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1 05:46:52| 人氣2,3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垃圾*垃圾*垃圾是什麼?。?。*(4)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垃圾*垃圾*垃圾是什麼?。?。*(4)

 

由於分類方法的不同,各城市中收集到的空罐頭,有可能分屬於下面某一垃圾:普通垃圾、不可燃類或是資源垃圾類等。在稱為主要產生普通垃圾的城市,自行車、冰箱等大型垃圾以外,全部都混合在一起收集。罐頭、生活垃圾、塑膠、玻璃瓶、陶瓷器、傘等混合在一起收集,稱為主要產生不燃性垃圾的城市。現在所說的普通垃圾,進一步分為可燃性垃圾和不燃性垃圾。罐頭是不燃性垃圾,與玻璃瓶、陶瓷器、傘作為一類混合在一起收集,這樣的城市稱為主要生產資源垃圾的城市,作為資源賣出的更多的是玻璃瓶或罐頭這類不燃性垃圾,作為特別分類進行收集,盡可能地減少填埋式處理。列為資源垃圾的有報紙、雜誌等的紙、布類等,可以燃燒的垃圾也包含在裏面,以便盡可能減少用焚燒爐焚燒垃圾。除此以外,單獨將鋁合金罐頭分列出來的,同一種罐頭,一樣作為垃圾處理,不僅名稱不一樣,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其結果也不一樣。

 

在這些地區,人們都是按所在地的市政府機構(城鎮)作出的說明理由來決定,並不是全部的罐頭都是按這樣的區分來處理的。根據調查即使在罐頭作為資源垃圾的城市,仍有平均5%左右的罐頭與可燃性或不可燃性垃圾混合在一起。即使在作為不可燃性的城市,平均10%左右的罐頭仍作為可燃性垃圾處理,因此可以說沒有完全按市政府的要求進行處理。總而言之,在自治體的垃圾收集中是這樣的,這樣做也不違反廢棄物處理法。另外,還有垃圾收集時不拿出來,隨便扔掉的罐頭。例如兜風時車子開到道路轉彎處扔的罐頭,在自動售貨機買的飲料邊走邊喝隨手放在售貨機上面或扔在樹林中。一些青年,在河邊、海邊進行野餐,一邊欣賞自然風景,一邊卻無所顧忌地將罐頭扔在地上。這種行為是違反法律的。這種垃圾被稱為亂散垃圾。散在地上的罐頭就是這種垃圾的一種。

 

對於再生利用及焚燒與填埋收集而來的罐頭主要可以分為三大去向:第一去向是用吸鐵石將垃圾分開後,作為鐵資源送到制鐵公司,再一次製造出鐵。不銹鋼罐頭大約 40%是這樣處理的。如把它作為原材料製成鋼筋混凝土(鐵芯)用於建築,這就是再生利用。

 

第二去向是與其他垃圾一起,放在焚燒爐內燒毀後填埋。這樣處理後的不銹鋼罐頭大致有30%。用燒焚爐燒毀的紙、塑膠等這類可燃性物被燒毀後只剩下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氣體,幾乎沒有什麼灰。因為焚燒爐內的溫度是1000以上,不可燃燒物中的鋁罐頭、玻璃瓶經焚燒後改變了形狀。因為鐵在這樣的溫度中不會溶化,焚燒後的灰中只看見被燒的黑黑的罐頭,在焚燒灰中50%是不銹鋼的罐頭。

 

第三個去向是與其他垃圾一起直接填埋。大致占不銹鋼罐頭的30%。除在第二去向和第三去向中消失的以外,都分別在填埋中生著鏽結束了其一生。就這樣,所謂的鐵礦石作為地球的基礎存在于資源,是鐵的原料,再從鐵製成罐頭,在方便我們的生活中發揮很大的作用。其60%將再也不使用,支離破碎地被扔掉。在日本19891年中150萬噸的鐵礦石中製造100噸的不銹鋼罐頭,其中60萬噸的鐵礦石以不同的狀態被酸化後被埋在土地。同時,50 萬噸的礦渣在制鐵中所被扔掉。

 

再看一下鐵(不銹鋼)罐頭的製造從鐵的生產階段到所有的流通領域為止,使用了多種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等。這些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最終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並以此將能量釋放出來。綜上所途,丟棄時空罐頭不僅是丟棄了原材料和製成品,同時,也將資源(二氧化碳)當作垃圾一齊丟棄了。就是說,關於垃圾罐頭一事,到目前為止不僅僅作為原材料及製品的垃圾,而且作為能源的垃圾(二氧化碳)被扔。就這樣的垃圾量每年是130萬噸。

 

那麼垃圾處理的終點到這裏為止嗎?就不銹鋼罐資源的來源和其處理的去向進行了敍述。所有的垃圾處理都與此相同,根據資源的來源,決定處理的方法。鋁合金罐頭是怎樣處理的呢?玻璃瓶、塑膠瓶、紙盒子又是怎樣的呢?有類似這樣用單一原料(包括多種原料)複合製成的東西。例如,傘是以鋼鐵做成傘骨,用硬塑膠做成手柄及用合成纖維的布,然後做成一把傘,這些來源各有不同管道。進一步舉例來說,汽車有一萬個以上的零件組成,也是來自各個不同管道。這樣,如果將垃圾一個一個的來源尋找一下,就會發現其結果就一個,即地地球上的資源就是垃圾的來源。

 

讓我們來尋找一下垃圾處理的途徑吧,其結果是成為環境的一部分。要麼作為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成為大氣的一部分;要麼埋入土地成為土壤的一部分;或者埋藏地中再滲露出來與海水混在一起,與海成為一體。垃圾的最終歸宿是大氣、水、土壤這些地球環境的組成部分。若要對垃圾從環境中來,最終又轉移到環境中去的全過程進行具體的調查統計,這需要許多部門,首先要有資源、能源、工業生產、流通、行政部門各方面的資料,同時還要有相關的產業界對每一種相關產品提供具體的資料。

 

事實上垃圾是資源環境途徑的折返點!垃圾是從地球(資源)到地球(環境)物質流程的折返點。在地球上,萬有引力的法則在起著作用,還有物質不滅定律,所以地球上的一切物質重量是保持不變的。例如,不管製造了怎樣的罐頭,一旦成為垃圾,在地球上的鐵的重量是不變的。對人類來說有用的鐵即資源(鐵礦石)減少了,對人類沒有用的垃圾(破破爛爛的酸化鐵)以此相同的量增加了。垃圾在不斷地增加,地球將會怎麼樣呢?是不是兩手一攤,毫無辦法呢?當然沒有這樣的事情,人類是富有智慧的。廢棄物再生利用系統工程將減少垃圾,不斷賦於垃圾新的生命。

 

如何處理垃圾和人類的生活是並存,這是必然要理解的東西,世上沒有垃圾的生活是沒有的!因此垃圾歷史是與人類的文明史同時發展的。有史以來,人類一開始是以捕捉野畜作為口糧,那時的垃圾大都分化在自然中,在土中由微生物進行分解,至今未留下任何痕跡。但也有例外的,如貝塚就是這樣。貝塚是碳酸鈣成分組成,是無機物質,微生物不能分解。因此各地到處留下一堆堆貝塚。反過來說可以有力地證明那裏是人類集團生活的地方。換個角度來說那裏是垃圾處理的地方。

 

因有關垃圾的資料和文獻極少,只能利用垃圾廠來處理垃圾是常常伴隨勢力鬥爭、天災、瘟病傳染,並將此與宗教結合起來進行搬遷。譬如城市當時居住著20萬人以上,在每天的生活中,會排出20萬人以上的垃圾和廢水(包括糞便)。人類每天用的食量與過去相比基本不變。但是,因吃的東西不一樣、糞便的量肯定比現在多。至少BOD(生物化學性對垃圾要求量)等被污染的成分原排出量單位與現在大至相同,這可以從建造水池,將雨水積存起來進行灌溉這一點瞭解到。那麼20幾萬人排出的垃圾、糞使必需在什麼地方進行處理。換了現在,用水車、垃圾車,將垃圾、糞便裝到沒有人的地方,可以比較簡單地解決。當時必需使用全體人的力量才能搬運。由於不知道病菌以蒼蠅和老鼠為媒介的作用,不會特意這樣去做。很可能把垃圾扔在家的附近,簡單地掘一個洞將糞便垃圾埋在下面,就這樣發展到現在。這在發展中國家作為一般日常的事還在做著。

 

從這些可以想到的是井水、河水被污染,而這些水又作為飲料被利用。另外,在填埋垃圾的地方蒼蠅產生,老鼠繁殖,這樣作為霍亂、鼠疫等病菌的媒介病毒蔓延,很多人死於傳染病必是與這些有關,又遇上佛教傳人,將宗教的理由結合起來,就進行了遷都。作為自然處理垃圾的系統,如果有一條很大的河,都比較長地繁榮、發展。人們在生活中排出的灰塵、垃圾在這條河裏作處理,得到淨化。這是維持了乾淨的生活的理由,就是說那條河成了天然的下水道。這就是長期得以繁榮的原因這個也是不會錯的。但是無法說清具有光榮傳統的都城與垃圾結合在一起,好像在指責自治體有問題似的,那時深深感到垃圾依然是個不受人喜歡的課題。

 

而垃圾不斷積累而導致了鼠疫!不用的東西再所謂乾乾淨淨地扔掉,用法律用語來說,就是適當處理。這個適當處理,是在人類生存的基礎上。對維持都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沒有適當地處理不用的東西,城市受到了毀滅性地打擊的例子,在中世紀的歐洲有過。1348 年在歐州發生的黑死病(現在稱鼠疫)而死了大量的人就是這樣。記錄中,從1348年到1353年的5年,死者達到了數十萬人。例如在佛羅倫斯死亡率超過了35,在比利時達到了3/4。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人口也在增加,原來束縛在莊園的農奴可以自由地流向城市,尋求更好的生活。如果城市人口增加,在那裏就會開始新的貿易,然後又會增加人口,就這樣城市人口不斷地集中起來。其結果,廚房垃圾、各種廢水這樣沒有用的垃圾同時也在城市集中地排出,積蓄起來。如果垃圾能運出城市的話,可以維持舒適的生活,但是實際上這些垃圾都是積存在城市裏。垃圾箱、廁所、自來水被污染、臭蚊子、蒼蠅、老鼠等不衛生的現象被日常化,這些為鼠疫的產生創造了極好的條件。集中到城市裏來的人們,是為了結束悲慘的農奴生活,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移居住所。然而由於這些移居者從自身排出的垃圾,是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呢,還是將自己引上死亡的道路?

 

例如在日本經過了鐮倉、室町、戰國時代,到了江戶時代戰亂逐漸消失,許多城裏的下只角也繁榮起來了。特別是江戶(現在的東京——譯者注)成了文化、商業的中心、在最初的19世紀,推定人口達到了130萬人口,當時已成為世界大城市之一。江戶的垃圾是怎樣處理的呢?如果從經濟發展的階段來考慮一下,物品使用價直之高,東西之寶貴與現在是無法相比的。不用的東西修理,舊貨商店到處都是,可以推定那時徹底進行了再生利用,但並不是說沒有垃圾問題。幕府設立了垃圾改造官的職務,1648年發佈的江戶城市各法律規定中談到了垃圾處理,經過那以後再三強調了城鎮、河流垃圾的處理。那時很多人將垃圾扔在附近適當的地方。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當時因此而造成的社會問題。從明治10年以後的23年,霍亂、鼠疫、大腸傷寒等病的流行,其原因可以說是垃圾亂扔。是該原因使明治政府在1900(明治33 年)制定了《消除污染物法》這樣的法律,這是日本最初有關垃圾的法律。

 

當時處理垃圾的方法是以埋入土地為主,尋找峽谷、坑,將垃圾埋在那裏。隨著填埋數量的增加,需要接而連三地尋找這樣的地方,在那裏將垃圾扔掉。當時的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垃圾在地下腐爛,發臭,成了蒼蠅、老鼠的溫床,成了不衛生的發源地。離開居住地遠一點還可以,但這往往又是不可能的。為此可以考慮的方法是焚燒,即可以燒的盡可能地焚燒,然後實行土地填埋。這主要是考慮到減小垃圾體積,有利於環境衛生。在日本真正開始考慮製造焚燒爐焚燒垃圾是從 1960年開始的。政府為普及近代焚燒技術,對那些獨自進行處理的城鎮,建設新的焚燒設備時,由政府發給補助金以資獎勵,作為垃圾處理的國庫補助金繼續到今天。現在日本70%以上的垃圾是進行焚燒的。從世界上來看除了日本以外,還有瑞士等可以數得清的幾個國家。對土地緊張的日本來說,盡可能地燃燒後實行土地填埋,以此減少垃圾這種想法占主流。

 

進入1950年後半期,隨著經濟的高度增長,垃圾與城市化的進展和工業的發展相對應,也成了不可忽視的問題。因人手不足,從事農業和家庭勞動的人正在減少,並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與生產活動緊密相連的,在在生活中紮根的廢物再生利用方法也逐漸消失。在經濟高度增長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工業。製造業商的目標是佔領一億人口的國內市場。在那裏提供便宜物品,讓消費者像使用溫水一樣地使用。大量消費的結果造成了大量的廢棄物,這樣造成了垃圾的急速增長,與此相對應的是工業垃圾也在增加。由於從工廠排出的化學物質引起的公害,經認定由這些公害造成的公害病是水俁病、痛痛病、在四日市發生的哮喘病等。但是,在這些公害病發生的初期,被認為是水土不服病,除了直接受害者以外幾乎沒人關心,也沒有形成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

 

1970年在所謂以公害為主要內容的國會上,通過了14個有關防止公害的法案。其中有《大氣污染防治法》,《防止水質污染混濁法》及與此並行的是《關於廢棄物的處理及清掃的法律》,在此第一次明確了廢棄物的定義,確定了廢棄物排出者承擔處理責任原則、可以說這是作為垃圾被重視的第一年,垃圾問題作為社會問題開始被廣泛認識。

 

日本的東京的垃圾戰爭,強烈地衝擊著垃圾處理行政。所謂東京垃圾戰爭,是指東京都倒在江東區夢之島上的垃圾,因發臭和大量的蒼蠅以至嚴重地影響了居住地。另一方面,東京都準備在杉並區建造焚燒場,因當地人的反對而沒有建成。倍受公害之苦的江東區居民使出全力阻止外區垃圾的進入,這事發生在1972年。這個問題一直到有關杉並工廠建設有了一點出路以後才算告一段落。第二年在東京多摩地區(23 區以外的區域),發生了同樣的垃圾戰爭。武藏野市、立川市、八王子市、町田市等2651村擁有人口380萬人口,大部分的市鎮村沒有自己的垃圾填埋地,只有瑞穗鎮和羽村鎮利用掘泥留下的坑填埋垃圾。在每天700台的大貨車、垃圾車將垃圾運來,整個鎮上漂蕩著一股臭味,產生了大量蒼蠅,這些蒼蠅在小學校的天花板上、地上都爬滿了黑黑一層,小學校的教室內全部貼滿了粘蒼蠅的紙,課也不能上,吃飯時塑膠袋套在頭上。在東京都經營的住宅區內,既使在大熱天也不能打開窗戶。然而,窗戶不開,蒼蠅也會從入口處進來,這樣在門前掛著塑膠袋一層、二層,進門前先必須通過塑膠袋,然後再進門。

 

居民將困境向當地政府機關作了反映。但是,關於產業廢棄物以及其他城市的垃圾的處理,不在鎮的許可權之內。其許可權在東京都,但是在東京都根據法律,申訴不具備一定的條件就不可能得到認可。最後的結論是那塊土地的所有者,與買或租那塊土地並往那裏輸送垃圾的單位這二者之間的內部問題。這也是法律規定不充分的原因,不能追究其責任。在這樣的狀況下,忍耐再三的居民起來進行了反抗。在明知違反道路交通法的情況下,使出了全部力氣,在道路轉彎處打下了一個大樁。為此,搬運垃圾的貨車處於停止的狀態。在新聞報導進行報導以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形成了很大的社會問題。居民又將該事件訴諸八王子地方法院,請求停止垃圾填埋。但是,這時90%的坑已作為填埋地進行了使用,與此有關的利益經過調整,很快得到了解決,以後不再進行垃圾填埋作為條件,該案最終達成和解。

 

這就是發生在1976年的事情,瑞穗鎮成功地阻止了外部垃圾的搬入,多年的懸案得到了解決。但是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又發生了一個新的問題,瑞穗鎮的居民及辦公樓排出的垃圾的處理場地也同時消失的問題。為此,鎮長將垃圾處理作為鎮的重大政策課題提了出來,並下決心加以解決。其基本思考方法是,本鎮的垃圾完全在本鎮處理的同時,並決心為被同樣困難困擾的城鎮創造一個典型。那時的垃圾行政的態度是只有採用最新技術,建造焚燒爐,才能解決很多問題,換言之,作為垃圾行政對技術具有很大的依賴性。不少居民認為處理垃圾是行政理所當然應該做的服務專案至於垃圾的扔出方法,一般的居民並不關心。

 

但是,瑞穗鎮的居民們在吃盡了垃圾的苦頭後,深深感到,垃圾是自己的問題,發明了不少解決垃圾問題的基本做法。例如,在填埋地的傢俱、家用電器產品、自行車等修理後,就地出售,並進行了以孩子為中心回收報紙、雜誌、衣類等的活動。這樣一來把原來棘手的垃圾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處理,即引導居民從垃圾著手建設新的城市、改造城市,為此居民們應該在制定計劃時就要參與,與行政機關共同推行區別垃圾,不用物的交換,建立這樣一個新的系統工程。以從垃圾著手改造城鎮的計畫作為契機,確定了19783月開始建設資源再生利用中心(瑞穗清潔中心),在短短的期間內大部分的計畫得到了實施,填埋垃圾的面積也減少了一半,其成果是可喜的。表現了在計畫和實施的互相作用,不斷地連續發展基礎上,推進了計畫的具體實施。

 

一方面,原來依賴於在瑞穗鎮、羽村鎮填埋處理垃圾的城市,根據在自己的區域內處理的原則,相繼建造了垃圾處理設備,即填埋地、焚燒工廠等。但是,確保用地是最大的難關。垃圾大量排出的地方主要是住宅區和大樓,在那裏沒有空地。即使有,附近也是住著居民,因嫌垃圾處理工廠會惡化環境,所以反對建造這類工廠。讓我們來看一下城市是怎樣來解決垃圾處理設備的用地的:首先第一步,從大量排出垃圾的地方和幾乎不排出什麼垃圾的地方,既很少有人住的地方,選出設備安裝地。但是,如果不行的話,在相同的縣內尋找具有相同條件的城市,共同從事垃圾處理。如果這也有困難的話,接下來與其他的縣共同進行。總而言之,自己排出的垃圾,有關處理必需不依賴其他城市這就是日本的現實。比如東京都內的城市,已經是將垃圾運到300-500公里或在更遠的地方去進行處理在千葉市的青森縣的田子鎮運來的垃圾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問題。

 

因為這些生活垃圾沒有經過焚燒就被運來,而當時焚燒灰屬於不燃類垃圾,一般的做法是在縣以外進行處理。另外,有關產業類的垃圾在法律不管在什麼地方處理都行。而實際上,首都圈內的這類垃圾都是運到北海道、東北、北陸及四國、九州等地方。但是,這也是限的。當然在日本也有居住分散的地方。在農村維護舒適的生活環境的意識與城市內沒有什麼區別,對其他地方的垃圾運到自己的區域內處理也表示強烈地反對。有位政官員作了這樣的發言:地方上可以團結起來拒絕首都圈內的垃圾,東京的糞便不阻塞,政府就不會考慮分散(人口分散--譯者注)的問題。這一些是在中央官廳對人口集中的城市,有計劃地分散到地方的構思逐漸消失時所發表的。聽著這個發言,確實感到東京都的移轉,不到垃圾阻塞是實現不了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人類仍然是平城京時代的人,一點兒都沒有發生變化。

 

城市為確保處理垃圾用地的又一個方法是在市中心進行選擇。這種做法是在選地的同時將選地方法也進行公開,並引導有關市民參加共同進行選擇工作。集中全力打殲滅戰,作為一種社會實踐而得到了成功,通過調整雙方利害關係取得了雙方的同意,其中積累了不少技術秘訣。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包括市提出的用地方案,全部向市民作了說明(實際有四處);市長委託全體候補地的居民代表和一般居民代表、市議會代表及具有經驗的學者、專家組成的委員會進行選地;直接屬於委員會的工作班子配備專家集團;委員會的期限為一年。在委員會建議的基礎上,由市長決定用地(提案不集中時由市委員會決定)。

 

結果,市的最初提案和被公佈的場所完全不一樣。基本上同意選在剛剛建立不久的市辦公樓附近的排球場。在取得這些以前,不論是有知識經驗的當地居民,還是以市長為首的市的負責人、工作組的專家等都根據自已各不相同的狀況,經過苦苦的思考、迷茫,最後經過決斷選出一處。可見強烈地反映了大家共同的願望。工廠周圍的綠化等也列入城鎮計畫之中,接下來的事由當地居民參加的另外一個委員會進行。當然不用說是根據公害防止基準,姻囪的形狀也是獨一無二的,工廠的建築物,周圍的樹、花,包括提供給熱能利用的綜合體育館,其內容是適合屬於市的一級地。在夾縫裏造垃圾焚燒爐論,因而在都政府旁邊建造了垃圾工廠。在城市的一級土地上建造垃圾處理設備被認為是理所當然時,城市就能再次復蘇。在體外不能排出垃圾時,生命也就終止了。繼續不斷地排出垃圾,其前提條件是活著。

 

為了建造垃圾處理設備,必需得到用地周圍居民的同意,這越來越成為一個難題,另一方面垃圾處理技術確實在進步。現在,都內垃圾焚燒爐1天約焚燒17萬噸,這些技術在1970 年各公司經過競爭,引進以瑞士、德國為主的歐州國家的技術、以後又根據要求經過改造,達到了現在的最高水準。另外,關於垃圾的填埋地(最終處分廠)儘量避免因污水而影響地下水,在地層全部鋪上橡膠席,滲出水經過充分處理才流放出去,技術性的對策被充分用起來。糞便等污水隨著下水道、淨化槽的普及和水淨化的進步,處理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然而即使是這樣,從垃圾焚燒爐產生了新的劇毒垃圾,下水道的普及率只有40%等,日常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也是事實。如前面所講到的其出發點是傳染病的預防,公共衛生思想的普及。垃圾帶 給人類的是死亡,這理所當然遭到厭惡。因此這些垃圾的處理從收集、燃燒、中和等化學反應及利用生物 的作用,最要緊的是對無害物質促其順利地變化。這 樣才能維護該地區居民的健康。

 

這一切就是如此一步一步地進步的。但是,如果用這個來作為測量地球規模的尺度的話,人類一點也沒有進步。正確地說是退步了。人類從地球中提取資源,在對其進行利用中,又全部作為垃圾扔在地球上。其速度正在不斷地加速。垃圾焚燒,使得地球上的高分子化合物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並將此扔在了地球的大氣中。在日本因垃圾焚燒排出的二氧化碳占總排出量的5%,使地球不斷地溫暖化。另外垃圾的粉碎、填埋,因地球中的金屬、石油等的一部分資源回到大氣、海、河等水廈域環境中,剩下的大部分作為一種體積埋在地下蓄積起來。也有相當一部分投入海洋中。因地球的重量不變,資源不斷地從地球上減少,垃圾以相同的量在增加,在地球的大氣中、水域、陸地上積存起來。

 

至今為止的垃圾處理,成了必不可少,以後也將繼續如此。但是,將視野從我們局圍的地域轉向地球範圍,人類就會看到應解決另外一些問題。例如,因水誤病死者達到了1000人,死亡者都是住在熊本縣的水俁灣周邊等特定地域的居民。因氟利昂、紫外線的增加,死於皮膚癌以1000人計算,這些死者都曾活在這個世界中還是不能發現因果關係的。塑膠在製作成人們所需要的東西時會產生一種沒有用的物質即含有機水銀的垃圾。如果排出的企業能採取一定對策,問題也就解決了。然而患皮膚癌者,分佈在世界之中,況且其原因有冰箱、空調、罐裝噴霧機、泡沫塑料、半導體等各方面的原因,只有處理了氟利昂,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環境問題被提到發達國家的首腦會議上,可見也是必然的。在20世紀的最後的10年間與此同時存在的21世紀的東西方融和的進步,加速軍縮將得到解決吧。與此並存的是垃圾將成為人類共向的最大敵人。

 

利用電氣爐加工有關不銹鋼罐頭跑來源及處理,有60%的空罐頭作為垃圾在填埋地進行處理,以酸化鐵的形狀作為鐵垃圾在土中堆積起來。另一方面,有關被再生利用的罐頭也作了簡述。在此迫蹤一下被再生利用罐頭的動問。作為垃圾的空罐頭,由自治體進行收集。在一部分的自治體,有的用磁石進行區分,從那裏回收的罐頭經過壓力機,然後售給回收者。回收者售給批發處、商社,最後進入制鐵工廠。工廠用的裝置,用的煉焦爐與高爐不同,以電氣作為熱源爐,被稱為電氣爐。電氣爐使用的原料的大部分,類似罐頭這種廢鐵。使用電氣爐的工廠,也有將垃圾進行再生利用的企業。在日本目前有電氣爐的公司31個(40個工廠)。這樣從鐵製造成的鐵棒,與鐵礦石不一樣,廢鐵的純度是90%以上之高,產業的垃圾占15。能源垃圾只有35%。這樣從罐頭等垃圾中再生出來的鐵棒,被用於水泥鋼筋建築中。進一步來說,幾十年以後這些鋼筋都將成為垃圾。如果這些垃圾中的鐵再一次取出,作為資源利用,那麼廢鐵又將變成鋼筋。從物理的性質來看,鐵可以不斷地反復利用。問題在於類似這樣的再生利用系統尚未充分形成, 其結果必然是垃圾不斷增加。從廢鐵中再生的鐵,在鐵製品中佔領30%。一年的總量是3300萬噸,以廢鐵為原料的大部分是在日本國內回收起來的垃圾,剩下的3%是從海外進口的。

 

為什麼要進口廢鐵?況且作為垃圾被扔掉的廢鐵有很多,為什麼做這種一看就知道是種浪費的事呢?其中理由之一是,消費者是將罐頭區別後分出來的,通過自治體回收的管道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廢鐵即使由自治會收集也法收盡。例如已成廢車、廢摩托車的鐵都是凝固的鐵。儘管如此,電氣爐工廠進口廢鐵是因為比國內便宜。國外,例如從美國買為什麼便宜?稍作考慮一下,包括用船裝上卸下,且借近一月的船,這些看來是很明瞭的不利點,但是,實際上從國外買就是便宜。其理由是汽車、摩托車除了鐵以外,還使角有銅、亞鉛,鎳、鋁過種非鐵金屬及塑膠、橡膠等不同的物質。在那裏,回收者用粉碎機進行粉碎除去異物用吸鐵石進行選別。這樣到現在為止,1噸相當於2萬日元可以售給電氣爐製造商。問題在於完成這一過程所需要的成本。第一必須付給車主一定費用。如果不這樣做沒有人來搬運。其次,這樣集中起來的車子用起重機裝入載重汽車內,運到有粉碎機的回收商處。粉碎後將異物除去,加上壓力,用翻斗車運到制鐵廠。可見從收集到移動及除去異物要花費很多人力。

 

特別是將異物除去,既費人又費時。如果異物不除盡,從電氣爐煉出的鋼筋條上會出現一點點小空洞,成為拆斷的原因。塑膠等經過燃燒後再處理,所以問題不大。特別成問題的是銅、亞鉛等非鐵金屬。例如,馬達中有銅,周圍都是鐵,故用吸鐵石不易分離。而垃圾中的區別金屬和非金屬技術問題很多,結果成為用眼區分,用手區別的作業,其形成所需要的成本是不能忽視的。現在大部分的車都作為廢鐵被再利用。但是,洗衣機、自行車都成為垃圾,回收廢鐵的收人,小於人工費用。人工費在不斷地增長,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車子的廢鐵也沒有人回收了。實際上最近已有人將車子擱在河旁、山林、道路兩側,車號取下,使人無法知道該車子的主人是誰。類似這樣的情況有增長趨勢。

 

完全由經濟組織自由地支配,隨著人工費的不斷上升,成本也在增高。廢鐵不再作為資源被利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謂人工費的上升,是因為日本人平均GNP在上升。日本的經濟越發展,廢欽的價格就越高,所以從海外購買比較便宜。其結果,現在被再生利用的車子等鐵製品都將變成垃圾,垃圾也將比現在增加。日本從19915月開始到現在1=130日元,如果1=100日元,電氣爐工廠從海外購人廢鐵可以比現在便宜30%,這佯從海外購買對企業來說越來越變得有利了。這樣在國內廢鐵回收經過批發部、商業公可售給電氣爐的這些回收者將失業,廢鐵回收管道被破壞。隨之而來的是垃圾的增加。日本的GNP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比歐美高並不斷增長。這樣下去很明顯,垃圾只會增加。

 

當然,經濟條件的變化去向尚看不清。如果發生第三次石油危機,石油會變得更加貴,其結果是所有的海外資源都變得很高,國內將重新認識廢鐵回收,垃圾將得到減少。這樣鐵的再生利用,結果是被經濟的動向左右。因此,在地球上積累的垃圾在減少。為了讓地球的資源延長使用所進行的再生利用,誰都可以這樣考慮,而實際上掌握促進再生利用垃圾的是經濟因素。因此科用廢鐵的企業,在國內回收使用廢鐵,經濟利益上沒有可圖的話,再生利用是不可能實現的。啤酒的鋁罐及住宅用的鋁窗框等都是鋁製品。另外,良多汽車的部件也是用鉛做的。鋁的原料是鋁鋇土,產地是澳大利亞、幾內亞、牙買加等,日本一點都沒有。以前將原料進口,然後進行加工。

 

現在完全是進口鋁青銅錠,經過延壓鍛鑄後製成罐、窗框、發動機等。提煉1噸鋁,需要4.5噸的鐵鋁土、除此以外,電容器板、煉焦爐、催化劑等。在精加工工廣生產1噸鋁有近5噸垃圾排出,主要為紅色泥土。另外,因為煉鋁要消耗大量的電,故鋁還被稱為電罐頭1噸鋁需要使用電15000瓦特。如果用重油換算一下的話,約300。從鋁鋇土中提煉鋁,排出大量的物質垃圾和能源垃圾。而回收的鋁馬上溶化以後第二次製造的錠,幾乎沒有什麼垃圾排出。當然,被回收的鋁中,因有鐵、亞鋁、銅等非鐵金屬及塑膠、塗料等混合在二起,必須將此除去,製造時所需要的能源,1噸可以換算166.4重油。如果從鋁鋇土製造時只用其5%就可以解決,而且紅土之類的產業垃圾不排出。可見,如果鋁罐回收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鋁罐的生產量這幾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1985 年度30億個,到1989年度增長到80億,大部分用於啤酒等飲料。其中被再生利用的有40%之多,剩下的作為焚燒灰,或者就這樣不進行處理。鋁罐頭的長處是輕又不易壞,但從再生利用來看因壓偏後裝載,體積不大,重量增加,所以運費也增加。這也可以說是它的缺點。廢鉻罐回收者,大部分是個人企業或是小企業鋁錠商在關東地區有22所。基本上是中小企業,職員一般有10人以下的零星企業占1/3。一考慮今後的人工費增加,鋁罐的再生利甩會發展到什麼程度讓人擔心。但是,從資源有效利用上來說,從垃圾罐變成新的罐的再生利用是必須積極推進不可的課題。

 

有時看是垃圾,有時卻是資源!某種物質是固體或是液體或是氣體,其固有的性質不管在什麼時代也不會變化的。液體的水在 0以下變成固體100以上變成氣體。與這種現象相反的是某種物質作為資源利用還是作為垃圾處理,是由那個時代的人考慮決定的。人類的思考是隨著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改變的。這也是社會現象的特徵。以“鐘擺”擺動來表現垃圾和資源的相互關係,鐘擺朝左還是朝右擺,基本上來說是由人、社會的力來支配的。在考慮垃圾的再生利用時,必須牢牢把握這樣的觀點。

 

例如在江戶時代垃圾基本上都被再生利時起來了!當時稱為金肥,作為肥料珍惜地使用,也作為一種再生利用在進行。江戶鎮上有130萬人的糞便排出,被蔬菜和米進行回收,在武藏野的農地成為蔬菜、米的肥料。另外,包括淘米水、洗澡永、氮、磷等都流入江戶灣,使浮游生物增殖,從而來養殖貝、魚。這就是江戶灣成為豐富的漁場的原因。江戶都前的卷飯用的魚類全部是在江戶灣捕捉的。與淺草的紫菜相同,這些魚、貝類、海草類將人類吃剩下的排泄物作為肥料利息著,形成了氮和磷迴圈。垃圾盡可能地有效利用這樣的做法,從明治以後基本上是這樣做的。既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50年代前半也是這樣做的。那時的東京,收集垃圾的人一邊搖著鈴、叮鈴鈴地響,一邊用大八車收集垃圾。那時最多的是生活垃圾,因為那個時代是資源不足的時代,金屬、塑膠在各家庭中都珍惜地使著。但是,一進入60年代即經濟高度發展期,生產活動和生活狀況、原來的再生利用基礎慢慢地被破壞,垃圾逐步增長起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工成本追上了生產成本。就這樣日本進入高速生產、高速消費的時代。垃圾急速增長,垃圾處理成了很大的社會問題。

 

當石油危機第一次發生在1973年,接著是1979 年,垃圾確實減少不少。對再生利又利用開始予以認識。在那時石油價格1桶(約315加侖)值2美元,但很快升到20美元,超過原來的10倍以上。紙漿、鐵礦石、鐵土、岩鹽這些資源的價格也隨著石油價格的上升而上升。因為在日本這樣的資源大部分是進口的。製造商的利益經常受到損害。在那裏製造商開始注目便宜價原料,例如未被利用的資源垃圾,國內未被利用的熱能、太陽能等軟能源。第一次石油危機時,作為不用的東西從來不被注意,突然有一天珍貴起來,這反映了人類的自由主義的同時,也確實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也更深深感到是一種經濟問題。

 

第二次石油危機時,在典型城市的神奈川縣的三浦市,制定了太陽的三浦計畫,這是作為國家擺脫石油的一個政策,無論怎麼使用都使用不完的國產能源,如太陽、風、波、植物等軟能源。檢驗一下不管什麼地方三浦市的能源是否能完全達到自給有足的高度。回答是,在三浦市可能度不超過25%,實際上,為此市民、行政、企業的行動等,在很多方面必須改變現狀。一方面反復強調資源枯竭,另一方面資源的價格急速增高,因而產生對軟能源的關心,這是直接的動機,其結果是經濟的問題。因二氧化碳的關係,地球的溫暖化等根本不成為問題。在此我們能控制化石燃料的消費,保護環境,強調這些對振興地域起著作用,因而主張導入軟能源的政策。但要解決軟能源成本過高的問題。可見,因石油危機,7O年代再生利用有相當的進步,平均每人排出的垃圾量(排出原單位)大幅度下降。生產所必要的能源消耗量的增長率(能源彈性值)在一以下,極其低下。

 

然而,這種狀況不可能持繼發展。1985年秋天召開的首腦會議上,開始時由5國首腦參加的會議,後來成為7國,在所情市場合意的基礎上,日元的價值相對地增高。那時,1=240日元。僅僅在短的期間內1=120日元,上升了2倍。同樣1萬日元在美元的世界中就成了有2萬日元的價值,這直接與垃圾的增多有關係。原因有二個:

 

1、到目前為止所使用的國內資源的垃圾,具體他說是在國內回收的報紙、雜誌、紙箱的廢紙、車、電視、罐頭、瓶等金屬垃圾碎玻璃等比從海外進口新原料貴。因為日元比原來更有價值。其結果,對國內資源的需求減少,價格爆跌。廢紙交換車的影子從城鎮開始消失,原來從事資源回收者紛紛追向廢棄物處理業。沒有利用的資源作為城鎮垃圾排出,平均每人排出的垃圾量急速增加。在能源上隨著日元升值,日本開始作為主要石油消費國取得擺脫石油戰略上的成功,隨之而來的是石油便宜,取而代之的是以高價製造的節約能源的機器,大陽能的利用,垃圾能源的利用。能源彈性值再次與之接近。

 

2、還有一個擴大國構需要的政策。日本的貿易收支處於巨額的黑字狀態。這是務必要解決的問題。所謂黑字,就是指大量出口的收入超過因進口的支出,車和傳真機這類的產品,從日本出口到國外,其結果是日本發了財。這是件好事,然而並不意味著周本可以向國外投資或代款。所謂在國內使用是指設備投資和擴大消費,設施建設、建築、東西製造等等。特別是作為首都圈的中心城市再開發,被稱為建築潮流,並影響到全國各地的城市。與此相適應,鐵、水泥、玻璃、塑膠等資產,煤氣、電力等能源出售,住宅、車子、家用電器內裝飾產品等進行出售。但是在售材出這些東西將是增加垃圾。例如現在首都圈內空著的地非常少,為了建造大樓和住宅,必需拆去原來的舊的大樓和居住房子,這樣建築系統的垃圾被大量排出。在家庭中新的電氣產品買進以後,因安置場地的關係,必然要扔掉舊的,如果消耗能量增加,二氧化碳、放射性垃圾等也必然增加。

 

無論怎麼說擴大國內需要,就是在國內多用錢,製造大量東西進行消費,同時也排出大量垃圾,確保垃圾處理場地就變得越來越困難。在哪裏都必需確保新的處理垃圾場地,這一處理場地,大的方面可以分為城市規模的處理場地和地球規模的處理場地。到現在為止,基本上地球規模的事不考慮就完事。一方面人類的活動量年年增加,另一方面垃圾在不斷堆積起來。垃圾處理的規模必需 擴展到在地球範圍內不可。然而這二種場地總感到不足。首先垃圾場的設置儘管是以城市規模的大小 來決定的,正如前章中所講述的垃圾戰,用一句話概括來說,是發生在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因此爭奪垃圾填埋場,從東京都的江東區、瑞穗鎮開始到青森縣 的田子鎮都是為了佔有,為避免因填埋地面引起反目。在城市內的一級地段建築垃圾處理設施時,是否居民也都參加的形式來把握問題解決的方向呢?如果不這樣做,只有解體城市或分散城市。

 

因升值和擴大國內需求的政策直接帶來了垃圾的增加。城市、產業界也真刀實槍地開始考慮垃 圾的減量和再生利用。總管垃圾行政的厚生省也積極促進該項工作。1990年的《厚生白皮書》、《垃圾白 皮書》中,把垃圾問題作為中心問題提了出來。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再生利用的原動力是城市環境內已沒有接受垃圾的餘地的現實,這一點與石油危機 對的垃圾再生利用完全不一樣。石油危機時,確實因採用了垃圾的再生利用措施,也促進了垃圾的減少。掀起了節省資 源、節省能源運動。國民、產業界也作為自己本身的問題加以認真地考慮。因此日元升值、石油貶值這樣的經濟條件一改變,再生利用的呼聲就高起來,這同 時也是因為對資源枯竭論的不得己。這時對垃圾行政管理,明確地說是被逼著走過來的。垃圾一減少,工作機會也隨之減少,給一部分人帶來困難,這一意見也不能忽視。很明確,在城市中填埋地已到了枯竭的地步。與此進一步有關係的新問題。地球規模的環境問題,氟利昂和二氧化碳成為了國際政治的重要議題。

 

現在人類正處在從正面不能對付地球規模的環境問題的時期。在那裏,到目前為止很好地被生產、消費的東西正在成為我們追求更好生活的障礙,這一矛盾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開發處理技術,也不是運到別處去。至今為止我們從未懷疑過,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必須從根本上進行徹底糾正,這種狀況迫在眉睫。首先,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再生利用作為總論的重要性是可理解的,但是問題是具體的論點是什麼?這關係到我們的利益勺特別是既得利益。首先,生產產品的企業,在石油遭到危機的時候,企業積極地將垃圾作為資源進行利用,因這樣做有利可得。而現在是相反,買新的資源更合算。作為企業是損失自己的經濟利益進行垃圾利用,還是自己去控制生產量從而減少垃圾呢?其次是市民、消費者的問題。無論是經濟大國還是自己及其他國家都承認,需要尋求一種比任何時候更寬裕、更富裕、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待續)

        

台長: 幻羽
人氣(2,33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