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6-27 00:15:54| 人氣1,8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略聞─高峰原妙禪師之禪法精神(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情忘心的妙用

  高峰禪師所留下來之《語錄》,談論的是有關開悟境界問題,而《禪要》中有不少高峰禪師導弟子參禪方法的。高峰禪師在《禪要》裏告訴我們的是修行的入手及過程,尤其是“參話頭”法門的用功階次,包括方法的入手處、功夫的增進處、功夫的極至處、悟後起修及修行相關的問題。

  高峰參禪開悟的過程,基本上是“參話頭”的心路歷練。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出發,到最後達到“無心三昧”的境界。在《禪要》中,高峰介紹了自己“情忘心”的修煉過程:

  疑著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自此疑情頓發,廢寢忘餐,東西不辨,晝夜不分。……澄澄湛湛,卓卓巍巍;純清絕點,一念萬年;境寂人忘,如癡如兀。……凡功夫做到極則處,必然自然入于無心三昧。……老胡雲:心如牆壁。……此等即是無心之類也。

  這裏,可以看出高峰所謂的情忘心就是無心三昧的“相”,而無心三昧是情忘心的“體”,們是“體相一如”的。他肯定這種境界就是達摩初祖所說的“心如牆壁”,而其“心”最終是”無心”。無心的實質是沒有執著,契合體性,呈現出“純清絕點,一念萬年”的妙用。因此,我們不能從字面意思去作悲觀的論調。

  關於方法的入手處,高峰禪師主要提到修行“參話頭”法門之重點,在於修行者需具備:第一、大信根;第二、大憤志;第三、大疑情三項:

  第一、大信根:
  這是信心問題。信心分四層次:
  (一)“信實有”——如信有六道輪回。
  (二)“信淨”——信理而內心的一淨化、理路的澄
  (三)“信解”——相信並對所知的知見生會通。
  (四)“信證”——深信不疑的力量,使我們得到禪定的功夫。

  這裏所要談“信”的部,基本上指的是“信實有”或“信解”的層次。至於要信什?
  (一)信“我們有佛性”,每個人當下本來即與佛平等無二。
  (二)信“每個人皆可成佛”,眾生本來即是佛。
  (三)信“此法門可令我們開悟”。
  (四)信“我們本身能開悟”,不是只有祖師才能開悟,每個修參話頭的人都能開悟。

       高峰禪師雲:“若論此事,無尊無卑、無老無少、無男無女、無利無鈍”,“若論此一段奇特主事人人本具,個個圓成”。以這個信
基礎,然後才能有所謂修行的基礎。

  第二、大憤志:
  大憤志是一種大的願心,也就是我們對於生死無常的看法和動力。因參禪是一種很枯燥的活動,如果對於自己要這樣修行沒有一個足的動力和願心,就很難堅持下去,可能會因感到辛苦、枯燥、寂寞而中斷。所以一定要有大憤志,要有一種誓不甘休、破釜沉舟、完成偉大事業的願心。這種運用種種方便,誘發我們前進的動力,這就是大憤志的作用。

  第三、大疑情:
  “疑情”是參話頭用功得力與否的關鍵。首先,我們要分他所說的“疑情”的本質。“疑情”與“疑”都是一種“欲了知而未決定”的狀態。然而,我們要把疑情作參話頭修行的重要關鍵呢?從高峰禪師的語錄裏可以看出,其實“疑情”並非只是一個唯識學中所講的“疑心所”,不是所說的不良心態,而是一種動力,是一種清清白白覺照的覺性。以疑情只是一種動源,利用疑情的動源推動覺照力,而使我們一直向內心的源頭探索去,這是疑情的本質。

  高峰禪師在《禪要》裏,相當系統的把如何“起疑”、“決疑”等順序與內容作了論證,從中就能明白他的苦心。起疑:“先將六情六識、四大五蘊、山河大地;萬象森羅總鎔作一個疑團,頓在目前。”他要我們從起心動念開始疑,一直到行、住、坐、臥、著衣、吃飯、屎、放尿,然後“疑來疑去,疑至省力處,便是得力處。”接著則“能疑所疑,內心外境,雙忘雙泯。”到最後,只有心中一片清清澈澈。從這裏我們瞭解到疑情的層次淺深,從思惟話頭開始,一直到明明覺照、百尺竿頭快要開悟前的刹那,都可以說是一種疑情。不過所謂疑情發起,是疑情已經成片,在一種連續沒有間斷,而且沒有能所的狀態下才算是正發起疑情,這是已經近乎開悟,整個身心都是疑情的狀態。至於所說的“決疑”階段,那完全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了。

  西天此土,古今知識,發揚此段光明,莫不只是一個決疑而已。千疑萬疑,只是一疑;決此疑者,更無餘疑。無餘疑,即與釋迦、彌勒、淨名。龐老不增不減,無二無別,同一眼見,同一耳聞,同一受用,同一出沒天堂地獄,任意逍遙。

  對於疑情,高峰把他作開悟和境界的必然條件。這應該是他禪修中實的體悟。他認起疑是“省力易修”的。指出,“須矢口:疑以信體,悟以疑用。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得十分,悟得十分。”“以信體,悟以疑用”是高峰禪師非常重要的一個論點。就是說,如果是一般意義上的“疑”,女口果我們“懷疑”諸如開悟等,,會讓我們的心不能決定、安定;因此,”疑情”必須要先有對的信心,先以大信心將可能生的不決定心態掃除,掃除疑情相對中突性、矛盾性的立場。這就是信心建立的作用。所謂“疑以信體”。透過信心的建立,我們在修行上就有了確切的方向,而這時疑所生的不決定性反而生了一種動力源,就是所謂“悟以疑用”的意義。

      為會悟?就是因有“疑”的作用,“疑”是一個不決定性的東西,正因為它的不決定性而更要朝著一個決定性的“本來面目”方向前進,所以“疑情”成我們不透達本來面目誓不甘休的決定心和動力源。參禪必須起疑情,以疑情生起,方能遮斷妄念,蘊集爆發力。一旦時節因緣到來,如炸藥到火星,頓時爆炸,當下打開玄關、識鎖,親見本。否則,妄念不斷,無力爆發,徒喪光陰。古德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表達的正是這個意思。

  高峰禪師提出這參禪三要,可以說非常切合行者所需,掌握了參禪主旨的思想。除此之外,高峰禪師對於參禪的過程也講得非常細微,在《禪要》裏從參禪入手到功夫轉進、功夫極至,乃至功夫的成就,都有非常明確的說明。一個篤實禪修者,經過嚴謹綿密的信、疑、悟修煉過程後,才能享受“太虛光消契闊,風搖淺碧柳絲輕”的境界。

  近代高僧虛雲禪師在他的《參禪要旨》中,也把“話頭與疑情”當作開悟的重要手段。他說:“看話頭先要發疑情,疑情是看話頭的拐杖。”諸如參看“念佛的是誰?”,“便在‘誰’上發起輕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這個疑念,像流水般不斷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動著他。疑念不在,再輕微提起。……”最後,“
息諸緣,一念不生”,就是參禪開悟的境界了。對比分析,虛雲禪師與高峰原妙禪師的精神是相通的。

                            摘自-杭州佛教-作者--劉元春

台長: 幻羽
人氣(1,80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夏禪 |
此分類下一篇:夏禪─(7)
此分類上一篇:附錄:略聞─高峰原妙禪師之禪法精神(上)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