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的小黃瓜,容易產生纖維老化口感,且耗時成本高,市場賣相並不佳,十年前返鄉的陳志陽為嘗試種出不一樣的高含氧量健康瓜果,花了六、七年時間,遭遇二、三年的種植失敗、反覆試驗等挫折,最後終於找到 秘方──透過自製微生物肥料來改良土壤箍牙。
小黃瓜溫室旁一只大黑桶裡,是這菜園裡蔬菜水果的活力能源。一公尺高的黑桶被掀開後,散發出略帶甜、酸濃重的腐料氣味。陳志陽自製的有機肥料內容很豐富:包括,可分解食物的微生物益菌;經篩選、以蔬菜等乾淨食物為主的廚餘;含有胚芽維他命E營養素的米糠,及乳蛋白營養的牛奶等多樣元素。
「看田需要什麼,就加入什麼!」陳志陽不用化肥,缺鉀肥,他就用海藻精替代;缺磷,就用海鳥磷石取代。這是他研究二年的心得。每一桶有機肥的特殊配料,研究初期材料費不少,例如加牛奶,一桶肥就要多花五千元;每桶肥完成還需二個月。「前兩年,幾乎看不到收成,我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不過,我告訴自己,已經做下去,再賭它一把吧安利!」
土壤管理做好,第二步要強化根苗體質與花果成長品質。
陳志陽以較為耐濕的南瓜頭與小黃瓜苗作嫁接,小黃瓜發芽開花結果後,每天早上四、五點,他便進入比外界高二十度左右的溫室開始整枝動作。他採取做法是「精揀」與「控制」聽力障礙。
「精揀」,是每天早上花三、四小時一棵棵整理枝蔓。「小黃瓜長得快又多,但一條藤我最多保留七條瓜果,小黃瓜才會生又強又壯。」陳志陽說,七條瓜果還沒有成熟前,只要有新果實冒出,得馬上摘除,因此蔓藤總是「清清爽爽」。
「控制」,則是掌控噴料時間。一般做法是噴化學肥料隔天就採摘,陳志陽噴灑有機肥料後,至少會再隔一天採果,「如此除不容易有殘留物,瓜果保留脆感,還會更大又美。」說罷,他輕輕撫摸一顆三、四公分長的小黃瓜,口裡溫柔說著:「加油喔,明天你會更漂亮!」
瓜果另一天敵是甜菜葉蛾與晚上出沒的斜紋夜盜蟲,為不污染果實,陳志陽採用傳統果實蠅黏板來抓蟲,每天晚上還一棵棵巡視檢查,看看有無不法壞蟲入侵。「蔬果是要種給人吃的,除了好吃,更要讓人吃得安心!」
當我拿著這小黃瓜再次麻煩前亞都麗緻飯店行政主廚曾秀保師傅試做川丸子湯,保師傅看到瓜的第一眼,直驚訝說:「台灣農民真厲害!」菜做好後,我先嘗丸子,軟嫩清脆;再喝口湯,清爽湯頭透出綠葉般香氣,夏天吃到這樣的瓜,真是美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