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15 23:35:30| 人氣1,5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中國禪宗法脈源流~:~(4)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中國禪宗法脈源流~:~(4)

法融(594-657),俗姓韋,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十九歲從茅山(今江蘇句容)三論學者炅法師出家。十二年後移住牛頭山佛窟寺。寺中有內外經書七藏,包括佛經、佛經史、道書、俗經史、醫方圖符等。融內外尋閱,前後八年,素養大大提高。貞觀年間,道信入山見融,融端坐自若,曾無一顧,道信問:“在此作什麼?”融曰:“觀心”。道信說:“觀是何人,心是何物?”現無對。便起身作禮,說:“大德高棲何所?”道信說:“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融問:“還識道信禪師否?”曰:“道信禪師,貧道是也。”融稽首請說心要。信曰:“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妙妙德,總在心源。”並將:“受璨大師頓教法門”授於法融。

融返雙峰山,後法席大盛。永徵三年(652)應邑宰之請于建初寺講《大品般若經》,僧眾千人。永徽中又出《大品般若》,僧眾三千餘人,稱一時榮觀。融在山溪,徒眾乏糧,乃自往丹陽化緣,負米一石八鬥,朝往暮還,供眾百余日,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寂于建初寺。春秋六十四。相傳著有《絕觀論》(敦煌本)、《心銘》等。

關於牛頭法融的傳承,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唐李華(715-766)撰《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銘》曰:“初,達摩祖師傳法,三世至信大師。信門人達者曰融大師,居牛頭山,得自然知慧。信大師就而證之……由此無上覺路,分為此宗。”與其相隔半個世紀左右的宗密(780-841)《圓覺經大疏鈔》卷三和劉禹錫西元829年撰《牛頭山第一祖嘖大師新塔記》以及一百六十多年後(988)贊甯撰《宋高僧傳》均以法融為道信之支脈,並說道信傳法融時間在貞觀年間(627-649),其傳法系統為:法融——智岩——慧方——法持——智威——玄素(或為融、岩、持、威、玄、素、法欽)。印順法師考證認為,真正明確牛頭六祖師孫關係,當從慧方傳法持開始。

宗密認為,北宗神秀以朝暮分別動作,一切皆妄;南宗洪州則朝暮分別動作,一切皆真;而牛頭法融的禪法,則“以本無事為悟,忘情為修。”宗密還進一步把三家歸納為:北宗一切皆妄,南宗一切皆真,牛頭則一切皆無;並對三宗加以調和,認為:“諸宗所說,皆是諸佛之教也”;“若就行說者,初伏以滅妄,次信任情性,後休心不起”(同上),認為滅妄、任性、休心,都是修行的必經階段(或者某一個側面),都有其合理性,宗密指出:“就法有不變隨緣二義,就人有頓悟漸修兩門”。“牛頭以達空故,於頓悟門而半了;以忘情故,于漸修門而無虛虧。”認為法融介於頓悟與漸修之間。這還可以通過《絕觀論》進一步得到印證。

《絕觀論》“以虛空為道本,森羅為法用”,也就是以空寂之精神性的“道”為本體,以森羅萬象之萬法為功用。“道”這種空寂之本體,本身也是假名,而它又有其功用。因此:“假名畢竟空,亦無畢竟空,若身心本無,佛道亦本無,一切法亦本無,本無亦本無。若知本無亦假名,假名佛道。佛道非天生,亦不從地生,但是空心性,照世間如日。”這種“本無”本身也是假名的道,如紅日普照世間,本體雖無,但有照耀大地之功用。本無是空、假、中的統一。這種中道觀,就是法融所主張的般若空觀思想,是他們一切禪法之理論基礎。前面說過,牛頭禪以無事為悟,忘情為修,是“無修不修,無佛不佛”這種禪行正是建立在般若空觀基礎上的。

《心銘》對《絕觀論》進一步加以發揮,提出:“菩提本有,不須用守;煩惱本無,不須用除,靈知自照,萬法歸如。無歸無受,絕觀忘守。”他把本有與無覺、空與不空在中道觀的基礎上統一起來,強調“正覺無覺,真空不空,三世諸佛,皆乘此宗”。正如宗密所說的,法融“道性高簡,神慧聰利”,對般若性空思想有很高的悟性,“後遇四祖,印其所解空理,然於空虛顯示不空妙性故,不俟久學,悟解洞明。”

他之所以能在四祖門下別開一宗,實非偶然,一由本性穎悟,二由四祖的啟迪,以“觀是何人,心是何物”來啟發他不起“知見”、“明寂自現”,三由當時漸修、頓悟之爭的影響,促進他從佛法的根本上進行思考、體悟,從而在以般若為指導的中道觀的辯證思想上達到相當高的造詣,獨樹一幟,這對於禪宗的建立亦是重要的貢獻。牛頭法融承道之旨,在以般若智慧為指導的中道觀理論的修持上,把禪宗的辯證思維素養進一步提高,其對於建立禪宗的貢獻,是不可抹煞的。

從禪學發展成為東山法門為禪學建立奠定基礎的歷史可以看出,一部禪宗創立史,是中國禪僧通過內省自覺悟的修悟而尋求解脫(即自覺聖智)的歷史,是由中國禪僧與西域佛教徒,經過二三個世紀(西元5-7世紀)共同努力而逐步走向成熟的歷史。

從早期禪僧對“依教修心禪”的摸索,到達摩、惠可、僧璨以《楞伽》開宗,至道信、弘忍以《楞伽》融通《般若》,從“二入四行”的注重理論與宗教踐履的結合,到道信、弘忍的“安心”、“自求本心”;從面壁凝思、觀想,到禪修、勞作結合;從遊化乞食到有比較穩定的道場,標誌著中國禪宗已略具規模。真正建立中國禪宗的歷史任務,是由“東山法門”的繼承人慧能(包括神秀)來完成的。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