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28 04:01:33| 人氣1,7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近代宗門虛雲老和尚「十難四十八奇」~:~(2)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近代宗門虛雲老和尚「十難四十八奇」~:~(2)

 

<一奇>老和尚俗姓蕭,梁武帝的後裔,世代居住在湖南湘鄉,父親名叫玉堂,母親姓顏。清道光初年,父親是科舉出身,分發到永春,佐治州事,父母年逾四十,常以無子為慮。讀書人總以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母親信仰觀音菩薩,一天赴城外觀音寺祈子,見寺宇殘破,及東關橋樑失修,發願興建。回家後夫妻同夢一長鬚著青袍的老人,頭頂觀音跨虎而來,躍臥榻上,醒後互相驚告,遂有娠,次年父調佐泉州府,母懷胎十月,生下一肉球,剖出即今日的老和尚。

 

<二奇>清咸豐元年(歲次辛亥十二歲)二月,老和尚的父親因事赴臺灣,攜帶老和尚行,初乘小洋船,由廈門出發,忽於茫茫大海中,現出一怪物,體大如山,高出海面數尺,全船的人都合掌念觀世音菩薩,船行約半小時,始見這個大怪物現出魚尾形,其長不知若干里,而全船的人安然無恙。

 

<三奇>清咸豐二年(歲次壬子十三歲)老和尚跟隨乃父祖母生母的靈柩,回湘鄉安葬,請僧人到家裏做佛事,老和尚看見三寶的法器,生歡喜心。家中藏有佛經,初看香山傳,觀音菩薩成道等書,熏染根深;八月又跟隨乃叔進香南嶽,遍遊各寺院,流連不願回家,好像有夙緣一樣。

 

<四奇>清咸豐六年(歲次丙辰十七歲)老和尚在家讀道書三年,深感道家的學說,不是究竟,終日如坐針氈;於是假裝安心助理家務,以博叔父的歡心,而鬆懈叔父的防範。一日乘叔父外出,乃打包向南嶽逃去,歧路多,半路被截回,並送至泉州。乃父加以禁錮,並和兩位未婚妻田譚二氏舉行婚禮。老和尚結婚後,雖屬同房,不但沒有和田譚二位新娘發生肉體上關係,而且天天向二位新娘說佛法,二氏也能領悟,不覺竟成了閨中淨侶。

 

<五奇>清咸豐九年(歲次己未二十歲)老和尚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法名演徹,又名古巖,字德清,他的父親常常派人四出尋找,他不敢露面,隱山後巖洞中,禮萬佛懺,有時遇見虎狼,也不畏懼。如是三年,他的父親因獨生兒子失蹤,心灰意冷,乃告老還鄉,鼓山職事來山洞告知其事,並說:「苦行固是好事,但必須福慧雙修,你的父親既然回去了,可不必匿避,還是出來回山任職,給大眾服一點務吧!」因此老和尚就出洞回山,任職四年,自水頭,園頭,行堂,典坐等苦行事,中間曾派充膴事,沒有就;寺中常住時有單襯,也不領受,每日只吃粥一碗,而體力強健。

 

山中有古月禪師,在眾中算是苦行第一,老和尚常常請教他;後來想想,以為任職多年,對於修持不無少礙,又想從前玄奘法師赴印度求學,十年前先習印度方言,日行百里,又復試驗絕食,先由一日起竟能絕食若干日,以防沙漠荒磧,連水草都會絕跡。古德苦行,可以效法;於是辭去鼓山職事,盡散衣物,僅攜一衲,一褲,一履,一簑衣,一蒲團,復向後山中作巖洞生活。如是又過三年,吃的是松毛和青草,喝的是巖泉澗水,日子久了,褲子鞋子都已破敝,祗有一件衲衣蔽體,頭上束金剛圈,鬚髮長盈尺,雙目炯炯有神光,人見了以為是妖怪,恐怖不敢近前,老和尚也不同人談話。初一二年常常看見勝境,老和尚毫不動心,不以為異,一心觀照及念佛,處在深山大澤中虎狼不侵,蛇蟲不損,不受人憐,不食人間煙火。真有「幕天席地,萬物皆備於我」的境界。老和尚心中歡悅,自以為是四禪天的人。古人說:「一缽輕萬鍾。」老和尚並一缽都沒有。無罣無礙,自自在在;因此胸境灑脫,體力一天比一天強壯,耳聰目明,健步如飛,自問也不知其所以然。到了第三年更進一步隨心所欲,隨意所之,有山可住,有草可食。是年老和尚纔三十歲,清同治八年(歲次己巳)。

 

<六奇>清同治九年(歲次庚午三十一歲)老和尚一日行至溫州某山,棲息巖中,有一位禪人來洞巖訪問,說:「久聞高行,特求開示。」老和尚被那禪人一問,深深地感覺慚惶,很謙虛回答他說:「智識愚昧,又少參學,望上座慈悲指示。」禪人問:「你如是行徑,究竟有多少年?」老和尚詳細告訴幾年來的經過。禪人說:「我也少有參學,說不出什麼來,你可到天台華頂龍泉庵,請問融鏡老法師,他是天台山第一個有道德的和尚,必能饒益你。」老和尚聽到這句指示,即直上華頂,到茅庵外,見一僧,即問老法師在家沒有?那僧人答:「補衣的就是。」老和尚向前頂禮,法師全不顧視。老和尚說:「學人特來親近老法師,望慈悲開示。」法師顧視良久開口問:「你是僧呢?是道呢?還是在家人呢?」答:「僧」。問:「受戒沒有?」答:「已受具戒」。問:「你這般行徑,有多少時候?」老和尚略說經過。問:「誰教你這樣做的?」答:「因見古人每多苦行成道,因此想學。」問:「你知道古人持身,還知道古人持心麼?看你所作所為,近似外道,不是正路,枉用了十年功夫;巖棲谷飲,壽命縱有萬年,也不過是如楞嚴經上所講的十種仙之一,去道尚遠;即進一步證到初果,也不過是一個自了漢而已。若菩薩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度度人,出世間不離世間法,你勉強絕人間煙火,連褲子都不穿,未免標奇立異,又何怪工夫不能成片呢?」老和尚被法師痛處一錐,直透到底,復頂禮求開示。法師說:「我教你,若聽,就在這裏住;不聽,任你他去。」答:「特來親近,怎敢不聽?」法師即贈以衫褲衣履,令剃髮沐浴,作事,並教看「拖死屍是誰」的話頭。老和尚一一聽從,並試吃粥吃飯,學天台教觀,從此老和尚又是一個新生命。

 

<七奇>清光緒三年(歲次丁丑三十八歲)老和尚自寧波至杭州途中,那時正逢三伏天氣,船小人多,與青年婦女臥舖相連;夜閑人靜,大家都睡得很熟,有一女子撫摩老和尚的下體,驚醒,見那女子卸衣裸體相就,老和尚不敢作聲,急起趺坐,持咒,該女也不敢動。假若當時失了覺照,那就沒有今日的老和尚了。這件奇事,和阿難遇摩登伽相彷彿。但阿難當時有佛住世,可以救護,而老和尚生在末法時期,全靠自力鎮定。

 

<八奇>清光緒十年(歲次甲申四十五歲)五月初在途中拜香,後面來一輛馬車,緩行不越前,老和尚察覺後讓路,車中官人下車問:「大師在路拜什麼?」老和尚告知朝五台,報親恩。官人也是湖南人,暢談很歡喜。官人說:「我現在住峨口白雲寺,是你朝台必經之地,你的行李,我代你送去。」老和尚深為感謝,又落得每日輕鬆拜香,別無負累。五月甲旬拜到白雲寺,代送行李的人就是該營營官。見老和尚到,歡迎至營部,休息三日,告辭,繼續起香,五月底到顯通寺,兵弁已將行李送來,下山去了。

 

<九奇>清光緒二十一年(歲次乙未五十六歲)老和尚自六月二十八日墮水得救後,口鼻大小便諸孔流血,在寶積寺住了幾天逕赴高旻,知事僧見他容顏憔瘁,問有病沒有?答:「沒有。」晉謁月朗和尚要求在堂中打七,但月朗和尚要給他的職務;高旻家風嚴峻,如請職事拒不就,就視為慢眾,要表堂,打香板,老和尚既不允就職事,只好順受表堂,打香板,一聲不響,也不說明墮水事,於是病益加劇,流血不止,小便滴精;在禪堂中晝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這樣經過二十多天,一切病不覺頓癒。過幾日釆石磯住持德岸送衣物來供,見老和尚容光煥發,非常高興,乃將老和尚墮水的事告知大眾,無不欽歎,禪堂內職務不派老和尚輪值,以便修行。

 

從此老和尚萬念頓息,工天「落堂」,晝夜如一,行動如飛。一天,夜放晚香時,開眼一看,忽見大光明好像白晝一樣,內外洞澈,隔牆見香燈師小解,又見西單師在圊中,遠及河中行船,兩岸樹木形形色色,都能了見,那時才打三板。次日詢問香燈師和西單師,果然不錯,但老和尚不以為異。至臘月第八個七第三晚,六枝香開靜時,護七例沖開水,將水濺在老和尚手上,茶杯墮地,一聲破碎,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大夢初醒。老和尚自念出家漂泊數十年,在黃河茅棚被個俗漢一問,不知水是什麼?假若當時踏翻鍋灶,看文吉有什麼話可說?這次倘不墮水大病,不遇順攝逆攝,知識教化,那就會錯過一生,怎能有今朝?老和尚自念至此,即說一偈曰: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偈曰: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以上所述是老和尚自度時期所經歷的五難與自度時期所經歷的九奇。諸佛以大事因緣,出現於世;諸祖以續佛慧命,乘願再來;大悲大願,不光是自了而已。老和尚悲大願大,故憂也深任也重。他自出生到五十六歲是自度時期;他在這五十六年中間,除了經過五難,顯見九奇外,對於修持的工夫也有很多值得人們效法的地方。他行年三十一歲,始學教於天台融鏡老法師。三十六歲至高明寺聽敏曦法師講法華經,在岳林寺聽彌陀經。三十七歲至天童寺聽楞嚴宗通。五十三歲約普照月霞印蓮諸師同住九華山,由普照師主講華嚴經,弘五教儀,賢首一宗,如是研究經教三年。五十六歲至揚州高旻寺打禪七,自第八七的第三晚,疑根頓斷開悟。他自四十三歲起至四十五歲止,為報親恩,由普陀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一直拜到五台為止。

 

在這三年中時為疾病所困,風雪所阻,到了萬分危險不能拜香的時候,文殊菩薩化身救護。老和尚一心正念,雖歷盡艱難猶生歡喜心;每每藉境驗心,愈辛苦處愈覺心安;因此悟到古人所謂「消得一分習氣,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煩惱,便證少分菩提。」在五台山曾參加顯通寺六月大佛會,圓滿後上大螺頂,拜智慧燈,第一夜無所見,第二夜見北台頂一團火,飛往中台落下,片刻之間,火分成十餘團,大小不一,又見中台空中三團火,飛上飛下;北台四五處現火團,也大小不同。七月初十日拜謝文殊菩薩下山,由華嚴嶺向北行,朝北嶽恆山,至虎風口,直上,有「朔方第一山」石坊,山頂有廟,雲級插天,穹碑森立,進香下山,至平陽府朝南北仙窟,城南有堯廟,極壯麗偉觀。南至蒲州盧村,禮漢壽亭侯關廟,渡黃河,越潼關,入陝西境,至華陰,登太華山,禮西嶽華山廟,攀鎖上千尺幢,百尺峽,及老君犁溝;留八日,慕伯夷叔齊之聖潔,遊首陽山。至陝境西南香山觀音寺,觀莊王墳,入甘肅境,至崆峒山,十二月底回香山過年。次年春老和尚年四十六歲,離香山,西出大慶關,至咸陽,看召伯甘棠樹;到長安,城垣雄偉,古跡頗多;城外慈恩寺內的大雁塔,浮屠七級,有唐代以下題名碑,大秦景教碑,府學宮前為碑林,有七百多種,城東為灞橋,環有七十二孔,橋亭折柳,有陽關三疊處。到華嚴寺禮杜順和尚塔、清涼國師塔,至牛頭寺興國寺禮玄奘法師塔。到終南山東五臺,響鼓坡、寶藏寺,白水浪。到南五台,晤覺朗、冶開、法忍、體安、法性諸上人,在那裏結茅庵,大家同住。

 

三月初一日早殿後忽見群星亂飛,現天帚星,很久才沒。在南五台住了兩年多,到四十八歲二月下山至翠微禮皇裕寺,後安山淨業寺,禮宣祖塔,到草堂寺,禮鳩摩羅什法師道場。遊太白山,高一百○八里,六月不溶雪,至二板寺大板寺,上大龍池頂,水分四流,經子午鎮,漢中府,漢高祖拜將台,包城諸葛廟,張飛萬年燈諸名勝;經龍洞背,天雄關,小峨嵋,劍門關,缽盂寺,白馬關,龐統墳,以達四川梓潼縣文昌廟,途中經過七曲山,九曲水,劍門關,削壁中截斷,兩崖相嵌好像劍一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上有姜維城;當年所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而棧道的難行,的確難如上青天。至新都縣寶光寺過年。

 

這次老和尚參訪各名山大川,是踽踽獨行,三衣一缽,毫無繫累,徜徉山水,境也澄心。四十九歲正月由寶光寺起程入成都省會,禮昭覺寺文殊院,草堂寺、青羊宮,經華陽雙流南下眉山縣,洪雅縣,至峨嵋山下,由伏虎寺九老洞上峨嵋金頂進香,夜看佛光,萬盞明燈,好像天星繁聚,其中的勝境,一言難盡。在寶光寺參應真上人,住十日,循萬年寺,禮毗盧殿,下山,至雅州,入瀘定,這裡就是諸葛孔明「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地方,現在改為西康省。雅安中有大渡河,用鐵索駕瀘定橋,長達三十餘丈,行人在橋上經過,搖曳動蕩,非常擔心,如果有心臟病的人,根本就無法通過這座橋。向西行經打箭爐裏塘(即理化)巴塘(即巴安),北至察木多(即昌都),西至碩督經阿蘭多,以及拉里(即加黎)。所經歷的地方,地廣人稀,漢藏蕃蒙夷及猺獞等等種族各聚族而居,語言複雜,能通漢語者只百分之一二。裏塘有貢噶神山,是喇嘛聖地,巴塘多險峻高山,各種族多奉喇嘛教。由拉里南行至江達(即太昭)過此就到了西藏的境界。

 

過烏蘇江,越拉薩河,就是西藏首都拉薩,是全藏政教的中樞。西北達布拉山,有高十三層的達布拉宮,殿宇莊嚴,金碧耀目,是達賴活佛坐床的處所,有喇嘛僧二萬人;附近有葛爾丹,別蚌,色拉三個大寺,各有數千住眾。又西行經貢噶,江孜,至日喀則(即扎什倫布)西有扎什倫布寺,建築宏麗,廣及數里,是後藏政教領袖班禪活佛坐床的處所,住有喇嘛四五千人。老和尚一年以來,登山涉水,日出而行,日入而息,每每好幾天中都遇不見一人,鳥獸和中原不同,風俗也很奇怪,僧伽不守戒律,多吃牛羊,僧服劃分紅黃,各立門戶,想當年祇園時會,釋尊當痛哭流涕了。老和尚不願在西藏久留,乃於次年(五十歲)開春向南行,經拉噶,亞東(即茅屯)入印度,經不丹國,翻越重山峻嶺(聞即喜馬拉雅山),至楊甫城朝佛古跡,由孟加拉大埠渡錫蘭,朝聖地,坐船到緬甸,朝大金塔;到摩羅緬吉帝利,這裡有一塊大石頭,狀極奇怪,傳說這是目連尊者安置的,朝拜的人非常踴躍。老和尚越喜馬拉雅山時,還留下一首詩:何物橫天際,晴空入望中;這般銀世界,無異玉玲瓏。

 

七月起程回國,由臘戌過漢龍關,就到了雲南的境界,至大理,觀洱海銀濤,聲聞數里,歎為奇觀。老和尚回國的初願,是朝雞足山,禮迦葉尊者。(按尊者在山入定待彌勒下生)渡洱海後,向東北行,經挖色,百怛,平沙,山角,安邦大王廟。到靈山一會坊,即雞足山麓,半山有鳴歌坪,相傳尊者入山時,有八國國王送行至此,不忍離去,在此修行,成為護法神,後人建大王廟。老和尚直上至迦葉殿,殿中奉尊者像,傳阿難尊者來朝,石門自開,至聖境懸巖,石壁生成一道石門,叫做華首門,迦葉在門內入定,好像一座城門,高數十丈,廣十餘丈,雙門關閉,門縫看得清清楚楚。那天的遊客及導引的土人很多;老和尚進香禮拜的時候,忽聞大鐘三聲,土人歡呼禮拜,說有異人到此,就可聽到鐘鼓魚磬聲,不過大鐘聲還是第一次,土人都相稱老和尚有道。再上山頂,名天柱峰,這裡是全山最高處;從山下到此,約三十里,有銅殿一所,楞嚴塔一座。

 

據山志載:「全山有三百六十庵,七十二大寺。」今則全山不足十寺,僧伽與俗人無異,子孫相承,各據產業,不是本山子孫,不准在山中住,也不留單。老和尚念往昔法會之盛,今日人事之衰,歎息不已;所以後來度他時期毅然興復雞足山。下山後至雲南縣在西門外高鼎寺住,初到即聞蘭香滿室,執事僧向老和尚致賀。說:「府志載:『山有仙蘭,不見其形,遇真人而放香焉。』今日蘭香滿山,上座德感。」老和尚回湘心急,一宿即行,經昆明府,貴陽鎮入湘西芷江,經寶慶府達衡陽,禮恆誌和尚於岐山,住旬日至湖北武昌,禮志摩和尚於寶通寺,學大悲懺法。赴九江入廬山,禮志善和尚於海會寺,參加念佛會。過安徽境,遊黃山,朝九華山,禮地藏王菩薩塔,百歲宮禮寶悟和尚,渡江至寶華山,禮聖性和尚。兩年來,老和尚隻身行萬里,除渡海坐船外,都是步行。水驛山程,霜風雪雨,他不但不覺旅行之苦,反思昔日放逸之非,體力增強,步履輕捷;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老和尚漸漸做到了。上面所講的,是老和尚兩年來參訪的經過,在此過程中更足以證明老和尚的堅苦卓絕,而得到今日繼往開來的偉大成就。(待續)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