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31 17:37:11| 人氣3,2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才絕、畫絕、癡絕~~顧愷之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東晉大畫家顧愷之(348— 409,一作348-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漢族。約364年在南京為石棺寺畫維摩詰像,引起轟動。366年當上大司馬參軍,392年為殷仲堪參軍,405年升為散騎常侍。義熙初官散騎常侍。博學多藝,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凡人物、佛像、禽獸、山水皆能。時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他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著名論點,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深遠影響。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癡絕,他的畫風格獨特,被稱為顧家樣,人物清瘦俊秀,所謂秀骨清像,線條流暢,謂之春蠶吐絲。著有《畫論》、《魏晉勝流畫贊》和《畫雲臺山記》三本繪畫理論書籍,提出以形寫神盡在阿堵中的傳神理論。 

顧愷之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之中,尤以“癡絕”最甚。史載顧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別人戲弄他,完全是因為顧愷之本人是個“嘻哈派”,他是經得起開玩笑的。顧愷之在月下獨詠詩歌,鄰居謝瞻剛開始還聽著新鮮,不斷叫好,顧愷之非常得意,謝瞻卻要睡覺了,又不忍心掃了他的興,就讓捶腿的僕人代自己讚歎,顧愷之不覺有異,一直自詠自歎到天明。這是顧愷之的“真癡”。因為顧愷之對他的才華一向自負,雖然,他以畫留名青史,但他文才出眾,對於“文學家”的稱號,也當之無愧。

 

出身名門世家的顧愷之,少年時代就在詩賦上嶄露頭角,還是十幾歲的時候。他家的宴席上有人彈箏,他當即寫了一篇《箏賦》,其中有這樣的優美文句:“其器也則端方修直,天隆地平,華文素質,爛慰波成。君子喜其斌麗,知音偉其含清……”在遊浙江會稽山時,顧愷之寫下了“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蘢,若雲興霞蔚”的名句。顧愷之對詩文的自我陶醉,一點也不顯得矯情,因為他的詩文還不算壞。

 

顧愷之的“真癡”,還表現在他對女人的態度上。他喜歡上一個女子,就大膽地追求她,史書上說是“挑之弗從”,女子拒絕了他,於是他將女子的像畫於壁上,用針去釘意中人的心。說來也怪,這女子不久就患了心痛病,難受異常。顧愷之就把對女子的愛意以及實情全盤托出,女子順從了他,他將針從女子畫像中拿出,女子的心痛病馬上痊癒了。這種針紮紙人的做法,算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想像,記得《紅樓夢》中就有一個情節,是寫趙姨娘買通馬道婆剪紙人和做木偶人陷害鳳姐與賈寶玉的。這個傳說有點離奇,屬於唯心的範疇,大概是想突出顧愷之的繪畫天才吧?

 

顧愷之的“真癡”,是一種不知人世艱險的樂觀天真,對於心無旁鶩的藝術家,心靈的天真素樸也是創作源泉的一種。好在當時的藝術創作環境非常寬鬆,顧愷之擔任的職務,與藝術完全不搭界,他曾先後在荊州刺史桓溫、殷仲堪手下做參軍。所謂“參軍”,就是參謀軍務。顧愷之在軍事上哪有什麼興趣和才能?他喜歡的是寫詩、作畫,還有“清談”。

 

有一次,桓溫讓下屬們讚美他修築的江陵城,顧愷之吟出一句“遙望層城,丹樓如霞”,恒溫一高興,當即就賞給他婢女兩名。外表粗豪的恒溫還是頗愛才的,他曾這樣評價顧愷之:“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 還說顧愷之“癡黠各半,矜伐過實”。在顧愷之身上,一半是癡愚,一半是狡猾。像桓溫這種辯證看人的領導,還是值得稱道的。

 

顧愷之的缺點是:自我誇耀,言過其實。顧愷之的優點是:聰明。他智商不低,如果生在現代,絕對是一位成功的儒商。曾任荊州刺史的殷仲堪眼睛有毛病,顧愷之給他畫像,他怕畫出來不雅,說什麼也不肯。顧愷之就給殷仲堪做思想工作,再三保證畫像一定讓他滿意。畫殷仲堪的眼睛時,顧愷之採用了“飛白”的技巧。“飛白”是書畫創作的一種手法,即在筆劃中間夾雜著絲絲點點的白痕,給人以飛動的感覺。這樣,殷仲堪的眼睛看上去就有了 “飛白拂其上,使如輕雲之蔽日”的效果。南京的瓦官寺新建成的時候,寺僧們請官員和有錢人募捐,但這些人的捐助沒有一個超過十萬錢的。當時只有二十歲左右的顧愷之,在寺廟的捐資簿上提筆寫下的竟然是:捐錢一百萬。

 

這張“超級空頭支票”弄得寺僧們疑惑不已。顧愷之要求寺僧粉刷一面白牆,讓他關起門來潛心作畫。近一個月後,他畫了一幅維摩詰的像,等到要畫眼睛的時候,他讓寺僧打開門讓人參觀,並且規定,第一天來看的人,佈施十萬,第二天佈施五萬,第三天隨意佈施。市民們都想見證顧愷之“開光點眼”的神奇一刻,所以在第一天就紛紛湧入寺廟佈施。

 

顧愷之當眾提筆點睛,整個維摩詰畫像便如真人一樣突然大放異彩。一百萬錢很快籌集到位,民眾既表了善心也開了眼界。後世的杜甫也曾慕名而來,專門看這幅畫像,他用“饑渴”一詞來形容自己當時看畫的心情。這次行為藝術,一方面,說明聰明的顧愷之懂得大眾的消費心理;另一方面,也說明東晉社會的藝術氛圍還是相當濃厚的。然而顧愷之的“癡”,不可能全是“真癡”,正如桓溫所說,還有一部分是被迫裝出來的,即“假癡”。

 

那麼,顧愷之為何要大智若愚,將“假癡”也一絕到底呢?這與顧愷之政治上的立場有關。桓溫和他的關係還不錯,他對桓溫也還算服氣。但是對桓溫的兒子桓玄,他向來沒有好感。桓玄七歲死了父親,一直跟著他叔父桓沖,父親死的早,這孩子也特別懂事,也算是少有大志,但自恃出身高貴,總認為自己是英雄豪傑,喜歡誇耀。

 

這位史上有名的胖子,後來起兵攻入南京稱帝,更加不可一世,桓玄特別喜歡沽名釣譽。比如以小恩小惠收買人心,他親自審問犯人時,不管對方罪行輕重,也不明查,大多予以釋放,對於攔御駕喊冤的,他也不分青紅皂白給予救濟;桓玄大事糊塗,小事精明,比如臣子的奏章中有錯別字,他也一一指出,證明自己不是好騙的。總之,顧愷之對桓玄的為人很是不滿,不想與他合作,但又懾于桓玄的權勢,不敢表露,就只好假裝癡傻。從桓玄與顧愷之交往的一些細節來看,桓玄這個傢伙是非常缺德的,他自恃聰明,全把年紀大他二十多歲的顧愷之當弱智,當猴耍。有兩個細節,可以看出桓玄的為人與顧愷之的“假癡”。

 

顧愷之十分迷信“蟬翳葉”。民間流傳蟬躲藏的地方,有一片葉子蓋著,因此鳥雀都看不見它,而這片樹葉就叫“蟬翳葉”,如果人以“蟬翳葉”遮蔽自己,別人就看不見。一天桓玄送給顧愷之一片柳樹葉子,說是“蟬翳葉”。顧愷之像小孩子一樣非常高興地用柳葉擋住自己,問桓玄是否看得見他。桓玄故意對他撒尿,而他以為這是桓玄沒看見他,才將小便撒在他身上的,於是將這片柳葉珍藏起來。顧愷之將最珍愛的畫作存放在桓玄那裏,在上面貼了封條。桓玄偷走了全部畫作,又將封條重新糊好。顧愷之來取畫,不見了畫作,一點也沒有懷疑為人所盜,他認為這是“妙畫靈通,變化而去,如人之登仙矣”。

 

桓玄的花言巧語就這麼容易蠱惑顧愷之嗎?顧愷之真的鬼迷心竅,甘願被桓玄淋一身臭尿嗎?顧愷之不是傻瓜,但他要面臨生存的艱難選擇:我不喜歡你桓玄,但我又不能得罪你桓玄。於是只好裝傻,將所謂的“蟬翳葉”珍藏起來,不過是做個樣子給桓玄看而已。桓玄偷走了他的畫,他明明知道,但他不敢點破桓玄是偷的。而畫確實是沒了,他只好扯個幌子給桓玄留點面子,也給自己來點安慰:那些畫長腳了,都成仙了。

 

從顧愷之的“假癡”之中,我們也可以想見顧愷之當時的苦澀心情。“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像顧愷之這樣的大藝術家也不能免俗,不敢免俗。恒玄沒有他老子桓溫的識人智慧,他是看不出顧愷之的“假癡”的。而顧愷之不看好桓玄,卻是相當具有遠見的,桓玄從稱帝到兵敗出逃,只有短短八十天;從坐上龍椅寶座到被人所殺,前後不到半年,死時只有三十六歲,可謂短命皇帝。

顧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當時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他的畫師法衛協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的特點。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

他的畫作極多,有隋朝官本《司馬宣王像》、《謝安像》、《劉牢之像》、《恒玄像》、《列仙圖》,著錄于《梁太清目》;《宣和畫譜》著錄有《夏禹治水圖》、《春龍出蟄圖》等九件。其中傳世的《女史箴圖》卷,傳為早期摹本,現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另傳顧之《洛神賦圖》卷,乃宋人所作,現藏故宮博物院。他的畫論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臺山記》等。

http://www.gongbi.net/web/day_090221/20090221_092c34c4df79b29b5e77pUbEPTApcAJB.jpg

 

東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長卷 絹本 設色 27.1釐米 572.8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台長: 幻羽
人氣(3,218)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