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30 00:44:01| 人氣7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研究甲骨文大突破 臺現藏甲骨將完整刊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研究甲骨文大突破 臺現藏甲骨將完整刊布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中央研究院日前舉行「殷墟甲骨文整理研究合作案簽約」記者會, 歷史博物館長張譽騰(左五)及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右四)進行簽約儀式後,與會貴賓甲骨文大師董作賓之子、名攝影家董敏(左四)、河南省運台古物監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奎(左一)、河南省運台古物監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潤書(左二) 、河南省運台古物監護委員會委員石磊(左三)、文化部次長洪孟啟(中)、河南省運台古物監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德武 (右五)、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右三)、中研院史語所所長黃進興(右二)、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宗焜(右一)合影。(鍾元/大紀元)
 
【大紀元2013年08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中華民國現藏之甲骨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收藏25,000片最多,其次為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4千多片。日前史博館與中研院完成「殷墟甲骨文整理研究合作案」簽約,史博館的4千多片甲骨殘片,將由中研院進行全面整理、摹本製作、釋文、編輯及數位化之研究工作,並將研究成果出版及納入「甲骨文拓片資料庫」,以促使臺灣現藏之重要甲骨史料完整刊布。
 

史博館與中研院舉行的「殷墟甲骨文整理研究合作案簽約」記者會,史博館館長張譽騰表示,館藏的甲骨文因沒有足夠研究能力及空間,一直未做學術研究,也許是因禍得福,變成大家都研究差不多了,只剩這批甲骨文碩果僅存,所以大家都重視這批標本,希望從中找到一些學術消息。

張譽騰說,因為這樣的關係,史博館與中研院合作,希望能夠透過當代最新的技術與研究視野,來給這批標本最新的利用,讓臺灣的甲骨文研究能夠領先世界,同時也希望能夠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請世界記憶,讓這批標本變成很重要的世界遺產。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甲骨照片。(國立歷史博物館)

中研院收藏甲骨數量居世界之冠 史博館4千多片甲骨將全面整理數位化

翁啟惠表示,中研院在甲骨方面的研究,從1928年中研院史語所就開始殷墟甲骨的挖掘,那時候其實是震驚全世界,也是在全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經過好幾年努力,今天甲骨的收藏在全世界可以說是最多的。他說,政府推動「史語所保存的甲骨文」申請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還需要繼續努力,也希望透過各方的協調使夢想能夠實現。

翁啟惠說,國家數位典藏計畫讓甲骨文數位化完成,也提供檢索的方法,這讓學術界能夠做甲骨文的研究,也讓社會瞭解文字的形成。他提到, 史博館與中研院前後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總算成就了這次的合作案,對於這個過程,他要再次感謝所有付出的幕後推動者,讓這個美好的事情能夠完成。


甲骨摹拓示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表示, 史博館與中研院合作經過很多人幫忙,未來要進行數位化,因為文物透過數位化後,不再像以前放在倉庫裡面,要看非常不容易;現在整個文物公共化,而且「數位化可以化身千萬,一按鍵就可以遨遊網路世界」。王汎森說,未來還要做最嚴格的學術整理、研究、推廣、展出,公諸全世界。

文化部次長洪孟啟說,他大學念歷史系,在讀歷史研究時讀過,世界上有四個古文明,但是現在只剩下一個半,一個就是中國古文明,半個就是印度。因此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覺得既驕傲又責任深重,現在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中文或是漢文,事實上用更寬廣的角度來看,甲骨文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甲骨照片。(國立歷史博物館)

河南省運台古物監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德武表示,這批甲骨古物是從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歷經了千辛萬苦,最後在河南省中央民意代表及河南的先賢共同努力下,從重慶空運到臺灣來。他希望透過這批文物的研究,能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宗焜說,甲骨文大師董作賓在河南安陽做殷墟的挖掘,他們的成就舉世震驚、矚目。他提到,殷墟甲骨出土的意義,第一是甲骨出土後,使殷商歷史成為中國信史的開端,第二是在漢字研究上,甲骨文是最早成系統的漢字。

李宗焜表示,一般會上網看甲骨文數位史料,多是中文系或歷史系有研究上古、殷商的需要,不然一般沒有人介紹比較難進入這個領域。他提到,目前被解讀的甲骨文字約只有1/4─1/3,還有很多字不認得,但在很多不認得的字中,有相當比例是人名及地名,所以對於我們了解甲骨文,不是那麼絕對受不認得的字所影響。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中央研究院日前舉行「殷墟甲骨文整理研究合作案簽約」記者會,歷史博物館長張譽騰(左)及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右)進行簽約儀式。(鍾元/大紀元)

董作賓和甲骨文

甲骨文大師董作賓實地在河南安陽進行考古的工作,1928年正因為他一句「甲骨文挖掘之確猶未盡」,才使當時的中研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傅斯年下定決心,展開正式的甲骨文發掘工作。董作賓發現大龜四版與貞人說,並將甲骨文分成為五期、提出十個斷代標準、建構殷曆,以科學方法研究殷代的制度與地理,學術貢獻卓著。

董作賓之子、名攝影家董敏接受記者採訪表示,甲骨文是他的父親一生的最愛,這些史料對中國歷史非常重要,是連孔子以至司馬遷在寫史記之時,都不知道有甲骨文的存在。他說,漢字的源頭就是甲骨文,深入瞭解漢字的演進由來,自然而然可使血脈中的文化深化,進而對自身文化產生強大的信念和驕傲。

董敏最近出版新書《甲骨文的故事》及《「萬象」甲骨文詩畫集》增訂版,他希望能將古老的甲骨文「麥當勞」化,讓八歲到八十八歲的人都能認識它、愛它。

(責任編輯:林銳)

 

台長: 綺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