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2年10月11日
★回歸圓滿──摘自富足人生一書
「這項生命能量消耗是否與我的生命價值、目的和意義一致?」經過更深一層地檢視價值與目的之後,再問一次這個問題。再次審查你先前對開銷花費的評估,你是否還同意先前的判斷?
當行動與價值不一致時,可能會產生恐懼感、罪惡感、挫折感和情緒不穩定等現象,還好我們可以驅逐這些負面、不受歡迎的感受。你可以採取下列兩項行動之一:
A.改變你的行動來遷就你的價值。或是
B.改變你的價值來遷就你的行動。
**********
如果你的電腦有多媒體功能,不妨休息一下到
http://share.youthwant.com.tw/back/3/36/36000113.swf看看『錦繡二重唱 天涼好個秋』的MTV,這是一個『改變行動來遷就內心價值。』的典型例子。
**********
◎「Our Daily Bread」──我們之所需
★詩篇42篇1-4節
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我的心渴想 神、就是永生 神‧我幾時得朝見 神呢。
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的對我說、你的 神在那裏呢。
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 神的殿裏、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
★馬太福音4章4節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
我們有各種的需求,假如沒有空氣、水或食物,我們就無法存活下去。如果想要活得健康快樂,除了這些基本需求外,還需要其他許多東西。不僅僅是生理上、感情上和社交上的需要,也有靈性上的需要。
假如有人認為人類只不過是一種生物體,那他就忽略了我們本性裡最根本的需要。道格拉斯.克普蘭在他的書《跟隨上帝的生活》裡談到這一點:「現在我要告訴你一個祕密,我將敞開我的心,我不知我是否能再如此敞開……這個秘密就是:我需要上帝,我是軟弱,無法靠我自己生活,我需要上帝幫助我,使我可以施予,因為我已無力再靠我自己去施捨;幫助我使我良善,因為我似乎再也不能做到良善;幫助我去愛,當我已無法再付出愛。」
你是否覺得需要上帝?詩篇42篇的作者顯然認識到自己的需要(1-2節),與耶穌基督建立個人的關係就可以滿足這樣的需要,當你承認自己的罪,並且相信上帝可以赦免你的罪,祂就會為你做到。靠著聖靈的幫助,耶穌就會進入你的內心,使你能夠良善、大方並有愛心。VCG
永生意指認識永生上帝,
透過基督──祂的兒子,
這知識是人的最大渴求,
缺少了它,生命是缺憾。D. De Haan
●如果你正在尋找上帝,轉向耶穌吧!
**********
◎「Our Daily Bread」──坦特勞斯
★傳道書2章1-11節
我心裏說、來罷、我以喜樂試試你、你好享福‧誰知、這也是虛空。
我指嬉笑說、這是狂妄‧論喜樂說、有何功效呢。
我心裏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體舒暢、我心卻仍以智慧引導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
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
修造園囿、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
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
我買了僕婢、也有生在家中的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眾人所有的‧
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的妃嬪。
這樣、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
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他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
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我轉念觀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後而來的人、還能作甚麼呢‧也不過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
----------------
希臘神話中的坦特勞斯國王,因事激怒眾神而被罰在地獄裡,他被困在一個湖中,湖水高達下顎,可是他想喝水解渴時,水卻從身邊退開;他的頭上是成串的鮮美果實,可是當他想吃它們填飽肚子時,卻抓不到搖擺的果實。
坦特勞斯因此代表了極度絕望,即使今日,他的名字也成為英文中的「tantalize」,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意。
在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之外,生活的許多事物是可望而不可及且不值得去努力得到的。傳道書的作者在知識、快樂、財富和工作中找尋幸福,卻沒辦法滿足他靈魂的飢渴,所以寫到「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只有在專心尋求和討上帝喜悅時,他才發現生命的真實目的。
若你也是在追求可望而不可得之事,以為會因而得到幸福和平安,卻覺得挫折灰心,那就來到耶穌面前吧,祂說「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
你會快樂地發現,祂擁有你曾渴望想要的,甚至更多。HGB
●只有耶穌是活水泉源,能滿足飢渴的靈魂。
**********
你可以採取下列兩項行動之一:
A.改變你的行動來遷就你的價值。或是
B.改變你的價值來遷就你的行動。
我覺得這樣的選擇,使我們更有彈性。畢竟如果「價值」是錯誤的,那代表著是「可望而不可及」,堅持著錯誤的「目標」,堅持要「改變行動來遷就價值」,這並無法帶來心中的滿足,正如「Our Daily Bread」──坦特勞斯中所陳述的。
另外在「Our Daily Bread」──我們之所需中,也提醒我們,必須改變純粹以「生理上、感情上和社交上的需要」所設立的價值,因為人「也有靈性上的需要」。
在「真愛之旅──30個基督徒追求真愛的感人故事」中有一篇印度女子所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清楚地描述她如何將「感情上──羅曼蒂克」的價值轉變成「靈性上」的價值。(請參閱註1)
***********
註1:真愛之旅──30個基督徒追求真愛的感人故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喬愛薇博士,是一位嬌小可愛、極為美麗的印度女子,在麻州擔任社會學教授。為了保持家鄉的習俗,她父母希望為她安排婚姻。大多數西方人都認為這種方法若不算駭人聽聞,就是荒謬可笑。
在我屈服於這種永遠受制於一位陌生人的落伍觀念之前,我要為自己的生命奮戰。比起我朋友當時所踏進的貧乏而枯燥的婚姻,我那深受英國愛情故事影響、而在心中編織的幻想故事,更強烈地吸引我。但是,如果這些愛情故事,只是有人為了想銷售自己的書而寫出的一些不平凡的愛情故事,該怎麼辦呢?我對自己說,那裡有些東西很特別,那是一個人在尋覓自我。
我堅持下去。當我看見那些新婚的年輕女子臉上缺少生命的喜悅,她們的生活經歷千瘡百孔的轉變,我的恐懼就開始勝過我。當我看見那些準備結婚而臉龐經過打扮與修飾的年輕女孩時,我感到她們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擁有夢想與計畫,以及開路先鋒似的自信,我暗暗為她們捏把冷汗!我心中常常縈繞著這幅景象:牛落在屠夫的家中。我的心為他們所有的人感傷,我對婚姻的處境與想法,充其量不過是自視清高,往壞處想就是在譴責。
我的日子陷入了分歧與失望,一邊是讚譽別人文化的好處,一邊則承受自己文化的支配,我在其間的深淵中困惑苦思。
家庭安排婚姻的習俗由來己久,這種體系在面對西方文化猛烈攻擊時(那是所有印度都會人口所面對的),特別地保險。接受西方教育的子女們雖是婚姻市場上額外的交易籌碼,但是社區的約束力和家庭地位還是凌駕了一切。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只有一條路,就是最陳腐的那一條。沒有丈夫,生命就不完全。沒有男人,就沒有身份。我們被提醒,那些為自己『選擇』配偶的反常偶發事件,其結局似乎就是斷絕關係、消失、離婚,有的則死於自殺。誰會願意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這種羞恥與醜聞呢?
為了躲避婚姻並追求學位,我來到美國。我把自己看成是被迫、又有點選擇性的放逐。雖然在這裡我並沒有完全免掉網路媒人的干擾,但是藉著時、空距離,我可以不理會它們。
我開始探索西方那誘惑、炫耀的愛情與浪漫。我觀察人們在愛情裡進進出出;我考察邱比特的神話,我想知道自己是否根本就被騙了。……順服與社會習俗微妙而不明確地被僭越,自由的修辭更令人困惑,因為在這種文化中,個體是憂傷而乾涸的,置身於團體之外,因此需要匆匆闖入性愛與情感的關係中。
在東方,這種看法很令我意外:個體的首要身份是成為團體的一份子,而且還伴隨種種的約束。在西方,我看見個體的自由與團體是分開的。這二種文化都不會促使人們成為團體的一員,兩者似乎都阻止一個人成為完整的人類。
西方社會開始有了急遽的轉變。社會制度認可的合法婚姻遭受嚴重的質疑,種種的現象如:破裂的婚姻、同居短暫的曖昧關係、昂貴的離婚費用、贍養費、稅捐、對傳統社會安排的攻擊。因此,婚姻就孤獨地落在當事人身上,而家人也因不干涉子女的事務而感到十分自豪。面對如此多變的現實,我不得不再次審核我的名單。年輕時讀到的愛情故事,已在我內心種下了做選擇及促使其成為可能的種子,而我本國的文化也使我深深相信:蒙福的結合擁有家庭與團體的支持。在某個體系裏,婚姻受到掌控,因此它毫不費吹灰之力,不僅受到保障也有保證。在另一個體系裏,婚姻一直停留在證明背景的階段,它沒有保障,所以要很努力,卻造成人們成為彼此寂寞的策劃者。
我把苦杯交給神,我要徹底了解婚姻和它在這世上的地位。我對神的工作有信心。此外,我是一位快樂而滿足的單身女郎,因此我堅強有力量。
我不斷在改變,我現在可以重新面對我曾經離開過的許多事情。天哪,我也需要媒妁之言。我會嫁給一位整個親族都認識的男人。整個社區會和你一起說『我願意』,這總是件錯不了的事。接受家人安排的另一個理由是:兩個人能有共同的語言、飲食習慣、宗教、階層地位等等。對我而言,還有某些更深刻、更寶貴的事:共同的話題,回憶與講述故事是全世界具生命氣息之人最重要的事情。一個人過去與現在的感覺,會對他未來的動向產生極重要的影響。不要高估婚姻在這裏所扮演的角色。
我的看法是,傳統婚姻的要素雖然不足,但它們確實最適宜建立強壯的團體。在西方,我看見周遭有許多宛如行屍走肉的婚姻,幾乎沒有任何促使彼此委身的理由。個體是最重要的,但是個體常常很孤獨、無根、飄浮不定。
如果我告訴你,我對神仁慈的道理具有很平靜的信心,我便是說謊。面對未知,我只能悲傷地降服,並倒空自己來到神面前。十多年來,在婚姻的事上與父母磨磨蹭蹭已令我精疲力竭。我知道我還須要對神有很大的信心與信任才能說出:『我願意。』此,刻我又一年一度回到了印度。這次,父母安排我與『兩位半』男士會面。
與第一位候選人亞伯見面時,我最喜愛的一些話強而有力地在心中作響:『心動』、『化學反應』、『瘋狂陷入愛情』。但是我很沮喪,因為每次我一遇見可能性極大的男士時,我會試驗自己的這些反應,結果都是『沒興趣』。所以,儘管有懼怕與禱告,我幾乎是存著敷衍的心情去見亞伯。
我們花了兩天的時間在一起,總共約十一個小時,分手時,我們沒有做出任何重大決定。這種會面最累人的部分,是你必須在幾個小時之內做出決定,還得準備一篇詳盡的說辭,解釋拒絕他的理由,因為家人必須在社區中保留顏面。拒絕的理由必須認真而明確,譬如『醜陋』、『瘸腿』、『暴力』、『好色』、或『智能有問題』,而不是任何無關緊要的關點,如政治、神學、女權主義、人權、貧窮、或其他的。
人們會如此說:『他受過教育,有五位數的年薪!』『他是某某人的女兒或姪女。』『他是獨子,是惟一的家產繼承人。』『她非常美貌。』『你還想要什麼?』我母親問我:『和永恆相比,三、四十年算得了什麼?』即或是相當不幸的婚姻,它也微不足道。假如你同意婚事,啊哈!接下來便是一連串的熱鬧歡慶!
那麼,我和亞伯到底是怎麼相處的,為什麼我們會做出這種結果?坦白說吧:我對他並不是『很有感覺』。你要知道,我也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當他出現時,我的心並沒有如小鹿亂跳。當然,就像做石蕊試紙的實驗一樣,我一直期待這種感覺會發生。他察覺到我的遲疑,他尊重我的感覺,為我保留一條生路:『回去告訴你父母,你需要一些時間考慮,等你宣告壞消息的時候,你已經回美國去了,風暴也不會太難處理。』這種建議使我欣然釋懷。我們同意在做任何決定之前,彼此通信兩個月。但是用不著那麼久,神的聖靈便盤據了我心。
回種的八小時火車上,我清醒地躺著,我憤怒地與『心動』這個念頭搏鬥。我拿出內心一直尋覓的條件清單,我大吃一驚,我發現亞伯已經把我『應該』尋得的東西顯明了。這是什麼意思?
1.我深深感受到他的誠實與平凡,這是我欣賞的特質。
2.他並沒有玩啞謎,催促我去找尋他。我認為,這正是西方朋友們開始要『彼此認識』時,會起而反對的事情。
3.他是家中的長子,自從他父母死後的這十年來,他都在照顧弟弟妹妹。這是他仍未結婚的單純理由。
4.他能夠安靜而深刻地感覺神在世上、在他生命中的同在。他具有平穩而滿足的東方色觀點。
5.他並不以他的成就或背景為重(我是從別人那裏了解的)。
6.在他的婚姻中,他要一位擁有自己心思與意念的女人,他定意要鼓勵她獨立。他母親是他的典範,非常類似我自己的情況。
7.他愛世上的人,為世人的悲傷而感到痛苦。
8.身為醫生,他十分確信神的奧秘超越了人的掌控力。
我可以繼續列出許多。
我發現自己無助地被亞伯吸引回去,我必須擁有他才能夠完全。我想到傳道書中的『擁抱有時』,也許那個時候到了。我開始對我母親的心境產生共鳴:我還想要什麼?就像一隻狗追逐自己的尾巴,我不停地兜圈子,想要整修我的需要以能『心動』,卻慚愧地下結論說:『心動』是危險的騙局,它是不幸與危險的明確信號。成熟的愛情不是那種棄絕謹慎與智慧的魔力愛情,惟有成熟的愛情才可以培育出穩定堅固的關係。
十月是亞伯和我約好決定未來的最後期限。雖然已經做了許多家世背景的調查,我們都覺得需要儘快更多彼此認識。我們不像約會中的情侶能互相陪伴,這都沒有關係。重點是什麼?溝通才是最重要的,藉著書信與電話,它樂觀地在增長。假若一個人在另一個人出現時很容易就沈緬於自我之中,而不願在重要的事上有健全的交談,在這種情況中,我不知道形體的同在是否為一種妨礙。我很震驚西方世界那種快速的肉體關係,它對愛情很容易因情慾與依賴產生曲解。因為『身體』走在『存在』之前,以至於許多關係都化為烏有。
我一直禱告,並試著不要向太多美國朋友談論這件事,因為我知道他們的問題是找不到答案的,而且,我不認為他們能了解。我們的世界和道路是如此不同。
而且,我並沒有戀愛。
然而,九月時,我們的心超越了時空的距離,聯結在一起。十月,亞伯寫信問我是否要在婚禮誓言中將『順服』改換成別的一些更誠實、更真實的詞句。我感謝他的提醒,我會留意。十二月底,我們在他參加崇拜的大教堂裏舉行婚禮。
在這個婚姻中,我感覺到一種屬天的祝福,它不僅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更遠遠地存在廣大的世界中。婚姻並沒有減損我們的生活,反而使我們兩人事奉神和事奉世人的生活更加豐富。我們每天所共享的食物、語言、信仰、及文化,都是一種持續中的盟約,以保護我們先祖平凡的禱告與渴望。雖然我們生活經驗的細節不同,但是我們兩人生命中過去三代的主要影響力卻是相同的。
每天,我們以最少量的引言和解釋來接受彼此,它令人心滿意足。隔著千山萬水與遙遠的人群,我們追想許多年前在印度發生的相同故事,我們默默地一同含首。我想知道,這些愛情、擁有權、和記憶的連結,可以避免掉世上多少的悲劇?夫妻、父母、孩子和社區團體,可以藉著對互賴與聯繫的認知而擁有這種連結的力量。對於那些想要『心動』並發現自己永遠無法滿足的人,這種觀念依然是陌生的。
婚姻教導了我很多。最重要的是,它教導了我那在亞伯臉上神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