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31 17:57:21| 人氣1,2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殊現身諸剎取缽弘教─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殊現身諸教─

有二百位天人發菩薩心,但道心不堅。每個人都想說:學佛這難,我們不如像羅漢及辟支佛這樣,般涅槃就了。佛陀知道這些人是可以成菩薩的,只不過正在退轉。佛陀就變化出一位在家居士,拿著滿滿的一百味飯供佛,佛陀就接受了。

文殊師利告訴佛陀說:「世尊,應當報恩囉!」舍利弗覺得奇怪,就向佛陀詢問,佛陀就將往地下一,這當下就越過諸佛國土,過七十二恒沙等的土後,一直到名漚呵沙的佛土,這裡的佛陀名號光明王;現在還住世。這在那佛土上空停住,又沒有人拿著。所經過的諸佛土,佛陀的侍者都向佛陀請問。佛陀都回答:上方有佛號釋迦牟尼,從那兒來,是了救護將退轉的菩薩的緣故

佛陀對舍利弗說:去把找回來。舍利弗以自身慧力入定中,找過了數以萬計的無數諸佛土,都沒看見。出定後,對佛陀說沒找到。再派目犍連也是沒看到。須菩提等的五百羅漢去找,也都沒找到。彌勒菩薩也沒能看到。佛陀要文殊菩薩去找

文殊菩薩坐著不起身,就進入定中,用右手指著地下,經過的諸佛沒有不知道的,所經過的佛土都之震動,凡是諸佛土都能看到文殊菩薩。經過七十二恒河沙,他手臂上的每根汗毛,都有上億百千光明、百千蓮花,每花上有坐著菩薩,都讚嘆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和他的佛土中的菩薩及聲聞。這時世尊下放光,光明照耀下方穿過七十二恒河沙等土,看到佛光的都得到了三昧。文殊師利菩薩伸出右手拿起,和無數位菩薩一起回來,拿在手中,禮佛後將交還。

佛陀告訴舍利弗:現在為你說過去無量劫前的事。從前有位佛陀,佛號勇莫能勝。有位比丘叫做慧王,拿著進入惟致國乞食,討到百味飯。那時有位長者的兒子叫做離垢王,被奶媽抱著在城門上,小孩子遠遠看到比丘,就跳下來,向他去,請求吃點東西,比丘就拿蜜給他,小孩子了知道好吃後,跟著比丘走,不理會奶媽,直接走到了勇莫能勝佛的道場,向佛禮敬後就坐在一旁。比丘將手上拿的那飯菜遞給小孩,讓他供養佛陀。

小孩供給佛陀的這食物,在佛陀食用之後,馬上就又滿了。這食物連續分給所有八萬四千位的比丘,及一萬二千位的菩薩,全部都吃飽了,飯菜還是沒有絲毫的減少。這是由於佛陀的威神之力,讓小孩子非常的歡喜,因而跟著比丘受了五戒法,發了菩提心。小孩子的父母親了找他,也來到佛的道場了;在父母親禮佛之後,小孩向父親請求說:我現在已經得了菩薩法,希望能出家學佛。這對父母聽了之後說:我們也希望能發菩提心。

佛陀說:慧王比丘就是文殊師利,那時的小孩就是我。像我這樣的例子不可勝數。無量土的諸佛,都被文殊師利菩薩所感化的。我們都承蒙文殊的恩德。這二百天人當下自省,釋迦牟尼佛因文殊師利菩薩所感化而修行成佛,我們怎麼能懶惰懈怠呢?因生起了這樣的道心,從此以後菩提心堅固不退。

     *     *     *          *     *     *

《阿闍世王經》云:

有二百天子發菩薩心而未堅固。皆欲墮落。各自念言。佛法難得。我等今定不學菩薩。不如取羅漢辟支佛而般泥洹。佛知是人可成菩薩。而意中退。佛便化作一迦羅越。持百味飯。滿缽到佛前。而便作禮以缽上佛。佛即受缽。

文殊師利白言。世尊。當故報恩。舍利弗疑即便問佛。佛即以缽捨地。其缽便下沒過諸剎。直過七十二恒沙等剎土。名曰漚呵沙。其佛號曰光明王。今現在世。其缽於彼佛剎住止空中亦無持者。缽所過諸佛剎。其佛侍者皆問於佛。佛答上方有佛號釋迦文。缽從彼來。救護墮退菩薩意耳。

佛語舍利弗。行求缽來。舍利弗即承佛威神。自以慧力以萬三昧過萬佛剎都不見缽。從三昧起還白佛言。求之不見。復遣目連亦復不見。須菩提等五百尊者悉不能見。彌勒菩薩又不能見。令文殊師利求。

文殊師利不起于坐即入三昧。以其右手指地下。行過諸佛剎莫不聞知。所過剎土皆為震動。凡諸剎土皆見文殊。過七十二恒河沙。其臂上毛一一毛間有億百千光明億百千蓮華。一蓮華上有坐菩薩。悉歎釋迦文佛功德聲聞菩薩及以佛土。時釋迦文放足下光明。照下方過七十二恒河沙等剎。見其光明悉得摩仳低三昧。文殊師利以右手取缽。與無央數菩薩俱來。缽在手中作禮授缽。

佛謂舍利弗。今為汝說過去劫事。往昔有佛。號勇莫能勝。有比丘僧。名曰慧王。持缽入惟致國中分衛。得百味飯。爾時有尊者子名離垢王。為乳母所抱。在城門上。其兒遙見比丘。而從抱下便往趣之。求其飲食。比丘即以蜜餅授之。其兒則食知味甘美。隨比丘行不顧乳母。便隨至勇莫能勝佛所。為佛作禮而坐一面。比丘以所持缽食與是小兒令其上佛。兒便授佛。佛食隨滿。以是遍八萬四千比丘及菩薩萬二千人。各各皆飽。其兒所持食猶無減損。佛以威神令兒歡喜。因從比丘受五戒法發菩提心。兒父母求子為佛作禮。子白父言。我今已得入菩薩法。願作沙門。父母即聽。吾等亦為發心從汝。

佛言。慧王比丘文殊師利是。其時兒者我身是也。如我身等不可稱數。阿僧祇剎土諸佛。悉為文殊師利之所發動。我等悉蒙文殊師利之恩。其二百天子即時自念。釋迦文佛為文殊師利之所發意自致成佛。我等何為懈怠。用是念故其心則堅  

※摘錄自‧《經律異相》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本篇出自《阿闍世王經》

     *     *     *          *     *     *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代表智慧。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文殊菩薩道場山西五臺山。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依佛,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行稀有難事。

經典中常說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這是說般若智慧是諸佛的老師與母親,眾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現世間。但是般若智慧無形無相,不可觸摸,經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很難用言語表達,故而用文殊菩薩做代表。

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形象是獅,手持如意(或寶劍、蓮華等),頭戴天冠,身披瓔珞衣著,柔和中帶著雅靜。

文殊菩薩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獅子是獸中之王,有獅子一吼,百獸膽裂之說,因此經中常常將佛陀說法比喻為獅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對眾生有振聾發聵的作用。把獅子作文殊菩薩的座騎,則是表菩薩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煩惱。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記載了文殊菩薩一百四十一願, 這是文殊菩薩嚴謹修行的實寫照,又是佛弟子借鑒的典範,詳細敍述了善用其心的諸多方法。 

關於文殊菩薩來歷的七種說法,何他能成眾菩薩之首?

文殊菩薩金身像

文殊菩薩是佛四大菩薩之首,在我國民間也有著崇高的威望。文殊是一個外來語,全稱文殊師利,是梵文Manjusa的音譯,又譯作曼殊室利文殊的意思,師利等意,故又譯作妙德妙首妙吉祥等。

文殊在寺廟大殿裏,通常是作如來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表大智,與司、表大行的普賢並列在佛的兩旁。其塑像多非男非女相,模樣不男不女,更像女性。早其文殊畫像有的唇上畫有蝌蚪形的小鬍子,頗似美男子。宋以後,這些小鬍子就消失不見了,文殊顯得面容秀麗、腰枝窈窕,胸部滿,完全是一個美婦人的形象。

文殊的坐騎是一頭獅,象徵著智慧和威猛,他手持寶劍,象徵著智慧銳利。獅子原于非洲和亞洲西部,在南亞諸國有著許多關於獅子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獅子以威武勇猛著稱,被譽獸中之王,因此也被佛所吸納,常用來比佛法威猛,能摧伏一切邪魔外道,釋迦牟尼也被佛說成是人中獅子(《智度論》),還稱佛家的說法聲音能震動世界,稱獅子吼。《傳燈錄》載:釋迦佛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所以,文殊所騎的獅子,並非僅僅只是一種動物,而是有著很深的寓意。在《西遊記》七十七回,唐僧師徒在獅駝國受阻,原來卻是文殊的坐騎獅、普賢的坐騎白象與如來的舅舅大鵬在此興妖作怪,孫悟空對他們是奈何不得,最終還是由他們的主人親自降伏了他們。這當然是《西遊記》的作者和佛開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文殊菩薩的坐騎毛獅子

密宗的文殊造型,頂結五髻,以表大日如來(釋迦的法身之一)之五智,又表童子天之意。所以有些經書也稱其文殊師利童子,還有人把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的五座主峰附會成文殊五髻的象徵。

文殊菩薩像

關於文殊的身世,由於造經者們的隨心所欲,以至於眾說紛壇,五花八門,根本無法自圓其說,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說他本佛,因助釋迦牟尼化眾生,暫時現菩薩身。《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載:能仁(即釋迦)師,今及弟子……我欲現佛身,二尊不並立了佛門大業,文殊便屈尊於釋迦佛之下做了菩薩。

二是說文殊之三世果位皆佛。《首楞嚴三昧經》卷、《寶積經》卷六十等經都說文殊過去龍種上佛,又叫大身佛、神仙佛,現在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普見佛。這樣的話,與釋迦一樣,文殊也有所謂三身之說。

三是說他是眾佛之父母。《放經》載: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才是,佛道中父母也。

四是說釋迦牟尼的師祖。《法華經》載:時有一菩薩名妙光……八子皆以妙光師,妙光化之,使次第成佛。其最後之佛,名燃燈。其妙光,即文殊也。燃燈佛過去佛,是釋迦的師父,那文殊即釋連的師祖了。

五是說阿彌陀佛的三兒子。《悲華經》載:有轉輪聖王,名無淨念(即阿彌陀佛),他有一千個兒子,老大觀世音,老二是大勢至,老三名王象,即文殊菩薩。第八子則是普賢菩薩。

六是說妙莊王的大女兒。《小乘經》載,妙莊王有三女一子,大女兒文殊,次女普賢,三女觀音,四子即是地藏王。這樣來說,四大菩薩全是妙莊王的子女,是同胞手足。

七是說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文殊師利涅槃經》稱,文殊有大慈悲心,生於舍衛國一個婆羅門家庭,後投奔釋迦牟尼處學道,成釋迦的弟子。小乘佛以舍利弗智慧第一,而大乘則以文殊智慧第一,並推其眾菩薩之首。

這七種說法中,以第七種說法最流行,也成了通常說法。因此,文殊也成了眾菩薩之首,在佛國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其道場五臺山也是我國佛第一名山。

五臺山——四大佛山之首,文殊菩薩道場文殊菩薩曾親言:若人朝五臺山,我必將親自迎接。若具足信心朝聖五臺山,其加持力不可思議。

在五臺山,幾乎每處寺院都有文殊殿,有很多甚至主供文殊菩薩。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熟知並瞭解文殊菩薩,也並不知道禮拜文殊、念誦文殊心的功德利益。

文殊菩薩曾發願:願共眾生,同生極樂,我們也要效仿文殊,將所做一切功德,回向給眾生。

通過文殊菩薩的加持,誰都可以獲得利益,關鍵要看有沒有信心。提起正念,無論是念誦經文或者憶念文殊菩薩時,都應當具足信心,祈求文殊菩薩加持我們獲得修行解脫的究竟大智慧。

文殊菩薩是諸佛智慧的總集,能加持眾生開智慧,增福德。而五臺山作文殊菩薩的殊勝道場,有著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台長: 幻羽
人氣(1,250)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經律禪傳聞 |
此分類下一篇:─普賢誓護五種法師─
此分類上一篇:千年佛緣─禪與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