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3 09:18:36| 人氣1,0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活水'禪音幻琉璃~心海雲無際(一)之1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活水'禪音幻琉璃~心海雲無際~(一)

 

                           ""~是什麼?在哪裡?(1)

 

""是什麼?就是佛教理的「真如」梵語bhuta-tathata,即遍佈於宇宙中真實之本體,為一切萬有之根源。又作:如如、法界、法性、實相、如來藏、法身、佛性...等之意,在早期漢譯佛典中譯為『本無』。真者真實不虛之意,如者不變其性之意,即大乘佛教所說之「萬有之本體」,然詳細論究其意則各有所引“真如”一詞之含意各異如下:

 

<1>據《阿含經》,緣起之理法乃永遠不變之真理,故稱「真如」。大乘佛教之主張,一切存在之本性為人、法二無我,乃超越所有之差別相稱之。

 

<2>據《佛地經論》,真如乃一切現象(諸法)之實性,其相雖有各種差別,其體則是一味,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非言語、思考之所及。

 

<3>《解深密經》即1.流轉真如(緣起之理法)。2.實相真如(諸法之實性)。3.了別真如(萬法唯識之理法)4.安立真如。5.邪行真如。6.清淨真如。7.正行真如。從1至7配合於苦、集、滅、道等四諦。

 

<4>法相宗之說,據《成唯識識論》「真如」乃遠離虛妄分別之法,為人、法二無我之性。此宗主張一切現象皆從"阿賴耶識"所生,故真如本身為一超越現象之絕對寂然之體,其自體不會成為現象之法,故說「真如礙然,不作諸法」。

 

<5>大乘起信論之主張,真如為眾生心之本體,其為杜絕言銓、思惟者,稱作離言真如!若勉強以言語表現,則稱依言真如!二者合稱為二真如。

 

<6>華嚴宗依據性起說而主張「本體即現象」,即「真如本為萬法,萬法本為真如」之意。

 

<7>天臺宗依據"性具"說,主張「真如」本身本來具足染淨善惡諸法。

 

又諸佛之自性(真如)稱為"無垢真如";眾生之體性真如因被煩惱所汙垢,故稱"有垢真如"。

 

在佛經典上又各有八解:

 

一解>瑜伽:何等為真如?謂法無我所顯,聖智所行,非一切言談安足處事。

 

二解>顯揚:真如者謂法無我所顯,聖智所行,一切言說所不依處。

 

三解>成唯識論:真如亦是假施設名,遮撥為無故說為有。遮執為有,故說為空。勿謂虛幻,故說為實。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余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

 

四解>成唯識論: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虛妄"義。

 

五解>佛地經論:由離一切虛妄顛倒,假名真如。

 

六解>辯中邊論:即此中說所知空性、由無變義,說為真如。真性常如,無轉易故。

 

七解>五蘊論:云何真如?謂諸法法性法無我性。

 

八解>雜集論:何故真如說名真如?由彼自性,無變異故。謂一切時無我實性,無改轉故,說無變異。

 

在佛教不同的經典裡對「真如」,也有不同的翻譯方法;不同的學術流派,對「真如」也有不同角度的詮釋。譬如譯作「真實」、「實相」、「實際」、「實性」、「佛性」、「真性」、「性空」、「法性」、「法界」、「法身」、「無為」、「如來藏」等,都屬於「真如」類名相。

 

佛教的理念認為,眾生的根器不同,而現實中佛教名相又深奧難通,因而在翻譯家思維、運用佛教語言、表達佛教名相、令眾生接受佛教理念過程中,難免對概念名稱有所增減,難能恰到其位,為了要正確地表示宇宙真實名相的真情實意,只能用「如」或「如如」來形容,意即「就是那樣子」的意思,如此翻譯方能恰到好處。在原始佛教時代,以十二因緣法展現生死輪迴與解脫涅槃的真實本相,是故「緣起法」也就是「真如」。

 

不過「真如」的範圍,在原始佛教之後逐漸擴大,《異部宗輪論》舉化地部九無為:「無為法有九種:一擇滅,二非擇滅,三虛空,四不動,五善法真如,六不善法真如,八道支真如,九緣起真如。」到了大乘般若佛教以後,龍樹則提出「實相真如」的觀點,替代了「緣起真如」的地位。

 

龍樹所談的不僅僅是生死輪迴的問題,他還要嘗試揭露萬物的真實本質。對龍樹而言,萬法的真實本質,也就是所謂的諸法實相、真如、法性、如實、實際等等。

 

在《中論》<觀法品>:「諸法或說我,或說於無我,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名諸實相。」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龍樹所開展出的「離四句絕百非」的實相觀原型。

 

龍樹實相觀的特色,不在於「建立」,而在於「破除」,其目的便在「寂滅諸戲論」。因為基本上龍樹認為,只有在破除一切語言和思維所構成的限制之後,「真實」才能原原本本地被証悟到,就像佛陀証道時那樣。然而「不言不足以為道」,除了「離四句絕百非」之外,龍樹對於實相的內容,還是有些側面的敘述。

 

《中論》<觀涅槃品>:「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世間」的原文也就是生死輪迴的意思。所以本偈的意思是,生死與涅槃沒有差別,而其兩端之間沒有少許的距離。因為生死和涅槃之間沒有距離,故說生死即涅槃,因此煩惱也可以是菩提。但這原本相違相反的二者,是立於諸法空性的立場下,掃除了語言和思維分別的限制之後,才能夠說二者之相即。而「諸法相即」是湛然大師「無情有性」思想的理論基礎。

 

「佛性」是無疑的大乘佛教之中一項極為重要的概念,尤其在中國佛教思想中,「佛性」這個概念幾乎可以稱得上是首要的課題。「佛性」概念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眾生內在的成佛的可能性。第二是佛之體性,或者說是佛之本質性。

 

關於成佛可能性的「佛性」概念,在中國佛教為主的北傳大乘佛教系統裡,「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的命題,非常普遍地為人所接受。甚至「眾生皆有佛性」被進一步推展至「無情有佛性」,關於「無情有佛性」命題是否成立的最著名論証,便屬天台宗的荊溪湛然大師的《金剛錍》了。而「無情有性」的立論基礎則在於諸法相即的實相真如觀之中。(待續)

 

 

******

 

湛然大師(西元 711782 年)唐代僧。天台宗第九祖。常州荊溪(江蘇宜興)人,俗姓戚。家世業儒,而獨好佛法。玄宗開元十五年(西元 727 年),十七歲遊浙東,尋師訪道。至十八年(西元 730 年),於東陽遇金華方巖,示以天台教門並授以《摩訶止觀》等書,受天台止觀。二十歲入左溪玄朗之門,研習天台宗教義,盡得其學。到天寶七年(西元 748 年)卅八歲於宜興君山鄉淨樂寺出家,又至越州跟從曇一法師學律,廣究律部。後於吳郡開元寺講《摩訶止觀》。

 

玄朗示寂(天寶十三年,西元 754 年)後,師繼其席,在東南各地盛弘天台的教法。當時禪、華嚴、法相諸宗,名僧輩出,各闡宗風,湛然概然以己任,常對弟子說︰「今之人或蕩於空,或膠於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將欲取正,捨予誰歸?」從而祖述所傳,撰天台三大部的註釋及其他,凡數十萬言,顯揚宗義,對抗他家,於是台學復興。湛然大師提出"無情有性"之說,主張木石等無情之物亦有佛性,發展天台教義。

 

歷住蘭陵(今江蘇武進縣)、清涼諸剎,所至之處,四眾景從,德譽廣被。天寶、大曆年間,玄宗、肅宗、代宗優詔連徵,皆稱疾不就。晚年居於天台國清寺,以身誨人,耆年不倦;當大兵大饑之際,學徒來集的更多。德宗建中三年(西元782年)二月,示寂於佛隴道場,世壽七十二,法臘四十三。弟子梁肅為撰碑銘。

 

湛然大師為天台宗中興之祖,世稱荊溪尊者、妙樂大師,又稱記主法師。北宋開寶年中,吳越王錢氏追諡「圓通尊者」之號。弟子有道邃、普門、元皓、行滿、智度、法顒等卅九人。道邃、行滿後來傳教觀於日僧最澄,最澄盡寫此宗的教籍以歸,開立日本的天台宗。

 

賢首宗的清涼澄觀大師,早年亦嘗從湛然受學《止觀》及《法華》、《維摩》等疏。又有翰林學士梁肅,也曾從湛然學教觀,深得心要,嘗以《摩訶止觀》文義弘博,刪定為六卷,又述《止觀統例》一卷等。其說出入儒釋,和宋代理學極有關係。此外,從湛然受學的人士,有李華等數十人。

 

湛然大師所努力的工作主要有兩方面︰

 

<1>對天台的基本理論三大部都作了註解,並加以發揮,特別是使圓融三諦之說更深刻化了。一般講「空」偏重於遮,講「假」偏重於照,「中」則遮照俱有;湛然大師認為,三諦不但相即,而且有雙遮雙照的統一意義。「空」、「假」兩者都有否定(遮)與肯定(照)兩方面意義,既非單純的一種,也不是三者簡單的聯合,而是雙方都具有遮照,這就叫雙遮雙照。

 

<2>為了對比賢首宗與慈恩宗的緣起說,對於本宗原有的理論加以補充,採取了《起信論》中如來藏緣起的思想。因此,他對於「性具」方面就用了《起信論》的「真如隨緣」來解釋「一念三千」之說,以為「諸法真如隨緣而現,當體即是實相」。

 

此外湛然大師也直接批判了慈恩、賢首、禪宗各家的理論。慈恩宗窺基曾作《法華玄贊》,其中有很多不同意天台宗的地方,師批判慈恩的重點就放在這部書上,寫了《法華五百問論》,提出了五百處錯誤加以質難。

 

對於賢首,他寫了《金剛錍》。金剛錍是印度醫師醫治眼翳的工具,他藉以諷刺賢首宗人也需要用金剛錍刮治眼中之無明。在這部書中他特別提出無情之物也有佛性的主張,與賢首只承認有情有佛性的說法相對立。

 

對於禪宗,在《止觀義例》中批判禪法是「暗證」,證而無教作根據。

 

由於湛然的這番努力,抬高了天台宗的地位,使天台宗一時有了中興之勢,他的理論為宋代天台宗的更加盛行打下了基礎。但由於吸收了《起信論》的思想,有許多含混不清之處也為宋代天台宗內部的分歧播下了種子。

 

湛然大師生平撰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法華經玄義釋籤十卷、法華文句記十卷、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十卷、止觀搜要記十卷、止觀大意一卷、金剛錍論一卷、法華三昧補助儀一卷、始終心要一卷、十不二門一卷等,均行於世。

 

台長: 幻羽
人氣(1,087)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