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0 10:12:13| 人氣2,1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略識穆斯林裡的世界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穆斯林(阿拉伯語:مسلم‎)是對伊斯蘭教的信徒之稱呼,阿拉伯文原意是自覺自願順服伊斯蘭教的真主安拉的人。中文亦稱為回教徒。由於伊斯蘭教是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其信徒遍佈全球,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穆斯林在不同國家、地區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伊斯蘭教國家是多數(阿拉伯國家),但在東亞(中國、日本、韓國、台灣和蒙古國)及歐洲(除了阿爾巴尼亞外)、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此外,穆斯林也可以指:1.穆斯林世界,可以指現今的伊斯蘭國家或中世紀的阿拉伯帝國。2.穆斯林·本·哈加吉,中世紀伊斯蘭教著名人物。3.在南斯拉夫時代,波士尼亞人被稱為穆斯林族。

 

穆斯林世界有幾種含義。在宗教意義上說,它是指那些堅持伊斯蘭教義的國家。在文化意義上說,它指的是伊斯蘭文明,包括生活在該文明的非穆斯林。在現代的地緣政治意義上,該術語通常指以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地區或城鎮。伊斯蘭教強調穆斯林同胞的團結,雖然存在著許多派別(例如什葉派和遜尼派)。在過去的泛伊斯蘭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潮流已經影響了穆斯林世界的地位。

 

伊斯蘭文化作為全球人類的共有的文化之一,充滿中東色彩,至於其形成的起源,可追源至公元七世紀,自伊斯蘭教信仰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出現後,該宗教以驚人的速度傳播至中亞、西亞及北非各地,伊斯蘭文化亦伴隨阿拉伯穆斯林勢力的擴張而漸漸形成。在文化領域上,傳統伊斯蘭教強調穆斯林要像對待非穆斯林的宗教般持寬容和尊重態度接納非穆斯林的文化,間接推動了中東地區的各大文化(希臘、波斯文化)之間的交融。至於伊斯蘭文化的真正形成,則始自於穆斯林與被征服地的居民之間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和,而最初,征服者(穆斯林)的原有文化本身就比被征服者(希臘人、波斯人、埃及人、基督徒、猶太人等)的文化較低,所以,日後形成的伊斯蘭文化可說是建基於兩者共同的文化交流之下。

 

伊斯蘭教政權興起於阿拉伯半島時,北面是已經發展起來的強大的基督教世界(東羅馬帝國)希臘文化,東面則是擁有深厚波斯文化並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的波斯帝國,伊斯蘭教在和平發展並不大可能的情況下,像歷史上大多的新生政權般,最終以戰爭手段進行自衛性擴張,原本,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所說的「聖戰」並非只是教導弟子在對外戰爭上的道德限制,而更多是強調聖戰的修身作用(和個人慾望作鬥爭),只是人們普遍對「聖戰」的印象只視之為伊斯蘭教擴張的工具,加上歷史的上又曾出現過少數極端的穆斯林統治者對不非人民實行宗教壓迫政策,令人對伊斯蘭教文化屬擴張型的印象更深。在伊斯蘭國家中,非穆斯林教徒一律不須服兵役,更不用改宗伊斯蘭教,但作為被保護民是要繳交人頭稅(吉茲亞),如猶太人、基督徒和祆教徒等。另一方面,伊斯蘭教反對成年男性剃鬚,認為鬍鬚是真主給人用來區分性別的特徵,同時亦認為穆斯林可以此作為與非穆斯林的外表分別。

 

在伊斯蘭教法律亦影響伊斯蘭文化的形成,伊斯蘭教禁止飲酒,到近代,又引申為禁止吸煙和服食任何毒品。由於教義嚴禁飲酒,在伊斯蘭世界咖啡的飲用發展和流行的非常廣泛,成為主要的飲料,直到19世紀歐洲人才學會種植與處理咖啡,本世紀咖啡才在世界廣泛流行開來。只是,不少伊斯蘭民族有吸食煙草的習慣(如土耳其人),更有不少穆斯林民族有飲酒的習慣(如受前蘇聯統治的中亞地區和高度現代化的大城市)。伊斯蘭教又嚴格禁止崇拜偶像、圖像,因此傳統伊斯蘭世界的藝術成就不在於人物繪畫方面,而更多的是幾何圖形的設計、阿拉伯文書法、波斯建築藝術等。

 

中世紀可算是伊斯蘭文化頂盛時期,曾經出現輝煌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盛世,根據傳統伊斯蘭教鼓勵穆斯林終身學習的原則,沙漠出身,文化程度亦較低的阿拉伯人穆斯林在政局穩定,商業繁榮,大量財富得到累積後,帝國統治者便如饑似渴地學習帝國(阿拔斯王朝)週圍文明(希臘、波斯、印度)的先進文化,另外,阿拉伯帝國歷代哈里發都奉行較開明的文化政策,令帝國在的各學科的學術領域(文學、歷史、哲學、地理學、教育、科學、醫學等)都有長足的發展,如改進印度數學系統,傳至西方,後世稱為阿拉伯數字。而文學成就多集中於外文翻譯上(希臘文、波斯文和梵文典籍的翻譯),天文、科學、航海技術上,阿拉伯人同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伊本·哈揚是伊斯蘭世界早期的化學學者,可惜他之後的學者未能好好傳承其學術,《天方夜譚》展現阿拉伯的民俗風情,《古蘭經》鼓勵人們重視知識、研究學問,另外,伊斯蘭文化亦間接為日後歐洲的文藝復興作好了準備。

 

伴隨阿拉伯帝國的衰落,政局長期混亂,突厥人軍閥在地方割據、十字軍戰爭、蒙古人西征。在蒙古大軍西征時巴格達的陷落是最為致命的打擊,城中的圖書館及學校遭受破壞,學者死的死,逃的逃,伊斯蘭文化盛世亦一去不回了,此後伊斯蘭文化進入長期的衰微,在同時,西方在政治、學術文化、軍事等領域上都開始遙遙領先伊斯蘭世界,期間雖然有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非王朝、印度莫臥兒帝國等都曾為伊斯蘭文化帶來復興,但成就終不及中世紀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到近代,以西方價值觀為基礎的全球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傳播,在這樣的環境中,部分積極的穆斯林視此為復興伊斯蘭文化的機會,另一部分則選擇作消極接受,更有部分穆斯林受到極端思想的影響視西方文化為威脅,選擇以極端手法(拉登、基地組織、塔利班)回應,伊斯蘭文化能否再興仍是未知之數。隨著『阿拉伯之春』運動的開始,也許伊斯蘭文化可藉助阿拉伯民主化運動得以復興也未可知。

 

伊斯蘭教文化的傳播一度到達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和西班牙,向東一直進入亞洲,經印度,分為兩路,向南經馬來亞、印尼直到太平洋盡頭菲律賓的蘇祿群島,向北經中亞進入中國,目前還在向撒哈拉沙漠以南和非洲的東海岸進發,甚至在美洲的黑人中也已有很大的發展,在不同民族中融合。

 

從信徒人數和影響範圍來看,伊斯蘭教僅次於基督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阿拉伯字母也是僅次於拉丁字母在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文字系統。不幸的是,這兩種文化相互為鄰,歷史上亦曾經發生過多次非常激烈的鬥爭,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熱點局部戰爭和國家內部的有兩教爭鬥的影子,可說是兩種文化的衝突。

 



《古蘭經》(或譯《可蘭經》;阿拉伯語:أَلْقُرآن‎,意思是「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高經典,共有301146236節,每一章以一個阿拉伯語詞作為名稱。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語言,通過大天使吉卜利里傳授給穆罕默德。穆斯林認為,《古蘭經》不僅是一部宗教經典,更是關於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

 

穆斯林須要經常誦讀《古蘭經》,每一位穆斯林出生時聽到的第一句話和臨死時聽到的最後一句話都是《古蘭經》經文。伊斯蘭教認為《古蘭經》雖然有多種語言譯本,但只是幫助穆斯林理解經義;只有阿拉伯文本才是真正的《古蘭經》,誦讀才有意義。世界各民族的伊斯蘭教阿訇都得會用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穆罕默德在世時,經文由弟子們背誦,並書寫紀錄在樹葉、石片和獸皮上,並由先知們保存。後來,第一任哈里發阿布·伯克爾對經文作了核對和整理;到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時,重新統一編纂為《古蘭經》定本,消除了各地穆斯林間在朗誦和紀錄上的差異。他並將這個定本發往各地,並且焚毀了其他全部抄本。

 

古蘭經由長短不一的114章(阿拉伯語稱為蘇拉)所組成。每章的標題不是和該章所探討主題裡的名字或特色有關,就是來自於該章的第一串字母或詞彙。穆斯林相信這些蘇拉的標題都是穆罕默德奉真主之命所題的。大體而言,較長的蘇拉在古蘭經裡排在前面,較短的排在後面。不過事實上,蘇拉的長短跟啟示的時間順序沒有關聯。除了第九章「懺悔」章,每個蘇拉都以太斯米「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作為開頭。古蘭經最重要的一章是第一章「開端」章。古蘭經蘇拉分成麥加篇章及麥地那篇章,前者是穆罕默德在麥加時接受的啟示,後者在麥地那,是穆罕默德及其追隨者遷徙到麥地那之後,時間較晚。麥加篇章通常篇幅較短,以優美的語言描述真主,內容較單一;麥地那篇章主要講述伊斯蘭律法,內容較長。但是,有少數麥加篇章混有麥地那時期的經文,反之也有少數麥地那篇章混有麥加時期的啟示。

 

古蘭經某些蘇拉被認為是原來幾個蘇拉合成的,因此有時讀者會覺得古蘭經讀起來很沒有邏輯性。但穆斯林認為整部古蘭經的編排是真主的旨意,透過大天使吉卜利里曉諭穆罕默德的,故其編排方式有其神秘性。

 

每個蘇拉由數節所組成。在阿拉伯語中,古蘭經的「節」原意為「跡象」,稱作「阿亞」,也就是來自於真主的跡象。每個蘇拉的節數不一,也可能只由幾個詞彙或幾行字組成而已。「阿亞」和伊斯蘭教誕生前詞藻華麗的阿拉伯詩詞不一樣,反而著重於猶太教與基督教聖經裡斷斷續續的預言訊息。整部古蘭經分為30個卷(Juz's),每卷細分為兩個段落(Hizb),而每個段落又再分成四部份。這種劃分古蘭經的方式旨在將長度不一的蘇拉等份以方便在30天內誦讀完畢。古蘭經也劃分為七個「歇足」(manazils),以期在一星期內誦讀完畢。但伊斯蘭教並不鼓勵在短於一星期的時間內誦讀完畢。

 

整部古蘭經似乎沒有明顯的開頭、正文與結尾,不成線形結構,而是網狀結構。有些批評家認為古蘭經很不連貫,沒有按照啟示時間或主題來排序,而同樣的話又講太多次。另外,古蘭經某些篇名並沒有在世界各地都一致。但穆斯林認為伊斯蘭世界的總總教派只有一派是正統的,正如穆罕默德說過,大部分的穆斯林認為的就是對的。因此這無損於穆斯林的信仰。

 

根據聖訓與穆斯林的歷史,穆罕默德移居至麥地那之後,穆斯林社群於焉形成,穆罕默德命令門徒們[薩哈巴(Sahabah)]記誦真主阿拉傳授與他的經文與律法,並教導他人。只要參與經文記誦的人都稱為「庫拉」(qurra')。

 

當時這位先知的門徒,大多是文盲,於是他命令門徒們向戰俘們學習簡易的書寫技能。因此,後來這些同伴們都漸漸地識字了。這些經文紀錄都寫在木頭、骨頭及棗椰樹葉末端的寬面之處。早期的穆斯林,就已能誦讀今日古蘭經大部分的章節,因為這些章節在遜尼派及什葉派大量的諺語中都廣泛引用著,告訴人們,先知曾使用這些經文,號召人們歸依伊斯蘭教,確立了禱告與誦讀的方式。不過古蘭經當時只是斷簡殘篇,直到穆罕默德於西元632年逝世為止,都尚未編纂成書,而僅僅存在於各門徒的筆記之中。

 

專攻伊斯蘭教的學者魏爾齊(Welch)在《伊斯蘭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Islam)當中提及,他相信穆罕默德的在接受天啟時的宗教經驗是真實的,他在阿拉啟示之後總是滿身大汗、全身顫抖,即使在冬天也一樣。根據魏爾齊的說法,這種現象說明了穆罕默德所受的啟示來源是非人的。不過穆罕默德的敵人指控他只不過是被精靈或是鬼附身,因為穆罕默德自己都宣稱他領受上帝啟示時所感受到的宗教經驗,和那些古阿拉伯的算命師沒有甚麼兩樣,穆罕默德只不過是個算命師或巫師。此外,魏爾齊指出我們還無法確定穆罕默德領受啟示時的宗教經驗,是在他成為先知之前或之後才有的。

 

根據什葉派和一些遜尼派穆斯林學者的說法,《古蘭經》的版本最後在穆罕默德死後立即由阿里編排完成,按照年代編排,是為「定本」,阿拉伯語稱為「穆斯哈夫」(Mushaf)。此版本的穆斯哈夫和奧斯曼統治時期才編纂完成的穆斯哈夫是不同的。儘管如此,阿里並沒有排拒奧斯曼的標準版穆斯哈夫,雖然說他還留著自己所編排的版本。《古蘭經》的定本是在奧斯曼指示下完成的,故現今流傳的《古蘭經》版本又稱為「奧斯曼本」或「歐氏本」(奧斯曼有時翻譯為歐斯曼)。

 

亞瑪瑪戰役爆發,有七十位古蘭經朗誦家陣亡,於是哈里發艾卜·伯克爾決定把古蘭經各章節集結成書。包括宰德(Zayd ibn Thabit)在內的朗誦家開始著手收集古蘭經各章節,並且抄寫了幾部,保存在艾卜·伯克爾家裡。艾卜·伯克爾逝世後,由歐麥爾負責保管。歐麥爾被刺殺後,由其女哈福賽(Hafsa bint Umar)保管。到了西元650年左右,伊斯蘭教的勢力從阿拉伯半島擴張到了波斯、累范特以及北非地區。此時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決定統一古蘭經的版本,以確保古蘭經的神聖性、確立當中詞彙的拼法。奧斯曼要求哈福賽出借她所保管的古蘭經,由五位朗誦家根據此批經文抄寫了七部,分送到各地。事後奧斯曼歸還向哈福賽要求出借的古蘭經。其他散布在各地穆斯林之間的手稿都被運往麥地那,奧斯曼下令用火或滾水將之全數銷毀。奧斯曼統一的古蘭經流傳至今,是唯一的權威版本。

 

真主對穆薩聖人(願主祝福)降示經典叫做討拉特、降示爾撒聖人(願主祝福)的經典叫做引支勒,降示穆聖(願主祝福)叫做《古蘭經》,這幾部經典也是真主先後降示於世間。但是現在很多穆斯林都認為以前的經典是被篡改了,這是對以前經典的一種褻瀆,也是對真主話語的曲解!古蘭經的翻譯一直難以全面進行,因為穆斯林總覺得古蘭經本身不僅是奇蹟,也是無法加以模擬的,認為古蘭經的經文不應該以別的語文來呈現。由於,阿拉伯詞彙的確切意義要依賴上下文決定,使得精準的翻譯更顯得困難重重。儘管如此,古蘭經已經被翻譯成多種非洲、亞洲與歐洲語言。到了1936年,古蘭經已經被翻譯成102種語言。

 

什葉派、蘇菲派及某些穆斯林哲學家相信古蘭經的經義並非僅限於表面經文。古蘭經在其表面經文之下也有另一層涵義存在。古蘭經表面經文(札希爾)的注釋叫做塔夫希爾,而隱微經文(巴挺)的注釋稱為塔威爾。注釋隱微的經文必須要做回溯經文的工作,但隱微的經文最終也只有真主才知道。但反過來說,古蘭經字面派的薩拉夫派與札希爾派認為古蘭經的經文應當要直接照字面解釋,不應有任何延伸的解釋。例如,真主的手在經文裡有提到,因此真主的手就真的存在於古蘭經裡頭。這種解釋就是所謂的「比拉凱法」,也就是認為表面經文說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問東問西。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風格特殊,因為它來自於真主的啟示,但古蘭經的本質在非穆斯林學者當中一直爭論不休。外星生物創造論者認為古蘭經雖然印證了現代科學,不代表它就是真主的啟示。他們相信許多偉大的宗教都是來自於外星文明,包括伊斯蘭教,而所謂的預言與啟示只不過是地外文明的操作而已。除了外星生物創造論者,有些虔誠的穆斯林認為人類在宇宙中並不是孤獨的,而是存在著高智慧的外星生物。《古蘭經》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真主創造了七層天。對於「天」字,到底指的是地球的大氣層,還是整個宇宙的結構,歷來爭論不休。有些穆斯林認為七層天暗示著宇宙的結構有好幾層,而其中有類似人類的高智慧生物存在,他們和我們一樣,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信仰真主。當然,有的穆斯林認為所謂各天的居民指的是天使,天使在伊斯蘭傳統裡沒有自由意識,他們是永遠信仰真主的。也有的穆斯林認為各天的居民指的是精靈,是一種真主所創造的人類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有自由意識也有生老病死。

 

真主造化女性,使女性負擔比較少的社會責任。男人負比較多社會責任,理當享受較多的權利。男人與女人都有權利進入天堂,所不同者在於男女必須秉持著不同的天賦而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和歧視是兩回事,況且在伊斯蘭社會裡男人要養女人。穆斯林認為男女的責任義務看似不同,實際上那才是真正公平的。事實上,伊斯蘭教相較於歐洲國家,更早提升女性的地位。《古蘭經》在某些方面解放了女性,除了女性的權利義務問題,《古蘭經》裡描述的天堂似乎是專為男人設計的,因為《古蘭經》總是不斷強調天堂裡有純潔的配偶,特別是第55章「至仁主章」對天堂的處女有相當生動的描寫。教外人士常指控《古蘭經》對天堂的描寫過於色情。有的穆斯林認為,真主把女性的身體造化成婀娜多姿的,所以用美女來比喻天堂,以便人類理解。但對於字面派的穆斯林,《古蘭經》裡所說的美女是真實的,而不是什麼對天堂的比喻。

 

            
 

穆罕默德(阿拉伯語:محمّد‎ Muḥammad;約570年-63268日)他的全名是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محمد بن عبد الله بن عبد المطلب‎),簡稱穆罕默德。他是真主的使者伊斯蘭教的先知、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改革者等,也是伊斯蘭教徒(穆斯林)公認的最後先知和伊斯蘭教復興者,穆斯林也認為穆罕默德是亞伯拉罕諸教中最重要,也是最後一位先知。唐朝時譯為摩訶末,元朝時稱謨罕驀德、嗎喊吧得、馬合麻,中國的穆斯林普遍尊稱之為穆聖。按傳統的穆斯林傳記他約於570年出生於麥加,63268日逝世於麥地那。在政治上,他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的各部落,並以此奠定了後來阿拉伯帝國的基礎,而在宗教上,則確立了伊斯蘭教的世界性宗教地位。穆罕默德的後裔哈希姆家族為今日的約旦王室。

 

穆罕默德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40歲那年(610年),他如常在麥加的希拉山洞裡徹夜沉思。他宣稱在沉思時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你是真主的使者﹐祝你平安。」吉卜利里(加百列)的出現使穆罕默德非常害怕,但他的妻子海迪徹讓他放心。從約613年起他開始公開佈道。他很快就獲得了許多追隨者,包括麥加富家子弟中的人。真主稱祂的宗教為伊斯蘭(「順從」、「和平」和「安寧」),而穆斯林意為「順從者」。當他的追隨者越來越多時,他成為麥加部落的一個威脅。他自己的族氏古萊氏族尤其伍麥葉家族將他看成一個威脅,因為古萊氏族有照看天房的責任,當時克爾白天房內有數千個偶像,而當時阿拉伯人視這些偶像做神。

 

伊斯蘭教最主要的教義是對真主的真誠的信仰,和超越部落分裂和對佈道者的信奉的道德觀。伊斯蘭傳統認為穆罕默德是文盲,不會閱讀及書寫。他成長時,他曾經多次作為商隊的管理員,他的任務是保護商隊完好到達目的地和保護所有的商品完好。他生前所有的買賣都是公道的,所以他的買賣相當成功。古蘭經是先知穆罕默德632年最後一次去麥加的路上口述記下來的。這說明古蘭經在穆罕默德生前即使還沒有寫到紙上,至少已經有一個固定的順序了。而所有穆斯林均相信,穆聖去世後,《古蘭經》還沒有定本。

 

艾卜·伯克爾繼位的第二年,葉麻默(al-Yamama)戰役,不少哈菲祖(能全部背頌《古蘭經》的聖門弟子)犧牲了。歐麥爾向艾卜·伯克爾建議趕緊整理《古蘭經》,以免散佚。艾卜·伯克爾便說:「使者沒有做過的事,我們怎麼能做呢?」但歐麥爾終於說服了他。他就使人去把宰德找來,對他說:「你是一個有才智的青年,我們對於你是毫不懷疑的;你還替使者記錄過啟示。請你把《古蘭經》搜集起來吧。」事後,艾卜·伯克爾又邀請了武百耶、阿里、奧斯曼三人來協助宰德。他們四位都是替穆聖記錄啟示的,又都能背誦全部《古蘭經》,他們組織了一個《古蘭經》整理委員會(在那個時候,當然沒有此類名稱),經常開會整理他們以前所記錄的啟示,以背記的資料和記錄的資料,互相較對。他們把全部《古蘭經》整理起來,交給艾卜·伯克爾保管。他去世後,歸歐麥爾保管。歐麥爾去世後,歸他女兒聖妻哈福賽(Hafsa bint 'Umar)保管。

 

於回曆二十五年(公元645年—646年),利亞和伊拉克的穆斯林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役中曾為《古蘭經》的讀法而發生爭執,侯宰斐(Hudhaifa ibn al-Yamani)目擊這種情形,感覺不安,返回麥地那後,報告哈里發奧斯曼,並且建議說:「在這個民族象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樣分裂之前,你趕快設法挽救吧。」奧斯曼就派人去對哈福賽說:「請你使人把《古蘭經》的資料送來給我們,讓我們抄錄幾部,然後送還你。」奧斯曼命宰德、伊本·左丕(Abdullah ibn Zubair)、賽義德(Sa'id ibn al-Asi)、阿卜杜拉赫曼(Abdurrahman ibn al-Harith)等人寫了好幾部。宰德是麥地那人,其餘的都是麥加的古萊氏人(Quraish),奧斯曼對他們說:「倘若你們為《古蘭經》的詞語而與宰德的意見不一致,那麼,你們照古萊氏人的方言抄寫吧。因為《古蘭經》是依他們的方言而啟示的。」

 

他們總共抄了七部,一部保存在麥地那,其餘的分寄麥加、大馬士革、葉門、貝海賴尼、庫法、百索拉等地。奧斯曼下令把其它的抄本一概焚毀,他下令抄寫的《古蘭經》,稱為定本(al-Mushaf al-Imam),或奧斯曼本(Mushaf'Uthman),現在通稱奧氏本(al-Mushaf al-Uthmani)。現在全世界通行的《古蘭經》,只有這種定本。在政治上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輝煌的阿拉伯帝國,他的繼承人將這個帝國擴張為一個從大西洋到印度河的大國。一些非穆斯林指責穆罕默德在建立這個帝國時使用的手段,他們認為有些做法按今天的標準來看是犯了戰爭罪,穆斯林強烈反對這個觀點。他死後數世紀中許多穆斯林獲得的創造經常被歸功於他的精神影響,尤其歸功於他對知識的追求。對他生活的研究在穆斯林世界導致了一個專有的歷史科學(聖訓學)。

 

穆罕默德在歷史上最重要的作用當然是他作為伊斯蘭的先知。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明確地區分他作為先知的宗教模範和他的個人喜好嚴加區分。他將他的錯誤歸罪於自己,而將他的成就歸功於安拉。他一再堅持將古蘭經與他的言論和行為分開來對待。他一直反對別人將他看做神。穆罕默德去世後,弟子中有人十分激動,不能接受先知的離逝,此時,先知的大弟子兼好友艾卜·伯克爾對其他弟子說,要讓那些愛戴穆罕默德的人知道,他確已離我們而去;而讓那些崇拜真主的人知道,真主是活著的,永遠不會死亡。無論如何,穆罕默德在人類歷史上的影響力至今仍然十分巨大,在美國歷史學家撰寫的《影響世界的100位名人》中,綜合各類因素穆罕默德排在第一位。

 

 

 

台長: 幻羽
人氣(2,19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探秘》地球之神秘的北緯30度線+錳結核多金屬
此分類上一篇:附錄--略觀今日世界局勢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