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1 00:49:37| 人氣1,0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垃圾*垃圾*垃圾是什麼?。?。*(3)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垃圾*垃圾*垃圾是什麼?。?。*(3)

 

根據調查許多可以吃的東西在被扔掉!吃剩下的垃圾占生活垃圾的30%~40%,買來吃的東西有10%原封不動被作為垃圾扔掉。例如放在冰箱的蔬菜變得皺皺的,放的時間稍微長了一點就會擔心變質而作為垃圾,扔掉的魚、肉,因做的大多也成為垃圾等。現在食品包裝上都記載著品味期限(賞味期限),本來的目的是根據流通產業的願望為不斷擴大銷售而制定的,並非是不能吃的東西,現在一過了品味期限就擔心起來,就將食品扔掉的人陸續出現了。

 

對於已經變得富裕起來的人,食品作為生存所必要的熱能已成過去,比這更受重視的是味道和新鮮度。浪費不僅僅是局限於家庭,例如賣漢堡包的店裏及連鎖式商店在做推廣、利用在這裏,做好後15分鐘以內賣不掉的話就全部成為垃圾,因此隨時可以吃到新鮮的!以這樣的服務為店的經營宗旨,儘管世界上因食品不足,營養失調而死去的有百萬以上,但這些富裕起來的人卻如此心安理得地浪費著。然後作為廚房垃圾運到填埋地或運到焚燒工廠,也使二氧化碳這樣的垃圾在增加。

 

衣服也是這樣,從前破的補一下,翻新重做的做法在家庭中幾乎不見了。沒有這樣的時間和閒心去做這些事情。有這樣的時間還不如去工作,得來的工資可以買新的服裝。有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在電視臺談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時,在座的有一位女演員,是一位對廢棄物再生利用非常關心的演員。她說:衣服之類的東西盡可能地想愛惜地使用,但是如果與前一次穿同樣的套裝,觀眾就會指責`又穿一樣的`,電臺也會議論。就這樣,必須不斷地買新的。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一般的人為了趕時髦,也不斷地買新的。幾乎穿不著的,靜靜在衣櫃裏的不少。

 

現代人因繁忙而使垃圾增多!吃的東西、西服、傘這樣的商品雖然最終是垃圾,但實際上一半以上是容器、包裝紙等,並不是商品本身的東西,而是其外在的東西。具有代表性的東西有塑膠器具、玻璃瓶、不銹鋼、鋁罐頭等,最近紙盒也在增加。牛奶瓶,以前喝牛奶都是送牛奶的人將裝有牛奶的玻璃瓶送來,喝完了將空瓶放回原處,第二天新牛奶送來時把用過的瓶收回去。曾經有過這樣的迴圈管理,但是現在城市中已沒有送牛奶的了。隨之而帶來的是用紙盒裝的牛奶普及,並習以為常。因為一個牛奶瓶洗後能用幾十次,所以算不了什麼垃圾,然而紙盒使用一次就變成垃圾了。如果以牛奶瓶可以用30次來計算的話,那麼紙盒就要增加 30倍。(但洗滌的過程也是一種考驗人性的純善問題。)

 

最近1瓶和1公升瓶在直線下降,這幾年中減少了14。用來裝酒和醬油用的1瓶子、裝汽水 用的容器即1公升的瓶子,可以拿到酒店裏去取換,可以反復被使用。現在紙盒等又都不斷地被塑膠所取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難道不是製造商、超級市場這些生產者迫使消費者所造成的嗎?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所造成的,即我們消費者在無意識的需求中所得到的結果。例如出去買東西買了蔬菜和肉外,最後想買飲料時,紙盒裝的和瓶裝的放在一起讓你挑選時,選買紙盒裝的肯定比選瓶裝的多。因為紙盒裝的輕,大家肯定選輕的買,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在超級市場上買水果、蔬菜、肉和魚時,很多是裝在泡沫的塑膠盒裏,最後裝進塑膠袋拿回家。在街上的蔬菜店、魚店,買好的蔬菜、魚就在當場包裝、計帳。包裝只用超級市場的13。在超級市場消費者自己選擇物品,然後拿到算帳處,當然衛生問題也是一個原因,店員的絕對人數很少,消費者自己選擇,自我服務。為此,理應比對面的小商店裏東西便宜,但是在小商店買了3304元的東西的話,在超級市場需要4080元,比在小商店買要高30%,包裝的重量重4%,面積大3 5倍。

 

那麼為什麼價格高的超級市場能照樣開下去呢?關於這個調查,有一個原因可比較,即買東西時間。如果去超級市場,只要用13的時間。去了超級市場,肉和蔬菜、汽水、肥皂等日用品等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在一個地方,可以節約購物時間。如果一家一家去買的話需費很多時間,約多23的時間。可見,現在我們生活著的社會結構使得垃圾不斷增加。如果現在起你每天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多化一些時間,多費一些手腳,可以說這一切都對地球是有利的。現今被大家公認的提高社會經濟效率的基本原理,是縮短時間,節省勞動力。尋找便宜的東西,其結果必然是增加垃圾。如果採取相反的方法,那麼必然會減少垃圾,減少對地球的影響。

 

從垃圾來看經濟走向,會發現垃圾將生活和生產連結在一起!每天用的杯子壞了的話,不能裝水也不能裝飲料,就成垃圾了。就這樣剛才還在使用的東西轉眼之間變成了垃圾。垃圾即不要的東西,影響也壞,所以我們很快把它忘掉了。但是請不要如此簡單地對垃圾下這樣的結論,希望稍作一下考慮在你周圍能看見的東西都將成為垃圾。例如這本書終將成為垃圾...桌子、椅子、日光燈等都將成為垃圾...房間裏的電視機、沙發、鐘也將成為垃圾...你現在住的建築物也將變成建築物的垃圾...總而言之『垃圾』都是我們自己去買來的堆積使用的物品。這些商品,都是企業的生產所供給的,垃圾歸根結底是需求和供給這樣如此密切地連系著的東西。

 

那麼要如何科學地、合理地平衡物質供求關係,這是經濟學上一個很大的課題。考慮垃圾就必然會連想到經濟。對現在的時代從供求這一點上來看,很明顯供過於求,東西不斷地生產出來,甚至可以說是生產過剩的時代。反過來,與需求旺盛、供應不足的時代比較一下。45年以前,從戰爭結束那年算起10年之間是物質貧乏的時代。很多人從戰爭中回來,需求大量東西。一方面,因戰爭,生產設備遭受破壞,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那時最需要的物質是糧食。製造商便帶著自己製造的東西到從事農業的農民居住處,去出售自己的東西,每天乘著擠得滿滿的列車,背著背包將買來的米、薯及各種蔬菜扔進包裏。在那個時代生產的東西都能賣掉。即使品質多少有點問題的也能賣掉。人們對東西都很珍惜。衣服稍微有一小洞,補補再穿,西服舊了翻個身又變成一件嶄新的西服,而且都認為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就像現在我們所進行的廢棄物再生利用的活動一樣。

 

但經過了那個時代後,供求關係發生了逆轉,原來的平衡被打破了,現在完全處在供過於求這樣一種時代。創造物質的企業怎麼辦呢?無論如何得想辦法讓人來買自己的東西,創造出生產的經濟利益。為了不輸給別的企業,就必須不斷地想盡辦法生產與其他企業不同的產品,製造差別。為此宣傳也成為必須,利用報紙,郵寄信件,做電視廣告,那些被熱心做成廣告的商品由於其商品的差別,其需要量可以說大不相同。要解決供過於求,只製造需要的部分就可以了。一般情況下消費者有100個消費能力的話,經過各種努力,生產的商品常常是120150個等。這些可以向200300個消費者提供使用。

 

為流行的需要而製造的,以衣類為例,領帶流行過寬的,也流行過窄的;裙子流行過長的,也流行過短的;顏色也是一會兒流行深色,一會兒流行淡顏色,就這樣周而復始。但是它不是春夏秋冬和季節那種自然現象的周而復始。而是為了創造需要,解決供過於求,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在東京的垃圾填埋地,用卡車裝來的滿滿一車男式西服套裝被扔掉,而且都是一次也沒有穿過的。新的女式鞋子滿滿一卡車被運來。最初是左腳穿的,第二天又裝來了滿滿一車右腳穿的。由於受流行的影響,這樣的事情實實在在存在著。類似這樣的事情,商品未經過流通就變成了垃圾,以此類推,在製造東西、出售東西、買東西之中垃圾也在增加。

 

但事情並未只是如此,買東西時還附帶一些多餘的東西。例如,果汁、葡萄酒、日本酒等飲料、點心、紫菜等食品中食品的本身都沒有什麼很大的差別,只不過是味道有點不同而已。為了強調這點不同,從形式到顏色,從包裝紙到容器等附加各種外觀機能進行宣傳。那些可以洗了再用、用了再洗的瓶子在我們生活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能回用的容器,為了吸引顧客,在形狀、顏色上下工夫。外形變化了,內在的商品沒變。所以說這些製造商努力的結果是增加了垃圾。

 

人工費的增高=為省力增加垃圾!從垃圾角度來看一下吧。在電視機、照象機、冰箱、鐘等電器、精密機械製品中,分別有那麼一點不同性能的新產品連續不斷被推出。製造商通過報紙、電視大力宣傳新產品。但是,過了一定的期間這些零件就不生產了。即使想修理一下再用也不行。一般來說,需要修理的往往是自動化不能進行的,需要人工用手做的比較多。這樣自然而然人工費貴起來,例如本來能用的鐘、照相機、冰箱、電視機、洗衣機作為垃圾都被扔掉了。以科室工作為中心的辦公室裏,有關事務部門也考慮這樣的問題,在那裏電腦、打字機、影印機都普及了。以前因為複印費很貴,複印次數得到控制。最近,與複印次數的價格相比人工費變得貴起來,即使是部分修改,因插頁費人工,就全部複印,這樣工作效率高,成本也低。另外如果普及電腦,至今寫在紙上讀的東西變成在電腦上讀的時代就會到來。而事實上隨著電腦的普及,紙也在增加。可見電腦是使用紙增加的機器。確實電腦有著超人的記憶力,如果其內容要向人們轉達時,由於電腦連絡網尚未完全建立,結果只能用紙為電腦轉播其內容,這樣紙就增加了。

 

另外隨著附加值上升而使垃圾增加,外出賺錢的很多,有什麼辦法在本地開發一些產業?最現成的是加工從地裏長出來的米、蘋果等農產品,提高附加價值這種方法。這裏,產業出身的專家提出了以下建議:例如到城裏出售蘋果時,怎樣做才好呢?蘋果 100個一箱,這是無視對消費者實際情況的做法,這不行。東京地價貴,所以住宅都很狹。例如在高級住宅要生出5釐米、10釐米空間是極其難的。裝有100 個蘋果的箱子沒有安放地。所以如果想出售的話,請二個一裝。二個一裝的話,可以放進冰箱裏。轉換一下雙方的處境,按這個道理就要多買包裝二個蘋果的泡沫塑料盒,也好像在說請增加垃圾吧。隨著垃圾增加,二氧化碳也在增加。就這樣城市裏的垃圾增加了

 

實際上只不過是包裝蘋果而已,城市裏增加了一點點垃圾,地球上也只不過增加了一點點垃圾,和其他相比算不了什麼問題。這對生產者來說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判斷。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同樣如此。只要住宅使用面積稍微寬一點,高一點,增加一些垃圾沒有什麼要緊的。就這樣生產者千方百計,盡可能不增加工時,盡可能讓消費者多買一些自己的東西。消費者也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方便來選擇購買商品。這樣做生產者、消費者都可以得到滿足,這當然是件好事。然而要知道,這就是垃圾增加的原因。

 

除此以外,垃圾的增加還有其經濟原因。需要進行再生資源處理的垃圾在增多,再生利用變得不那麼需要了。所有的商品最後都變成垃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經濟越成功,垃圾越增多。其結果是變成二氧化碳、氟利昂這樣有害的垃圾,加重地球危機。由於經濟的迅速升長,社會也發生著劇烈的變動。城市集中了人口,特別是集中了青年人,隨著雇用機會均等化,女性就職率在增加,小家庭化形成,勞動時間的縮短、全國娛樂化等這樣的社會現象在電視臺、報紙等宣傳機構正在喧鬧著。又如與能看到的貿易摩擦、地球環境問題等那樣,世界各國不論愛好與否,相互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不可分,在此讓我們試從垃圾方面來考慮一下這些社會現象。

 

不管我們生活在哪里或生活在什麼時候總會排出垃圾,可以說垃圾是日常生活的一個代名詞。這樣一來,垃圾一點不留下也可以說是因為拋棄了日常性生活。如從旅遊地可以消除一切垃圾,這就會給來訪的人總是留下一個新鮮的影響,產生一種再想去的心理狀態。運用這個原理獲得巨大成功的旅遊觀光地,可以說是模仿美國洛杉磯的遊樂場。在那裏沒有一台自動售貨機,並且禁止帶入吃的、喝的。不管眼光落在那裏,都看不見一點兒垃圾。如果誰扔下一點垃圾,有關人員就會在誰也沒有注意到時就把垃圾撿起來。其要領與世界網球選手要很快揀起網球場上的球相同。對地上的垃圾與訴諸道德觀念完全相反的做法,就是說敏捷地拾起垃圾,在海濱沙灘上一粒垃圾也沒有的方法考慮一下怎麼樣?就這樣垃圾讓我們找到了考慮社會的入口處。從垃圾看社會就能發現新的視點。即因為垃圾總是與我們所關心的生活及社會的表裏一體地聯繫在一起。

 

世界每天在排出垃圾,地球上垃圾在積累著,庫存也會變成垃圾。僅日本1987年一年之間排出的垃圾就為5.7億噸,其中60%即3.6億噸是石油、煤、天然氣等氣體狀態的垃圾,2.1億噸是鐵礦石、木材、農產物等從原材料來的固體或液體的垃圾。用垃圾方程式來計算一下地球上減少了5.7億噸資源,實際上使用了更多的資源,既使用了16.2億噸資源。先來看一下16.2億噸和5.7億噸之間的差,即 10.5億噸上哪里去了呢?有的變成了汽車、機械等耐用消費財產,高層建築、住宅在國內作為庫存存在,這些東西最終會變成垃圾。日本1年中162億噸的資源(庫存)在減少,同樣量的垃圾卻在增加。

 

所謂垃圾就是在世界中被製造的所有一切產品和商品。在此讓我們來看一下僅是其中一個成分的空罐頭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在什麼地方、怎樣被製造而成的,然後被消費、變成垃圾的這個流程。罐頭的材料是鐵(不銹鋼)和鋁二種。在使用的罐頭一年中有280億個,1人平均是230個。其中約70%是不銹鋼罐頭,剩下的是鋁合金罐頭。不銹鋼罐頭的原材料是鐵,是資源中提煉出來的。鐵礦的主要成分是鐵和氧氣的化合物。用焦碳在溶鐵爐中將鐵和氧氣分離。然後將鐵取出後,同時排出作為垃圾的二氧化碳和礦渣。鐵在轉爐中進一步提煉出氧氣,鐵就變成了鋼。將此施壓,變成薄薄的鐵板,然後切裁、焊接,最後成為罐頭。

 

不銹鋼罐頭用於魚、肉等罐頭食品,最近發展到用於整理頭髮的噴霧器、壓縮液體、殺蟲用噴霧器、可燃性壓縮煤氣的容器等。但是,不管怎麼說,用於飲料的罐頭占80%。飲料製造商從鋁罐製造商處買來罐,裝上食品,很多情況下,罐的成本貴於罐內的食品、這對我們消費者來說無法考慮。從飲料製造商經過批發部、門市部或自動售貨機買到罐頭飲料,喝完其中的飲料,就將罐頭扔掉了。罐頭轉眼間就變成了空罐頭這個垃圾的名稱。就這樣制罐公司產生的罐頭,在幾個月中全部變成了垃圾。罐頭可以說是典型的不可回收的商品.....(待續)

 

    

台長: 幻羽
人氣(1,083)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