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中播放著上野樹里主演的大河劇《江~戰國三公主》,好久不見的鈴木保奈美飾演戰國有名的大美人織田市與三個女兒訣別,然後與再嫁的丈夫柴田勝家雙雙自盡於火燒的城中,這個片段讓我想起數年前看的《利家與松》,裡面似乎有演到這樣的情節,於是忍不住,重新再把《利家與松》看一遍。
《利家與松》是日本NHK 2002年播送的大河劇,由唐澤壽明與松嶋菜菜子領銜主演的,聽說從那次開始,因為偶像劇演員的加入,讓原本只有老一輩人觀賞的時代大河劇有了年輕的觀眾,也因為有年輕新血的關係,原本讓人詬病的老演小問題也獲得解決,如同西方當初用三四十歲的演員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雖然唸白演出都很到位,但總是有點不太對勁。於是當紅的日本偶像,這幾年都獲得NHK重用,不管之後的仲間由紀惠、宮崎葵、妻夫木聰或是上野樹里等,都身負重任,擔任起主役的工作。
但看了幾集《江~戰國三公主》,不知道是不是鎖定對象有調整的關係,感覺把觀眾的年齡層降得很低,也許NHK希望再更拉進觀眾的距離,因此在情節安排,人物描繪上,採取了非常直白的手法,讓看慣日本時代劇含蓄內斂壓抑風格的我,一時之間還真難習慣。而上野樹里情緒直接到不行的表演與反應,雖然較具現代感,但用在戰國時代,還有詮釋受盡時代命運折磨的女子江身上,實在有點奇怪且不搭,不只少了餘味,也建立不出角色的厚度與蘊含。
也許編劇要付很大責任,雖然田淵久美子曾經編過還蠻好看的《篤姬》,但畢竟《篤姬》是有所本而改成戲劇的(原著小說是宮尾登美子的《天璋院篤姬》),有著厚實的元素再改成電視劇要的,也許真的比較實在,《江~戰國三公主》作為原創戲劇,也許在一開始的設定就偏差了,因此變得不只流失了原本比較喜歡嚴謹處理的觀眾,更踏不進一般觀眾的心裡(看戲劇奇情,張力強大的《大奧》就好),看看日本收視率一直徘徊在14~16之間,就知道有多低迷。
但原創就不好嗎?其實不然,《利家與松》就是編劇竹山洋原創的劇本,但不只編劇手法高明許多,每一集的收尾也別出心裁又餘味無窮,雖然不是集集高潮不斷,但49集維持著一貫水準,有幾集不只硬逼出了我幾滴眼淚,更讓我看完後還沉溺在當下的情緒裡,久久無法自拔,竹山洋示範了連續劇也能編出好看又餘味無窮的功力。
其實細究竹山洋的編劇手法,發現他很能夠在一集內層層堆疊與呼應,讓人物的故事和情緒慢慢地累積到最後,然後爆發宣洩出來,但又悄悄地用溫柔的方式收尾,因此不只觀眾情緒得到滿足,情節和情感也能獲得餘溫。比方第15集[良之、三方原之死],竹山洋就把竹野內豐所扮演的佐脇良之的死亡,編得悲壯又痛心,讓人不得不落下一滴同情之淚。
作為《利家與松》當中幾位掛頭牌領銜主演的男演員裡,有著俊俏但佈滿憂鬱氣質的竹野內豐飾演充滿著悲劇命運的佐脇良之。在竹山洋的塑造下,佐脇良之一生都在不得已但又非如此不可的命運擺弄下度過,以此顯示人在亂世中的生存的為難和悲哀。
良之原本是利家的親弟弟但從小就過繼到左脇家中,希望學習更多武士的技巧與能力。長大後和四哥利家一同追隨著織田信長,當著信長的家臣,在利家還未發達的時候,良之一度受到信長的重用。但就在一次的戰役中,良之不幸傷了手臂,作為一個打仗的武士來說,幾乎算廢了武功,因此就在療傷復原的期間,良之也就漸漸地淡出信長的政治核心中。
之後信長的妹妹市因為政治聯姻的關係下嫁到淺井家,良之就以陪嫁的身份一同歸屬到淺井家,之後信長推翻淺井後,良之雖短暫回到信長家,但之後的信長又暗派良之到德川家康陣營裡當間諜,終於,最後在德川與武田信玄的戰役中,良之戰死在三方原上。
良之作為一個悲劇代表人物,和仕途蒸蒸日上的豐臣秀吉或是哥哥利家剛好成為一個對比,而他的死亡是全劇的第一個高潮點,也是主角群們率先陣亡的第一個,因此這個死亡在全劇有著轉折的關鍵地位,在一般電視劇的拍法裡,一定是把死亡壓到最後面,演出良之努力奮戰到底,但最後敵不過命運安排而死去。
但竹山洋卻反其道而行。這集前面當然不免先隱隱鋪著許多不安的情緒,不管是良之與嫂嫂的道別,戰爭前與德川的對話,甚至那座良之親手刻的佛像(作為一個征戰的武士,良之卻更熱愛代表生命與慈悲的一切),都暗示著良之悲慘的命運,但在這集中段後,首先揭露出良之已死亡的訊息竟然是用說的,不是用演的。
第一次觀眾知道良之已死亡的訊息是從豐臣秀吉口中。作為同一陣營但彼此競爭對良之有著心結的秀吉,竹山洋竟然是讓他成為良之死訊的公佈者,就可看出竹山洋的用心良苦,因為當他特意前來告知良之哥哥利家這段死訊時,因為這層關係,他在訴說良之死亡時的語調和形容,雖帶點些微的遺憾,屬於冷調且平靜,唯一情緒較波動的利家也因為正身處於征戰中不能夠失控,於是這段結束在利家看著窗外飛舞的鳥兒著的鏡頭(呼應前幾集良之同樣的眼光)。
然後第二次良之的死亡還是用說的。此時距離良之死亡已數月,為著嫂嫂松命令而幫著良之打仗的家臣回到了住所,緩緩地在大家面前訴說良之死亡的情形。這段良之的死亡比第一段說得更加清楚,加上眾人情緒反應,尤其是前面對良之遠去不安的松,錯愕、難過、悲傷和不忍的情緒都借由松嶋菜菜子的表情與含淚的眼眶中盡現,於是第二次更加深我們對良之死亡的悲痛感染。但這段還不只如此,還加上了松去告知婆婆(良之的親生母親)的部分,並藉由母親娓娓道來良之從小到大個性的形容,這時就不只感受到死亡的悲壯,更進一步因為了解良之這個人,不管是生長背景或是性格呈現,所產生的同情,不捨,與難過。此時我們開始對於,這麼好的人卻這樣的死了,有了一種情緒蘊釀與反應。
因此這樣兩次的安排讓觀眾對於此次死亡有兩種層次的感受,而且慢慢地加深與渲染。
但是,就在我們隱隱地為良之的死去心痛時,突然利家的媽媽(也是良之的媽媽)病危,一向擔心良之的母親果然在猜到死亡訊息後,自己也到生命終點,雖然死時旁邊圍繞著家人,但在外征戰的利家與不久前死去的良之都不在面前,於是母親的死去不只加強了悲劇的氛圍,更再次顯露戰爭的可怕。
這個突然插入的悲劇可謂是全劇的高潮,因為不管是母親死前的聲聲呼喊,利家在外突然心驚的預感,甚至是松依依不捨在旁邊的陪伴(她暨是松的阿姨也是養母更是婆婆),再再演出了悲劇的力量。
但你以為就這樣輕易結尾,良之的死亡就這麼輕易帶過?果然,在母親死亡的高潮後,竹山洋再建立了最後一波高潮,這次不再用說的,而是邊說邊演。
久在外征戰,連母親最後一面都沒見到的利家總算回到家中,面會完其他人後,利家總算和松獨處一室。於是利家開口問,良之是怎麼死的,松於是便娓娓道來良之最後的片刻,然後鏡頭慢慢地帶到良之戰爭的畫面。
我覺得竹山洋最棒的地方在這邊的處理,良之奮勇殺敵卻仍舊被殺,披頭散髮倒地不起讓人心疼,但趴在地上的他緩緩地掙扎向前,手像是要再緊緊握著東西,你以為他是要再拿刀殺敵,如同那些被神化般的武士們壯烈,但我們完全猜錯,原來驅使他向前的是他前頭的一朵小花,他緩緩地想要把這個美麗的事物在死亡前緊緊地再握一次,但卻力氣用盡,最後只能睜著眼,微笑地看著花兒死亡—至少他死時是看著他所愛的事物。
這一拍出人意表的舉動讓人驚喜,也更帶出良之善良的性格,更逼出了我一滴淚—這樣的人,生在這樣的世界,也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向命運表達抗議。竹山洋真是高招,不只環環相扣這樣的命題,更體現出角色的獨特性格,我只能佩服。
但你以為就這樣收尾了嗎?我們看看這集最後怎麼結束。良之死去的段落結束後,利家的兒女們(包含良之最後託孤的女兒)和利家見面,好久不見父親的大家當然絮絮叨叨地話家常,然後就在兒女們到隔壁房後,利家淡淡地問起母親最後的心情,松含淚但堅定地看著利家回答,兒孫圍繞著,母親很平靜離開人世。利家突然情緒爆發,淚水不斷地掉下,但口中卻說,那太好了。最後鏡頭收在兩個人望向廳院的背影中。
這段利家的突然的淚水爆發是給觀眾一個出口的,因為前面那些悲劇事件如果沒有一個宣洩,觀眾最後可能會窒息,於是用這樣方式讓最後悲傷的情緒借由利家和松的淚水中發出,處理起來也不煽情,而且這樣的爆發也進一步看到利家與松的隱忍與努力,他們不是不悲傷,而是之前不能夠悲傷啊。
做為「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這樣的主題,《利家與松》是成功,我必須說,竹山洋的編劇手法蘊含情感且餘味無窮,但如果沒有專業且相信並徹底執行編劇理念的導演來貫穿,沒有這批優秀精湛的演員詮釋,我相信全劇不會達到這樣高的水準,我也從此愛上了這樣的時代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