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15 10:25:36| 人氣2,9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南極(上)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南極()

南極洲(英語: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極的所在地。南極洲大部分區域都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南冰洋環繞。南極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兩倍。除了南極半島最北端的部分區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層覆蓋著。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沿岸地區的年降水量僅有200毫米,內陸地區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時,南極洲的平均溫度低至-63℃,最低溫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種有各類藻類、細菌、菌、植物(包括苔蘚)、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適應寒冷環境的動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等。南極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人員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拉丁語: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爾·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別林斯高晉乘著沃斯托克號和和平號戰船來到芬布爾冰架時,人類才第一次目睹容。由於南極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紀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極洲現在是法律意義上的共管領土,由南極條約體系的成員國協商管轄。1959年,12個國家簽署了《南極條約》,隨後有38個國家簽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區,並禁止在南極洲進行的一切軍事活動、核爆炸試驗以及處理放射物的行。截至2016年,南極洲已建有135座常設科學考察站,陸續吸引了四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南極洲的英文名稱「Antarctica」源自羅馬化希臘語的陰性複合詞「antarktiké」(希臘語:νταρκτική),意指「北極的對面」。

大約在公元前350年,亞里士多德在自己的著作《天象論》里提及了「Antarctic region」(南極地區)。據說在公元二世紀,泰爾(今屬黎巴嫩)的馬利納斯在他的世界地圖中用了這個名稱。古羅馬作家許癸努斯和阿普列尤斯(公元1–2世紀)則使用了羅馬化希臘語「polus antarcticus」描述南極。古法語詞「pole antartike」(現代法語pôle antarctique」)在1270年被證實起源於此。該詞的中古英語衍生詞「pol antartik」(現代英語Antarctic Pole」)則首次出現在1391年傑弗里·喬叟編寫的科技論文中。

在被賦予正的地理意義之前,這些詞語常被用於形容廣義的南方。例如在十六世紀時法國在巴西設立的短期殖民地就被叫做「France Antarctique」,即「法屬南部領地」。

1890年,蘇格蘭地圖學家約翰·喬治·巴塞洛繆使「Antarctica」一詞成南極洲的正式的地理學術語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南邊的大陸,大部分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南冰洋包圍,南冰洋之外是太平洋、大西洋與印度洋的南部,同時也位於世界洋的最南部。南極洲面積超過1400萬平方公里,超過歐洲大約1.3倍,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的海岸線長17,968公里,其主要特徵與冰的樣貌密切相關,南極洲有98%的面積被冰蓋所覆蓋,冰的厚度平均至少1.6公里。

南極洲擁有全世界大約90%的冰和70%的淡水,如果這些冰全部融化,那
海平面將上升約60公尺。在南極洲內陸,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量非常小,年降水量僅有20mm。不過在少數藍冰棚地區降水量少於蒸發量,使得當地的冰逐漸減少。而麥克默多乾燥谷是極其乾燥的地方,也是南極洲唯一沒有冰雪覆蓋的地方,呈現荒漠狀。

地形

南極大陸的地形可分成兩種:一種是由暴露於地表的岩石和冰組成的可見地形,一種是通過地震技術或遙感技術測知的冰下基岩地形。羅斯海和威德爾海附近的橫貫南極山脈把南極洲分東部南極洲和西部南極洲兩部分,該山脈大致與格林尼治子午線平行,全長3000多公里。

威德爾海以西和羅斯海以東的部分西部南極洲;其餘部分東部南極洲,占整個南極的大部分。西部南極洲被西南極冰蓋所覆蓋。近幾年人們十分關心西南極冰蓋的情況,因為它不斷崩塌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約10%的冰蓋會化冰流,並到海岸邊形成冰棚。東部南極洲是印度洋和橫貫南極山脈之間的部分,大部分位於東半球,由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麥克羅伯特森地、威爾克斯地和維多利亞地組成。東部南極洲主要被東南極冰蓋所覆蓋。

文森山是南極洲最高的山峰,高度達到4892公尺,屬於埃爾斯沃思山脈。南極洲擁有許多山峰,這些山峰位於南極洲大陸和周圍島嶼之上。位於羅斯島的埃里伯斯山是世界最南邊的活火山。另一個知名的火山位於迪塞普遜島,1970年火山爆發而被世人關注。另外,南極洲的其他休眠火山仍有重新活躍的可能。2004年,一個在南極半島可能活躍的水下火山被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所發現。

河流與湖泊

極晝期間,南極洲沿岸較暖和的區域會有冰雪融化,融化的雪水匯集成一些涓涓細流。南極大陸上的最大河流是地處東南極洲懷特岩的奧尼克斯河。在大陸周圍的島嶼上,夏季的冰雪水也能匯集成季節性時令溪流入海。無論在南極的一個地方,一到冬季,所有的河流就消失了。

南極大陸上有眾多的湖泊,有淡水湖也有鹹水湖(鹽湖)。淡水湖分布於南極大陸的邊緣。中國長城站西部和南部有西湖、高山湖和燕鷗湖,水質良好,水源充足,適於用,其中西湖平均水深5公尺,最大深度10公尺,面積12萬平方公尺,可蓄水6萬立方公尺,是長城站主要用水湖泊。唐胡安池,湖水含鹽度極高,每升含鹽量可達270餘克,即使在零下70度,湖水也不會結冰。

另一種鹹水湖
南極大陸獨有,例如維多利亞地賴特符中的萬塔湖和泰勒谷中的邦尼湖。其特點是湖水上淡下咸,湖表凍結著一層23公尺厚的冰,湖水含鹽量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形成分層次現象,底層水的含鹽量比表層水高約10倍;湖水溫度也隨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年平均氣溫零下20度的環境中,湖底水溫仍高達25℃。

東南極大陸冰蓋下面約有70個大型的冰下湖泊,總面積估測14000平方公里,而且構成了完整的淡水生態系統。1966年,人們在俄國沃斯托克站下發現了沃斯托克湖(東方湖),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冰蓋厚度是4公里。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冰下湖泊。人們曾經認這些湖泊已經被冰封住了五十萬至一百萬年。然而,最新的究顯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大量的水在不同湖泊之間流動。

根據水線上400公尺鑽取的冰芯的證據顯示,沃斯托克湖湖水中可能有微生物存在。凍結的湖面與木衛二性質相似,如果此湖泊裡有生命現象,說明木衛二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200827日, NASA的團隊到溫特塞湖展開
究,試圖尋找生存在高性水中的嗜生物,如果能找到這些生物,將地外生物能否生存在極端寒冷且富含甲的環境中提供證據。其後的究結果亦顯示那裏的確存在一些新的品種,如菌株UL7-96mG

海灣與海島

南極洲邊緣海有屬於南太平洋的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和屬於南大西洋的威德爾海等。主要島嶼有奧克蘭群島、布韋島、南昔德蘭群島、南奧克尼群島、阿得雷德島、亞歷山大島、彼得一世島、南喬治亞島、愛德華王子群島、南桑威奇群島。

峽谷

南極大峽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峽谷,位於南極洲伊莉莎白公主地,長度約1000公里,某些地方的深度達1000公尺。

地質學歷史和古生物學

一億七千多萬年前,南極洲是岡瓦那超大陸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岡瓦那超大陸隨著板塊運動逐漸解體。現在所稱的南極洲形成於2500萬年前。南極洲並不總是寒冷乾燥,千里冰封。在一段時期內,南極洲的位置比現在偏北許多,因此也曾具有熱帶和溫帶氣候,而且也是很多古生物的棲息地。

古生代(5.4億年–2.5億年前)

寒武紀時期的岡瓦那超大陸氣候溫和。當時西部南極洲有一部分處於北半球,大量的砂岩、石灰岩和頁岩也在此時期沉積。東部南極洲則位於赤道——孕育了無脊椎動物和三葉蟲的海床的所在區域。從4.16億年前的泥盆紀開始,岡瓦那超大陸漂移到了更往南的地方,氣候也逐漸變冷,不過化石證明當時陸地上仍有植物生長。在此期間,大量的沙和淤泥沉積在現今的埃爾斯沃思山脈、霍利克山脈和彭薩科拉山脈。

岡瓦那超大陸的冰期始於3.6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那時超大陸的中心已到達到南極點,氣候更
寒冷,但此時大陸上仍有植物群。二疊紀時期,陸地上的植物以種子植物主,如舌羊齒屬植物(一種長在沼澤裡的種子蕨)。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地變成了橫貫南極山脈下的煤層。二疊紀末期,岡瓦那超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因氣候的持續轉暖而變得燥熱。

中生代(2.5億年–6600萬年前)

氣候的持續轉暖導致極地冰蓋融化,岡瓦那超大陸的大部分區域成沙漠。這時東部南極洲出現了許多種子蕨,並有大量砂岩和頁岩沉積。三疊紀早期,類似哺乳類的合弓綱動物在南極洲很常見,這當中也包括了水龍獸。南極半島在侏紀(2.06–1.46億年前)時開始形成,周圍島嶼也開始浮出海面。銀杏、松柏、本勒蘇鐵、木賊、蕨和蘇鐵在此時期都相當繁茂。

針葉林占據西部南極洲的時期長達整個白堊紀(1.46–0.66億年前)。此外南
岡科植物在白堊紀末期也越來越繁盛,菊石在南極洲周圍海域也很常見。南極洲上面也有恐龍,但目前只發現三個屬(冰脊龍屬、冰河龍屬和南極甲龍屬)。此外,岡瓦那超大陸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分裂的。

然而,部分跡象顯示,白堊紀時期的南極洲依舊存在海洋性冰川運動。

岡瓦那大陸解體(1.6億年–2300萬年前)

由於大陸擴張,原本在赤道與極地間運行的沿經線方向的洋流,開始轉變沿緯線方向流動。這一變化使得洋流功能從原本的有利於赤道與極地間的熱量交換,開始轉變保持甚至加大二者之間的溫差。伴隨著這一變化,南極大陸開始逐漸變冷。

在侏羅紀期間(距今約1.6億年),非洲大陸從南極大陸中分離;隨後在白堊紀期間(距今約1.25億年),印度次大陸也脫離南極大陸。直到距今約66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南極洲(當時與澳洲相連)仍具有亞熱帶的氣候類型和植被特點,有袋類動物群也分布於其上。

進入新生代後,在距今約4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澳洲-新幾內亞與南極洲相分離。這一變化導致沿緯線方向運行的洋流將澳洲與南極大陸分隔開來,南極洲的氣溫進一步受到影響,冰層開始出現。同時,在距今約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漸新世滅
事件中,溫室氣體二的含量也降至760 ppm,低於較早地質年代中超過1000 ppm的水準。

距今約2300萬年前,南極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終於完全分離,這導致了南極繞極流的形成。這股烈的沿緯線方向運行的海流最終將南極洲與低緯度溫暖的海水完全分隔開來。模型顯示,同期大氣中二含量的進一步下降也對南極大陸的氣溫生了明顯影響。由此,南極大陸的冰層覆蓋面積開始擴大,原有的森林漸漸冰蓋所取代。

新近紀(2300萬年前–5萬年前)

自約1500萬年前,南極大陸大部分地區已經被冰覆蓋。

梅爾沙漠生物相

天狼星地層組中的梅爾沙漠植物群留有南岡科植物的化石,顯示多明尼山脈遲至300400萬年前(上新世中期)仍有間歇性的暖化期,使得南岡科植物仍然能留存在山脈上。更新世之後,冰河期再度襲捲整個南極大陸,並導致所有主要的植物滅

現狀

南極洲表面覆蓋了厚厚的冰層,但長期以來關於南極洲的地質學究幾乎是空白。然而,目前這一情況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觀,通過透地雷達、衛星影像等遙感技術,南極洲冰下的結構被人們逐步揭示出來。

從地質學角度來講,西部南極洲很像是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南極半島由古生代期和中生代早期的抬升和海床沉積物變質作用形成。這種沉積物隆起伴隨著火成侵入和火山活動。在西部南極洲地區,最常見的岩石是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安山岩和流紋岩這兩種火山岩。在瑪麗·伯德地和亞歷山大一世島一帶同樣發現了火山噴發的證據,這樣的噴發甚至一直持續到南極冰蓋形成以後。埃爾斯沃思山脈則是西部南極洲地質結構唯一反常的地區,這裡的地層情況與東部南極洲更接近。

東部南極洲的地質結構更加多樣化。對前寒武紀地質進行測定,發現一些岩石形成於30多億年前,這些岩石主要是變質岩和火成岩,們構成了這塊區域地盾的基底。在這層基底之上是各種岩石,比如砂岩、灰岩、以及形成於泥盆紀和侏羅紀時期的構成橫貫南極山脈的頁岩等,而且有煤層存在。在臨海地區,如沙克爾頓山脈和維多利亞地也出現了一些斷層。

礦產資源

南極大陸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是煤。最早的記錄是弗蘭克·懷爾德在尼姆羅德探險期間在比爾德莫耳冰川附近發現煤的存在。現在人們已經知道低級煤在橫貫南極山脈中有著非常廣的分布。南極洲主要的礦產資源大多分布在近海地區。

是南極大陸所發現的儲量最大的礦產,主要位於東南極洲爾斯王子山脈。其鐵蘊藏量,初步估算可供全世界開發利用200年。除鐵和煤之外,還有南極半島的銅、以及少量的金、銀、和鈷;南極橫貫山脈地區的銅、鉛、、銀、錫和金;東南極洲的銅、銀、錫、等有色金屬等已發現的床、100多處。

南極洲的石油儲存量約500億~1000億桶,天然氣儲量約30000億~50000億立方公尺,主要分布在羅斯海、威德爾海和別林斯高晉海以及南極大陸架。對於這些礦產資源,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規定在2048年以前不得開採南極洲任何礦產資源。

氣候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洲,年平均氣溫−25 °C−13.0 °F),內陸冬季的溫度可達−80 °C−112 °F)以下,沿海地區夏季的溫度約5 °C41 °F)至15 °C59 °F)。1983721日,前蘇聯在南極洲設立的沃斯托克站曾測得−89.2 °C−128.6 °F)的低溫。這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在地面觀測站記錄到的最低氣溫。這個溫度比乾冰在一個大氣壓下發生昇華的溫度(−78.5 °C−109.3 °F))還低。而衛星觀測結果顯示南極冬季最低氣溫的極可能比這一記錄更低。南極洲是降雨量極少的冰凍荒漠,全洲年平均降水量小於200毫米。

受到高原地形的影響,南極大陸邊緣常遭受南極高原刮來的烈下降風侵襲,大陸內部則往往沒有大風出現。終年不斷的下降風使得濕熱氣流很少進入南極內陸,這造成大陸中央寒冷且乾燥,沿海地區則相對溫和濕潤:南極內陸地區年平均溫度−40 °C−40 °F)至−50 °C−58 °F),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但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沿海地區的年平均溫度−17 °C1 °F)至−20 °C−4 °F),且時常降下大雪,年降水量可以達到500毫米左右,而且曾有48小時內降雪1.22公尺的紀錄。此外,由於南極洲東部海拔高,氣候較西部冷得多。

有三個因素導致了南極洲比北極地區還要寒冷:第一,南極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都在3000公尺以上,而整個北極地區幾乎都處于海平面附近;第二,北極地區大部分是北冰洋,而南極地區大部分都是陸地。由於陸地比熱小,升溫和降溫都比較快,南極在夜間降溫更快;第三,地球在7的時候達到遠日點,在1的時候達到近日點,日地距離的變化使南極處於冬季時接受到的輻射相較北極處於冬季時更少。其中前兩者主要原因,後者次要原因。

南極大陸全年皆冰雪所覆蓋,這導致南極地區的反照率非常高。由於雪面幾乎反射了全部的紫外線,曬傷、白內障是身處南極時常見的健康問題。南極地處高緯,具有長期的極晝和極夜,這對生活在其地方的人們是相當陌生的。在夏天晴朗的日子裡,由於南極大陸全天24小時都有日照,日平均太陽輻射功率密度比赤道地區還大。

南極附近的夜空中有時候會出現南極光。在南極的地面附近有時會看到一種由微小冰晶形成的雲。這種雲被稱
「鑽石塵」,是南極的一個獨特的景觀。由於「鑽石塵」只在晴朗或接近晴朗的天氣才會生,有時也被稱「晴空降水」。此外,在南極也可觀察到幻日現象。

一些國家在南極洲設置了常駐究站。在冬季,位於南極洲大陸及附近島嶼從事科學究或其他相關工作的人員約有1,000人,到了夏季人數則是5,000左右,因此南極洲的人口密度在冬季和夏季分別是每百萬平方公里70人和350人。許多究站全年有人駐守,在南極過冬的人員通常都是執行持續一整年的任務。2004年,俄羅斯的別林斯高晉站設立了一座正會的三一堂,每年會有一兩個牧師輪流駐守。

最早在南極洲附近(南極幅合帶以南)半永久居住的人是從1786年起在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駐留一年以上的英國和美國的海豹獵人。在捕鯨時期,夏季島上人數超過一千(有時甚至超過兩千),冬季則是200左右,直到1966年才結束。在捕鯨獵人中挪威人佔大多數,而英國人也逐漸增多。

他們的居住地包括古利德維肯、利斯港、愛德華國王角、斯特羅姆內斯、胡斯維克、奧拉夫王子港、海洋港及戈德蘇爾灣。捕鯨站的主管及資深人員經常和家人同住,其中包括葛利特維根基地的創始人卡爾·安東·拉森船長。他是著名的挪威捕鯨人及採險家,在1910年與家人一同獲得英國公民身

第一個在南極幅合帶出生的人是挪威女嬰佐爾法伊格·雅各布森·貢布約爾格。1913108日在葛利特維根出生,並由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的官員為她登記出生。的父親是捕鯨站的副主管弗里達特約夫·雅各布森,母親是克拉拉·奧萊特·雅各布森。雅各布森在1904年來到該島,並在1914年至1921年期間擔任葛利特維根的主管,他有兩個孩子在該島出生。

埃米利奧·馬科·斯帕爾馬則是第一位出生在南緯60度線(南極條約體系中訂定的南極洲邊界)以南的人,也是第一個出生在南極大陸的人。1978年,他在位於南極半島頂點的埃斯佩蘭薩基地出生。他的父母和另外七個家庭由阿根廷到達南極,其目的是確定南極是否適合居住。

1984年,胡安·巴勃羅·卡馬喬(Juan Pablo Camacho)在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總統基地出生,成
第一位在南極洲出生的智利人。現在,南極洲已有幾個基地擁有帶小孩的家庭,這些小孩在究站內設立的學校上學。截至2009年,已有11個小孩在南極洲出生(南緯60度線以南),其中八人出生在阿根廷的埃斯佩蘭薩基地,另外三人出生在智利的弗雷蒙塔爾瓦基地。

動物

只有少數的陸棲脊椎動物生活在南極洲。無脊椎動物大多是些微生物,包括蝨、線蟲動物、緩步動物、輪形動物、磷蝦、彈尾目和類(如南極甲)。南極洲特的南極,是一種沒有飛行能力的類,其體型可達6毫米,是南極洲體型最大純陸棲生物。在南極洲繁殖的鳥類只有三種,雪是其中之一。

很多海洋動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浮游植物生存,其中包括企鵝、藍鯨、虎鯨、大王酸漿和海狗。聚集成大群的南極磷蝦以浮游生物食,是南冰洋生態系統的關鍵物種,也是鯨魚、海豹、豹海豹、海狗、烏賊、銀魚、企鵝、信天翁和其他許多鳥類重要的食物。

企鵝是南極地區的代表性物種,常見的企鵝種類包含皇帝企鵝、國王企鵝、阿德利企鵝、南極企鵝和巴布亞企鵝。跳岩企鵝的眼周有一圈濃密的毛,這使得們顯得更獨特。除了跳岩企鵝主要聚集在南極外部的福克蘭群島以外,大部分企鵝都在南極洲繁殖。其中皇帝企鵝是唯一一種在南極洲的冬天進行繁殖的企鵝,而阿德利企鵝則在比其他企鵝更靠南的地方繁殖。

南極附近海域生活有多種水生哺乳動物,例如,在1819世紀間,南極毛皮海獅因其皮毛而遭受了來自美國和英國海豹獵殺者的大規模獵殺;威德爾海豹以到威德爾海遠征的隊伍的指揮官詹姆斯·威德爾爵士的名字命名;食蟹海豹生活於南極附近海域,以常見於嘴邊的黃色漬得名。

在國際極地年期間,大約500究人員參與了一項海洋生物普,其結果於2010年公布。這項究是全球海洋生物普Census of Marine Life,縮寫CoML)的一部分,其中的很多發現都得關注。究結果顯示超過235種海洋生物在兩極地區都有分布,這已經跨越了12,000公里(南極至北極的距離)。部分鳥類和大型動物如鯨類每年都會在兩極之間往返。

出人意料的是,一些小型生物如海參和自由遊動的蝸牛在南北兩極也都有分布。據推測,原因可能是深海區域兩極與赤道的溫差不大,基本小於5℃,而且洋流系統像一個海洋傳送帶那樣把生物的卵和幼蟲輸送到各個地方。

植物

南極洲的氣候使得植被無法大量形成。環境寒冷、土壤質量差、缺乏水分和陽光不足的限制條件抑制了植物的生長。這導致植物多樣性非常低,而且分布極有限。南極洲有七百多種藻類,大多數是浮游植物。到了夏季,在海岸邊多種色的極地雪藻和矽藻種類更加富。大陸上的植物相大部分是由苔蘚植物組成的。南極洲有大約100種苔蘚植物和25種地錢。但是,南極大陸只發現3種被子植物,們分別是南極髮草 、南極漆姑草和非本地生的早熟禾。 植物的生長被限制在夏天的幾個星期。

其他生物

南極洲已發現大約1,150菌,其中大約750種是非地衣型的菌,400種是地衣型的菌。由於們是在極端條件下進化,所以有些品種是穴生的,並且在麥克默多乾燥谷和周圍的山脊形成了的形態特別的岩石。菌簡單的形態,和幾乎不能辨別楚的結構,使得們的新陳代謝系統和酶在很低的氣溫下仍然保持活性,再加上縮短了的生命周期,使得們特別適合在像麥克默多乾燥谷那樣苛刻的環境中生存。

們的厚細胞壁和烈的黑色素使得們具有對紫外線的抵抗力。藻類和藍綠藻植物也具有以上的特徵,這表示他們能適應南極洲的環境。有人以此推測,如果生命曾經在火星上出現,那麼它的構造可能類似於南極菌(例如Cryptomyces minteri(一種絲菌))。此外有些菌是南極洲獨有的,例如某些糞棲物種。在物種的發展過程中,們必須通過進化來應對雙重挑戰:在糞便中生長時適應極度寒冷的環境、進入溫血動物的腸道以保證生存。

細菌

人們已經發現在極寒冷又黑暗的冰下800公尺深處有細菌生存。

保護

1998年,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南極條約》(又稱《環保協議》或《馬德里議定書》)生效,這是保護和管理南極洲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手法。環境保護委員會就南極環境保護問題提出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該委員會的主要關注點之一是關注意外引入的外來物種對南極洲原有生態所造成的風險。

美國在1978年通過的《南極洲保護法》對在南極洲的活動帶來了一些限制。向南極洲引入外來植物或動物將會受到刑事處罰,如同捕捉任何南極洲的本地物種一樣。由於有人過度捕捉在南極生態系統中發揮很大作用的磷蝦,政府官員制定了相關的漁業法規。

由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CCAMLR)所制定並於1980年生效的條約,要求所有南冰洋漁民考慮自身行動對整個南極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但即使落實了這些新法案,缺乏監管和不合法規的捕漁行
仍然是一個嚴重問題,尤其是對小鱗犬牙南極魚(在美國作智利鱸魚出售)的捕捉行。齒魚的非法捕魚量一直在增加,在2000年估計捕魚量已達32,000噸(35,300美噸)。

201610月,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成員國同意在南極設立面積達155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保護區,其中112萬平方公里將禁止捕魚,有望成截至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台長: 幻羽
人氣(2,90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宇宙系列 |
此分類下一篇:南極(下)
此分類上一篇:─南極冰層底下火山群─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