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有一個特性,就是不能太長,因為觀眾要的是瞬間的驚嚇,所以如果鋪陳太久,就變得無聊了!最好能在很短的時間裡面達到「讓你嚇一跳」的效果,因此就電影篇幅而言,你常常看到兩小時、三小時的史詩鉅片,卻很少看到有人用超過兩小時、三小時的時間來拍鬼片,鬼片的篇幅通常都是短短的(不是沒有例外,而是通常如此),甚至也有人發展出一種多段式的鬼片,用好幾個短篇故事集合成一部電影,香港的《陰陽路》系列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多段式鬼片,西方以萬聖節為背景的奇幻驚悚電影也開始掌握這個原則。
說起萬聖節電影,在西方世界可以說是行之有年,1982年的《鬼作秀》(Creep show)就以五段故事集結成一部電影,2007年的《靈異萬聖夜》(Trick 'r Treat)在同一部電影裡面穿插不同的詭異事件,再讓這些事件產生某些微妙的關聯性,也是另一種型態的「多段式電影」,如今的《萬聖夜怪譚》(Tales of Halloween)把「多段式鬼片」的精髓玩到變本加厲,找來不同的導演分別製作不同的短片,再把一共十則短片融合在一部電影裡,每部短片都以萬聖節夜晚的奇怪遭遇作為主題,反正在這個群魔亂舞的時刻,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這十段關於萬聖節的詭異故事,每一段都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但是劇情光怪陸離、超乎想像,有小孩子太愛吃糖,所以把搶了他糖果的父母吃掉,也有小孩在萬聖節夜晚到你家敲門,跟你玩「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可是你給了糖之後,他照樣搗蛋,而且是拿出一把刀來把你捅到死(這種搗蛋也太過份了)!還有一個人聽完鬼故事走路回家,發現故事裡的女鬼一直跟在後面,只要一回頭,眼睛就會被她挖出來,還有綁架犯想要綁架萬聖節扮成惡魔的小孩,但是竟然抓到真正的惡魔,還有人雕刻完一整顆萬聖節南瓜之後,就被突然復活的南瓜給吃掉了…
《萬聖夜怪譚》是很有趣的節慶應景作品,但這種電影比較屬於「地下文化」,基本上也不是那麼正統、那麼主流,這種帶著邪惡氣息的電影,最主要的精神就是惡搞,所以很多故事看起來沒頭沒尾,非常無厘頭,而且大部分的故事都沒有結局,甚至沒有邏輯,不適合太正經的觀眾,也不適合凡事都愛探究「為什麼」的觀眾,但你如果熱愛西方節慶文化,熟悉這種B級片的黑色幽默,即使不是每段故事都喜歡,也應該可以看出一番風味。
很多人以為萬聖節就是小孩扮成鬼模鬼樣,到別人家裡要糖果的日子,但其實這樣的扮裝活動已經不分年齡,甚至不分國界,大人也可以開扮妝派對,或是三五好友來個鬼故事聚會,不像中國鬼節陰森嚇人、諸事不宜,西方鬼節可以作到百無禁忌,而且熱鬧有趣,如同《萬聖夜怪譚》這樣的應景電影,極盡惡搞之能事,卻呈現出這個節日「又驚嚇、又歡樂」的精神,也可以感受到西方人享受生活樂趣,並且充滿幽默感的民族特性,「派對文化」背後的精神或意義,其實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愛吃糖果的小孩竟然把父母吃掉了!
*你背後有鬼,千萬別回頭…
*最可怕的兒童殺人魔,一開門就一刀捅死你!
*連環殺人魔遇到外星人,演出一場狂魔大亂鬥。
*不要隨便霸凌人,小心惡魔來找你報仇!
*扮妝派對文化,顯示出西方人的幽默情懷。
*會吃人的南瓜,祝你萬聖節快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