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01 17:17:03| 人氣1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活泉茶館90-金錢陷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活泉2年8月1日

  最近碰壁心情很不好,然後又因我老弟擅自買了房子,我老爹不高興,剛好我最近都沒有加班,一回家就罵我出氣──年紀這麼大還不結婚,丟他的臉,讓他在親友間抬不起頭來;工作十幾年,吃家裡、喝家裡,錢都跑到哪裡去了!……最後就要把我趕出門,叫我自己搬出去住。那時被罵得臭頭,我只能回答錢都被股票虧光了。
  記得以前在看「宇宙戰艦」這部卡通時,有一幕是宇宙戰艦引擎中彈著火,輪機長在臨終之前的指示是:「降低速度,但不要影響航程。」好一個「降低速度,但不要影響航程。」這似乎成了我的座右銘。
  只好關閉情感系統,由理智系統獨自擔綱,雖然少了一點活力,但運作起來還算可以。記得以前在思索「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所提到的「金錢流」遊戲,而我最近發現,「富足人生」這本書的九大步驟,正是實體的金錢流,而不只是「遊戲」。
  我實行第一個步驟,赫然發現,過去的129個月以來,名目上我共賺進了4670000元,平均每個月36200元,捐獻花了620000元,所得稅132000元,繳回家(含過年紅包)884000元,再扣除工作上的必要開銷(交通費等等)500000元,我的實質收入是2534000元,平均每個月19643元,更妙的是,我原本預估我的基金和股票現值大約有800000元,但在清查總資產時,連保險單的現值等等都要計算在內,計算結果,總淨值竟然有1500000元,這樣算下來,股票虧掉和我吃喝花掉,總共才1034000元,平均每個月用掉8016元,有點奢侈,但比我想像中每個月存2萬元,十年應有2400000元,再扣掉原本預估我的基金和股票現值大約有800000元,股票總共應虧掉1600000元少太多了!
  所謂數字會說話,它可以讓你從一團迷霧中走出來,不再生活在「想像」當中,也不必再被罵得一頭霧水。並且透過「富足人生」提出的「生命能量」我也發現,為什麼耶穌會那麼稱讚捐了兩個小錢的寡婦。
  昨天跟大學同學聊天,他說有三萬元的收入就應該滿足了,他現在才二萬多;而教會中一個朋友月入四萬多,老婆剛生小孩,想實行聖經原則,要把工作辭掉,面對房屋貸款,又令他倍感壓力。
  在真善美進階講座中,提到父母應該負起教育兒女的責任──
---------------
  有關教育的「謊言」:
   ★將子女的心轉向他們的同儕 (群體生活)
   真理
   ★使父親的心先轉向兒女,再將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4:6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瑪拉基書4:6)
   ▲相信謊言的第一個明證是什麼?
   錯誤的優先次序
   ★以學校而不是以家庭為生活中心──申命記6:4-9
  「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命記 6:7 )
   ★卸下主要的教導責任──加拉太書4:1-2
  「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乃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 (加拉太書4:1-2)
   ★失去兒女特殊的感恩──提摩太後書3:2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婪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提摩太後書3:1~2,4)
   ▲我們在教育方面,信從「謊言」的第二個跡象是什麼?
   理想破滅
   ★剝奪妻子的成就感──提多書2
  「好指教少年婦人,愛丈夫,愛兒女,謹守,貞潔,料理家務,待人有恩,順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毀謗。」 (提多書2:4-5)
   ★對學校厭倦──傳道書 12:12
  「…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傳道書12:12)
   ★缺少和睦相處的家庭──雅各書4:1
  「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裹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 (雅各書 4:l )
------------------------
  然而在現代的社會若要父母負起教育兒女的責任,勢必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說──雙薪家庭,經濟上的壓力,哪有那麼多的空閒;就算有空,那又要怎麼教?…… 目前正在研擬可適用於大多數人的對策。
  有一套理論叫「雙引擎噴射機」,就是當一具引擎故障時,另一具引擎仍然可以繼續執行飛行任務,而不墜機。最近我認識的一個印刷廠的部門主管,他們公司倒了,他說:「還好,房子沒有貸款,老婆還有工作,先休息個半年,領失業救濟金,目前能找到的工作,薪水頂多三萬多,比現在六萬多少太多了!」在「富足人生」計劃中的資產計劃,這資產正好可以成為這雙薪家庭中的一薪。只要現在我的資產每個月能固定創造二萬元的收入,它就符合這個資格了。因此要符合聖經原則來生活──只要不貸款,有適當的資產計畫,父母自己教育兒女仍是可能的。
◎「Our Daily Bread」──蝸牛
 ★馬可福音10章17-22節
17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
18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19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20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21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22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
  有隻鶴在河流中覓食蝸牛,忽然有隻天鵝來到牠身旁。鶴從未見過天鵝,就問:「你是什麼?」「我是天鵝。」「你住在哪兒?」天鵝說:「天堂。」接著天鵝告訴鶴那裡是一個金碧輝煌、美麗無比的城市。「那麼美的地方,有蝸牛嗎?」「恐怕沒有」「那我就不想去了,我只希望有蝸牛可以吃!」
  有些人可能就像故事中的鶴,沈溺於屬世的財寶,而不會享受天父所賜屬天永恆的財富。就如馬可福音第10章所記載的那位很富有的年輕官員,愚蠢地選擇屬世財寶而不在意屬天的財富。
  如果你未曾相信基督救贖的恩典,可能是因你被短暫的歡樂與財富所阻擾。不要讓這些事務阻擋你親近救主。當你決心跟隨主時,「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羅西書3章2節)比起屬天的榮耀,世上的財富只不過是那隻鶴所喜愛的蝸牛。RWD
●用不能留住的換取不能失去的,就是聰明。
***********
其實我們都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但如果我們不跳脫這迷惑人的陷阱,我們就很難改變現在的方向。以下是「富足人生」一書中,所論及的金錢陷阱:
●金錢陷阱:舊版金錢地圖
 ★金錢:致命的吸引力?
  如果有人拿槍抵著你的胸肋部位威脅:「要錢還是要命?」你會怎麼做?
  確實是有方法,讓內外生活取得平衡一致,讓自己在工作、家庭與心靈三者之間,取得協調。當有人拿槍抵著問:「要錢還是要命?」時,可以瀟灑地回答:「錢、命我都要,不勞您費心。」讓手槍與槍手同時都消失無蹤。
  ※不是謀生,而是找死
   在眾多的人口中,不管是沈迷於工作,還是勉強忍受工作,似乎都不能真正選擇是要錢?還是要命?為錢拼命佔去所有清醒時刻,只餘下微不足道的少許時間來追尋生命的意義。
   想一想,有多少人下班後,比去上班之前更加生龍活虎?我們在一天「謀生」之後回家,是更有活力嗎?我們是蹦蹦跳跳地衝進家門,神采煥發,精力充沛地準備跟家人共度美好時光嗎?工作應該為我們帶來的生命活力在哪裡?其實,我們大部分不都是更接近「找死」嗎?我們的工作不正是在慢慢扼殺我們的生命──健康、人際關係、歡樂和奇妙的感覺──嗎?
   每個禮拜天早上我們前往爬山的車程當中,我那個朋友總是對我說:「葉俊成,你知道嗎,我每個禮拜都很盼望這一天(爬山日)的來臨……。」
   我們到底要犧牲、放棄夢想到什麼地步,來保住經費和飯碗?
  ※工作代表身份與地位?
   即使我們有財力可以放棄工作,不需要再委屈限制我們的樂趣與價值觀,但心理上卻總是放不開,而一味以工作來代表自我的身份和價值。
   工作取代了家庭、鄰居、政治參與、教會,甚至配偶,成為我們最重要的搭檔、愛的源頭,以及自我表達的場所。當人家問你「你從事什麼行業?」的時候,你的感覺如何?當你回答「我是___」時,是覺得驕傲?還是覺得羞恥?你是否給平凡的職業加上特異的行頭,以便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我們是否變得以薪水的高低來衡量人的價值?
  ※努力工作,換來焦慮、不安
   心理治療師道格拉斯.拉比爾在所撰寫的書《現代精神錯亂症》中,記錄了這種「社會不安病態」。他的診療室有川流不息的「成功」專業人士,身心俱疲,心靈空虛,向他發出因關心物質主義而導致精神與肉體健康受損的危險訊號。拉比爾發現,以個人的充實成就感與意義的代價,換取專注於金錢、地位、成功,導致他手中60%的病例,人數約有數百,產生憂鬱、焦慮,以及其他各種與工作相關的精神失衡現象,其中包括無所不在的「壓力」問題。
   雖然早在將近半個世紀以前,每週正式的工作時間就已訂定為四十個小時,但許多專業人士都覺得,必須加班,甚至賠上週末,才能跟上競爭腳步,不被淘汰出局。我們的工作量提高,享受生命的時間相對減少(可能可以享受的生命也減少),我們按照賺錢的方式,發展出一種全國性的不安病態。
   債務是我們的主要包袱之一。我們所負的債務與缺乏儲蓄,使我們必須機械式地從事朝九晚五的工作。因為有了房屋、汽車貸款與信用卡借款,我們根本沒有本錢辭掉工作。
  ※工作日賺錢,周末花光光
   一般美國消費者都是在週六掏出辛苦賺來的錢花用。我們以為工作足以付帳單,但我們常花費在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上,所以必須更努力工作才能賺更多的錢,才能再花錢買更多的東西來……。
  ※幸福何在?
   情形越來越清楚,在起碼的舒適之外,金錢買不到我們所要追求的幸福快樂。
   來參加計畫的人,不論收入高低,都表示需要「更多」才能得到幸福。於是我們做了一個統計,結果讓我們非常震驚:大部分的人都習慣性地覺得不快樂,而且不管有多少錢都一樣,即使財務富足的人都不一定覺得充實、滿足。在同一張表上,我們也提出另一個問題:「你需要多少錢才會覺得幸福快樂?」你猜得到結果嗎?大約50%到100%答案永遠是「比現在更多」。
   追蹤一千名樂透獎得主十年,很少有人覺得比以前更幸福,也不知道要怎麼處理那筆錢;而且竟然有相當多的人在六個月後更不幸,離開了原先自尊自重的工作,又得了自覺不應得的獎金,轉而求助毒品,墮入孤立無援的深淵。
   我們處身在最富足的社會裡,享有環遊全世界的特權,卻套牢在石磨旁,輪迴奔波在家與工作之間,心靈永遠渴望嚮往地平線外的一點曙光。
  ※過度消費,耗盡地球資源
   即使只是私人的地獄也就夠悲慘的了,更何況它不僅只影響個人!我們自認富足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日益趨向毀滅。我們的債主不僅只是「銀行」,我們也向未來的後代子孫借貸,向慷慨的大地母親借貸。
   我們完全忽略了一項事實,我們之所以能享受目前的富足,是因為大自然免費的恩賜──土壤、水和空氣,完全不花人類分毫,但卻過度承受重擔。我們正面臨殘酷的潛在事實,有一天地球可能無法再維持生命,至少是無法維持我們所知而希望保存的生命。
  ※更多就好嗎?
   大部人要打拼「找死」,是因為普遍相信美國迷思「更多就好」。我們的工作生活就建立這「有更多」的迷思上,期望隨著時間的累積,會賺更多的錢,會更負責任;在專業領域裡力爭上游之後,會更加振奮;最後,希望能夠擁有更多,更有特權,也更贏得社會的尊敬;結果習以為常地對自己期望更高,對世界的需求也更多,而永遠不滿足。經驗告訴我們,擁有更多,想要的就更多,對目前的情況就越不滿意。
   「更多就好」是鞭策我們的原動力,讓我們每三年換一次車,每發生一件事或每一季就買一件新衣,每次付得起房價就換個更大更好的新房子……。雖然經濟有驚人成長,雖然擁有更多能讓「生活更美好」的機器、裝置和電器用品,民意調查卻顯示,美國人覺得比二十年前更貧乏。
   在宣稱「更多就好」的環境下,「足夠」就像地平線,永遠都遙不可及,你失去能力,無法在滿足點上見好就收。
  ※成長的極限
   「更多就好」的經濟遠景是「成長就是好」。
   現代經濟崇尚成長,理論上,成長能夠消除貧窮;成長會提升生活水準;成長可以降低失業率;成長才能追上通貨膨脹……只要水漲,各方面就會隨之船高。
   只是我們忽略了經濟成長的能源來自大自然,而即使在最佳狀況下,自然資源也絕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現在更是處於耗盡邊緣。
   自然是有極限的。就物理層面來說,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永遠成長。
  ※打破「只要有錢,什麼都可以買」的迷思
   我們有一個牢不可拔的信念:我們有消費的權利。只要有錢,什麼都可以買,而跟需要與否、適用與否,甚至享受與否都無關,這是自由的國家;如果沒有錢,管它三七二十一,信用卡是幹什麼用的?人生目標就是生活、自由和物質追求。
   我們絕對不是質疑擁有私人財產的權利,只是想突顯出我們心靈受消費主義影響之深,這項權利的地位也許還遠超乎自由社會的其他權利、特權和義務之上。
 ★製作新的金錢地圖
  ※信念模式與消費意義
   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類,不是以固定行為來反應所受到的每一個刺激,人類可以自己創造反應模式。所有模式的目的本來都是在提高生存機會,模式經過紀錄,經過測試證實有助生存之後,就很難加以改變;炒洋蔥的香味會讓我們流口水;看見紅綠燈我們會踩煞車……。但問題就在:不是所有模式(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模式並不是)都與客觀事實相關,然而卻頑強地控制著我們的行為,甚至讓我們經常為維護解釋模式而忽略或否認事實。
   跟「地球是平的」一樣,我們的財務概念和行為中,到底考慮、顧及了多少事實?雖然我們大半都沒有意識到我們有財務信念系統,但這種盲目無知卻將我們禁錮在自己所建造的牢獄裡。
   情緒低落、寂寞、感受不到關愛的時候,我們怎麼辦?經常是買東西來轉換心情;慶祝好運道時,我們也買東西;無聊時,我們更是買東西;覺得生命中應該還有其他可待追求時,我們還是買東西。
   這些沒有一件是錯的,這些都只是我們的行為而已。我們學會尋求物質式的解決之道,解決從心智、腦部、精神各方面所發出的失衡訊號。基本上,我們是想用實際的消費行動,來滿足心理與精神上的需求,可是怎麼會變成這樣?
-------------
◎上帝的小叮嚀: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言14:12)

台長: Sam
人氣(1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