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看了電影無間道。
對於沒看過無間道的人,我是建議蠻值得一看,而看過的人,則可以參考網路上的資料,有關無間道的介紹和評論都算不少,在此就不再贅述。
我個人給此片的評價是B-(註一)
這部電影的架構頗為老套,乍看之下可歸類為警匪槍戰片。但劇情的走向卻是不落俗套,不像一般的警匪片,無非就是正邪對決,打打殺殺,火爆場面接連﹔無間道裡面的人物處於正邪之間,人物的性格塑造較為深刻複雜,電影裡面的火爆場面也不多,槍戰的處理也是較為貼近真實,但其間的刺激緊張又能完全揪住觀眾的心。我認為無間道跟傳統警匪片的根本差異在於:意志對決的張力取代了傳統的暴力渲染,生死瞬間的變化取代了大量無端的殺戮。
還有電影鏡頭捕捉,剪接的恰到好處和配樂對於觀眾情緒的延長和渲染,劇中演員各個賣力演出,都是讓這部電影變得好看的原因。
”無間”一詞來自於涅盤經裡的”無間地獄”(電影開頭就有提到),無間地獄為18層地獄之最,在此處的生物皆落入永不間斷的殺戮中,生了就被殺死,死了又立刻復活,然後又立刻被殺,如此不間斷下去。據形容是最痛苦的地方。而”道”在此可以解釋為道路,無間道就是沒有終點的道路。
如果單就無間道一詞來看,並無快樂痛苦之分,人生旅程是無止境的快樂或是無止境的痛苦則因個人的人生哲學不同而各異,但這部電影的開頭很明顯的點出無間道是個永不停止痛苦的道路,後面劇情的發展和電影導演的解釋(導演劉偉強引用佛經的語言表達瞭這樣一個觀點:生不如死,死才是永生!),很明顯的讓這部電影充滿悲劇的色彩﹔也就是說,無間道這詞指的是無止境痛苦的人生道路。因此這部電影的情緒是悲觀的,頗有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味道在其內。人活著就宛如身處無間地獄,每個人都想要活的精采,活出自我,但現實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己成了別人的棋子,或是自己欲望的棋子,你越掙扎,越擺脫不掉。至於花了全身力氣掙來的快樂,在享受的同時往往又被衍生的代價所吞噬,人不禁自問,如果這就是快樂,那麼所謂的極樂世界,永生不死的天堂就會比地獄還苦的地方。
真正的快樂成了死亡,死後沒有知覺,沒有快樂,也就沒有痛苦。
但死真是唯一的救贖,輕鬆可以放下人生苦擔的答案嗎?似乎又是否定的。人有求生的慾望,有生存的眷戀,人生就算像永夜的黑暗,但依稀的星光,同行者給予關懷的溫度,卻又鼓舞了疲憊的旅者繼續穿越死亡的幽谷。因此在電影無間道裡的悲觀中,也有少許令人感到樂觀的部分,這就有待觀影者自己的發現察覺了。
無間道的歌詞頗能表達這樣的意境:(註二)
不!我不願意結束! 我還沒有結束!無止境的旅途.. 誰能改變,人生的長度,誰知道永恆有多麼恐怖?誰了解生存往往比命運還殘酷,只是沒有人願意認輸,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我們都在夢中解脫清醒的苦,流浪在燈火闌珊處....
看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終極追殺令”和”孤星淚”這兩部電影。終極追殺令的結局,沉默的殺手里
昂倒在血泊中,他的一生只是不斷的像機械般的殺人和不斷的訓練自己殺人的技巧(現實世界的人則是不斷如機械般的工作和不斷的訓練自己的工作能力),直到死前,他才知道什麼是愛,而愛他的小女孩則是將里昂所愛的一個盆栽植於土壤之中,盆栽接觸到大地,象徵著漂泊有了終點,里昂帶著愛而死去,反倒不是死,而是回歸。
孤星淚裡面,一個相信愛的人和一個相信法律的人,他們生命不斷的碰撞鬥爭,到最後,釋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我還記得去年看完這部電影時,我久久不能自己。整部電影的精神可以用孤星淚的原著悲慘世界作者雨果的一段話來作註解,同樣的這註解在我看來同樣適用於我對於終極追殺令和無間道的觀感。
唯獨愛令人感到心醉神迷。此外一切都是可悲可泣的。
愛和曾愛過,這就夠了。不必再做其他希求,在生活的黑暗摺子裡,是找不到其他的珍珠的。
愛是完滿的幸福。
記述於2003年8月23日17時。
註一:我個人對於電影的評價標準如下(當然這評價不脫個人情感主觀)
A++~A- 可列為經典
B+~B 可列為好電影
B- 心裡有些雜音,但還是好電影
C+ 可看電影,有參考價值。
C 看了不算浪費時間,優劣俱見。
C- 有些失敗,可看也可不看。
D+ 不算難看,但也算不好看。
D 有些難看耶!
D- 不知所云,蠻難看的。
E+~以下 不如去看八點檔還比較好。
註二:無間道歌詞全部如下,由劉德華和梁朝偉演唱
不 我不願意結束 我還沒有結束 無止境的旅途
看著我 沒停下的腳步 已經忘了身在何處
誰能改變 人生的長度 誰知道永恆有多麼恐怖
誰了解生存往往比命運還殘酷 只是沒有人願意認輸
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
我們都在夢中解脫清醒的苦 流浪在燈火闌珊處
去不到終點 回到原點 享受那走不完的路
既然沒終點 回到原點 我想 我們都不 不在乎
一路上演出難得糊塗 一路上回顧難得麻木
在這條親密無間的路 讓我像你 你像我 怎麼會孤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