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31 17:05:23| 人氣1,5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墨子》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墨子名翟,戰國時期魯之小邾國(今山東省滕州市木石一帶)人,約生於西元前480年,卒於西元前390年。墨子工匠出身,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出生於勞動人民並為勞動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學多才,創立了墨家學派。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宗旨,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命等主張,其主要思想、業績體現在《墨子》一書。墨子是一位學貫文理、注重實踐、百科全書式的平民聖人。墨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在力學、數學、光學等方面的某些創見與近代科學原理幾乎完全相同,後人尊稱墨子為科聖。當代著名學者楊向奎先生說:墨子在自然學上的成就,決不低於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於他們。他個人的成就,就等於整個希臘。

 

如果說戰國初儒家子思學派的思想中迸出了反宗法制的叛逆火花,那麼,早年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的墨翟,則乾脆反戈一擊,扯起了兼愛尚同尚賢的反宗法制旗幟,另起爐灶,創立了與儒家對壘的墨家學派。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艱苦實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如鉅子腹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但仍堅持殺人者死墨者之法

 

前期墨家在戰國初即有很大影響,與楊朱學派並稱顯學。它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併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儒家以宗法等級制為基礎,墨家則以原始人道主義為指歸。墨子自稱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可能屬於當時的階層。

 

《漢書·藝文志》將墨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但其所雲蓋出於清廟之守,乃是根據不足的臆測。墨家學派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紀律,其首領稱為鉅子,下代鉅子由上代鉅子選拔賢者擔任,代代相傳。墨門子弟必須聽命于鉅子,為實施墨家的主張,捨身行道。被派往各國做官的門徒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首領要以身作則,實行墨者之法。墨家聚徒講學,身體力行,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戰國初期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墨翟、禽滑厘、田鳩、孟勝、田襄子等,反映了平民階層上層分子的要求。

 

墨子(約前480——390)姓墨名翟,相傳原為宋國人,後長期住在魯國;一說即魯國人,宋昭公時曾為宋國大夫。他承認自己是賤人,可能乃接近農與工肆之人。墨子與子思同時。《淮南子·要略》雲:“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孔子的理想是西周初的王權宗法制社會,而墨子更將列於三代夏政作為其理想,極可能是受了《禮運》大同說的啟迪。而禮儀從儉則是孔子已有的思想,宰我更懷疑孔子主張的三年之喪,墨子提出死者既葬,生者毋久喪用哀以及節葬節用等主張,只是進一步加以發展了而已。

 

而墨子的兼愛尚同尚賢明鬼等思想,則均可在《禮運》中找到影子,墨子晚於孔子,他學儒者之業,可能是魯國曾子的學生。與子思同學,故兩人思想多有相通之處。子思仍重於講,保持儒家的傳統;墨子熱衷於兼愛尚賢尚同,則充滿了對理想的追求。今《墨子》書中《親士》、《修身》、《法儀》、《七患》、《辭過》五篇,文風古樸,而前兩篇,清汪中《墨子序》雲其言淳實,與《曾子立事》相表裏,很可能就是墨翟早期學儒時的作品。《親士》似有兩處明顯的錯簡竄入,即今有五錐故曰太盛難守也一處和是故天地不昭昭千人之長也一處。其插入割斷文意,所雲與親士無關。而有些學者所強調墨子不應親自見到的吳起之裂等句,即在錯簡之中。《法儀》、《七患》、《辭過》篇首的子墨子曰,似乃後人所加。墨子利用儒學理論中理想與主張的矛盾,拾取大同理想加以發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向儒家發起了攻擊。

 

《墨子》一書是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漢書·藝文志》著錄原有七十一篇,今本為十五卷五十三篇,佚失十八篇。此書中反映了戰國前期和中後期各具特點的墨家思想,乃墨家後學在不同時期記述編纂而成。其中《親士》、《修身》、《法儀》、《七患》、《辭過》可能是墨子早期的作品。《所染》、《三辯》則是墨家後學的作品。《尚賢》至《非命》等二十四篇,每個篇題都各有上中下三篇而內容基本相同。清俞樾認為墨子死而墨分為三”,“相裏、相夫、鄧陵三家相傳之本不同,後人合以成書,故一篇而有三。這是研究前期墨家的主要資料,每篇以子墨子言曰開頭,記錄了墨子的主要思想觀點。

 

《非儒》不是墨子言論的直接記錄,反映了儒墨對立鬥爭中墨家後學對儒家的激烈批評。《經上》至《小取》等六篇,一般認為是後期墨家的作品,將在以後論述戰國中後期墨家時重點討論。《耕柱》至《公輸》等五篇,記述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類似儒家的《論語》。《備城門》至《雜守》十一篇,專門討論防禦戰術和製作守城器械,其中有墨子和弟子禽滑厘的對話,可能是墨家傳授防禦守城知識的記載;其中有些篇章雜有漢代官名以及刑法制度,有人認為可能經過漢代人編撰。《墨子》內容繁富,歷來注家不多,至今整理得還不夠充分。

 

墨子弟子禽滑厘,相傳為魏國人。他亦先學儒術,受業于孔子弟子子夏;後學於墨子,盡傳其學。他精於攻防城池之術,《墨子·備城門》以下諸篇,蓋即墨子與他討論攻守戰術的記錄。後期墨家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前者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後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它還對等古代邏輯的基本範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3類概念,對判斷、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以後,墨家已經衰微。到了西漢時,由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社會心態的變化以及墨家本身並非人人可達的艱苦訓練、嚴厲規則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漢之後基本消失。《墨子》一書是墨子講學時由弟子們記錄後整理而成的。文字質樸無華,缺乏文學性,但邏輯性強,善於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說理,使說理文章有了很大發展,對後代議論文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台長: 幻羽
人氣(1,599)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