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04 21:01:25| 人氣1,3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貂蟬”看古代男權之起伏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貂蟬”看古代男權之起伏

貂蟬,是知名的文學虛構人物,東漢司徒王允的歌妓,元代雜曲《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中說是任之女,字紅昌,山西一村姑,早年其事跡大多出現在說書話本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閉月」。

在結集史傳與民間故事於一身的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貂蟬的形象非常膾炙人口。可是,在正史之中並未有發現關於「貂蟬」這名女性的記載,只有呂布和董卓侍婢私通的紀錄而已。

據《三國志·呂布傳》提及「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事件中的侍婢並未明示「貂蟬」之名。但在人平步的戲曲考證書《小棲霞說稗》中提到:唐《開元占經》卷三十三曾提及:「熒惑犯須女。占注雲:《漢書通志》:『曹操未得志,先誘董卓,進刁蟬以惑其君。』」而《漢書通志》一書早已亡佚,現存的《開元占經》注無此條。

近世民間歷史文學考究以,貂蟬在秦漢兩朝時泛指侍中、中常侍等高階朝廷官員配戴的貂蟬冠朝服裝飾,一些漢代文學經常以貂蟬來隱顯赫尊貴的社會地位之身象徵意義,本意上未必能與形容外貌等義。因而衍生貂蟬身依男身、女身之別有幾種假設主張說法。

第一種假設:寵臣,敵視董卓的士閥謀誅董卓計畫順利,安排一位士人成董卓的寵臣,利用取得董卓的信任而給予的權力,將董卓的黨羽兵力一一調離長安城外,讓長安城內只剩下由刺董派士閥控制的兵隊。

第二種假設:寵宦,王允首的士閥黨羽了順利誅剿董卓,利用因先前朝廷宮變影響枉死大量閹宦導致內廷官員人力不足需要補充之機遇,讓該宦官討好董卓而獲得信任,從而掌握董卓一派黨羽的行動訊息,以便尋得適當機會剷除董卓。

第三種假設:寵妾,也可能是受寵侍女,這版本借鑒演義通說,安排一貌美女士成董卓侍女,掌握董卓起居生活上的細節。

第四種假設:寵眷,王允間接利用董卓寵待家眷而大肆濫封高等爵位給家眷子女這一點,讓呂布意識到自身的待遇與信任不如董卓家眷重要,從而感到被冷落疏遠,王允趁機勸服呂布參與誅殺董卓。借鑒漢末名士王粲所著《英雄記》對董卓的史述,董卓當權時,其遍封宗族,更孫女董白進爵渭陽君的加冕儀式盛大,在城東起壇台,董卓讓董白乘坐蓋車,讓都尉、刺史、中將以上隨侍左右的記載。

第五種假設:某位身高貴之女,本著貂蟬字義上象徵身地位,基於某種私人理由犧牲貞操名節,委身敵方以圖報讎,事成後自認這不是值得傳誦之事,故而密而不宣。

一個傳說人物有其故事傳頌後世必有其依據根源之原則,借鑒號稱同為中國文學四大美人的西施、王昭君、楊貴妃皆是中華歷世朝代的政治權力鬥爭下的犧牲產物的共通性,假設真有名為貂蟬之女傑,那麼她極有可能已經在董卓被誅身亡之後,隨之遭遇香消玉殞之悲劇人生,只是人們基於好人終有好結局的心態,故而衍生數種不同身世經歷版本故事予以傳頌。

但是無論是哪種假設說法,都純粹反映當時人們有感於董卓專橫暴政之下,藉集體虛構文學之想像創作,塑造出一名能夠解救苦難萬民的女英傑,及早終結暴政亂世的美談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司徒王允的侍女,後成為義女,長得美貌動人,方二八年華(十六歲),深有報國之心,知悉王允對於董卓的亂政深感無助,於是便獻出自己來對付亂臣賊子。貂蟬以美人計同時獲得董卓與呂布二人的眷戀,令本以父子相稱的二人產生嫌隙,後來更成功挑動呂布與王允合作,刺殺董卓。

呂布逃離長安後,小說對於貂蟬的敘述已經絕無僅有。唯第十六回提到呂布妻室時交代了呂布「後娶貂蟬為妾」與及「貂蟬亦無所出(子女)」。第十九回時,呂布正與曹操交戰,呂布謀士陳宮勸呂布帶輕兵親截曹軍糧道,呂布狐疑未決,便以此計問於妻妾,貂蟬卻建議呂布「勿輕身自出」,於是呂布便決志死守孤城,不作他計,日夜與妻子嚴氏及貂蟬飲酒解愁,士氣敗壞,將領離心,最後呂布滅於曹操之手。自此之後貂蟬便在《三國演義》中銷聲匿跡。

民間的戲劇對貂蟬的故事作一點延伸,並常常提到關羽,在《關公月下釋貂蟬》中,貂蟬就被關羽釋放,最後不知所終。而《關公蒙面斬貂蟬》就借姜太公蒙面斬妲己為藍本並道出紅顏禍水,關羽害怕其傾國傾城之貌會為天下帶來大亂。明劇《關公與貂蟬》,貂蟬成為關羽之妾。



“美人計”:不可一世的董卓,最終死於貂嬋的軟刀子底下

在中國,一提到美人計,就想到這個董卓。其實,美人計早就有之,中計者也不知多少。不過,位居相國的董卓,是最出名的被貂嬋了的冤大頭。所以,從考 古的角度,第一個中了美人計的名人,就是這位董卓了。於是,在後世人的印象裏,他的好色成性,倒遮住了他獨夫民賊的本質。看他在鳳儀亭和他的乾兒子呂布 貂嬋差一點像西方人那樣決的樣子,還有點愛情至上的味道!其實,他是一個嗜血的食人生番,一個不殺人便活不下去的屠夫。當時人對他的評價是:“董 卓,豺狼也!”這是一點也不錯的。

第一,他野蠻,第二,他殘忍,第三,他貪婪無恥,第四,他瘋狂報復。所以他一進軍洛陽,想幹什就 幹什,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大家恨之入骨,但大家也無計可施,這是中國人攤上一個昏君或者暴君的常態。應該說,際此昏天黑日之時,曹操算得上是一位有頭 腦的政治家。至少他不忍氣聲,了除掉董卓,甚至當了刺客,借獻刀之名,想宰了這個傢;不成,逃出洛陽,便邀集十八路諸侯,組成聯軍討卓。

結果,這些聯軍成員,各懷鬼胎,離心離德,還未上陣,就把中國人窩裏橫的劣根性全部表露了。董卓未除,內部倒先起哄互得不可開交。中國人似乎有這種特 殊嗜好,不名堂,不動手,不鬧地震,覺都睡不香的。就在這種誰也奈何不了董卓的情勢下,於是,王允聲淚俱下,只好求助於一位麗人,請春貌美的貂嬋出 場了。

這個美人計是要同時住董卓和呂布的,所以,稱連環計。連環計是《三國演義》這部書正式稱之計的第一計,可見此計是人 類全部計謀中的最老牌的,最廣泛用,行之有效,而且曆久不衰的計。在這部世界都有名的,專門講計謀的書裏(據說在東瀛,政界、商界視此書《聖經》一樣, 把玩讀,手不釋卷),特地把以女色取勝的計謀,放在首位,恐怕是有一定的示意義的。

連環計或者美人計,雖屬於一種很古典的也 很原始的伎倆,但又極富生命力而能隨時代變化,常新不已,永無止境之日。君不見歐美那些國家裏的部長,議員,緋聞而栽倒者,簡直不可勝數。我們看過許多 間諜影片,美人計常常是最奏效的制敵求勝之法。好萊塢的一部二戰結束時拍的,希區科克導演,英格麗·褒曼主演的《汙名》,中國人翻譯過來,索性就用美人計 作影片名。這一切說明了這個借助于女人魅力而取勝的計謀,是不用太多本錢的最佳陷。不可一世的董卓,不是最終死於貂嬋的軟刀子底下

《三國演義》的第一計,因其以最少的投資,能獲得最大的成果,所以,中外古今,無不廣泛運用,鮮有不成功者。

自從人類得可以靠權力獲取情欲的滿足、美色的佔有以後,美人計便出現了。當原始社會的互相劫奪的戰爭中,被虜掠的一個美麗女俘,明白向征服者面露然一笑,能改善一下自己囚徒命運時,這大是最早使用美人計的大師。
千百年來,權力,金錢,女色構成互易的局面。權力可以得到金錢和女色,金錢能
買到女色和權力,同樣,女色也能換來權力和金錢。於是這三者,是人類社會 中很大一部分人運作的杠杆。尤其對於那些擁有了一切,以追求享有性特權,三宮六院之外,隨便玩女人,便是至高境界的農民政權的統治者來說,這一招最能讓那 些昨天的莊稼漢們乖乖地起雙手了。

所以這些大小官僚如此容易被女色迷惑,並非“糖衣炮彈”襲來,而是迫不及待地向“糖衣炮彈”像飛 蛾撲火奔去的緣故。這些腿上泥巴還未洗淨的農民,獲得了金錢,獲得了權力,下一件事必然就是要獲得女人。有的時候連孔老夫子說的“食色性也”也等不及,只 求一種動物本能的宣洩。這和李自成進北京後,那位大將軍劉忠敏坐索吳三桂妾陳圓圓一樣,對是在一種到地主少奶奶、小姐的牙床上滾一滾的階級意識,和那種 以與革命成功俱來的性特權思想的支配下,才恣意妄的。

只要還有這些掌握權力的聲色犬馬之徒,看來,這個古老的計謀,繼續有用武之地,走董卓道路者,也還大有人在。所以,這類現實生活中的連環計式的好戲,大斷不了能看到的。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這是《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的一段詩。詩中的"紅裙"指的是一個有名的奇女子貂蟬。大文豪金聖歎評曰:"十八路諸侯不能殺董卓,而一貂蟬足以殺之。"對貂蟬評價極高。大多數中國人往往都從金聖歎的評論中或《三國演義》的正文中瞭解這段歷史,於不知不覺中陷入一個誤區--

大約在清代雍正年間,有一個名叫呂安世的人寫了一部《二十四史演義》(原名《綱鑒演義》),在這部書第十六回"二百年曹操起漢室三分"中有這樣一段話:

董卓兇惡日甚,選民間美女八百人為侍妾,車服僭于天子。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中郎將呂布,膂力過人,卓愛信之,拜為義子,出入扈衛。王允有義女貂蟬,其顏色之美麗,冠絕一時,兼之聰明歌舞,巧會人意,而才更過之。允因設謀,以貂蟬先許呂布,後許董卓,竟送貂蟬歸卓,卓寵愛貂蟬,貂蟬復與布私,於中取事,使布與卓成仇隙。一日,呂布戲貂蟬於鳳儀亭,卓見之,擲戟殺布,布避得免。允結布為內應,布曰:"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擲戟時豈有父子情耶?"布遂許之。

這段話出自號稱"事事悉依正史,言言若出新聞"的書中,具有極大的欺騙性,讀過這段話的人,再將它拿去與《三國演義》相印證,定會覺得貂蟬並非虛構。其實不然。

正史上沒有貂蟬其人的記載

貂蟬的事蹟,按照《三國演義》的"演義",涉及到王允、呂布、董卓三人,我們為了證明問題,不妨來個順藤摸瓜。

先看《後漢書·王允傳》:

允見卓禍毒方深,篡逆已兆,密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謀共誅之。乃上護羌校尉楊瓚行左將軍事,執金吾士孫瑞為南陽太守,並將兵出武關道。以討袁術為名,實欲征卓而後拔天子還洛陽。卓疑而留之。允乃引瑞為僕射,瓚為尚書。二年,卓還長安,錄入關之功,封允為溫侯,食邑五千戶。固讓不受。士孫瑞說允曰:"夫執謙守約,存乎其時,公與董太師並位俱封,而獨崇高節,豈和光之道耶?"允納其言,乃受二千戶。三年春,連雨六十餘日,允與士孫瑞、楊瓚登臺請霽複結前謀。瑞曰:"自歲末以來,太陽不照,霖雨積時,月犯執法,慧孛仍見,晝陰夜陽,霧氣交侵,此期應促,盡內發者勝,機不可後。公其圖之!"允然其言,乃潛結卓將呂布,使為內應。會卓入賀,呂布因刺殺之。語在《卓傳》。

從這段記載中,看不到一點貂蟬的影子。也沒有貂蟬與呂布、董卓二人"三角戀"的任何記載。

我們再來看看《後漢書·董卓傳》:

越騎校尉汝南伍孚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懷佩刀以見卓。孚語畢辭去,卓起送至閣,以手撫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奮得免。急呼左右執殺之,而大詬曰:"虜欲反耶?"孚大言曰:"恨不得磔裂肝賊於都市,以謝天地!"言未畢而斃。時王允與呂布及僕射士孫瑞謀誅卓。有人書""字於布上,負而行於市,歌曰:"布乎!"有告卓者,卓不悟。三年四月,帝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卓朝服升車,既而馬驚墮泥,還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從,遂行。乃陳兵夾道,自壘及宮,左步右騎,屯衛周密。令呂布等捍衛前後。王允乃與士孫瑞密表其事。使瑞自書詔以授布,令騎都尉李肅與布同心勇士十余人偽著衛士服,于北掖門內以待卓。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遂入門。肅以戟刺之,重甲不入,傷臂墮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這段記載中同樣沒有"貂蟬"

這也沒有貂蟬,那也沒有貂蟬,那麼貂蟬是怎樣""出來的呢?

"貂蟬"所由何來

中國古代一些有名的美人,其事蹟雖然被"演義"得有些出神入化,但畢竟還是有真人作基礎,如西施、王昭君等,莫不如此。

貂蟬其人,作為《三國演義》中塑造的一個重要人物,其事蹟純屬子虛,這已成定論,其人有無所本呢?

《後漢書·呂布傳》有這樣一段話:

董卓誘布殺()原,而並其兵。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懷猜畏,行止常以布自衛。()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見司徒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時允與尚書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因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耶?"布遂許之,乃于門刺殺卓。事已見《卓傳》。

《三國志·魏·呂布臧洪傳》中也有大略相同的記載:

()卓性剛而偏,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這兩部史書都提到呂布與董卓的一個女人私通而反目成仇。

這個女人恐怕就是後世好事者和小說家筆下附會出來的貂蟬之所本。

但這個女人細究起來,卻絕非貂蟬。

理由是:

(1)她只是董卓的一個侍女(),而非《三國演義》等書中所說的如夫人()

(2)此女與王允無任何淵源,並非如一部工具書中所說,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妓。為了幫助王允為國除奸,自己獻身"

(3)此女正史只載其姓氏(),並無其名,並非"名貂蟬"

需要加以說明的是"貂蟬"一詞倒非羅貫中所創,宋代大詩人陸游《草堂拜少陵遺像》中就有"長安貂蟬多,死去誰複還?"的詩句,不過那個"貂蟬"並非二八佳人,而是喻指達官貴人。

中國古代男女地位並不平等。大男人主義者在闡釋歷史事件時,常常把男性的失誤歸結到女性身上,所謂"紅顏禍水"是也。這是一種十分淺薄的說法。

虛構出一個"貂蟬",並對她在誅殺董卓,掃蕩邪佞中所起的作用加以不著邊際的渲染,這看起來似乎是對"女人禍水"論的一種"反動"(Reaction),好像是對女性地位的一種尊重。實則不然,"貂蟬"所做之事,根據正史,全系呂布、王允等人所為,羅貫中等人把她拉來,無非是像現在坊間的某些四流導演拍電影時"一斤情節等於八兩打鬥加上二兩私情"一樣,起個"調味"的作用,一如某些不走正路的公司重薪聘請幾個"三圍"達標準的麗人以招徠顧客一樣,實際上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我們幫助讀者搞清"史無貂蟬其人"的目的一是要還歷史以本來面目,二來也是希望讀者諸君能以平常、平等的心態去看待女性,把她們看成與男性一樣,對她們在歷史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既不抹煞,也不誇大。

一位思想家說過一段大意是這樣的話:"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裏,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由男的負責。但向來的男性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人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沒有出息的男人。"這段話今天讀來仍有意義……



一個如煙花般美麗卻生命短暫的女子---貂蟬

貂蟬在《三國演義》中如曇花一現,然後消失不見。她是一位集美麗、德行與智慧於一體的女性,但是她的結局沒有交代,可以想像並不好,原因就是在古代男權社會,這樣被玷污的女性沒有生存的空間。

煙花很美麗,在天空中絢爛地盛開,給人以驚歎之感,但隨即便煙消雲散,消失得無影無蹤。《三國演義》中就有一位像煙花一樣的女子,她為了除去漢賊,委曲求全,最後卻不知所蹤——她就是貂蟬。

貂蟬在《三國演義》中可謂曇花一現,她的出場只集中在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和第九回除暴凶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雖然篇幅很短,但是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集美、德、智於一身的女子

簡短的幾處關於貂蟬的描寫,便可以得出貂蟬是一個集美麗、品德、智慧於一身的女子。首先,貂蟬的美是大家所公認的,她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閉月之美說的就是貂蟬。在《三國演義》中,呂布初見貂蟬驚為天人,目不轉睛地看。貂蟬不僅美麗而且能歌善舞,董卓也一下就被貂蟬迷倒,並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裏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嫋一枝新,畫堂春暖不勝春。

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正是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這是貂蟬出場的基本條件,她在《三國演義》中的使命就是連環計的實施者,人不美怎麼行?其次,貂蟬也是一個有德行的女子。王允因為董卓的篡權和暴行而坐不安席,貂蟬因感恩于王允的親厚對待而替他擔心,因此夜不能寐,長籲短歎。

王允向貂蟬講了他的連環計後,貂蟬立刻答道妾許大人萬死不辭,望即獻妾與彼。知道王允擔心她不能勝任而連累其他人,貂蟬立下妾若不報大義,死于萬刃之下的誓言。單憑這個情節,就可以看出,貂蟬是一個知恩圖報,並且俠肝義膽的女子。另外,她所要完成的使命,符合《三國演義》的道德期望,即維護正統,是為了漢室的安危去殺董卓。

最後,貂蟬的智慧在第八回和第九回的短短幾段中便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整個故事跌宕起伏,讓人暢快。下面用一幅圖來直觀地說明貂蟬所作的努力:王允與貂蟬商量好計策之後,立即行動。

1,用金冠引來了呂布,貂蟬與呂布在酒席上眉目傳情,取得了呂布的心。

2,請董卓,貂蟬以美貌和才華將董卓吸引,並在王允的推動下,進入相府。這兩個事件都是衝突的醞釀階段。

3,呂布入相府得知貂蟬已被董卓佔有,大怒,又偷偷看見貂蟬蹙雙眉,做憂愁不樂之態,複以香羅頻拭淚,更是心痛。但此時礙于董卓的身份地位勢力,呂布怏怏而出。呂布生二心,董卓也心中疑忌,這是呂布和董卓的第一次衝突。

4,在董卓小病期間,貂蟬曲意逢迎,見呂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揮淚不止。不僅贏得了董卓的信賴,更推了呂布一把。董卓發現二人的行為,大怒,呵斥呂布,並不准呂布進入屋裏。這是二人之間的第二次衝突,衝突發展。

5,董卓後來聽從李儒的建議,賞賜安慰了呂布,於是矛盾開始變小,但是仍然存在。

6,呂布趁董卓忙於公事,趕忙去見貂蟬,貂蟬假裝以死明志,獲得呂布的心疼,然後激呂布不要受制于董卓。董卓生疑,趕回府中撞見兩人相擁,直接動手打呂布。這第三次衝突使得呂布和董卓之間的矛盾最大化。

7,李儒出現,勸解董卓捨棄貂蟬而顧全大局,董卓有所動搖,衝突將要化解。但是貂蟬一番哭訴,並要拔劍自刎,董卓就捨不得了,如此忠貞美麗的女子,怎麼放棄?貂蟬還進一步指控李儒,董卓答應帶她離開。

8,董卓攜貂蟬回郿塢,百官相送,貂蟬見呂布在人群中,虛掩其面,如痛苦之狀,然後加上王允的煽動,呂布終於決定反董卓,矛盾就直接上升,沒有止點了。於是才有了後面除暴凶的局面,為漢室除掉一個大患。

每到關鍵處,貂蟬的一個蹙眉”“揮淚便令故事柳暗花明,毛宗崗都不禁讚歎貂蟬使出兩副心腸,妝出兩副面孔,令我想殺女將軍矣。”“女將軍韜略一至於此,孫吳不及也。為西施易,為貂蟬難。西施只要哄得一個吳王;貂蟬一面要哄董卓,一面又要哄呂布,使出兩副心腸,裝出兩幅面孔,大是不易。而貂蟬做得遊刃有餘,可見這是一位怎樣聰明有智慧的女子。

就是這樣一位有德有才的女子,在《三國演義》中的結局也不讓人樂觀。小說寫到董卓帶貂蟬回郿塢,王允緊接著勸呂布一起反對董卓後,貂蟬的戲碼基本就結束了,再到後來,呂布至郿塢,先取了貂蟬。那麼貂蟬是跟著呂布了,在呂布被圍困下邳的時候也有提及貂蟬。但是呂布死後呢?



只是在第二十回寫道曹操將呂布妻女載回許都。毛宗崗注意到未識貂蟬亦在其中否?貂蟬完成了她的使命便沒了蹤跡,毛宗崗對此作了解釋呂布去後,貂蟬竟不知下落。何也?曰:成功者退。神龍見首不見尾,正妙在不知下落。若必欲問他下落,則范大夫泛湖之後,又誰知西子蹤跡乎?但是,設身處地地想想當時的情景,作為俘虜或者失敗者的家屬,可能被作為戰利品帶回,貂蟬的結局不可能是好的。

首先,貂蟬為王允,為漢室出力,以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於是呂布帶著她離開,還在下邳之圍的時候向貂蟬商量怎麼應對曹軍,呂布放棄反抗,與貂蟬和夫人嚴氏飲酒解悶,於是落得被俘被殺的後果。貂蟬作為呂布的家人,呂布死後就無可依靠,只有任人擺佈的份了,結局是不可能好的。

其次,古代三從四德的道德觀是不允許這樣的女子有好的下場的。董卓沉迷於貂蟬的美色而被誅,後來,呂布也間接地聽從嚴氏以及貂蟬的話而落得個被殺的下場。雖然董卓的死大快人心,但是像貂蟬這樣一個以色救國的行為會被大家讚賞嗎?女色救國同時也是女色誤國。毛宗崗在肯定貂蟬的作用的同時,也在提醒著世人雙股劍、青龍刀、丈八蛇矛,俱不及女將軍兵器。今之好色者,仔細仔細!這是對貂蟬的認可嗎?這也在提醒人們注意那些聰明女子的可怕之處。所以,在小說中雖然沒講貂蟬的下場,我們也可以推測出她下場的悲慘。

還有,最重要的是在男權盛極的中國古代社會,女子從來都被當做工具或者物品來看的。首先她們是傳宗接代的工具,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條不能生養就可以直接將女人打發回娘家;她們被作為政治工具,比如和親,在《三國演義》中,孫權的妹妹孫夫人不就是被利用的那個嗎?她們還被看做泄欲的工具,妓院的存在,士大夫之間互贈歌姬,《三國演義》中被曹操找來的張濟之妻鄒氏,就是這樣一個形象存在的。那麼貂蟬呢?她是被王允用來挑起董卓與呂布矛盾的工具,是被贈送的。

在古代的男人眼中,女人的形象從來不是獨立的,她們是被書寫的對象。西蒙·波娃在《第二性》中指出:一個女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是整個漫長的男權文化形成了所謂的女性形象,事實上女性的權利處於被剝奪、受支配、受奴役的地位,處於男性權力的政治策略控制之下,女性形象是整個封建時代男性化文明的產物。男權話語下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菲勒斯中心主義的色彩,她們的存在是符合男人們的道德約束的,否則將會被安排在悲慘的結局中,如妲己,如崔鶯鶯。

女性的行為如果一旦稍微走出男性的想像或者框架,她們就被懷疑,甚至被懲罰。貂蟬一出場,是深夜月明,獨自在牡丹亭畔,長籲短歎,被王允發覺,王允喝道:賤人將有私情耶?”“賤人的稱呼,以及無端地懷疑私情,都是男權話語的表現,古代女人地位本來就低,更何況歌妓貂蟬,即使再美貌,也不過是被操縱的命運。另外,女子半夜對月長歎,幾乎在古人眼中就是相思的表現。因為她違背了男人們定下的規約,要求女人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半夜時分更是做不出什麼好事。這就是王允對貂蟬的定位,也是男人對女人的定位。

接下來貂蟬解釋自己的行為,正好符合王允的需要,於是要求貂蟬為自己所用。從這時起,貂蟬基本上就沒有了自主行為,一切的行動都依照王允的思路。王允說出自己的計謀,貂蟬立即說:妾許大人萬死不辭,望即獻妾與彼。王允的話很明白,這關係到一個女子的清白與一生,內心需要多大的掙扎才能下決定,貂蟬居然什麼都沒想,立即答應。

接下來的情節中,貂蟬雖然周旋于兩個男人之間,卻只是有行動,卻沒有心理,董卓懷疑呂布,呂布怏怏不樂,董卓怒,呂布跑,各種活動都是董卓和呂布的舞臺,貂蟬就如同一個機器人,沒有思想,只是按照王允的路線來走。其實,當時情況艱難,貂蟬要提防兩方的懷疑,又要取得兩方的信任,她內心所受到的衝擊是無人可知的。

但是小說只是在關鍵時刻,拿出貂蟬的舉止來扭轉事情的發展,從來沒有怎麼注意到貂蟬這一形象。正如蘇珊·格巴所說:這個傳統規定了男性作為你作家在創作中是主體,是基本的一方;而女性作為他的被動的創造物——一種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體,常常被強加以相互矛盾的含義,卻從來沒有意義。

貂蟬在《三國演義》中的意義是什麼——是工具,用來完成政治鬥爭的工具。作者塑造了這麼一個美麗有智慧的女子,成了男性心目中完美的肉體工具,這不禁讓人想起象牙女郎,皮格馬利翁創造了她,而且按照他自己的意願創造了她的生命——柔順、隨和、純粹的肉體。

那麼貂蟬就是這樣一個溫順、忠誠有有效的肉體工具。她的作用發揮完了,就消失了,消失在了浩瀚的文字中,被滾滾歷史長河席捲而過,無影無蹤。但是,她的表現竟是太出色,就像那煙花,雖然燦爛之後散去,仍在人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念想。


台長: 幻羽
人氣(1,368) | 回應(0)| 推薦 (1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何處無江湖?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古代的戰亂─你絕對想不到
此分類上一篇:*英雄血淚灑染詩情─曹操的一生*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