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不敢婚 而不是幾歲婚」(蕭照平報導)
為了避免早婚,現行法令規定,想要成家,女性至少要滿十六歲,男性至少要達十八歲。但因為男女結婚年齡規定不同,法務部認為有形式上的不平等,因此提案修改民法,以後十六歲的女性想要結婚,可能通通得再等兩年,至少要滿十八歲。
法務部次長陳明堂,日前接受立委質詢時表示,提案修法可都是有憑有據。陳明堂說,國際條文有規定,十八歲以下的都叫兒童。
『聯合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1994年第13屆會議第21號一般建議事項的第36點,有講說因為兒童權利公約第一條規定兒童是十八歲以下之人,故男女結婚最低年齡都應為十八歲』
除了拿出條文講定義,陳明堂還引用專家意見來喻之以理。從醫學角度來看,他說,十六歲的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而且太早生育,還會有新生兒早產的問題。
『衛生署請教過婦產科跟小兒科意見,就身心發展成熟之角度而言,男女在十六歲以前男女生理大多已成熟,但心理尚未發展成熟,因此以十六歲最為結婚年齡有疑義,就生產角度,在十九歲前生育則容易產生早產及低體重之情況,是以將男女最低結婚年齡調整一致為十八歲,符合國家民主的衛生健康,這是專業給我們的判斷』
也就是說,法務部提案修法的專業判斷,是建立在「男女平權」以及「個體發展成熟與否」的基礎上。但是,這樣的立法目的,立刻被朝野立委頻頻打槍。
國民黨立委江義雄就批評法務部,基於男女平權的理由提案修法,實在是沒有道理。江義雄表示,想成家,女生可以選擇要不要十六歲就披白紗,但男生卻規定只能十八歲。
『給女生先訂婚結婚有什麼歧視,那是對男的歧視,我們有給她歧視什麼,女生要結不結都可以,男的不可以耶,男的十八歲才可以結婚,講歧視真的不對,拜託我們沒有歧視女性,我們是把女生當太上皇,不是說有不投給什麼人就叫他睡客廳,這當然是不行啦,但是我們要考量幾歲比較好,不要別人說這樣就這樣』
對此,民進黨團幹事長蔡煌瑯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說要講兩性平等,那麼法務部為何不下修男生的法定婚配年齡,他批評法務部真的是管太多。
『法務部小題大作管太多了,如果是真的為了兩性平等的話,為什麼不把男生的年齡往下降,一定要把女生的年齡往上漲呢,事實上每一個人的生理體質都不一樣,十五歲到二十歲都是訂婚結婚的適當年齡,管那麼多,難道不是小題大作嗎』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也說,在資訊流通的時代下,個體的心智往往是越來越早熟,他認為法務部基於心智未成熟的理由來修法,實在是非常奇怪。
『我覺得現在社會進步,不管是營養或是整體心智成熟的資訊都相當充份,這時候要把結婚年齡往上提,很奇怪。』
立委除了從修法意義批評法務部的提案之外,也有立委從女性角度來思考。
國民黨立委謝國樑表示,如果提高女性的結婚年齡,實際上就是剝奪部份女性,想要提早組成家庭的權利。
『你現在從十八歲女性,本來結婚可以十六歲,你現在拉到十八歲,有一些生理跟心理非常成熟的女性,在十六十七歲就非常想響應提高生育率的時代,但你說十八歲再來,這樣實質上剝削了女性的權利跟價值』
也有立委站在鼓勵生育的角度,反對修法。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說
『內政部不是說鼓勵大家生育嗎,那不是要催生嗎,那當然是越早結婚越早生小孩的話不是更好嗎』
不過在一遍叫罵聲當中,也是有人支持法務部的提案。民進黨立委黃淑英表示,實務上會提早結婚的女性,大多都是因為未婚生子,基於社會風俗緣故,才會選擇用補票方式來解決先上車的尷尬,一旦成為小媽媽就容易衍伸更多問題,因此,黃淑英認為,以十八歲的成年概念,做為婚配年齡的標準是正確的修法方向。
『全世界不管是世界衛生組織也好,或是英美國家也好,都是以十八歲為成年人為定義的時候,我想我們沒有什麼理由拒於外面,所以以成年人的概念來讓小孩子結婚這是好的』
但是當大家吵鬧到底幾歲才適合步入婚姻時,是不是也該想想真正的問題是,有多少人願意在十七八歲時就談論婚姻,甚至到二十七八歲還是有人不願意或是不敢結婚。所以,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年輕人想結婚,否則光討論十八歲是否要做為婚配年齡,只會讓社會覺得
『我不知道法務部最近是吃飽太閒,還是怎樣』
怨偶倍增 單親家庭增至56萬戶
作者: 洪凱音╱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1月4日 上午5:30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台灣近十年來社會變遷劇烈,不婚族與離婚人口,以及單親家庭,暴增近五成至一倍。主計處昨天公布最新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去年底台灣已離婚或分居人口數高達一○五.四萬人,短短十年間「怨偶」就增加近五十五萬人,成長速度逾一倍以上,令人咋舌。
同時,去年底台灣單親家庭已達五十六.二萬戶,十年內增加十八.八萬戶,增幅逾五成,子女是婚姻不幸福中最大的受害者。
此外,受高等教育普及,近十年來,台灣二十五歲至二十九歲未婚率由五十七.七%飆升為七十三.五%,增幅達十五.八個百分點,顯示教育程度提升,讓結婚年齡明顯延後。
面對台灣離婚率偏高,如何降低?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王俊秀表示,台灣男女平權的觀念高漲,男性應該要打破「父子軸」家庭觀念,即家庭中的父親、兒子不再是家庭唯一重心,應打破女性家庭「依附」角色,才有助於家庭和諧。
王俊秀根據自己在大學、研究所授課情況指出,女學生表現已不輸男學生,出社會薪資也不亞於男性,在可以獨立過生活下,「做自己」的意識大幅提升,若沿用傳統「父子軸」觀念來經營家庭,肯定造成兩性關係失衡。
受少子化影響,生男、生女一樣好的觀念,已逐漸深植在家庭觀念中,女性受高等教育愈來愈普及化。主計處官員說,未滿四十五歲女性大學程度者所占比率已明顯超越男性。官員表示,以二十五歲至二十九歲差異最明顯,女性受大學教育比重達四十二.三%,男性占三十七.五%。
不過,若以研究所教育來看,官員表示,男性所占比率仍較女性高,兩性均以二十五至二十九歲者最高,其中男性佔十一.五%,女性亦達八%。
住戶結構方面,家戶組成規模持續縮小,去年底平均每戶三人,十年間減少○.三人,而去年底住宅自有率為七十九.二%,官員表示,若按八十九年統計標準來看(即含不住一起的配偶或子女等標準),去年底住宅自有率應為八十三.九%,十年間的變化數據不大。
女性眼光高+性別失衡 台灣男娶無某
作者: 邱靖雲 | 台灣醒報 – 2011年11月8日 上午10:38 【台灣醒報記者邱靖雲台北報導】台灣「剩女」愈來愈多,男性卻娶不到老婆?據統計,女已比男人數多,但愈來愈多女性選擇單身或晚婚,男性娶外配的比例則日漸增加。學者表示,女性教育程度、經濟地位變高,都是延遲婚姻的原因。不過,娶不到台灣老婆的男人也別以為一直會有外配可找,到了2020年,各國適婚年齡的男多於女,台灣男人恐怕連東南亞外配都娶不到了。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楊文山表示,台灣女多於男,但指的是老年女性多於老年男性,至於適婚年齡仍是男多於女,使得女性不婚、男性找不到老婆的問題更嚴重。楊文山說,台灣女性學歷愈來愈高,讓多花了幾年唸書、超過30歲的「輕熟女」眼光變高,不願「下嫁」條件差的台灣男性,因此晚婚或不婚的情況加劇。
而台灣的婚配問題到了2020年將會更嚴重,楊文山說,由於少子化、重男輕女價值觀等因素,人們多選擇生下男嬰,導致男生比女生多,到了適婚年齡時,女性又不願走入婚姻,因此男性愈來愈難娶到老婆。
台灣男人是否能因此轉而娶其他國家的女性?楊文山以中國、越南為例表示,兩地生育率也在逐年下降,且男嬰愈來愈多、性別失衡,讓女生變得搶手,預估到了2020年,男性將很難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教授謝雨生表示,女性學歷、社經地位變高,可能使找不到條件更佳的對象而自願不婚,有人則因年齡較長,不易找到對象,而非自願未婚。
謝雨生說,台灣目前最大問題在於知識份子常將教育、工作與婚姻三者分開,總想先有足夠學歷和工作經歷後再考慮婚姻。
他進一步表示,台灣社會應改變「不允許邊求學邊建構家庭」的觀念,在美、英等國家的學校都還提供已結婚的研究生眷屬宿舍,讓人可一邊念書,一邊兼顧家庭。他呼籲政府應重視不婚、少子化等問題,例如可從教育系統做起,教導民眾不應切割求學和建構家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