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29 12:20:03| 人氣1,5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參修應識之法要(16)─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參修應識之法要(16)
 

歷代禪宗祖師禪宗,中國佛宗派之一。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達摩祖師

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南天竺國香至王的三王子。少時神慧疏朗,聞皆曉悟,志存大乘,深入禪法。後隨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學大乘義理,四十年後受囑衣,續佛法脈。梁武帝普通七年(西元526年)達摩祖師泛海來到廣州,後於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時人稱壁觀婆羅門。畢生提倡二入四行法,于弘法時屢遭險難,先後五次遭毒害。約魏文帝大統二年,因化緣已畢,傳法得人,遂於第六次被毒害時從容滅度。因其將佛陀明心見性的禪法傳入中土,故中國禪宗的初祖。

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

慧可大師,南北朝人,俗姓姬,武牢人,中國禪宗二祖。早年精於儒道,通老莊易學,後棄俗學,依寶靜禪師出家。求無上大法,立雪斷臂,師事達摩。畢生力排誹議,雖屢遭險難,但仍堅持隨宜說法,廣渡群品。周武宗滅佛時,與同參曇林法師力挽狂瀾,護送經典佛像。後隱司空山,付法三祖僧璨。慧可得師精髓,承師遺志,弘揚達摩禪法。寂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西元593年),世壽107歲,諡大祖禪師,可謂中土禪宗第一人。

僧璨大師中國禪宗三祖

僧璨大師,中國禪宗三祖。初以白衣謁二祖,受度傳法,隱于舒州之皖公山。後周武帝破滅佛法,三祖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余載,時人無能知者。至隋開皇十二年壬子歲,傳法四祖道信。後適羅浮山,悠遊二載,卻還舊址。逾月士民奔趨,大設檀供。三祖四眾廣宣心要訖,于隋大業二年(西元606年)合掌立終,諡鑒智禪師。傳燈法本《信心銘》。

中國禪宗四祖道信大師

道信大師,隋朝蘄州人,俗姓司馬氏,中國禪宗四祖,世稱雙峰道信。幼慕空門而出家,開皇十二年(西元592年)入舒州皖公山,參謁僧璨,言下大悟,奉侍九年,得其衣。唐武德七年(西元624年),歸蘄州,住破頭山三十餘年,傳法於弘忍,另有弟子法融別立牛頭禪。永徽二年(西元651年),道信大師垂誡門人,安坐而逝,世壽七十二歲,建塔于東山黃梅寺。世人稱道信與弘忍的道法東山法門,遙尊東山法門之初祖。著有《菩薩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門》等書傳世。

弘忍大師中國禪宗五祖

弘忍大師,俗姓周,湖北黃梅人,生於隋仁壽元年(西元601年)。 七歲時,從四祖道信出家。年十三歲,正式剃度僧。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傳衣給他。同年九月道信圓寂,由他繼承法席,後世稱他禪宗第五祖。因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唐高宗鹹亨五年(西元674年)二月,五祖示寂,世壽74歲。傳燈法本《最上乘論》。

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慧能大師,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人,生於唐貞觀十二年(西元638年)。三歲喪父,與母親相依命,生。因聞客讀《金剛經》有所悟,前往黃梅禮五祖弘忍大師師。初見五祖,五祖問他是里人?來求什?慧能說是嶺南新州百姓,來求作佛。五祖說:汝是嶺南人,又是僚,若(如何)堪作佛!他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僚身與和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心驚而不便表示,後讓他去堆房春米八個多月。五祖選衣傳人時,慧能因呈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獨得五祖之心。後五祖秘傳衣與慧能。慧能離開五祖後,隱居獵人隊中17年,後於曹溪廣演頓悟禪,開創出禪宗一花開五葉的輝煌禪史。唐先天元年(西元712年)六祖示寂,世壽76歲。弟子法海記錄其法成《六祖壇經》,流傳於世。



原行思原山開山祖師

原行思, 唐代高僧,俗姓劉,廬陵(今吉安)人。少年出家,24歲慕名前往嶺南曹溪拜六祖慧能師,親近慧能大師15年,後住吉安原山靜居寺,四方禪客雲集,世稱原行思。他繼承六祖慧能的頓悟禪法,並發揚光大。他認,客觀世界及其變化,都是的幻覺,由所決定,就是六祖在《壇經》中所說的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就是佛,而佛性是人皆有之的本性。他導信徒們發揚自身的佛性,不要外求佛,力倡禪宗本性是佛的觀點,比佛原有的修行方法、學說主張都更直截便當,簡易而有力。原行思68歲圓寂。唐玄宗賜建弘濟禪師歸之塔原山后,歷代信徒頂禮膜拜。

力弘南宗頓悟法門南嶽懷讓

南嶽懷讓,唐朝人,俗姓杜,金州(今陝西省安康縣)人。10歲就只喜歡讀佛書,天資聰穎。15歲時,辭別親人依荊州玉泉寺弘景律師出家。西元687年受戒後,志慕禪宗,先參嵩山慧安,繼參曹溪。因慧能問什麼物?怎麼來?不能作答,為究8年,忽有省悟,往慧能處談個人領會,得到慧能的贊許,於是隨侍六祖慧能12年。慧能示寂後,懷讓告別曹溪,於西元713年來到南嶽,住般若寺,廣收法徒,大力弘揚慧能的禪宗頓悟法門。于唐天寶三年(西元744年)八月十一日圓寂於南嶽般若寺(今福嚴寺),唐敬宗賜諡為大慧禪師。慧能南宗正是通過青原行思、南嶽懷讓,形成了唐代中國佛教一花五葉(南嶽懷讓系後衍化出溈仰、臨濟宗;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五葉流芳的興盛局面。

百丈懷海百丈懷海創清規

百丈懷海,俗姓王,福州長樂人,依潮陽西山慧照出家,從衡山法朗受具足戒,後往廬江(今安徽廬江縣)浮差寺閱藏經多年。聽說馬祖道一在南康(今江西贛縣)傳法,即前往參學,後侍奉馬祖6年,得到印可。馬祖圓寂後,他初住石門(今江西靖安縣),繼往新吳(今江西奉新縣),住大雄山,岩巒高峻,又稱為百丈山。於百丈山開堂說法二十餘年,人稱百丈懷海。師禪風樸素自然,於生活上,主張親自勞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首創百丈清規,規範禪僧組織和生活方式。禪宗于唐武宗的滅佛運動中能度過難關,得以蓬勃發展、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百丈懷海所提倡的農禪並重宗風。唐元和九年(西元814年)示寂,諡大智禪師。師著有《百丈懷海禪師語錄》、《百丈懷海禪師廣錄》各一卷傳於世。

馬駒踏殺天下人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唐朝漢州人,生於唐景龍三年(西元709),俗姓馬,世稱馬大師、馬祖。本邑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文。幼依資州唐和尚出家,就渝州圓律師受具足戒。開元年間,跟南嶽懷讓學習曹溪禪法,懷讓以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禪豈能成佛的機語點撥,於言下頓悟,密受心法。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弘揚禪法,用棒喝、隱語、動作、手勢等方式接引學人,取代以往看經、坐禪的傳統,機鋒峻烈,殺活自在,蔚然成一股自由活潑的禪風,也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禪宗公案。師于唐貞元四年(西元788年)示寂,諡大寂禪師。馬祖道一門庭繁茂,英才輩出,計有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後各為一方宗主,散佈天下,禪宗至此風靡南北,稱洪州宗。

石頭希遷眾角雖多,一麟足矣

石頭希遷,俗姓陳,端州高要(今廣東省高要縣)人,生於武周久視元年(西元700年)。十二歲時投奔曹溪,依慧能大師披剃出家,後禮青原行思為師,受其印可,歎師為:眾角雖多,一麟足矣。天寶初年,前往湖南南嶽南台寺,結庵坐禪于寺東石臺上。其間大闡曹溪宗風,廣開法化,四方學徒聞名而至,有湖南海眾之謂。石頭禪法理事並重、頓漸並存,認為萬法殊相,名異體一,等無差別;主張觸目見道、即事而真,為當時的馬祖、懷讓等人所推重。師德宗貞元六年(西元790年)示寂,門人為之建塔于南台,德宗諡無際大師。著有《參同契》、《草庵歌》各一篇行世。

八十猶行腳趙州從諗

趙州從諗,唐代禪僧,俗姓郝,曹州郝鄉人。幼年于曹州扈通院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陽參謁南泉普院,深契南泉禪法,道法自然、超塵越俗,呈現明心見性、斷執無礙的朗朗宗風。師先後曆參黃檗、寶壽、鹽官等諸大德,八十歲止于趙州城東觀音院(今河北趙縣柏林禪寺),四十年間大闡禪理,其示眾、問答之公案,如狗子無佛性庭前柏樹子至道無難等語,皆膾炙人口。朝廷諡為真際大師,後人稱為趙州古佛。唐乾寧四年(西元897年)示寂,世壽一百二十歲。著有《真際大師語錄》三卷。



黃檗希運承繼洪州開啟臨濟

黃檗希運,唐代高僧。幼年出家,後因人啟發,往江西參馬祖道一。時道一已圓寂,希運後游京師,遇一老婦指示前往洪州禮拜百丈懷海,得到懷海的印可,並說他有超師之見。後於洪州高安縣鷲峰山建寺弘法,並改其山名為黃檗山,四方學僧雲集而來。大師繼承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即心即是佛之說,反對以見聞覺知為心,將洪州宗喝、捶、踏兼行的禪風發揚光大,其宗風孤行峻道,深深影響後來臨濟宗的傳法風格。河東節度使裴休迎請說法,旦夕問道,並記錄所說,即為現行的《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和《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師唐大中年(西元855年)示寂,諡斷際禪師

溈仰宗開宗祖師溈山靈佑

溈山靈佑,唐代高僧,俗姓趙,福州長溪(在今福建)人,溈仰宗初祖。年十五歲從建善寺法常律師出家,于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究大小乘教。後到江西參百丈懷海。有一次,懷海讓他撥爐灰,看有火沒有,他撥後說沒有,懷海往深處撥,找到火星,責備他說沒有,於是大悟。唐憲宗元和末年,至溈山弘揚禪風,村民感德,群集共建同慶寺。相國裴休前來聞道,聲譽大揚,學僧雲集,遂於此敷揚宗風達四十年之久,世稱溈山靈佑。溈山的基本思想是三種生說,即把主客觀世界分為想生相生流注生,這也是他為接引學人證得大圓鏡智(佛智),達到自由無礙境地而設的三種機法。 唐宣宗大中七年(西元853)示寂,世壽八十三歲,諡大圓禪師。有《潭州溈山靈佑禪師語錄》、《溈山警策》各一卷傳世。

仰山慧寂仰山小釋迦

仰山慧寂,唐末五代僧,俗姓葉,韶州懷化(今廣東)人,與其師溈山靈佑同為溈仰宗之祖。因居仰山,故世稱仰山慧寂,有仰山小釋迦之稱。年少時,有意出家而父母不許,後自斷二指以誓求法之心。初時禮拜耽源禪師,了悟玄旨;繼參靈右禪師,奉侍十五年,承嗣其法。後領眾住王莽山,以化機不契,遷居仰山,宣揚溈山之法,學僧雲集。溈仰宗在接引學人時宣導不說破原則,注重不假語言的自心頓悟,從而達到理事如如。溈山明確表示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仰山也宣稱諸佛密印,豈容言乎,主張摒棄語言名相,禪趣深遠,人所難測,是他家所難企及。又仰山平時常以畫圓相啟悟學人,畫圓相的作法始於南陽慧忠,溈山加以運用,仰山大力弘傳,遂成溈仰宗風。後樑貞明二年(西元916年)示寂,世壽七十七歲,諡智通禪師

曹洞宗開宗祖師洞山良價

洞山良價,唐代越州會稽(今浙江)人,俗姓俞。幼歲從師念《心經》,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言無?其師駭然異之,曰:吾非汝師。即往五泄山靈默禪師處出家,二十一歲受具足戒,後遍參南泉普願、溈山靈右等名宿大德,最後歸心雲岩曇晟,並見道開悟。後多方遊歷,於江西洞山建立道場,倡五位君臣之說。其弟子雲居道膺、曹山本寂、龍牙居遁等二十餘人,皆為日後的佛門龍象。而親承法脈的本寂,因住曹山,與洞山良價合稱為曹洞宗,和溈仰宗及臨濟宗成為當時法門最隆盛的宗派。 唐懿宗鹹通十年(西元869)示寂,年六十三,諡悟本禪師。著有《寶鏡三昧歌》、《玄中銘》、《洞山語錄》傳世。

曹山本寂曹洞宗二祖

曹山本寂,唐代禪僧,俗姓黃,泉州(福建)莆田人。曹洞宗第二祖,又稱耽章。幼習儒學,十九歲入福州靈石山出家。二十五歲受具足戒。尋謁洞山,洞山問:闍黎名甚麼?師曰:本寂。山曰:向上更道。師曰:不道。山曰:為什麼不道?師曰:不名本寂。洞山深器之。自此入室,盤桓數載,乃辭去。洞山遂密授洞上宗旨。後住撫州(江西)曹山。大揚宗風,並詳說洞山五位旨訣。法席繁興,學徒雲集。唐天複元年(西元901年)示寂,世壽六十二,諡元證禪師。有《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二卷傳世。

法眼宗開宗祖師清涼文益

清涼文益,俗姓魯,浙江余杭(今杭州)人。七歲出家,學律,兼讀儒書。後參謁雪峰義存的弟子長慶慧棱。以後雲遊,到漳州,見到地藏桂琛。與桂琛論道,自知有欠缺,決心留下學禪法。聽桂琛說若論佛法,一切現成,領悟了即心是佛的道理。晚年住金陵清涼院傳授禪法,故又名清涼文益。因為受到南唐國主的尊重,他先住金陵報恩院,後住清涼院,相機弘化,門徒很多。嗣法弟子有天臺德韶、清涼泰欽、靈隱清聳、歸宗義柔等。後周世宗顯德五年(西元958)示寂,年七十四,諡大法眼禪師,因此他的法系被後人稱為法眼宗。

雲門文偃雲門宗初祖

雲門文偃,唐末五代高僧,俗姓張,嘉興人,為雲門宗初祖。從嘉興空王寺志澄律師出家。遍覽諸經,深究《四分律》,後至睦州,因頓折一足而開悟,繼參學于道明禪師門下,又謁雪峰義存禪師,依住三年,受其宗印。遊歷天下,遍訪高僧大德,參究印證,聲名漸著。於雲門山創建光泰禪院,道風愈顯、法化四播,遂成雲門一宗。其機鋒險峻,門風殊絕,重在以簡捷明快的語句破知見。如人問如何是佛,他說:佛是幹屎橛。如何是雲門劍,他說:祖。禪林中有雲門一字關雲門三字禪之美稱。後漢乾佑二年(西元949)示寂,世壽八十六歲,諡弘明禪師。留有《雲門匡真禪師廣錄》三卷和《語錄》一卷行於後世。

臨濟宗初祖臨濟義玄

臨濟義玄,唐朝人,俗姓邢,曹州南華(今山東)人,臨濟宗初祖。幼負出塵之志,披剃受具足戒後,博通經論,精究律學。後到黃檗希運處參學,問佛法大意三次,挨三次打。得希運指點,去問高安大愚(馬祖的徒孫),大愚告訴他這是老婆心切,他言下大悟,複還黃檗,受其印可。繼以行腳參禪,以直截痛快的作風,打喝之類的辦法,與大老交鋒,故叢林有臨濟游方,氣吞諸方之說。師接化學人之法有三玄三要四料簡四賓主四照用等,機鋒峻烈,生機勃勃。開創了禪宗史上最為卓絕、門風興隆的臨濟宗,為中日禪宗主流之一。鹹通八年(西元867年)示寂,諡慧照大師

楊岐方會臨濟宗楊岐派初祖

楊岐方會,北宋禪僧,俗姓冷,袁州宜春(在今江西)人。先作小官,不稱職,出家,得法于石霜楚圓,為禪宗臨濟宗第八世傳人,也是臨濟宗楊岐派開祖。與黃龍慧南之黃龍派對峙,為禪林五家七宗之一。楊岐方會在修行上,講究天然自在,任運為修,無修而修。既繼承了傳統的臨濟宗風,也吸收了雲門宗風中的隨波逐浪。方會自稱:楊岐一言,隨方就圓,若也擬議,十萬八千。方會的嗣法弟子有白雲守端、保寧仁勇等,其後再傳弟子如五祖法演、佛眼清遠、圓悟克勤等皆影響世人深遠,禪眾雲集,可謂門庭隆盛,法源流芳日本。皇右改元,示寂。著有《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楊岐方會禪師後錄》。

臨濟宗黃龍派初祖黃龍慧南

黃龍慧南,宋代信州(江西)人,臨濟宗黃龍派之祖,世稱黃龍慧南。少習儒業,博通經史,先從泐潭懷澄學雲門禪,聽臨濟宗雪峰文悅不甘死語下的勸告,輾轉投石霜楚圓門下,因楚圓詬罵不已而大悟。黃龍慧南于同安院開堂說法,四眾歸趨。不久至歸宗寺,因突遭火災全寺盡毀,而蒙冤坐獄,獲釋後居黃檗積翠庵。複受請至黃龍山崇恩院,法席鼎盛,直追馬祖、百丈,宗風大振,遍及湖南、湖北、江西、閩粵等地,蔚成黃龍派,日本臨濟宗之祖榮西即源於此派。北宋以後,臨濟宗獨盛于禪林,流傳至今,黃龍慧南功不可沒。黃龍慧南善取公案廣渡四眾,室中設佛手、驢腳、生緣三轉語以勘驗學人,世稱黃龍三關。宋熙寧二年(西元1069年)示寂,世壽六十八歲。徽宗大觀四年(西元1110年),追諡普覺禪師。有《黃龍慧南禪師語要》、《書尺集》各一卷行世。



圓悟克勤著《碧岩錄》聞名天下

圓悟克勤,宋代禪僧,俗姓駱,彭州(今四川境內)人。少時日記千言。一日,克勤禪師偶游妙寂寺,見到佛書,讀之再三,如獲舊物,悵然不已,謂同伴曰:予殆過去沙門也。於是便立志出家,依寺僧自省法師落發,後又從文照法師學習講說,從敏行法師學習《首楞嚴經》,不知疲倦。精勤求法,四處參訪善知識。曾至五祖山參謁法演禪師,蒙其印證,與佛監慧懃、佛眼清遠有演門二勤一遠之稱。

七次住持名刹,說法精采,受朝廷敕賜紫袈裟及佛果禪師名號,

又蒙高宗賜號圓悟,世稱圓悟克勤。為引度學人,編《碧岩錄》十卷,世稱禪門第一書,為認識禪門必讀之書。另著《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二十卷。紹興五年(西元1135年)示寂,世壽七十三歲。益真覺禪師

開禪宗參話頭之先大慧宗杲

大慧宗杲,南宋高僧,俗姓溪,字縣晦,號妙喜。13歲入惠雲寺,次年為衲於郡中景德寺。後持行,向張商英求銘。張稱其為英爽衲子,字妙喜17歲在汴州參謁禪師圓悟克勤。禪師道:薰風向南來,殿閣生微涼,遂豁然領悟。 得圓悟許可,與之分座講法,以雄辯聞名。紹興七年,居徑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滿秦檜投降金人和議政策,被誣與張九成謗訕朝政,奪去衣牒,充軍衡州、梅州、福建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復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賜其名為大慧禪師,並禦書妙喜庵三字賜之。後在雲居山提倡禪宗修持以看話頭為主,開禪宗參話頭之先。隆興元年(西元1163年)示寂,諡普覺禪師。著有《正法眼藏》二卷、《臨濟正宗記》。其徒集其法語 ,前後三十卷,名為《大慧禪師語錄》。

虛雲大師肩挑禪宗五家法脈

虛雲大師,湖南省湘鄉縣人,近代宗門大德。俗姓蕭,名古岩,又名演徹,字德清,五十歲後自號虛雲。出身官宦人家,十九歲逃離家庭,披剃于鼓山湧泉寺,行腳天涯,巡禮名山,遍學經教,參究禪宗。四十三歲發願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數年間,進川入藏。越雪山至緬甸、印度、錫蘭朝禮佛跡,歷盡艱辛。曾結茅潛修於終南山等處。以定力、苦行、堅忍著稱。一身肩挑禪宗五家法脈,中興雲門宗,延續溈仰、法眼二宗。曾重興雲南雞足山祝聖寺、昆明西山華亭寺(改名雲棲寺)。曹溪南華寺、乳源雲門寺、雲居山真如寺等巨刹,創立鼓山佛學院培養僧徒。重振禪宗祖風,制定叢林清規,率眾參加勞動,農禪並舉。德高望重,皈依弟子達百萬眾。1953年被推為中國佛協名譽會長。1959年示寂,世壽一百二十歲。著有《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圓覺經玄義》等,後人輯其語錄偈頌為《虛雲和尚法匯》、《虛雲和尚禪七開示錄》等行世。


 

台長: 幻羽
人氣(1,568)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參修應識之法要 |
此分類下一篇:─參修應識之法要(17)─
此分類上一篇:─參修應識之法要(15)─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