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2年6月25日
◎生活花絮
這禮拜天從淡水的興福寮到向天池,沿路都在樹蔭底下,是一條可以不用撐陽傘的登山路線,不過這可不是一條輕鬆的路線喔!上山1.6公里,大約要1.5小時,在炎炎夏日之下,從低海拔向高海拔前進,是越走越涼快。直到向天池攝氏28℃,吃端午節的肉粽,喝冰仙草,睡個午覺還真是有點冷,下次可要記得帶冷氣房中的毯子,以備不時之需。
向天池那邊有一種昆蟲,張開翅膀是蝴蝶的豔麗,合起翅膀則像是一片枯葉,應該是「枯葉蝴」吧!
◎人文主義宣言(1933)(a)
1.「人文主義者(b)認為宇宙自然存在,並非由神創造。(c)」
2.「人文主義者相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不斷演化的最終產物。(c)」
3.「人文主義者認為生命是有機體,因此傳統的『精神-肉體』二元論,必須摒除。」
4.「人文主義認為,人類學和歷史學清楚地說明了人類的宗教和文化,是人和自然環境及社會傳統接觸而逐漸發展出的產物。一個人生於某特定文化環境,必會受該文化的薰陶影響。」
5.「人文主義斷言,現代科學對宇宙本質的說明,使得我們不能接受以神意或超自然的力量(d)解釋人的價值。(d)」
6.我們確信,有神論、自然神論、現代主義及其他各種所謂的新思潮,均已過時。
7.「宗教包含對人有意義的行動、目標和經驗。宗教不能拒斥一切合於人性(e)的活動……。」
8.「人文主義,認為人生的目的,是在今生今世(e),追求個性的完美與發展。(e)」
9.「人文主義者的宗教情操,不像傳統崇拜及祈禱的態度,而是表現在對個人生命(e)高度的自覺,以及努力合作增進社會福祉上面。」
10.「因此,人文主義者沒有純粹宗教上的情操和傳統對神信仰的態度。(d)」
11.「人將憑著他對自己本質及機率的認識了解,來應付人生的危機(f)。這種理性勇武態度的建立,有賴教育的培養和習俗的支持。」
12.「人文主義,認為宗教應當能增加人生的樂趣,因此著重在培養人的創造力,並鼓勵人努力增進生活的滿足。(e)」
13.「人文主義者,認為一切協會和機構的存在,都是為了使人生更充實。人文主義的目標和計畫就是藉著明智地評估、改變、掌握和引導這些協會和機構以增進人類的生活。因此宗教機構、宗教儀式、教會的方法和社區的活動必須隨著經驗,迅速地重組,才能在這現代化的時代中,有效地運作。(g)」
14.「人文主義者堅決相信,現有之貪愛錢財、追逐利益的社會是不夠的(h),因此必須著手徹底改變方法、控制的型式及動機。我們必須建立社會化的合作經濟制度,以平均分配生活之所需。人文主義之目標,是建立一個自由的大同(i)社會,人們能依其意願,竭智合作,為公益出力。人文主義者要求在一共有的世界裏,共享生命。(j)」
15.「我們斷言以下各點:(1)人文主義肯定生命,而非否定生命。(2)人文主義尋求生活的諸多可能性,而非逃避生活。(3)人文主義致力使所有的人,而非僅有少數人能擁有美滿的生活……。」
----------
(a)這些信條直接引自「人文主義宣言」(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May/June issue of The New Humanist, 1933[Vol.6,No.3])
(b)人文主義是一種宗教。
(c)人文主義的機據進化論。
(d)人文主義抗拒神、聖經和聖經的道德觀。
(e)包括各種性變態。
(f)嘗試減少死亡。
(g)公開攻擊教會與基督徒。
(h)反對美國自由企業系統。
(i)大同世界政府。
(j)社會共產主義。
----------
●剖析
第一、二、三條:
★直到目前為止,他們對教育所造成的侵襲與毀壞:現世人文主義目前已成了公立學校的宗教信仰。
★教育可能中立嗎?
*教育不可能中立。傳授無神的知識就是現世人文主義的宗教信仰。
*杜威(John Dewey)首創進步教育,是1933年人文主義宣言的發署人之一。
*波特爾(Charles Francis Potter)對現代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很深的影響,他曾說道:「教育是人文主義最強大的盟友,每所美國的公立學校都是人文主義的學校。」
☆請注意他這句話的前後文(如下)。
■人文主義:新的宗教信仰
「因此教育是人文主義最強大的盟友,每所美國的公立學校都是人文主義的學校。那些教導神的主日學,每週只有一次一小時的課程,而且只教導少部分的學生,如何在每週上五天人文主義的課程中力挽狂瀾呢?……
所以現代教育非常人文主義化,除了人文主義之外,任何的宗教信仰都沒有未來。美國今後的宗教以及世上未來的宗教,或許與我們在本書中所倡導的人文主義信仰不盡相同,不過會十分類似,並將持同樣的精神。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John Dewey)博士對於普世教育改革極為熟習;現代教育的新型態就是由他一手推動的,並多半延襲他的方式。他對所有研究『人文主義宗教』及『未來宗教』的人,發表過以下的談話(Forum, March 1930)
『我認為,未來之宗教極可能產生一種信心是建立在人類經驗及人際關係上,從而產生對人類有共同一致興趣的必要感,並激發人們把這種感覺付諸行動,成為事實。』
上面這段話,孕育了人文主義宗教的盼望與計劃。
不僅公立學校的教育是人文主義的盟友,科學本身即是人文主義之母。威爾遜牧師(Rev. Edwin H. Wilson)說過(The New Humanist April 1929):
『事實上,被我們稱之為人文主義的,是種微妙、具滲透性的影響力。隨著科學知識的進步,只要和人類生活切切相關,它就會從其中很有組織地成長茁壯。』
若要科學負起倡導人文主義的職責,就必須找出它與人文知識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將之整合,使它能充分地完成人類的目的。這是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不過許多人已開始為此而努力。」
引自Humanism: a New Religion, 128, 129頁,寫於1931年。
■在法院裡,人文主義者所訂定的「公平」法規與聖經中公義、憐憫的法則相互牴觸。
◆法律為什麼必須以聖經為基礎?
‧從本質來說,每個法治體系都有宗教的基礎。
‧法律制定道德標準,不拘是屬神、或是屬人的。神的律法促進生命,人文主義的法律則促使死亡。
‧人文主義的進化論將人貶為動物的一種。
‧根據人文主義判決的訴訟案件,認為扼殺胎兒及殘障兒童是合法的,他們還懲罰那些不肯合作的醫師及醫院。
◆法院如何依據人文主義的推論而不根據聖經的權柄來做判決?
‧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墮胎合法化,所依據的就是人文主義的推理。
◆人文主義的推理如何使法庭做此荒謬的判決?
‧紐約州最高法院規定其立法機關,必須決定哪種人擁有生存的權利(Byrn v. New York City Health and Hospitals Corp., 31 N.Y. 2d 194, 335 NYS 2d 390, 393-1972)。
‧加州最高法院判決:殘障兒童可為自己的出生進行控訴(Tupin v. Sortini, 31 Cal 3 220-1982)。
‧有對父母控告加州的一間醫院沒有在產前告訴他們可以接受胎兒腦部是否受損的檢驗,法院因此判決這所醫院賠償九十萬美元的損失(Tupin v. Sortini)。
‧德拉瓦州的檢察官發佈意見,認為某醫師因未能用致命的鹽液針劑殺死胎兒,足以構成失職行為的刑事案件(Philadelphia Inquirer, June 9, 1979)。
‧印第安納州的法庭、父母及醫院容讓一個父母不想要的新生嬰孩饑餓致死(Infant Doe v. Bloomington Indiana Hospital-1982)。
第四、五、六條:
☆請注意擁護人文主義信仰的人物,如何猛烈抨擊超自然的事蹟及神的作為。為了他們的宗教,勢必如此,因為他們以人取代了神。
神在基督徒生命中所行的神蹟是駁斥人文主義最有力的事實及論據。正因為如此,神要向那些對祂心存誠實的人,大大地彰顯祂的能力(參閱歷代志下16:9)。
在以色列民背道的時代,神興起一位大有勇氣的先知,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 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 神、就當順從巴力……。」(列王紀上18:21)
眾民都「一言不答」;因此他著手現場示範,好使眾民能夠目睹神超自然的大能。我們的時代和以利亞的時代有許多驚人之處。
現代的「巴力先知」應許人類烏托邦式的個人自由、婚姻樂趣、財務的保障及永遠的健康。結果卻是受惡習的捆綁、上百萬件破裂的婚姻、財務上缺少安全感的束縛以及令群醫束手無策之新疾病的蔓延。
是時候了!基督徒應該挺身而出,藉著克服惡習、修復破碎的婚姻、在財務上經歷神的供應,並因遵循聖經原則而享有健康;讓神在我們身上彰顯祂超自然的能力,使世人知道真神是誰。
★人文主義如何拆毀了家庭的權柄架構?
△人文主義的「闡明價值觀」課程,教導兒童抗拒神的權柄及父母的權柄。
△假藉政教分離的名義,挪除公立學校及公家機關中任何含有基督教思想的事物。
△因著離婚法律的自由解放,毀壞許多婚姻及家庭。
△制定「兒童權」法,來攻擊家庭。
△基督徒父母因提供兒女敬虔的教育而遭控訴。
第七~十條:
★當人文主義者提到滿足時,所指的是在各種變態的形態中,得到感官的享樂。
★人抗拒神的道德標準時,會產生什麼後果?
△當神的道德標準被挪開後,人文主義者就能使姦淫、「同性戀」、亂倫、及其他形式的性變態合法化(參羅馬書1:26~28)
當人們不敬畏神、嘗試自己斷定是非標準時,所有的道德標準都變成相對的,結果各人任意而行。以下僅是幾個悲慘的案例:
△明尼蘇達州某宗派出版了一本手冊,鼓勵眾教會接納「男同性戀」及「女同性戀」,並幫助他們「慶賀」他們的生活方式(Minnesota Council of Churches, “Statement on Ministry to and with Gay and Lesbian Persons” –October, 1982)。
△紐約最高法院在1982年判決某32歲的「男同性戀者」能夠領養現年43歲的「男同性戀者」為其養子(Adult Anonymous II, SU NY Sup. Ct.【Asch, J.】, July 8, 1982, 452NYS 2d. 198)。
同性戀猶如熊熊的森林之火,神警誡道,任何容許同性戀存在而不加攔阻的國家,必會遭到令人震驚的毀滅。
第十一條信條提到「人生的危機」。所指的是罪在心理、生理及情緒上產生的後果;這一點連人文主義者也承認會發生。如今,有許多學校都教導「死亡的技術」,而行醫的多以「機率」為基礎,使得這信條的破壞力更猶如虎添翼。
第十二、十三條:
為了執行他們的計畫,人文主義者必須強行控制所有教會及基督教機構。這正是他們全力以赴的策略。
----------------
基督徒應是世上的鹽。不過,只有那些擁有耶穌在馬太福音5:1~12所解釋之內在特質的人,才是有功效的鹽。
鹽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扼止腐化的蔓延。當基督徒失去他們的效用,他們「……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馬太福音5:13)
被踐踏在腳底下代表對基督徒正式的迫害與審判。
----------------
★當人拒絕神的主權,會產生什麼後果?
△拒絕神的主權引人追逐死亡-加拉太書6:7~8。
△人文主義式的放任使自殺成為青少年的首要死因。(Chicago Tribune, May 30, 1982)
△不道德的行為導致性病的流行。(泡疹II型及愛滋病)
△人文主義者對神終極的違抗行動就是自殺。
★聖經的原則:自由原則--此項原則的重點之一是財務的自由。
神希望祂的子民得著自由,撒但卻想要他們被綑綁。然而,自由的目的不是為自己積儹錢財,而是能「分給有需要的聖徒」(參閱羅馬書12:13),並賙濟窮人(參閱箴言19:17)。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
每位基督徒必須體認,他是神的管家,他所擁有、所管理的其實都是屬於神的;有一天,他必須為神所託付他的一切,向神交帳。在那大而可畏的日子,神要設立祂永恆的國度。
「……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11:15)
第十四條:請注意這條信條中令人震驚的前後不一。它提到人們「依其意願地」分享財產,但在十幾個字之後又提出共享生命的要求。聖經的原則是美國立國的根基,但是這一條信條清楚地抨擊聖經的財務原則,公然地提倡社會共產主義。
第十五條:1933年人文主義宣言的最後一條信條,揭露出在文件之中聽來純真清白之陳腔濫調背後的真實謊言。它說道:「肯定生命,而非否定生命。」然而透過人文主義者所立的法規,每天有四千個嬰兒的生命遭到否定。
它說道:「尋求生活的諸多可能性,而非逃避生活。」然而人文主義帶來吸毒、酗酒、不道德及許多其他逃避個人責任的方式。
它強調「使所有的人,而非僅有少數人能擁有美滿的生活」。神清楚地表示,祂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得救,但結果卻不是如此,因為「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4)。
★人文主義的政治目標是什麼?
△嚴謹的人文主義之政治目標是大同世界的政權,由人、而非由神控制。
△大同世界的政權要求控制所有的金融;因此人文主義者攻擊自由企業、私人獨資、及家庭或企業的資產。
★神容許人文主義權勢的興起,好激發基督徒:
a.認我們及我們先祖的罪,並轉離罪惡──耶利米書14:20;約翰一書1:9。
b.建立家庭做為基本的學習中心。
c.學習聖經的原則並依此生活。
d.不論個人、夫婦、家庭、教會、及企業都學習不同流合污。
「……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得前書4:1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