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卡天然 氫化油最糟糕
- 2012-06-24 01:27
- 中國時報
- 【張翠芬/專訪】
現代人將豬油視為引發「三高」慢性病的元凶,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要替豬油「平反」。因為,豬油一直是台灣農業社會的主要食用油,它成分天然、穩定性也高,是最平價的高溫油,遠比精煉大豆油、含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植物油,更令人放心。
陳俊旭說,美國人把造成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的元凶指向奶油、豬油、牛油這些動物性油脂,並發明人造奶油與精煉植物油。其實,經過人類食用幾千年的食物通常不會太差,台灣的阿公阿嬤吃了一輩子豬油,還是很健康又長壽。
陳俊旭在《吃錯了,當然會生病!》書中提到,現代人吃的油八成以上屬於氫化、氧化、精製的壞油,豬油雖然不是最好,但至少很天然。
「氫化油才是真正的健康殺手!」陳俊旭說,一般人常吃的人造奶油,和糕餅、麵包使用的酥油,都是經「氫化」為反式脂肪酸的壞油,吃進體內無法代謝,還會增加壞的膽固醇、使血管硬化。
橄欖、芝麻、花生、茶籽,以傳統冷壓方法,未經精製處理的植物油,都是好油。問題是,大豆、玉米、菜籽油,是曬乾後用化學溶劑浸泡,將油脂萃取出來,為了讓油久放不變質,廠商利用高溫高壓「精製」,去除油中的雜質水分,這些植物油看起來晶瑩剔透,卻完全失去原有的營養,用精製的植物油炒菜會造成氧化,形成有害的自由基。
陳俊旭認為,未精製的橄欖油、麻油,適合做中溫烹調,豬油穩定性高、可耐久保存、不易變質,其實比精製的葵花油、沙拉油等更適合用來炒菜。
陳俊旭說,豬油唯一讓人詬病的是,它的飽和脂肪裡含有會促使身體發炎的花生四烯酸,但如果多吃蔬果,少吃精緻澱粉,就可抵銷它的缺點。
所以,如果有機會吃到豬油拌飯或是豬油拌番薯葉,只要不過量,民眾根本不必有太多的罪惡感。
張記者該多做點功課了:
1。在報上登這些話也要想想是不是會害了別人。
2. “自然醫學” 並不是醫學,“自然醫學博士”也不是真的醫生
3. 大記者寫道:"飽和脂肪雖然室溫下呈固態,但人類體溫是攝氏卅七度,吃進體內它會自然溶化,由身體代謝。"
這和飽和脂肪的危害毫無關係。 飽和脂肪造成壞膽固醇過高,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事實有大量研究報告可參考,另外還增加癌症及骨骼病變的機會。 這些害處的機制都很複雜,與身體溫度可以將豬油融化不是一囘事。
時光膠囊-傳統食用油 有數千年歷史
- 2012-06-24 01:27
- 中國時報
- 【(整理/張翠芬)】
豬油作為傳統食用油已有數千年歷史,它是含飽和脂肪的動物油,在室溫呈現固態,很多人因此擔心吃下肚會在血管凝結,而把豬油這類動物油和心血管疾病畫上等號。
其實,豬油卅九%為飽和脂肪酸,六十一%為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雖然室溫下呈固態,但人類體溫是攝氏卅七度,吃進體內它會自然溶化,由身體代謝。動物油中的膽固醇是人體合成膽汁和某些荷爾蒙的重要原料,須適量攝取,來轉換成身體需要的好膽固醇。
豬油含有月桂酸,可以抗菌、抗病毒、提升免疫力,但缺點是,它的飽和脂肪裡含有會使身體發炎的花生四烯酸,攝取不宜過量。
衛生署在新版每日飲食建議,六大類食物中,每人每天應攝取「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其中動植物油脂約三至七茶匙(一茶匙為五公克)與瓜子、杏仁果、開心果、腰果、芝麻等堅果類一份。
每日油脂攝取量不超每日總熱量的卅%,例如一天要吃一千八百卡熱量,油脂須限制在六十克以下,才符合健康。
豬油的消失與重生
- 2012-06-24 01:27
- 中國時報
- 【張翠芬/調查採訪】
近年來養生觀念抬頭,阿公阿嬤吃了一輩子的豬油,竟成了健康的「拒絕往來戶」,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如果把豬油變「健康」了,它,在常溫下不會凝固,甚至還含有豐富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將徹底扭轉一般人對豬油的印象。
養豬達人連錦樹飼養的「海藻豬」,在台中市一亮相,就令市長胡志強和名廚阿基師驚豔,連餐飲界的老行家嚴長壽品嘗了海藻豬料理後,對肉質鮮甜也讚不絕口。
常溫下不凝固 冷藏時似白雪
更特別的是,一般豬油在攝氏廿二至廿五度C常溫下,就會凝固成白色稠狀,「海藻豬」豬油常溫不會凝固,呈現金黃色透明清澈的水液狀,低溫冷藏時則像白雪般細緻,還散發一股清香,完全無臭油味,令人大開眼界。
在台中外埔經營高登畜牧場的連錦樹,白手起家養豬卅年,曾獲「神農獎」殊榮,他養的豬是各項比賽的常勝軍,三年前,他放棄傳統穀物飼料,使用澎湖特產褐藻及魚體混合飼料,來調整強化豬隻體質。
海藻豬比其他的豬幸福快樂,一般可養卅頭豬的豬欄,連錦樹採人道飼養,控制在十五頭以下,每隻豬可以自由自在活動,小豬不剪牙、不剪尾巴,牧場還播放音樂、提供各種玩具,防止豬隻無聊互咬。
畜牧場每周全面消毒,豬舍的出入口架設了防鳥網、防鼠牆,杜絕疾病的傳染,所以海藻豬完全不用瘦肉精、荷爾蒙、抗生素等藥物。一般豬養六個月就可以賣,連錦樹堅持養足二百一十天,因此飼養成本也比一般豬隻多出二分之一。
連錦樹每天早晚巡視豬場,幾乎整天與豬為伍,老婆有時不免抱怨:「看豬的時間比看我還久!」他認為,豬肉是很多人每天吃的食物,這些年,大家越來越重視健康,能養出好吃又健康的豬,再辛苦也值得。
人道飼養又吃海藻的豬,呈現健美的「自然瘦」,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含量是一般豬油的三、四倍,膽固醇比例也較低,所以常溫下也不會「堅凍」,被形容是台中農產「奇蹟」。
吃褐藻聽音樂 小豬人道飼養
為什麼要讓豬吃海藻?曾罹患大腸癌的劉天和,是促成飼養海藻豬的推手。擔任天和生物公司董事長的劉天和,原本是科技業大老闆,十三年前罹患大腸癌,進出手術房八次,大腸全切掉,醫師為他移植一段小腸替代大腸,從此,他無法再吃一般的肉類,只能攝取對身體負擔較輕的魚類海產。
劉天和形容自己是「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的傻子,罹癌後,他經常吃得心驚膽跳,才發現台灣要找到健康無毒的食物竟然這麼難。為了健康,他下定決心「要養出能讓病人安心吃下肚的魚」。
劉天和在二○○三年創立「天和生物」,以澎湖外海為漁場基地,養殖海鱺、青斑、龍膽石斑等水產,打造出台灣第一條有「身分證」的健康魚,在遭遇澎湖百年寒害魚兒幾乎死絕之際,進一步和哈佛醫學研究院合作,利用死魚廢料轉化為生物鏈,製成豬雞有機肥飼料。
罹癌後發願 養出健康無毒魚
「海藻是老天爺送的禮物!」劉天和說,澎湖西嶼特有的褐藻,含豐富礦物質和多醣體,人工採收附著在漁場箱網上的海藻,乾燥磨粉後拌入魚血和魚內臟製成有機飼料餵食豬隻,因此肉質含有一般豬肉缺乏的Omega3、DHA等成分,這正是海藻豬健康美味的秘訣。
看到現代年輕人愛吃炸薯條、精製氫化油做的漢堡食物,劉天和擔心:「再這樣吃,不死也半條命」,於是,他踏上追求「從產地到餐桌安全的健康食材」不歸路。
「既然癌症沒讓我死掉,我要做一些對天、對地、對自己良心有交代的事!」劉天和堅持海藻豬要天然成長,上到餐桌的所有食材都須標示來源,連餐廳使用的手提袋和餐具,都是可經大自然分解的環保材質。
不少人為血壓血脂血糖「三高」問題所苦,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海藻豬或許是現代人另一種新選擇,不過,這種不會「堅凍」的豬油,不只是美食的享受,它帶來的是一股新的健康概念,和對永續環境的尊重與堅持。(「消失與重生」專題去年三月至今所有內容,請見官網「台灣368」)
豬油拌飯 懷念的古早味
- 2012-06-24 01:27
- 中國時報
- 【張翠芬/專訪】
白居易《長恨歌》裡的「溫泉水滑洗凝脂」,凝脂就是在形容女子的皮膚如凝固的油脂般潔白細緻,在過去,許多人家會把豬油裝罐珍藏,在特別的日子才有機會吃到豬油拌飯這道美食。
「白米飯一起鍋時,趁熱拌個豬油、淋上一些醬油,整碗白米飯就能散發出鹹鹹香濃的豆油味,不用配任何菜,就這樣可以讓人扒光一碗飯還意猶未盡。」美食作家黃婉玲在《尋找台灣古早味》中,如此描寫許多台灣人對「豬油拌飯」的共同記憶。
黃婉玲說,早年一般窮人家是吃不起豬油拌飯的,偶而來碗豬油拌飯,算是替小孩進補的大餐,家裡隨時有白米飯豬油和醬油,稱得上是富足之家。
豬油拌飯好吃的秘訣就是「飯一定要夠熱」,在熱呼呼的白飯上,加上豬油、醬油和切碎的台灣蒜頭,用筷子拌勻,散發的香氣,黃婉玲形容這是「豪華升級版」美食。
黃婉玲說,炸豬油看似簡單,卻是門大功夫。糕餅店用的豬油都是老師傅親手製作,事先向豬肉攤收購大批「肉仁」,由專人處理,切成大小一致約三、四公分的四方丁,放進鍋裡慢慢加溫逼出豬油,油炸時要適時翻動,肉丁變黃就要撈起,才能炸出純白色澤的美味豬油,如果火候沒控制好,開大火快速想逼出更多油,豬油容易色澤偏黃且摻雜焦味。
炸豬油剩下的肉油渣,是可口的零食,可直接食用或入菜。黃婉玲說,很多菜一定要有豬油才夠味,炸好的肉油渣更是豬血湯的絕配,除了豬油拌飯,炒膳魚、蚵仔煎都得配豬油才道地。
「現代人重養生,豬油拌飯被視為不健康的食物,炸豬油的功夫也慢慢失傳了。」黃婉玲感慨,豬油其實是穩定度很好的油,使用豬油的廚房通常比較乾淨不黏膩,它不見得比較不健康。
各地豬油拌飯的做法不盡相同,但這道香噴噴、油亮亮的古早味美食,現在除了在部分餐館作為招徠顧客的噱頭外,已鮮少出現在家中餐桌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