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04 22:29:19| 人氣1,2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對「有情與無情說法」的法性體認~:~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對「
有情與無情說法」的法性體認~:~

 

『有情無情皆悉同體,入此三昧所感業故,令一切眾生及以樹木湧泉悉皆歸流,悉皆低枝,悉皆稽首。』(由於善業的業力所感而到達悟道的境界,此時一切有情的眾生,及無情的樹林、湧泉,全都歸到法性之流!樹木也自然躬身合掌、彎腰、磕頭。)

 

中唐以後唐玄宗時代,皇帝親自在朝廷主持佛學辯論,就有人辯到「有情無情說法」有情無情的問題。有人說沒有見過無情說法,浙江南陽慧忠國師即引用《華嚴經》「剎那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等經典記載,作為無情說法的根據,說明一切物質世界都在說法。譬如《阿彌陀經》講西方極樂世界有七寶行樹、水、鳥等一切音聲皆在念佛、念法、念僧,這就是無情說法。

 

所以洞山禪師於此有省,作了一首偈子:『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有情說法,那還容易懂!山河流水無情之物說佛法,實在不容易懂與體悟!洞山禪師說用耳朵聽無情說法永遠聽不到,用眼睛聞聲,才知道無情皆在說法。這其中有非常奧秘的道理。

 

這典故是這樣:洞山良价禪師,當他初次見雲岩禪師的時候,問道:「有情說法,說給誰聽?」雲岩:「有情聽!」洞山:「無情說法時,誰能聽到?」雲岩:「無情能聽到。」洞山:「你能聽到嗎?」雲岩:「假如我能聽到的話,那就是法身。你反而就聽不到我說法了。」洞山:「為什麼呢?」這時雲岩舉起拂塵,對洞山道:「你聽到了嗎?」洞山:「聽不到。」雲岩:「我說的法你都聽不到,何況是無情的說法呢?」

 

洞山仍不明白,再問道:「無情說法出自何典?」雲岩回答說:「《彌陀經》不是記載說,八功德水、七重行樹,一切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嗎?」洞山聽後,不禁失聲叫道:「是啊!是啊!」洞山終於心有所得,便作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所謂無情說法,見到天空的明月,忽然興起思鄉之念;看到花落花謝,不禁有了無常之感;巍巍乎,山高願大;浩浩乎,海寬智遠。這不是無情跟我們說法嗎?因此經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要體悟無情說法的道理,不能只是「耳聽」,還要用眼睛「聽」,所謂「眼處聞聲」呀!「眼處聞聲」可以悟入無情說法的道理,用鼻、舌、身、意也可以悟入嗎?當然可以!這就是「六根圓通」、「六根互用」。而正是這個我們與生俱來,本來就有的能力。這個能力既然與生俱來,為何現在卻沒有?原因是我們沒有悟入聲音的「自性」。

 

「聞」用耳根聞聲。聞什麼聲?這個聲音不是外在的聲音,也不是音響的聲音,而是收攝心意,「反聞」聲音的自性,以及一切萬法的自性。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如果能夠聽到聲音的「自性」,以及一切萬法的「自性」,就能用眼睛「聽」草木無情說法;反過來,也能用耳朵「看」遠山遠水了。問題是,聲音的「自性」是什麼?萬法的「自性」是什麼?

 

「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菩提妙明元心」,也就是其他經論所說的「真如本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及它們所對應的山河大地,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全都由這顆人人本具的真心所幻生。六根、六塵都來自真如本心。

 

一個修道人,只要「反聞」找到這個活水源頭,就能隨意自在地「倒駕慈航」回到凡世的六根、六塵世界,這時,他是以真如本心回到現實世界,發現眼見也可以是耳聽,耳聽也可以是眼見,乃至身觸也可以是意想,意想也可以身觸。六根對他來說,沒有任何阻礙;六塵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隔閡而回到自己的生命活水源頭!

 

台長: 幻羽
人氣(1,273)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第二次七七 |
此分類下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二篇
此分類上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一篇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