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日高峰會共同宣言沒有明說,TPP已達成具體共識,但是日本政府應該贏了這一場貿易談判。此外,昨日電視新聞中,多數報導對於TPP談判是褒多於貶,在爭取民意支持上,安倍政權也贏了。
首先,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在昨日晚報頭版,大剌剌標題「TPP實質上達成共識」。報導中,日本政府堅持五項農產品:牛豬肉、小麥、稻米、砂糖、乳製品,最後結果都是能維持一定關稅。因此美國當初希望TPP是建立一個無關稅的自由貿易,最後卻是讓步於日本的農業保護政策,讓部分農產品成為自由貿易的例外。
日本是如何打贏這一戰呢?筆者認為有兩點,值得參考。
美在日沒得便宜 在菲裡外皆贏
作者: 張國威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4月29日 上午5:59
旺報【張國威】
相較日本在TPP協議上對美國的分毫不讓,美國總統歐巴馬此次訪菲就有面子多了,順利在空軍一號抵達菲律賓前簽定《加強防務合作協定》,成功為美國在南海打下了一個軍事橋頭堡,並彰顯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成功。
有趣的是,歐巴馬抵達後,隨即宣布不會在菲建造新軍事基地(新協議規定菲方擁有所有權),而菲盼美能仿《美日安保條約》表態,一旦南海爆發戰事就挺身助菲的承諾,卻未能如願。
美菲簽協定,美國往後不但能藉由在菲律賓輪換的部隊,有效遏止大陸在南海區域的聲索維權行動,還加強了「第一島鏈」的軍事影響力以圍堵大陸,亞太「再平衡」越發穩固,而部隊輪換、不在菲建軍事基地也意味美國在南海爭議上有更大的「彈性」空間。
反觀菲律賓,雖然美菲的聚合趨勢有助於抗衡大陸在南海爭議地區日益強硬的姿態,但同時也可能進一步激怒北京,促使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此外,菲律賓政府還將面對國內日益強大的反美聲浪,菲方此次簽定新軍事協議,有著「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味道。
一、不急於有成果,以纏功與慢慢談獲取談判勝利。事實上,美國在去年放話,希望能在去年底前達成共識,但是日本不妥協,結果證明時間逼使美國讓步。根據去年底談判破裂時的媒體報導,美國當時還是逼日本開放五項農產品市場,但是到了這次高峰會,已放棄稻米跟小麥,承認日本可以維持稻米跟小麥的高關稅(相對的日本要增加進口量),主戰場限於牛肉跟豬肉的大幅調降關稅。
二、引進外部力量,牽制美國。日本慢慢談戰略,並不只是拖延時間。日本拒絕在去年底達成協議的同時,加速與澳洲自由貿易談判。結果在歷經七年之後,日本澳洲自由貿易協定,在這個月十七日達成基本協議。其中日本願意對澳洲進口牛肉降低關稅,由約百分之卅降到約百分之廿。這一點打到美國牛肉業者的核心。原本美國業者的算盤是,日本不完全開放牛肉市場,就沒有TPP。但是日本政府告訴美國牛肉業者,只要日本不簽TPP,以後日本人就會買關稅更便宜的澳洲牛肉。
美國擔心日本牛肉市場被澳洲搶去,因此在牛肉關稅上不敢太堅持,最後讓日本維持最少百分之九以上的關稅。因此,日本可說用慢慢談與纏功解決稻米與小麥,接著再用與澳洲的FTA解決牛肉議題。因此,這次高峰會中無法解決的爭議,只剩下豬肉,這時日本讓步一點,也不會太吃虧了。
此外,日本政府如何贏得民心,有兩點值得參考。
一、秘密談判,全程公開。儘管TPP談判一如其他貿易談判,必須保密。但是,日本官員也瞭解國民知的權利的重要,因此報紙新聞中,可看到許多「根據政府內部透露」消息,讓日本民眾得知貿易談判進程。
二、官員不放話,埋頭苦幹。在談判過程中,官員絕對不說「不簽就邊緣化」這種讓國民沮喪的話,相反地,民眾看到的是,有癌症病史的甘利TPP擔當大臣,在高峰會的前夜與美國商務代表熬夜談判到三點,然後一臉黑眼袋的表情,在電視面前說,我們會繼續努力。
看到這樣的電視畫面,日本人民心中怎麼會不「感心」呢。
一百六十年前,日本德川幕府與美國簽署《神奈川條約》(又稱《日美和好條約》),結束日本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正式宣告日本「開國」。一百六十年後的今天,安倍投書美國媒體,把這次加入TPP視為日本的「二度開國」,當成重返大國的契機。
比較日本兩次「開國」,有兩項異同:首先,日本首度開國,是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被迫開放通商;而這回二度開國,日本卻是自願的,以加入TPP來交換美國承諾將釣魚台劃入美日同盟的協防範圍。
其次,日本在首度開國一躍為世界強國之後,即在福澤諭吉「脫亞論」的催化下,亟欲擺脫自己是亞洲國家一份子的角色;而二度開國,則是在中國大陸崛起的陰影下,安倍極力想回到亞洲,還想把日本當成是圍堵中國大陸的中心,以期擺脫戰後集體自衛權的束縛鋪路。可見,長年來,以經濟開放來換取富國強兵,一直是日本找回大國榮光的主要理路。
有別於早年對於美國黑船的抗拒,這次安倍對歐巴馬的訪日,充滿了幻想與期待。有鑑於近期中國大陸軍事力量的崛起和釣魚台主權衝突遲無緩和跡象,日本極力要求美國在釣魚台防衛問題上給予其「再承諾」,並要求美國在日本擺脫戰後集體自衛權上給予日本「再保證」,這是安倍對歐巴馬的兩大期待。原因是,美國對於釣魚台防衛的承諾,是日本對抗中國大陸的最大底氣;而美國保證讓日本擺脫戰後和平憲法、修改集體自衛權,則是日本恢復大國自信的最佳利器。
美國過去在東亞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是:在維持東亞地區權力平衡的基礎下,採模糊戰略,不對釣魚台問題表態,同時在美日同盟關係及美中戰略夥伴關係下維繫著等距關係。然而,北京先前無預警宣布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打破東亞權力平衡的現狀,將原本單純的釣魚台主權爭議升高為東海區域安全議題,這讓美國覺得有必要強化與亞洲盟國關係,及宣示亞洲再平衡政策。
歐巴馬此次亞洲行的主要目的,在心理層面,是以具體承諾向東亞盟國顯現美國重返亞洲的決心;在實質層面,要以實際行動展現美國反對任何以武力改變東亞權力平衡現狀的企圖。以此印證在這次歐巴馬的訪日行,不難發現:在心理層面,美國對日本是口頭安慰大於具體承諾,歐巴馬雖明確表示釣魚台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防禦範圍,卻又強調美國對東亞一貫的政策「並未改變」。在實質層面,美國對中共是嚇阻成分多於對抗,歐巴馬強調如果釣魚台諸島遭受武力攻擊,美國將明確站在日本這一方,同時卻又呼籲相關的海域爭議應透過和平對話解決。
由此可見,歐巴馬此行,心理安撫的層面似大於實質行動,維持東亞現狀穩定的目標高於改變美中的權力結構。中共認為,歐巴馬訪日後,美國維持美中「既競爭又合作」的基調並沒有改變;因此,中國大陸只要「仔細聽」,而不需要「大聲叫」,原因在此。中共國防部發言人更露骨地說,日本政府過於浮誇歐巴馬對於釣島的保證,是「把雞毛當令箭」。
然而,歐巴馬這項延續一貫政策的「口頭」承諾,對於承受中共在釣魚台海域軍事威脅的日本而言,卻有如吞下一顆定心丸;對於亟欲擺脫戰後集體自衛權束縛的安倍,也有如取得一塊敲門磚。日本似乎把美國對釣魚台防衛的口頭承諾,視為日本走向「國家正常化」的具體保證。未來,日本將如何「利用」美國奉上的這項大禮,將牽動今後中日關係及東亞局勢的走向。
歐巴馬此次訪日的最大作用,是以明確站在日本這一方,為中國大陸在東海的軍事行動畫上一條無形紅線,防止中共對東海諸島採取敵意行動,以為中日的緊張關係降溫。
如果日本把歐巴馬對釣魚台保證的承諾,轉化為改善與中韓等鄰國關係的動力,這將是歐巴馬此行帶給安倍的最大禮物。反之,如果日本把歐巴馬對釣島的承諾,誤認為是美國對日本修改集體自衛權、邁向軍事大國的再保證,那將是歐巴馬此行帶給安倍的最大詛咒。
日本究竟會成為東亞和平的締造者,或是麻煩製造者,端在安倍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