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09 15:10:03| 人氣4,3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傳說古代上天授予的經書─河圖洛書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河圖之象)

               中國傳說古代上天授予的經書─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予的祥瑞之兆。相傳聖王如有德政,上天會授予河圖洛書,象徵天子天命所歸,有合法治理天下的權威。

兩漢時的文士,認河圖洛書即是伏羲八卦與洪範九疇,而有「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序」的傳說。當時還藉此發展出一系列有文字、成篇章的書籍,如《河圖括地象》《書靈准聽》,與讖緯之學融合在一起。

五代以後,河圖洛書指一種與宋代易學有關的數字排列圖案。五代道士陳提出了河圖洛書的圖象──生成數與九宮數──南宋大儒朱熹所採納,而成了後來解釋《周易》圖象的官學論說。明朝初年,趙撝謙把所得來的太極圖稱「天地自然之圖」,說那是秘傳的河圖。陳所傳下來的「河洛易數」以及太極圖被認作是中國傳統重要的易理哲學部分,廣泛應用於風水、占卜等術數當中。

不過,宋明以來,也有人主張自漢至宋所稱的河圖洛書皆附會古代傳說而作,不足憑。黃宗羲、黃宗炎、毛奇齡和胡渭等代學者,更對此詳加考辨。如黃宗炎批評周易圖學是道學說,儒者若以此解《易》,是背離經學,並表示:

「河圖洛書之說,因漢世習讖緯,遂謂龍馬神龜貢獻符瑞,其事略與兩漢之言禎祥者相似。後儒因緣敷會,日增月益,至陳圖南鑿鑿定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數,下上左右中之位河圖;又定九宮,奇正耦隅之狀洛書,云是羲卦禹範之根。原兩相比校,俱似相似,影響未見,有實理存乎其間,惟歐陽永叔斥怪妄,不足深信,誠信是仲尼之徒也。」

現今的孟津縣會盟,黃河與其支流圖河交匯處,相傳即「龍馬負圖」之地,建有「龍馬負圖寺」;洛寧縣洛河與其支流玄滬河交匯處,相傳即「神龜負書」之處,距此不遠的西長水村,存有「洛出書處碑」。在2014年,由河南古都洛陽市申報的「河圖洛書傳說」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洛書之象)

伏羲八卦

先天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坊間亦用漢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來記八卦符號。

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易傳》記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證認為所謂太極即宇宙,太極生兩儀是指地球在大地上,面對太陽()光照射角度,有公轉與自轉之兩種儀態。兩儀生四象其意為,地球公轉右旋太陽與自轉中,依照南、北回歸線傾斜,北二十三點五度後,再返回南二十三點五度之中循環,發生日照光線與影長不同,記在羅盤上天禽二十八宿,總管度數3651/4度為合一,訂為太陽曆之日數,區分冬天立壬、子、癸三節氣為坎卦,是水氣生成旺季;春天立甲、卯、乙三節氣為震卦,是木氣生成旺季;夏天立丙、午、丁三節氣為離卦,是火氣生成旺季;秋天立庚、酉、辛三節氣為兌卦,是風()氣生成旺季;等區分各季佔45日之不同景象,為兩儀生四象之含意。四象生八卦其含意為,上述四象,會有生、旺、衰、死之消長,立此四旺氣象會產生變化,如冬天水氣溶解於土,生之樹木中,立為艮卦,管丑、艮、寅三節氣;如春天木氣旺後,會轉入夏天火氣旺中,立為巽卦,管辰、巽、巳三節氣;如夏天火氣旺後,會轉入秋天金氣旺中,立為坤卦,管未、坤、申三節氣;如秋天金()氣旺後,會轉入冬季水氣旺中,立為乾卦,管戌、乾、亥三節氣,為四象生八卦含意之解釋,文王作易,將可證明先作太陽曆一年之日數,再分作八季(八卦)廿四節氣,並調查各節氣時,地上所生成重要氣象生態,記註在羅盤上,作廿四節氣字中,作干支曆數,其廿四節氣,以地球右旋公轉太陽,訂立八卦(),與節氣名順序並含其意義,作干支組曆表示月、時令之氣象生態。


及至宋朝,有學者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

此外,八卦尚對應著八門,論後天八卦,由正北坎卦始起: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漢代學者李君明首創(後世稱京房)。京房首創的八宮卦對後世預測學影響深遠。五行與後天八卦提出如下對應關係:震(雷)、巽(風)為木,離為火(日),坤(地)、艮(山)為土,兌(澤)、乾(天)為金,坎為水(月)。

周振甫在其著作《周易譯注》中認為八卦和古希臘、古印度四種元素「地、水、火、風」的想法相類似。而先天八卦中對四組自然現象的陰陽關係描述為: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風雷相搏,山澤通氣。

宋儒認為,先天八卦起於單純的序數序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數可以道盡先天。邵子取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為伏羲先天八卦。

八卦與洛書九宮數和河圖十數,有一定的聯繫關係。若將先天卦配洛書九宮數,對照先天、中天、後天八卦可以產生微妙可以觀察的關聯性,比如相加為十,陽卦六七八九、陰卦一二三四,或為河圖數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

九宮即洛書所指的九個方位,一般將後天八卦按方位裝入洛書,中間空開,即形成所謂的「九宮八卦」。 其對應關係為「一坎(北宮),二坤(西南宮),三震(東宮),四巽(東南宮),五合太極(中宮),六乾(西北宮),七兌(西宮),八艮(東北宮),九離(南宮)。」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太極陰陽四象五行八卦九宮皆可追溯於此,被譽「宇宙魔方」。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境內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書》中,名《洪範》。《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河圖上,排列成數陣的黑點和白點,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洛書上,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其和皆等於15,十分奇妙。對此,中外學者作了長期的探索究,認這是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結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第一個里程碑。《周易》和《洪範》兩書,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域生了深遠影響。作中國歷史文化淵源的河圖洛書,功不可沒。

河洛之象,人人皆可視之,河洛之數,識者皆可推之,河洛之理則深妙無窮矣!故,得象可會其意而推其數,得數可忘其象而思之理,得理者「象數皆荃蹄」也。又:洛書圓,主動。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約6500多年。墓中用貝殼擺繪的龍、白虎圖像栩栩如生,與近代幾無差別。河圖四象、二十八宿俱全。其佈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時已知必被發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龜腹玉片,則洛書圖像,距今約5000多年。可知那時人們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圖、洛書之數了。據專家考證,形意墓中之星象圖可上合二萬五千年前。這說明邵庸等先哲認「河圖、洛書乃上古星圖」,其言不虛。



讖緯

讖緯是中國古代讖書和緯書的合稱。

讖(現也稱籤)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後來民間發展在廟宇或道觀裹求神問卜,漸漸地更加簡化求籤。 《說文解字》:讖,驗也。有徵驗之書,河所出書曰讖。緯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衍生出來的一類書,被漢光武帝劉秀之後的人稱「內學」,而原本的經典反被稱「外學」。讖緯之學就是一種政治預言。

在秦朝,陳勝、吳廣的大澤起義就利用讖語製造了「大楚興,陳勝王」等等天賜的預言。

漢朝是讖緯之學最興盛的時期,尤以西漢末年及東漢末年最盛。例如王莽稱帝就利用讖語製造輿論,製作了「告安漢公莽皇帝」的石碑。之後的漢光武帝也利用《赤伏符》即位。之後,在中元元年(56年)宣布圖讖於天下,使之合法化。建初四年(79年),漢章帝還主持召開了一次全國經學討論會,即白虎觀會議,會議紀錄由班固整理成《白虎通德論》,以法令形式將讖緯之學定形,和正統經書具有同等地位。

魏晉以後,隨著玄學的興起,對儒家傳統經學有了全新的解釋,於是宣揚宿命論的讖緯之書漸遭禁;至宋歐陽修〈論刪去九經正義中讖緯札子〉後,讖緯學說更是式微,其書籍文獻多散失不傳。

讖緯之學的內容很龐雜,其內容比如:

1.天人感應,星象預測吉凶

2.報應說,人的善惡能影響到人的壽命

3.崑崙山是神仙所在之地,西王母則是指引修行的神仙

4.黃帝是北斗之神

5.孔子是「黑龍」之種

玆據日本學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輯《緯書集成》列出一些主要的緯書:

<1>

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稽覽圖、易緯辨終備、易緯通卦驗、易緯乾元序制記、易緯是類謀、易緯坤靈圖、易緯中孚傳、易緯天人應、易緯通統圖、易緯運期、易緯內傳、易緯萌氣樞、易緯內篇、易緯太初篇、易緯九戹讖、易緯禮觀書、易緯記、易緯紀表、易緯決象、易緯統通卦驗玄圖、易緯河圖數等易緯(其他書名不詳者)。

<2>

書大傳》、書考靈曜、書帝命驗、書璇璣鈐、書刑德放、書運期授、書帝驗期、尚書洪範記、尚書中候(尚書中候握河紀、尚書中候我應、尚書中候考河命、尚書中候雒予命、尚書中候雒師謀、尚書中候摘雒戒、尚書中候儀明、尚書中候敕省圖、尚書中候稷起、尚書中候凖讖哲、尚書中候合符後、尚書中候運衡、尚書中候契握、尚書中候苗興、尚書中候赤雀命、尚書中候日角、尚書中候霸免、尚書中候顗期、尚書中候亶甫、尚書中候雜篇)等。

<3>

詩含神霧、詩推度災、詩泛歷樞等詩緯(其他書名不詳者)。

<4>

禮含文嘉、禮稽命徵、禮斗威儀等禮緯(其他書名不詳者)。

<5>

樂動聲儀、樂稽耀嘉、樂葉圖徵等樂緯(其他書名不詳者)。

<6>春秋

春秋演孔圖、春秋元命苞、春秋文曜鉤、春秋運斗樞、春秋感精符、春秋合誠圖、春秋考異郵、春秋保乾圖、春秋漢含孳、春秋佐助期、春秋握誠圖、春秋潛潭巴、春秋說題辭、春秋命歷序、春秋內事、春秋錄圖、春秋錄運法、春秋孔錄法、春秋璇璣樞、春秋揆命篇、春秋河圖揆命篇、春秋玉版讖、春秋瑞應傳、春秋感應圖、春秋考靈曜、春秋聖洽符、春秋甄燿度、春秋緯、春秋圖等。

<7>孝經

孝經援神契、孝經中契、孝經左契、孝經右契、孝經鉤命決、孝經內事、孝經內事圖、孝經河圖、孝經中黃讖、孝經威嬉拒、孝經古祕、孝經雌雄圖、孝經雌雄圖三光占、孝經章句、孝經緯等。

<8>論語

論語比考、論語譔考、論語摘輔象、論語摘衰聖、論語素王受命讖、論語崇爵讖、論語糾滑讖、論語陰嬉讖、論語讖等。

<9>河圖

河圖括地象、河圖始開圖、河圖挺佐輔、河圖稽耀鉤、河圖帝覽嬉、河圖握炬記、河圖玉版、龍魚河圖、河圖合古篇、河圖令占篇、河圖赤伏符、河圖闓苞受、河圖葉光紀、河圖龍文、河圖錄運法、河圖帝通紀、河圖真紀鉤、河圖龍帝紀、河圖龍表、河圖考鉤、河圖秘徵、河圖說徵、河圖說徵祥、河圖說徵示、河圖會昌符、河圖稽命徵、河圖揆命篇、河圖要元篇、河圖天靈、河圖提劉篇、河圖絳象、圖緯絳象、河圖著明、河圖皇持參、河圖帝視萌、河圖靈武帝篇、河圖玉英、河圖稽紀鉤、河圖考靈曜、河圖紀命符、河圖聖洽符、河圖表紀等。

<10>洛書

洛書靈準聽、洛書甄曜度、洛書摘六辟、洛書寶號命、洛書說禾、洛書錄運法、洛書錄運期、孔子河洛讖、洛書雒罪級、洛書紀、洛圖三光占、洛書說徵示、洛書兵鈐勢、洛書斗中圖等。

 

洪範九疇

《洪範》,《尚書》篇名,「洪」是大的意思,「範」是法的意思。用現代語言來說,洪範就是「大憲」,近似於「國家憲法」之意。

尚書序說《洪範》為箕子向周武王陳述的「天地之大法」。漢朝時人把《洪範》當作傳說中的「洛書」,《漢書·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認為禹治洪水時,上天就賜其《洪範》,幫助他治水。屈萬里認為《洪範》是戰國初年的作品。

《洪範》說:「肅,時寒若」,「乂,時暘若」,意思是說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漢代董仲舒在《洪範》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天人感應」之說。

傳說夏禹治洪水時,天賜予洪範,分為九疇(九類),助其治水。周武王滅殷之後,向殷商遺臣箕子問道,箕子認為「天以是道畀之禹,傳至於我,不可使自我而絕,以武王而不傳,則天下無可傳者矣」,於是為武王陳述了這篇建國君民的大則大法:

1.五行:水、火、木、金、土

身為一國之君,須明察五行之理,善於調和運用這五種類型的資材(material),來促進人民生活安樂。

2.敬用五事:貌、言、視、聽、思

國君治理人民要具備這五樣修養:容貌恭敬才能表現嚴肅;言論正當辦事才會順利;視察清楚才可明辨一切;聽聞聰敏謀事才易成功;思慮通達成為聖人。

3.農用八政: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

為民設置職掌食糧、財貨、祭祀、營建、戶口、刑獄、朝覲、軍事的官員。

4.協用五紀:歲、月、日、星辰、曆數

君王的施政要協天時以敬人事,了解這五種紀天時的方法,才可獲致最大成效。

5.建用皇極:大中至正之王道

人君治民、教民、養民所應遵守的法度: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尊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6.乂用三德:正直、剛克、柔克

治理人民所當採取的三種方法。平和安寧之世,用正直之道來治理;若有頑劣倔強的人,用強硬的武力制服,使其收斂;若對溫馴柔順的人,則用迂迴友善的態度,贏取信賴。

7.明用稽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雨,霽,蒙〔霧〕,驛〔圛〕,克,貞,悔)

國君倘若遇到重大疑難,自己要好好思量,其次與卿士商議,然後徵求人民的意見,最後再卜筮尋求天意。卜兆有五:雨,霽,蒙〔霧〕,驛〔圛〕,克;占筮有二:貞,悔

8.念用庶徵:雨、暘、燠、寒、風;休徵、咎徵

觀察「雨」(下雨)、「暘」(晴天)、「燠」(炎熱)、「寒」(寒冷)、「風」(刮風)的天象,來驗證施政得失的徵兆;人君須時時修德執中,勤政愛民,不可有稍忽逸樂與怠惰。

9.嚮用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威用六極:凶短折、疾、憂、貧、惡、弱

君行王道,天即賜五福;不行王道,天則降六極。

《漢書·五行志上》:「《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劉歆以為虙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
《論衡》:「夫聖王起,河出《圖》,洛出《書》。伏羲王,《河圖》從河水中出,《易》卦是也。禹之時,得《洛書》,《書》從洛水中出,《洪範》九章是也。故伏羲以卦治天下,禹案《洪範》以治洪水。古者烈山氏之王得《河圖》,夏后因之曰《連山》;烈山氏之王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圖》,周人曰《周易》。其經卦,皆六十四。」


崇龕古老祖的故里,有著1400多年的古老場
 

陳摶─(陳希夷)

陳摶(872—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白雲先生」、「希夷先生」(「夷」指視而不見,「希」指聽而不聞),知名道教人士,常被視為神仙,尊稱為陳摶老祖、希夷祖師等。五代末,宋朝初期人,其生平事跡和出生時地眾說紛紜,真偽難辨,一說普州崇龕縣人(今重慶市潼南縣崇龕鎮)。一說華州華陰人(今陝西華陰一帶),祖籍譙郡(今安徽亳州一帶)。一說亳州真源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

主張以睡眠,休養生息,時常一眠數日,人稱睡仙。相傳紫微斗數及無極圖說皆為陳摶之創作。年少時,好讀經史百家之書,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有詩名。舉進士不第而遊歷名山,求仙訪道,長期隱居在武當山、華山和少華山。據《宋史·陳摶傳》載:呂洞賓祖師曾「數來摶齋中」。又與譚峭為師友。周世宗賜號白雲先生,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端拱二年(989年)卒於峨眉山蓮花峰。

《華嶽志》記載周世宗召見過陳摶一次,授大夫之職不就。周世宗駕崩之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史稱宋太祖,後周滅亡,陳摶聞知宋太祖登極,聞訊大笑墜驢曰:「天下這回定疊也!」

世傳宋太祖被宋太宗謀害,宋太宗登帝位,於太平興國年間曾詔陳摶赴汴京,但陳摶始終拒絕在朝做官。宋太宗自作《詔華山處士陳摶》詩: 「華岳多聞說,知君是姓陳,雲間三島客,物外一閒人;丹鼎為活計,青山作近鄰,朕思親欲往,社稷去無因」。還有一首《贈陳摶》詩:「曾向前朝出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宋太宗的使臣葛守忠有《答陳摶》詩:「華岳三峰客,幽居不計年,煙霞為活計,雲水作家緣;種藥茅亭畔,栽松澗壑邊,暫離仙洞去,可應帝王選」。

陳摶作了一首《答使者辭不赴詔》:「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樂靜緣,山色滿庭供畫幛,松聲萬壑即琴弦;無心享祿登臺鼎,有意學仙到洞天,軒冕浮雲絕念慮,三峰只乞睡千年」。使臣們的懇求下,陳摶只得勉強走一遭。到了帝都開封府,太宗待之甚厚。宰相宋琪等問道:「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陳摶說:「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生之理,非有法術可傳。假令白日沖天,於世何益?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君臣同心協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於此」。陳摶贈宋太宗「遠近輕重」四字,曰:「遠者遠招賢士,近者近去佞臣,輕者輕賦萬民,重者重賞三軍」,被賜號希夷先生。

陳摶的周易先天圖說對宋朝理學有較大影響。陳摶傳《無極圖》,其門派中的弟子將此說傳給理學家周敦頤,敦頤作《太極圖》,再傳邵雍,對易學發展有很大的作用。河圖洛書也是由他所研究。

陳摶通三教之學,多所師法。其學術思想繼承漢代以來的易學傳統,糅合黃老思想、修煉方術、儒家修養和佛教禪宗思維。他是北宋三教合流的首倡者,並且對理學的興起有重要影響。

在內丹方面,現存《陰真君還丹歌注》;實踐上,以睡功聞名於世,「不到黃河心不死」就是典故於此。

《唐才子傳》

摶,字圖南,譙郡人。少有奇才經綸,易象玄機,尤所精究。高論駭俗,少食寡思。舉進士不第,時,戈革滿地,遂隱名,辟穀練氣,撰《指玄篇》,同道風偃。

僖宗召之,封清虛處士。居華山雲台觀,每閉門獨臥,或旬月不起。

周世宗召入禁中,試之,扃戶月余始啟,摶方熟寐齁。覺即辭去,賦詩云:「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還山後,因乘驢游華陰市,見郵傳甚急,問知宋祖登基,摶扺掌長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至太祖征赴,戴華陽巾,草履垂絛,與萬乘分庭抗禮,賜號希夷先生。時居雲台四十年,僅及百歲。帝贈詩云:「曾向前朝出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如今已肯遂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真宗復詔,不起,為謝表,略曰:「明時閒客,唐室書生。堯道昌而優容許由,漢世盛而善從商皓。況性同猿鶴,心若土灰,敗荷制服,脫籜裁冠。體有青毛,足無草履。苟臨軒陛,貽笑聖朝。數行丹詔,徒叫彩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詠嘲風月之清,笑傲煙霞之表,遂性所樂,意得何言?」

後鑿石室於蓮花峰下,一旦坐其中,羽化而去。有詩集,今傳。

如洛陽潘閬逍遙,河南种放明逸,錢塘林逋君復,巨鹿魏野仲先,青州李之才挺之,天水穆修伯長,皆從學先生,一流高士,具有詩名。大節詳見之《宋史》云。



易經

《易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一般說上古三大奇書包括《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但它們成書都較晚。《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易經》最初用於占卜和預報天氣,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是一部無所不包的巨著。自從17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十三經中未經秦始皇焚書之害,它是最早哲學書。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

《易》原有三種版本:《連山》、《歸藏》和《周易》,《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一般所稱《易經》即源於《周易》發展而來。不過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出土的王家台秦簡《易占》與輯本《歸藏》相符,被認為《歸藏》古文再現。

《易經》包括狹義的《周易》與《易傳》。《周易》相傳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由於隨時代演變,《周易》文字含義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已經不便讀懂,因此孔子撰寫了「十翼」,後世又稱為《易傳》並列入《易經》。

《易經》的「經」字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

「三易」是指中國古籍記載的三種占卜方法,包括《連山》、《歸藏》及《周易》(易經)。共通性都是由八個經卦、八個經卦兩兩重疊的六十四個別卦組成。其中《連山》、《歸藏》失傳已久,現存三易的內容以《周易》(易經)為主。不過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出土的王家台秦簡《易占》與輯本《歸藏》相符,被認為《歸藏》古文再現。

周易》或稱《易經》,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等)稱為《易》。

「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原稱《周官》,約成書在戰國時代。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頗多爭論。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後人因此認為《周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周易》以「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周易》起源相當早,相傳「文王拘而演周易」,所以坊間認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較春秋時代的哲學著作(老子和孔子的論語)為早。

廣義的《易》包括《周易》和《易傳》。由於《周易》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孔子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周易》。現今學者多認為《周易》七卷書中最早的《易傳》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根據《史記》,春秋時期孔子對《周易》有所闡述與解釋,參與了〈彖傳〉(上下兩篇)、〈象傳〉(上下兩篇)、〈繫辭傳〉(上下兩篇)、〈文言傳〉、〈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等篇章的編輯。共有十篇,稱為「十翼」。

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易傳》,並被列為《易經》的一部分。

《易傳》為孔子所作,但也有學者認為是集體創作。宋代歐陽修提出《易傳》不是同一人所作。清初學者惠棟說:「棟四世咸通漢學,以漢猶近古,去聖未遠故也。《詩》、《禮》毛、鄭,《公羊》何休,傳注具存;《尚書》、《左傳》,偽孔氏全采馬、王,杜元凱根本賈、服;唯《周易》一經,漢學全非。」。當代的學者認為《易傳》裏面的篇章最早出現於中國戰國時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漢年代所著。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他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他書籍,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他的部分。


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全部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現時一般認為《易經》是集體創作,《周易》的起源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晉時代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

宋代興起了易圖的研究,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頤,後者如京房、邵雍。

明朝末年,《易經》被傳教士翻譯並傳播到西方。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Joachim Bouvet,漢名白晉,1662年-1732年)的介紹、更將《易經》以二進制解釋。現在無論中國大陸、台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

根據江弘遠《京房易學流變考》一書,自從《京氏易傳》出現後,受朱熹、惠棟,以及《四庫總目提要》的推波助瀾,均認為此書及其條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書以沈延國論點加以延伸,確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統領的六十卦反復配六十鐘律,八宮卦、納甲、納音則是由荀爽、虞翻、干寶等另一非京氏易學流派演變而來,從《京氏易傳》出現後,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介紹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認為與他所創的二元運算(二進制)相符合,贊揚備至。後來演進成布爾代數。

萊布尼茨以二進制解讀易經的六十四卦。萊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圖形,恰恰與他在二十多年前發明的二進位計數法相類似:陰爻-- 可以用0表示,陽爻可以用1表示。

萊布尼茨又說以01二數可以表示萬物,一如易經中陰爻--,陽爻生生不息,滋生萬物。

萊布尼茨還進一步附會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創造世界,坤 000:為天地洪荒,萬物皆空;第一日:艮 001 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 010 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 111乃萬物具備,是為安息日。

而中國有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現代計算機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的八卦,但這早已被證明是一個傳說。對這一錯誤,郭書春在《古代世界數學泰斗劉徽》一書461頁指出:「中國有所謂《周易》創造了二進位的說法,至於萊布尼茨受《周易》八卦的影響創造二進位並用於計算機的傳說,更是廣為流傳。事實是,萊布尼茲先發明了二進位,後來才看到傳教士帶回的宋代學者重新編排的《周易》八卦,並發現八卦可以用他的二進位來解釋。」因此,並不是萊布尼茨看到陰陽八卦才發明二進位。梁宗巨著《數學歷史典故》一書1418頁對這一歷史公案有更加詳盡考察,想進一步了解者可參考。

(註)此篇之形成,得:“yt
逸竹”~道友之助~

      【名著解析】 河出圖 謂河圖 ...

http://mypaper.pchome.com.tw/ytjiang/post/1375477830



台長: 幻羽
人氣(4,323)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經律禪傳聞 |
此分類下一篇:“道”,何耶?
此分類上一篇:─淡然乘缘菩提行─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