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14 19:35:42| 人氣2,4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民進黨從-華山論劍-凍結台獨黨綱-至今的走向*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進黨從-華山論劍-凍結台獨黨綱-至今的走向* 

20131226民進黨行最後一場華山會議,討論的題目是《新世界觀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會議中途主席柯建銘突然發送一書面文件,主張民進黨應該宣告凍結《台獨黨綱》,事出突然,大家都非常意外。當主席的柯建銘調他提這個建議,純粹是個人的想法,但是由於柯的身特殊,柯的建議書又特別引用了蘇主席「沒有必要再回過頭去台獨」的一段話,因此,儘管我相信這件事恐怕就的是柯總召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突兀行,但仍有人猜測可能沒有這樣單純。

他們的依據是,長久以來民進黨內一直有民進黨應該放棄台獨立場的呼籲和努力,例如不久前,謝長廷當主席的一次會議,幾位支持謝憲法各表主張的學界引言人就慷慨激地發言主張民進黨應該調整台獨黨綱的立場,以便和中共建立互信,並建議以謝的基金會做民共溝通的平台,因此,柯提案就是有些人想師法謝的舊作法,透過主持華山議主席之便,主導民進黨形成調整台獨立場的共識,來和中共建立共識。

無論如何,向來,民進黨內主張調整台獨立場的理由都一樣,就是台獨立場是民進黨爭取民眾認同,贏得選門,這次柯建銘也不例外,他說,由於民進黨不放棄台獨,所以「民、共間並無共識存在」,由於台獨是「在特定的歷史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而提出來的」,所以在他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又造成負面作用的今天,「本黨兩岸政策應該調整」,以「告別舊時代」,才能和國民黨一樣,和中共建立「不獨的互信」從而受到民眾支持重新執政。

他這一套並不新穎的論述,是建立在一連串的舊的錯誤的認識之上的,現在且指出其中四個重點來批判:

一,首先,是誤以只要不獨便可以和中共建立互信。

由於中共反獨是手段,統一才是目的,因此,反獨和促統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如果不促統,反獨便失去了意義。因此台灣自己反掉了自已的獨不但不能保平安,反而撤除了台灣安全的保護傘,提早中共促統的攤牌期間。

二,其次,混淆了基本立場和政策的層次。

統獨是基本立場,而兩岸經貿鬆緊,交流快慢,交流範圍大小等等是政策問題,兩者層次完全不同,不可混一談。

依民進黨自己做的民調,分別清清楚楚,民進黨在統獨立場上佔優勢,在政策上居劣勢,兩者各贏一半,民進黨大體維持住了半壁江山。假使不去在政策上求精進卻在優勢的主權立場上棄守,民進黨將兩頭落空全盤皆輸。

三,對社會的變遷不知不覺,才會認台獨不受社會認同,成得票門。

事實上台灣社會的確曾經經歷絶大多數人都反對台獨的時代,但是,那是在台灣民主化之前的時代,那時,台獨的支持度在10%以下,結果當然是被認是台獨主義者的確得票不易,但是台灣一旦開始民主化,台獨的支持度立刻迅速高,各種統獨二選一民調都已發現台獨的支持度已經在6成以上。這一來,那有站在6成以上多數人的立場上等於吃下毒藥,反而站少數人的那邊才算吃了十全大補丸而金光強強滾的道理?無論如何,在台獨已經獲得6成以上支持的今還說台獨是票房毒藥,台獨黨綱要凍結根本不是什揮別舊時代,反而是從新時代倒退到舊時代。

四,有些反台獨人士的確認台獨是「在特定的歷史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而提出來的」,但這看法完全不知所云。

事實上,台獨運動目的是要喚醒台灣民眾認識到台灣應該是一個有主權,有尊嚴的,獨立的海洋國家而不是主權及於外蒙古的大陸國家。要讓台灣的體制,發展方向,政策都全面往這樣的國家自我認識調整,這樣國家才會正常,人民才會活在實而且非空想虛構的夢幻中,才會活得正常健康而有尊嚴。換句話說,台獨是台灣人民主體覺醒後,了完成自我實踐,必然的追求;台獨不是了「反對國民黨」這個奇怪的特定目標而提出的。台獨主義者的信念是,縱使有一天國民黨甚至民進黨都消失了,台灣這樣一個國家仍會獨立地存在,並不會隨著消失。



長久以來,台灣
大多數的民眾都認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了。最近新台灣國策智庫調出來的數據是62.3%,不認同的只有28.8%。但是假使主張台灣已是獨立國家的都是泛綠、獨派或自認是台灣人的民眾,而否定的都是泛藍、統派或自認中國人的民眾,那就大錯特錯了。

回頭看看,首先將發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民眾,高達72.3%同意台灣現況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反而只有61.8%,差了足足10.5%之多。同樣的,泛藍、統派民眾認現況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也比較多,只是差距沒那大而已。當然,認現況不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則是泛綠、獨派民眾比較多。

不論統獨,多數人都認台灣現況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民眾雖然各有要統要獨的主觀立場,但是「現況主權獨立的國家」是多數人開自己主觀立場後的客觀認知。這一點應該不難理解。那,立場獨立的人認同「現況主權獨立的國家」反而比較少?

一個很簡單的理由,那就是他們對獨立的定義採取高標。雖然多數人認台灣人已經自己組織了中央政府,實現了自我統治,所以就是主權獨立國家。但是一直有激進的台獨人士認並非如此,他們堅持只有台灣加入了聯合國或者至少公投制憲正名宣布獨立了,才能算是主權獨立國家,由於這些事,台灣沒有做任何一件,所以算不得是主權獨立國家。

從民調上面看來,現在這些人並不多,但是從歷史上來看,他們卻是最源遠流長的獨派人士。早期的台灣,民眾幾乎沒什人支持台獨,是民眾甚至連台獨是什都沒有想過的白色恐怖時代,而流亡海外的台獨人士當年就已這樣想,多數人至今也還是吾道一以貫之,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1970年代前,在他們台獨奔走時,國際政界的大環境是對台獨有利的,許多同情台灣的人士,主動表示只要台灣有意願,透過公投制憲正名宣布獨立,他們就支持台灣以獨立國家身分留在聯合國,流亡的台獨人士之神馳。在蔣家拒台獨而宣佈退出聯合國之後,雖然國際間支持台獨的聲音從此不再,但是,到了1990年代前後蘇聯解體,中歐、東歐直到東亞,紛紛實踐了他們朝思暮想的公投制憲正名宣布獨立的偉大儀式,幾十個新的國家就這樣赫赫然誕生,他們再大大受到鼓舞,1991年他們看到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更加振奮。

這些人畢生的心願就是獨立建國,卻飽受中華民國政府迫害,大半生流亡在外,而在他們流亡的歲月,他們心愛的故民眾認同他們志業的非常稀少,一生際遇如此,因此和太陽花世代這些新台獨大不相同,太陽花世代是自然而然的台獨,而他們這些老台獨則是慷慨激的台獨。太陽花認台灣國叫中華民國很自然;但老台獨對中華民國仍難以釋懷。

當年流亡海外台獨人士組織的當然不只是台獨聯盟,這些組織和民進黨不同的是,他們原先差不多都是革命組織,而民進黨則只是使命政黨。另一項差別是建黨時,民進黨認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只是當時無論統治者或多數民眾的認同,都和主權獨立的現況背道而馳,以致國家體制政策都很荒腔走版,必須依據主權獨立的現況予以正常化而已。民進黨這種不重視公投、制憲正名、宣布獨立這些偉大的確認儀式的主張,很令這些老台獨不以然,等到2000年民進黨領袖陳水扁走新中間路線宣布四不一沒有更令他們傷心。他們一直要等到聽見黑島學生公然宣佈自己是台獨,才轉憂喜。

事實上,老台獨固然因組織革命團體而被鎭壓得慷慨激,僅透過民主運動實踐理想的民進黨及其前身的黨外,縱然不革命,卻也同樣持續被政府以中華民國之名加以壓,因此一直到廢除刑法100條運動之前,也是屬於慷慨激的台獨。只不過一方面在民主化後慷慨激的調子難維持高亢,一方面在使命政黨色彩淡化,客政黨色彩轉濃後,長期被天龍國論述所困擾,相信台獨是民進黨走向執政的門。

民進黨要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之後,才覺得情況可能不是那麽一回事,再到九合一選國民黨兩大親中家族潰敗,才恍然大悟原來兩岸議題是國民黨的門,而非民進黨的門。在民進黨人士不是對台獨保持緘默,就是聲凍獨的這幾年,由於民眾對台獨支持度持續上升,終於讓民進黨享受到不可思議的大優勢。

於是問題來了,當這種直接跳過偉大儀式就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認同,在九合一展現出大威力之後,最激進的「慷慨激台獨」們內心不知道是什感想?

無論如何,春歲月中對台灣承諾的偉大儀式,他們一定不會因此忘懷。不管台灣追求自己夢想的最後路是什,不管「年輕的自然獨」的內容,不管「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就是我們的主權獨立國家」,以及民進黨主流獨立不必偉大儀式的主張會不會是台獨最後的結論,這些曾經令他們慷慨激的偉大儀式,應該都會永遠被保護在他們內心深處,他們期盼的火焰永遠不會熄滅──無論如何,春的許諾畢竟總是歷久彌堅。

太陽花們,在自己成功後是否將會品藏在老台獨內心永不褪色的芬芳?那將是有趣,或許還是莊嚴動人的歷史課題。



2015
18當柯文哲勝選情勢已經非常明朗時,北京說柯文哲訪上海的前提是必須承認九二共識,等到1129民進黨大勝後,中共調九二共識的頻率也接著上升,例如20141231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強調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在鞏固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增了互信。中共然這樣重視,於是台灣便開始有人建議,2016年可能執政的民進黨應該接受九二共識,才能順利處理兩岸問題。

只是我們應該要注意,北京最近向台灣密集出九二共識,和前一段時間任國民黨如何要求都口不提九二共識,實在形成了非常鮮明而突兀的對比,這中間的文章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於台灣的國家定位,國共雖然有站在獨的對立面,而把民進黨當成共同對手的共同立場──這是國共正的共識──但是國共在此外的國家問題上仍然存在一些明顯的的矛盾。例如,馬總統的「不獨、不統、不武」,沒有一樣北京沒有意見,北京的立場是不放棄武力,而不是不武;是要統,頂多緩統,而不是不統;至於獨,北京欣然於連戰的反獨,對馬的不獨仍然很不滿意。馬總統主張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北京也非常皺眉頭。當然,雙方在一國兩制的問題上差距也很大。

一國兩制雖然是中國定政策,然而中國知道台灣人民普遍對一國兩制反感,所以在階段性的統戰策略考量下,北京大抵已經10年不對台灣提一國兩制了。但是在20149月,習近平突兀地對台灣出一國兩制的主張,同時口不提九二共識,這把國民黨嚇到了,此後國民黨愈疑惑、愈期盼北京提九二共識,北京官員就更加刻意對九二共識消音,是把國民黨嚇壞了。經過了國民黨非常的努力,北京直到11APEC開會前夕才鬆口,但是冷淡地重提九二共識。

其實比較關心的人早就知道,國民黨在20149月以前已經注意到,北京在2012後就愈來愈不提九二共識。這都已經兩年了,國民黨心中本來就很煩惱了,及至北京出一國兩制時,還一少了九二共識,便更加焦慮,擔心北京的要逼國民黨上談判統一了。

,令國民黨唯恐不見了的九二共識「到底是什?」柯文哲有此一問。北京的回應是,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有意思的,這說法國民黨是不承認的,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兩黨講來講去,差別又在那裡?依國民黨的解釋,一中各表是「只有一個中國,那邊可以表述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邊可以表述成中華民國。」國民黨這說法中共很火大,中國認雙方只能一起說一個中國是原則,台灣若不肯承認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對不可以把一個中國表述成中華民國。

然雙方在語言文字上找不到國共對九二共識相同的說法,那九二共識正的共識便只會在文字之外,那就是國共聯手反獨反綠。像1231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就是把九二共識和國共聯手反獨連在一起講的。說:「2008年以來,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九二共識這一個沒有共識的口號,2012時被國共當做聯手在台灣大選打敗民進黨的利器,但是這樣的一個寶貝,選後北京就不再提起,到了2014年習近平見統派團體時,更只提「一國兩制」,不提「九二共識」。

中共做法奇怪?其實不怪:然在聯手反綠反獨的背景下,2005年在綠執政時國共雙方首度把九二共識正式簽在《胡連公報》之中而不予明文定義。等到2008年、2012年兩次大選綠一敗再敗,反獨反綠的目標然達成,北京認國共應該朝向一中框架,統一進程再進一步,在國家定位上不共識的九二共識就自然而然得功成身退了。換句話說,當北京認獨的民進黨是個問題時,便容忍國民黨運用九二共識背着中共各各話;一旦認民進黨已經不是問題時,國共雙方便得進入就異的部攤牌的階段,當然就要放棄九二共識了。

這也是,當民進黨在20141129日大勝,台灣反獨力量重挫,情勢急劇變化,中國於是忙將消聲匿跡了許久的九二共識再搬出來,密集提出,而且特別針對民進黨的原因。

然九二共識是中共隨用隨棄的口號,正精神是反獨,和台灣當前主流民意格格不入,除非民進黨要站在民意多數的對立面,否則中國向民進黨推九二共識恐怕是註定無濟於事了。



201706月賴
德在台南市議會答詢時提出「親中愛台」說法,接著又在訪美時進一步闡述。此說一出,綠營內外議論紛紛。一些明日之星也跟進各言其志,林佳龍說要「知中才能有可長可久的建設性的關係」,鄭文燦說要「和中」才能保台,偏綠的柯文哲則要「友中親美靠日」。一時之間,百花齊放眾家爭鳴。

在這同時,或許受到國際空間被打壓的刺激,民進黨內也傳出調整兩岸政策的聲音,有人甚至主張重新整合黨綱等各決議文。意見姿態各自不同,或明確主張或欲言又止;有人要激進些,用毛澤東的說法,就是要「丟掉幻想,準備爭」;有人期望更緩和,盼透過交流增進理解、和解及諒解。林林總總透著些許焦躁浮動的氛圍。

民進黨兩次執政,兩岸政策都受制於北京。於是,每當現實
到困境,體現其創黨核心價的「黨綱」就被拿來作文章,或呼籲要堅持貫徹,或聲稱應務實調整。這次此起彼落出現對中態度之爭鳴表態,或許就是對總體氛圍低氣壓之反應。

問題是,這齊放的百花,大抵上只是一種政治態度,至於政策性的內涵,包括戰略性的形勢評估、戰略目標的抉擇,乃至
爭形式的決定,都還沒有看到。有理由相信,這爭鳴的後面,應該會有或詳或略的戰略思慮。然則,政策,特別是重大政策,不是告白,而是一種對話,必須有比較廣闊的共識基礎,而這往往是要歷經一個相互妥協的過程來凝聚的。

內外夾擊應尋對策

台灣走出威權統治的歷史還不長,許多基本價、發展策略,從認同、國家定位、憲政體制……到基本政策選擇,往往還沒凝聚出起碼的共識,紛紛攘攘,架漏牽補,過了時日。民進黨也是這樣,以中國政策例,民進黨有關黨綱、兩岸政策的爭議不斷。凝聚比較接近的看法,民進黨前後有兩次大規模的政策辯論或討論。

將近20年前,一場唇槍舌劍的「中國政策大辯論」大致凝聚了黨內的意見;而4年前的所謂「華山論劍」,費時半年,前後召開了9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則更像大型的兩岸討會。就此而言,黨內菁英此時此刻紛紛在兩岸議題上各言其志,並不能改變當前困局的氛圍,也看不出黨共同面對困局、凝聚脫困之道的基本共識,還是要激進的激進,要溫和的溫和,一人一把號,各言其志。然後,一樣架漏牽補,過了時日。

然則,世界的戰略形勢已經大大改變了,正如總統520前夕受訪提到的,我們面對著新的形勢,需要答歷史給我們的新的卷子,尋求新的政策模式。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架構已經很不一樣了,川普總統帶有民粹色彩,其戰略布局還不明朗,而謀我日亟的北京政權,全球戰略布局積極、對外策略從韜光養晦轉
有所作,謀求權地位之戰略意圖,不言而,而且還賦予濃厚使命感的「民族偉大復興」目標,且其對台政策已更趨向貫徹其總體戰略目標的硬方向,這在19大之後會更明顯。

面對外在形勢這樣巨大的變化,兼且內外夾擊,民進黨的菁英能只是書空咄咄,各言其志
?再一次凝聚智慧,尋求可行之策,恐怕是必需之道了!


德當了行政院長在兩岸論述上,台獨形象依然鮮明,其曾出「親中愛台」之論,還仍引發議論。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說,賴未來應會依循憲政慣例,「少談」兩岸,但在國安會議中,「該說的還是會說」。學者施正鋒說,賴的台獨色彩烈,未來勢必會受到朝野立委檢視。

林濁水說,憲法對兩岸事務應屬總統或行政院長職掌,規定得不明確,但依照過去實際運作情形,已形成由總統直接處理兩岸及國防外交事務的憲政慣例,因此他認,賴德未來較不會「主動」談兩岸議題。

林表示,如果朝野立委執意要就兩岸外交事務,質詢賴德,「那就必須先修憲,賴會比較好回答」。不過,他也調,因行政院長也是國安會的成員之一,若會議中討論到兩岸議題,賴德的相關主張與論述,「在會議中該說的還是會說」。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發展學系授施正鋒說,陳水扁執政期間,2004年推動軍購案,閣揆游錫堃曾說,「打我100顆飛彈,我就打100顆飛彈;打台北高雄,我就打上海。」2005年謝長廷當閣揆時,試辦人民幣在金馬兌換。扁認兩岸事務是他的職掌,謝的動讓陳不是很高興。

他說,相關案例顯示,兩岸事務由總統或行政院長主導,不是那麼清楚;但施認,賴德上任之初,應會守住「分際」,少談兩岸,多專注在內政與經濟議題。

不過,施正鋒也說,賴德屬於新潮流系,過去新潮流烈主張台獨者較少,賴卻是現階段民進黨中,少數台獨形象鮮明者,但賴前陣子又談親中愛台,雖然後來又自圓其說,「但好像圓得不是很好」。賴曾說過的話,將來到立院備詢時,還是得面對朝野立委的檢視。






台長: 幻羽
人氣(2,451)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兩岸之*國共論壇*─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之間的來去
此分類上一篇:*蔡賴結合*將走出怎樣的未來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