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all:
很高興自己有機會能出版一本這樣的書,
簡單的說它只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
但若是好好細讀,並親自動手去做,
你將發現它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
就如同許多人此刻在談的樂活,
就從現在開始,
透過簡單、有趣又好玩的「居家堆肥」,
你將慢慢發現專屬於自己的樂活生活。
只要家裡會產生廚餘,
即使你並不栽種植物,
但只要能製作堆肥,
你將可以有實際的行動,
以「禮肥」的方式,
將做好的堆肥用來「感謝」居家附近公園花草樹木,
用來感謝它們提供我們乾淨的氧氣、豐盈的綠意與樹蔭。
阿不 2008.1.23
博客來網路書店-《居家堆肥活用百科》: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9157 ---------------------------
作者序
有人說在家自製堆肥很難,但也有人說很簡單;那麼也許你願意聽聽我的經驗,聽聽看我是如何從一個完全不會堆肥的笨蛋變成一個愛上堆肥的人,甚至最終成為了這本小書的作者。
堆肥簡單?不簡單?
首先我們先從「簡單」談起,堆肥真的很簡單;放諸四海皆準的一項真理就是──即使你什麼動作都沒有,所有的有機物(食物、樹葉…)就是會自然腐化,自然就變成堆肥。
例如麵粉擺久了,會發霉;沒吃完的菜在桌上擺了一天,便發酸;鮮奶一開封,沒幾個小時就開始走味。我們生活的環境四周,或者正確的說是整個大自然裡,在空氣中、水中、土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細菌、微生物,它們隨時隨地準備沾上你的食物,把食物消化分解,這個過程就是「堆肥化」,等微生物把食物消化完畢變成一團模糊難辨的物體時,這就是「堆肥」。
為了維持生命的循環和大自然的平衡,「堆肥」這件事原本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而人為的介入──在家做堆肥──不過就是透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和工具來加速「堆肥化」,進而得到我們想要(或者適合使用)的「完熟堆肥」罷了。
只要讀者能熟讀(甚至挑著讀都沒關係)這本小書,相信您一定能輕鬆又成功的在家自製堆肥,因為堆肥真的很簡單。
堆肥不簡單
既然堆肥這麼簡單,我們又為何說它「不簡單」呢?
原來是如果您能深入了解堆肥這件事,甚至變成同我一樣樂此不疲的「就是愛堆肥」(其實作者”我”很希望這句話可以成為這本書的書名)的人,那麼你必然會發現自製堆肥就是一個很完整、很深入的「自然教育」與「生命教育」。
因為從自製堆肥的行動,我們可以深刻了解現代農業對於化學肥料的依賴與農藥濫用的深刻危害,了解到自然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分離的個體(各種礦物元素透過循環不斷在土壤、微生物、植物與動物之間循環流動);試著想像一下:一個深埋地底的碳(C)元素可以透過開採,進入河流,被水生植物吸收,然後水牛在泡澡時把草吃了,最後人們因為食用牛肉而使這個碳元素成為構成人體的一部份,最後又經由人體的新陳代謝或排泄,這個碳元素再度回到大自然當中,開始了另一段浪遊之旅;而這就是關於堆肥所代表的「自然教育」的意義。
然後我們反觀幾乎已經成為現代流行病的「氣喘、心臟病、癌症、皮膚病變、老人痴呆、遲緩兒、早產兒的出生……」等疾病,這些都已有許多研究表明和人們大量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有關,如果追根溯源的話,便會發現這一切都肇因於以大量化學肥落取代傳統有機肥料(糞肥、落葉肥...)來培育作物有關。
透過現代科學的研究,我們已經知道人體或所有大自然的事事物物都是由各種細小元素(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還記得小時候讀書時所背過的化學元素表吧!)所組成;如同前面所提的碳元素的浪遊之旅一樣,我們透過飲食來獲取各種維持身體運作所需的元素,但是人工製造的化學肥料卻無法提供農作物完整的元素,進而因為我們長期食用這些用化學肥料所種植出來的缺乏完整礦物元素的作物,久而久之身體自然也要失去平衡──而失去平衡所意謂的──便是生病。
因此,如果我們能把夠在家自製堆肥,並把堆肥回歸土壤當中;同時也儘量去支持那些努力以有機農法來種植的農夫,那麼其實最後深有所獲的,依然是我們自己;而這就是關於堆肥所代表的「生命教育」的意義。
2007.12.11
-------------------------------------------
為什麼要自己動手做堆肥?
創造理想的土壤
理想的土壤含有50%的固體,與50%的孔隙,孔隙中水與空氣各佔一半。孔隙的存在除了保存水分與空氣(因植物的根部也需要呼吸)外,還能減緩土壤肥份的流失。但是這些土中的空隙是怎麼產生的呢?這就要談到土壤的團粒(或稱團狀)構造了。土壤中有許多對植物有益的微生物,微生物藉由分解土中的有機質而間接提供了植物養分,加上土壤中微小元素間的離子交換作用,有機質、微生物和細小土粒會逐漸聚合成「團粒」,實際上團粒的構造是鬆散而不規則的,因此在團狀構造發達的土壤中,孔隙就會出現在團狀構造內,以及團粒與團粒間的不規則接合處。
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土壤團狀結構(理想的土壤),最重要就是土壤中必須存有適當比例(通常是5%)的有機質。然而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並非固定不變的,它會經由微生物的分解而逐漸減少,因而必須持續添加,而堆肥的主要成分就是有機質。
在此我們發現了「自製堆肥的第一個重要理由──創造理想的土壤」。
減少大量間接能源的浪費
現代農業在化學肥料與農藥發明後,在單位面積的產量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沒有昆蟲齧咬痕跡的漂亮蔬果成為市面普遍流通的商品。即使如此,不管糧食如何增產,依舊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因此原本是森林、河川和海洋的土地便不斷被開發,加上生活中其他的各種消費,包括水、空氣等公共財的過度使用及污染,人們已經生活在一個過度耗竭的地球上(想了解更多可參考”附註一”資料)。
此刻我們最好的行動就是從生活做起,減少家庭垃圾的產生。真正的家庭廢棄物其實只佔了家庭垃圾中不到1/3(29%)的量。其中有1/3(37.5%)是可回收的資源(如:紙張、瓶罐、廢五金、汽機車…等),而另外的1/3便是「廚餘」(33.5%)。
以往未回收的廚餘多數和一般垃圾一起送到焚化場焚燒,然而含有廚餘的垃圾因為難以焚化,不僅因而製造更多的二氧化碳,還容易產生致癌物「戴奧辛」。
因此只要能妥善處理廚餘,在家庭裡將廚餘變成「有機堆肥」。我們其實不僅是垃圾減量,還能夠省下很多能源,例如節省垃圾車的運送費用、運轉焚化爐的能源消耗,間接也降低焚化爐運轉造成的空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
尤其當我們把製作好的廚餘堆肥回饋到自家花草盆栽、庭院、田地或社區公園時,也等於是在補充當初因為生產食物而被消耗掉的能源。所以在此我們知道了「自製堆肥的第二個重要理由──減少大量資源、能源的消耗與浪費」。
身土不二的觀念
在韓國有一句俗諺叫「身土不二」,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一體的。從食物鏈的關係裡我們很容易了解到這個事實,但能深切體認到這句話對我們生活與健康的重大影響的人,卻不多。
土地培養了植物,植物提供了動物與人類食物的來源。當把身體化歸為微小的元素時──如鐵、鈣、氫、氧…,這些元素在自然中不斷循環流動,我們透過進食補充熱量的同時,也是在補充這些維持身體健康的微量元素。
但化學肥料的施用破壞了這個平衡。多數的化學肥料都無法兼顧到土壤中天然存有的微量元素,而這些微量元素是必須透過微生物去分解岩石和有機質而補充的,因此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生物體系,才會有健全的土壤。但化學肥料完全無法提供有機質,甚至還會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地沙漠化。
反觀今日諸多難以根治、甚至是無法拒絕的疾病,如生出身心不健全的嬰兒、產生躁鬱症、心血管疾病、難纏的過敏或皮膚病變…等,都是因為土壤長期施用化肥,生產出的作物糧食長期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最後導致人們身體運作失衡而產生的。
因此相信您現在一定可以了解:自製堆肥的根本理由──追求自己、家人和地球的健康,唯有使用堆肥(有機肥)來培育作物,先生產出健康的食物,我們才可能獲得健康的身體。
其他動手做堆肥的好處
有機堆肥可以防止土地沙漠化
長期使用農藥、化肥而未添加有機質的土壤,除了地力下降、種不出微量元素充足的健康蔬菜外,土壤也容易酸化,變得粉碎(缺乏有機質的土壤,其團狀結構不易形成),進而經過雨水沖刷而流失,最後便只剩下一塊不再能生養綠色植物的沙漠。
有機堆肥可減少硝酸鹽的污染
化肥便宜、使用方便,因而農田中經常施用過多,而蔬菜便會因為吸收過多的氮,卻又未能在光合作用中把氮用完,這些未用完的氮便會在蔬菜中累積成硝酸鹽,當我們吃下這些蔬菜後,硝酸鹽會轉化變成亞硝酸鹽,經人體吸收後會有血液輸氧量降低的危害,當亞硝酸鹽和體內的胺作用而形成亞硝酸胺時,則會變成一種強致癌物。(註:適量的硝酸鹽攝取也有好處,如預防血栓症;在口腔內還原之亞硝酸鹽,可殺死口中細菌;胃中之亞硝酸鹽可抑制一種致胃癌細菌。)
有機肥做土壤覆蓋可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土表覆蓋有機肥後可減少水分蒸發,效果達10~50%,因此可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有覆蓋的土壤可降低植物根部的冷熱衝擊,免受寒冷及高熱的傷害,同時可保護土地預防土粒流失。鬆軟的有機堆肥可讓雨水或澆灌水均勻流入土中,到達植物根部。也有抑制雜草生長的效果。
有機肥料或有機物:如樹葉、木屑、水生植物覆蓋土壤一段時間後,經過分解會轉為植物生長的養分(附註二);也會幫助蚯蚓及微生物生長,進而改善土壤。在都市內的學校、公園、安全島、公路的裸露土地或花圃中覆蓋有機物或有機肥,還有減少灰塵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