇而伐性。”

由於民風不同,秉性各異,加之以不同的管理手段,便造成了各國軍隊戰力的不同。其中秦國的民風對軍功爵制最支援。從獲利致富的角度言,齊國靠工商魚鹽,趙國靠搶劫盜墓,賣藝王侯。魯宋梁陳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穡桑麻業,其民又深濡舊文化傳統,故節儉好蓄藏,楚越南方氣候條件好,資源富,無凍餓之患。秦國重在農業和畜牧,農重土地,畜牧弓馬,商業不發達。

比較而言,除了秦國以外,其他國家獲得生存資料致富管道較多,唯獨秦國只能依靠農業。只要秦國政府控制住土地的分配,也就控制了國民的生存問題。秦國實行軍功爵制,以斬首數量授予爵位,以爵位分配土地。秦國國民要想佔有土地致富必須去打仗,荀子說這是非無由。而在其他國家除了以外還有其他手段。

在習性上,齊國政治自由,文化發達,怯于公戰,魯宋儒,楚人缺乏性,趙人慷慨悲歌,很難有效地組織起來,在戰場殺敵斬首。而秦民質樸無華,重農勇,不文禮,追求現實利益。推行軍功爵制難度較小。秦國的軍功爵制適合秦國重農武的民風,又壟斷了秦民致富的途徑,所以秦國人民將戰爭視獲利之途,聞戰相賀,戰熱情被大大激發。

苟子在比較了各國的制度後說:“秦人其生民口,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口,隱之以口,忸之以慶賞,酋之以刑罰,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無由也。口而用之,得而後功之,功賞相長也,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長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各國軍隊中戰力最的是秦國,而的根源在於秦國的制度創新,將戰爭簡化斬首數量,將社會生活簡化爵位,使斬首成授爵的唯一條件。這樣秦國就被制度改造成一架動力十足便於駕駛的斬首機器,通過噬其他國家人民的生命實現了對全國的兼


<二>、秦國斬首統計表

關於秦國的斬首的材料主要在史記中,公開的出版物中只有梁玉繩先生根據史記作過統計,筆者依據中華書局出版十標籤點本《史記》作出完整的秦國斬首數量統計表如下(上頁圖)

上表囊括了在《史記》當中透露出的秦國斬首的所有資訊,22個戰役斬首累計181萬人。據《史記六國年表》統計,秦國發動的戰役共有93次,由六國發動的戰爭有38次。

71次戰役沒有透露斬首數量。目前關於秦國斬首數量記載的制度並不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71次戰役不可能不斬首。由於秦斬首數量巨大,並使斬首制度化,魯仲連才說秦是棄禮義首功之國,“裴因集解”引用了蜀漢文臣譙周的話:“秦用衛鞅計,制爵二十等,以戰獲首級者計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戰勝,老弱婦人皆死,計功賞至萬數。天下謂之‘上首功之國’,皆以惡之也。”

《秦律封診式》中記載兩件事,一是士兵爭奪首級而自相殘殺,另一個是秦國士兵割下陣亡戰友的頭顱以充戰功。這兩個案例魯仲連和譙周的分析作了最有力的旁證。增加斬首數量不惜自相殘殺和宰割陣亡戰友,足見秦國軍隊的斬首熱情。秦國在兼戰爭中,斬首的實際數量遠遠超過可181萬,不利於當時生力的發展,當時無數個家庭帶來難以彌補的身心痛苦。 秦國以武力六國,實現了對全國的佔領。美化戰爭,使秦朝合法化,秦始皇將兼戰爭描述成從戰亂的六國中解放人民的戰爭,並在各地的刻石大肆宣揚。琅石刻:“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

據《史記六國年表》統計由秦國發動的戰爭有93次,六國平均每個國家發動戰爭6.3次。秦國在22次戰爭中斬首數量就達181萬。戰亂死亡本由秦國造成,秦始皇卻將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給社會造成的災難加到六國頭上以作武裝兼合法化的理由。先秦至漢初的人們普遍認秦國是詐力棄禮義的虎狼之國,可見,秦始皇通過巡遊刻石美化自己的宣傳作用並不大。武帝以後,人們認可了大一統的皇權專制形式,因而對開此政局的秦國統一全國的正原因和手段不再深究,而是以“馬上打、馬下守”的觀點肯定秦國武力兼的合法性。

關於秦國統一的原因流行的觀點是:順應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願望,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將秦始皇的幾幅石刻所表達的思想和上面的觀點比較,就會發現流行的觀點是在按照秦始皇的思路理解問題,只不過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劉澤華先生對此提出質疑(參見劉澤華先生的《中國王權主義》一書)

如果沒有間諜活動配合下的戰爭和大規模的斬首,秦國兼六國的過程可能極漫長。認識到戰爭和斬首的作用,會使我們對秦國勝利原因的認識更接近歷史實。

 

中國古代幾千年歷史,王朝不斷更替,而戰爭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尤其是王朝末年,軍閥混戰,逐鹿天下,戰爭就更加頻繁。而古代戰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戰勝方往往會將失敗方的男人殺光,而留下女人,即使是慘無人道的屠城,也基本上只殺男人,卻留下女人。

如曹操打敗袁紹後,幾乎把袁家男子都殺,但是女眷都留了下來。再比如,靖康之難,金軍屠城,男人基本殺光,但是最後卻將1萬多女人了回去。後來的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屠城的時候也基本上殺光男人而留下女人。這種現象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如此,包括歐洲,還有我們的鄰國,當年城秀吉被推翻的時候,家族男子全部被殺,而女子都留了下來。那,這到底是呢?除了繁衍生息,還有三點最關鍵。

第一,了繁衍。

古代國力的象徵那就是人口,因此,繁衍人口成戰爭持續和最後勝利的關鍵。而女人那是唯一繁衍的工具,更多的女人,意味著更多的生育能力。而殺光敵人男人,搶走女人,最直接的就是降低其繁衍的能力,增加自身的人口生殖能力,這可以說是一個戰略力量。

第二,稀缺的資源。

在古代,男權社會主導下,女人跟黃金、糧食一樣,那是屬於資源,屬於財,都歸屬于男人。因此,殺了男人,其財自然要留著。而且,古代戰爭的口號搶錢搶糧搶女人,女人跟錢糧一樣是戰略物資,那些年輕漂亮的女人那更是國寶了。古代了女人開戰的記錄有無數次,因此,女人這種戰略物資是沒人願意殺掉的。

第三,易於征服。

古代女人的反抗意識很薄弱,而且女人天生陰柔,懦弱,一般被了,很少會反抗。尤其是被俘虜後在敵國繁衍後,更是死心塌地的不願離開,因此,留下女子絲毫不用擔心反抗。但是男人就不一樣,如果不殺,隨時可能反抗,成本和風險不可估量,因此男人必須死,而女人可以不殺。

第四,特殊用途。

這其實就是統治者的私欲了,一般戰爭勝利後,會從擄掠的女人中挑選美麗的充實後宮,或者成宮女,或者成奴婢,供人驅使。而且,古代對於有功大臣和將軍的賞賜除了加官進爵,那就是送女人,而來的戰俘女那就是最好的來源。而且,古代軍隊也會有官妓,這也需要大量的人。如金軍在宋朝走的10000多女子,大部分入了浣衣院,實際上成官妓。除此之外,在古代一些殘暴的民族,如羯族,甚至將女子充足做軍糧,被稱雙羊,十分可憐。


台長: 幻羽
人氣(2,058)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何處無江湖? |
此分類下一篇:歐洲中世紀骯髒的“獵巫運動”, 20萬女性被殘害, 包括聖女貞德
此分類上一篇:從“貂蟬”看古代男權之起伏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