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23 17:58:09| 人氣2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柯達脫離破產保護 轉型商業印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柯達脫離破產保護 轉型商業印刷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

曾經執全球照相器材業牛耳的美國柯達公司,由於無法因應數位時代的競爭而於去年元月聲請破產保護,經過一年多的奮鬥後終於解決高達四十一億美元的債務,脫離破產保護;未來柯達將轉型為商業印刷公司,不再銷售任何產品給消費者。

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破產法院法官葛洛伯廿一日批准柯達的脫離重整計畫;葛洛伯說:「在這一天,許多人失去了退休福利,許多人發現他們擁有的債權只能拿回一小部分」。

依據這項計畫,凡是「有擔保債權人」,債權可以獲得全額償還;「無擔保債權人」的總債權估計達廿二億美元,但每一美元債權只能拿回四到五美分。至於公司股東,則一分錢也拿不回來。柯達指出,這項計畫是公司與債權人之間所達成的「全面性妥協」。

柯達的股東團體指控柯達及破產管理專家對公司的價值有所隱匿,但遭到葛洛伯法官駁回。他在法庭上表示,即使柯達的價值超過公司所提報的金額,這些殘餘價值也將歸於無擔保債權人,股東什麼也拿不到。

柯達將發行四點○六億美元的新股。新股百分之八十五的權益將由一個債權集團提供擔保,成員包括GSO資本公司及藍山資本管理公司。柯達計劃依靠八點九五億美元的貸款,來支應公司脫離破產保護的現金需求。重組後新公司的企業價值估計在七點八五億美元到十三點八億美元之間。

在破產保護期間,柯達的攝影及沖印業務,以及超過百年的金字招牌,都已經出售或裁併,所取得的資金用於償付退休人員的年金。

柯達在去年元月獲准進入破產保護期時,尚有一萬七千名員工,現在由於出售及裁併一些部門,只剩下約八千五百名員工。

柯達在破產前最後一年(二○一一年)的營收額為七十二億美元,只有二○○五年時的一半。從二○○八─二○一一年,總虧損額逾十七點六億美元。

法官葛洛伯表示:「柯達是美國最有名的企業之一,它的破產是美國經濟的一大悲劇。股東也蒙受沉重損失。」

 

未來生路…觸控螢幕感應器 柯達新業務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綜合報導】

曾經是全球家喻戶曉的美國柯達公司,雖然終於脫離破產保護,成為一家僅從事「企業對企業(B2B)」的公司,未來能否就此浴火重生仍屬未定之天。值得注意的是,柯達宣布未來將以研發觸控式螢幕感應器的零組件,作為主要營業項目之一。

柯達是由喬治.伊士曼創立,在一百廿五年前賣出第一台照相機。他研發出乾片照相技術,之後柯達又發明軟片,使愛迪生能夠因此而發明電影攝影機;並推出每台一美元的布朗尼照相機,以及柯達正片軟片。柯達並發明數位照相機,可惜未能將這項科技商業化。柯達在全盛時期擁有超過十四萬的員工,股票市值達二百八十億美元。

柯達早在聲請破產保護之前,已經在九年間裁掉四萬七千名員工,關掉十三座生產軟片、相紙及化學原料的工廠,並關掉一百卅處攝影實驗室。去年元月迄今,柯達又先後出售相機軟片、快照服務、線上圖片分享服務及商業文件掃描器業務,並拍賣柯達擁有的數位化影像專利權。這些專利權涵蓋拍攝、操縱及分享數位影像。

柯達董事長兼執行長裴瑞茲在聲明中指出,柯達很快將以「一個科技領導者的形象出現,為廣大且持續成長的商業影像市場服務,例如商業印刷、包裝、功能性印製及多種專業服務;組織將更精簡,而財務報表將更堅實」。

另外在重組計畫中,柯達並將聚焦於新科技,即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所用的觸控式螢幕感應器的零組件,並繼續生產電影業所用的軟片。

專家指出,柯達的新業務是一個高度分割且競爭激烈的產業,過去柯達在這個市場的占有率微乎其微;柯達是否能對新的品牌定位自我調適,仍有待觀察。

 

 

 過去教訓…靈活迎戰新科技 不敗第一課

 

柯達從全球攝影器材市場的霸主,如今淪落為一家只能追逐微小市場利基的公司。柯達之所以失敗,恰恰植基於之前不斷成功,使公司對於求新求變躊躇不決。龐大的規模,加上遺世獨立的企業文化,完全低估科技及數位革命帶來的威脅,產品也不再聚焦於消費者的需要。

柯達的失敗,並非由於錯失了數位攝影時代,因為柯達早在一九七五年時便發明了第一台數位式相機。然而柯達當時並未針對此一新科技展開行銷,反而擔心這項這項新科技會傷害到公司獲利豐厚的軟片業務。孰料數位化的潮流難擋,最後重塑了整個照相及攝影市場。柯達這位數位科技的先驅,反而遭到數位攝影市場的淘汰。

行銷的要義在於先問「我們是幹那一行」?而非「我們如何賣出更多產品」?如果廿世紀初期鐵路業者把自已視為運輸業,而非只是建鐵路,就不會被航空業取代;如果好萊塢在一九四○年代便體認到自己是娛樂業,而非只是拍電影,就不會被電視影集打得遍體鱗傷。

柯達也犯了這項典型的錯誤:只聚焦於出售更多產品,卻忘了自己其實屬於「分享記憶」這項產業。柯達相信靠本身龐大的行銷機器,就能保住在軟片市場的龐大占有率。反而是索尼與佳能看到這個機會,全力向數位攝影衝刺。等到柯達決定投入戰場時,已經時不我與。

因此柯達經驗帶來的啟示,在於企業不應再沉醉於大集團的美夢中。科技發展經常會打亂企業經營模式,而當新科技在重新塑造市場及企業時,企業必須隨時為營運模式持續且迅速轉變做好準備。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在實際經營上永遠都必須像一家小公司一樣靈活機動。



台長: 綺羅
人氣(2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科技 |
此分類下一篇:工研院將發表20項最新顯示及觸控科技
此分類上一篇:研究:智慧型手機較冰箱耗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