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12 16:21:09| 人氣1,9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機鋒無限-10】─禪者的人格─退步原來是向前!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機鋒無限-10】─禪者的人格─退步原來是向前!

虎寺禪院中的學僧正在寺前的圍牆上,模擬一幅龍爭虎的畫像,圖中龍在雲端盤旋將下,虎踞山頭,作勢欲撲,雖然修改多次,卻總認其中動態不足,適巧無德禪師從外面回來,學僧就請禪師評監一下。 

無德禪師看後說道:『龍和虎的外形畫得不壞,但龍與虎的特性們知道多少?現在應該要明白的是龍在攻擊之前,頭必須向後退縮;虎要上撲時,頭必然自下壓低。龍頸向後的屈度愈大,虎頭愈貼近地面,他們也就能沖得更快、跳得更高。』

學僧們非常歡喜的受道:『老師是一語道破,我們不僅將龍頭畫得太向前,虎頭也太高了,怪不得總覺得動態不足。』

無德禪師藉機說道:『人處事,參禪修道的道理也一樣,退一步的準備之後,才能沖得更遠,謙卑的反省之後才能爬得更高。』

學僧不解似的道:『老師!退步的人能向前!謙卑的人能更高?』

無德禪師嚴肅的說道:『們且聽我說一首禪偈:

            手把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淨方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諸仁者能否會意呢?』諸學僧至此均能有省矣。
 
禪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們有時頂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龍抬頭、虎相撲;但有時也非常自謙,有如龍退縮,虎低頭。這正說明了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當高則高,當低則低。所謂進退有據,高低有時也。

獸中之靈,虎獸中之王,禪者乃人中之賢,以退進,以謙上,不亦宜乎?

     
 

                 秧詩》唐布袋和

            手把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淨方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彌勒佛叫做「布袋和呢?中國廟宇供奉的大肚彌勒,並非是佛教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而是個實實在在的中國人,他就是布袋和尚─契此。五代後樑時,浙江奉化出了個怪和尚,法名契此,契此身材矮胖,肚子奇大,加之言語無常,四處坐臥,常用竹棍挑著一個大口布袋在鬧市中化緣。他能預報天氣,為人說禍福也稱靈驗,因而名噪一時,人們就叫他為「布袋和尚。

和尚有一次接受農夫的供養以後,為其說法開示道:『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一把把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水面漂漾的藍天,也看到自己!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來是向前」,頗有哲理意味。試想,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返到田邊,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實進。有時候,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與人相處,斤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尋求更大的成功。

過去有一個人,為了一堵圍牆,和鄰居起爭執,心裡忿忿不平,就捎信給在京城做官的父親-張英,希望父親用官府的權勢把牆爭過來,他的父親很明理,回了兒子一首詩:

            萬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為了一堵牆而起爭執,真是何苦?讓人家幾尺不就太平了嗎?你看看萬里長城至今還在,可是當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裡呢?你爭,跟人家鬥氣,百年過後什麼是你的?不都灰飛煙滅,枯塚一堆了嗎?

從這首詩裡,我們能不能領悟四大皆空?能不能在面對社會、物質一切時,觀境自在?觀我在?觀物自在?觀心自在?觀人自在呢?能!莽莽人間就不必再作什麼計較爭吵了!只看自己心田清不清淨,任它八方冷語與暗箭!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確,“忍”可化暴戾為祥和,化干戈為玉帛。

家人接到回書後,立刻讓出了三尺土地。方姓望族見狀,亦讓出三尺土地。於是,兩家之間,形成一條六尺寬的人行巷道。由於張英的豁達,非但化干戈為玉帛,且造就一段千古佳話,百姓過此巷道時,均稱頌不已,讀之令人動容。
  

一則捉猴子的故事,猴子的手伸入陷阱抓食物,緊握的拳頭伸不出洞口,而落入獵人之手。其實只需將手放開就能伸出,但因其心中的貪念,最後被自己的執著所俘虜。

人也是如此,因內心的欲望與執著而使我們受縛。「心地清淨方爲道」,當我們身心不受外界物欲羈執,放下自我與執著,才能與道相契。有捨才能得,能夠捨得,方能逍遙自適,也才能行諸四海,達到孔子所說的「無入而不自得」之妙境。

「低頭便見水中天」,此即隱含虛懷若穀的謙沖態度,如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人常會有看到別人的短處,卻看不到自己過失的通病。水中天如鏡,吾人要自覺自悟,方能使本性清澈顯見。《尚書·大禹謨》中云:「滿招損,謙受益」亦同此意。

《易經》 亦云:「天道之盈也虧,乃視益謙之有無。」但看天之盈虧之道,逢望則滿月,遇朔則虧蝕,人生亦復如此。故宜多留餘地予他人,不宜驕矜志滿,能自謙,才能精進。也唯有如此,方真正的認識自己,認識真理,認識世界。

「退步原來是向前」詩句是深富哲理的,宋朝慈受懷深禪師亦有多首膾炙人口的退步詩偈:

            萬事無如退步眠,放教癡鈍卻安然,

            漆因有用遭人割,膏為能明徹夜煎。

其意即謂,世間萬事於應對進退上,沒有以退為進更加高明;而在待人處世方面,帶有少許糊塗、大智若愚般,反而更能自在安然。

漆樹因爲有用才被割樹皮;膏油因爲可照明反而徹夜受煎熬,所謂「麝因香重身先死,蠶因絲多命早亡」即如是。才華洋溢的人,若不懂得韜光養晦,反而時時顯露,處處招搖,樹大招風,便容易招致災禍。

詩寓意世人要內歛、知謙退,具有謙遜自抑之德,亦要英氣內斂、深藏不露,要懂得潛沈,善於蟄伏,不要隨便顯露。等因緣具足,時機成熟時,再將平日所蓄積之力量展現,遨遊自在,無往而不利。然即使飛黃騰達,事業有成,更須保持謹慎之態度與謙卑之涵養,否則容易樂極生悲,麻煩隨之跟就。

懷深禪師尚有一首退步詩偈:

            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亦無修,

            明窗高掛多留月,黃菊深栽盛得秋。

退一步何等消遙自在,退一步能帶來休憩、休養,因爲不再將精力花在短暫無價值的事物上,便是一種覺悟,一種取捨。捨去許多,則可獲得更多。至一定層次,便明白一切均不假外求,不需以外面的事證悟自己。回過頭來有更廣闊的世界,退一步,爭逐的人少,天地更寬廣,更能體悟生命的奧義。能如此認知,在世間上亦能當進則進,當退則退。  

慈受禪師的另一首退步詩偈語: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雲野鶴自由身,

            松門十裏時往來,笑揖峰頭月一輪。

此乃悟道者的一任清風,感受那深遠空靈,不沾半點塵俗的閒逸意境。一個人最要緊的是能知足、守本分,凡事不強求,因那非己所應得。功名富貴不一定非要不可,畢竟該是你的,擋都擋不掉;不屬於你的,終究會流失。唯有能知足、守本分,人生方能自適自在,無罣無礙。人生在世,逢順境時,積極前進固然可取;處逆境時,退步養晦更形重要。

一般人只知向前行進,卻不知退步自保,故往往與人爭得面紅耳赤,碰得鼻青臉腫。其實,若能知進退,面對功名富貴、人我是非之前,偶爾糊塗一下,退一步海闊天空,便能灑脫自在,悠然自得。 此外,人生的每一時刻都在選擇,亦面臨著捨棄。若能在意氣衝突上退讓,在生命精神上前進,爭千秋不爭一時,退步是高悟,多麽逍遙灑脫。

捨得需要勇氣和智慧,與其拼命抓而抓不到,不如嘗試學會放棄,順其自然,順應我們的內心。屆時自然能體會到:

            竟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禪悟詩偈皆有其獨特機鋒之處,尤以大自然為題更見豁達之識。其所流露的禪意,如《滄浪詩話》:「由妙悟而得興趣,故意境透徹玲瓏,意味含蓄無窮。」細閱之而飲領往往能自入其意境,其中許多還饒富禪機,有些是禪道上的體悟,亦可作為禪悟人生的指引哪。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