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在魏德聖的電影裡面,總是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海角七号》裡面用彩虹的不同顏色,象徵不同族群的緊密融合,呈現出台灣多元文化的合諧精神,而在《賽德克巴萊》的下集《彩虹橋》裡面,又把彩虹當作是原住民賽德克族通往「祖靈之家」的途徑,也是一種追求靈魂自由的方式。這群為了尊嚴而慷慨赴義的原住民,把死亡當成另一種歸途,於是戰場上的壯烈犧牲,也因為信仰而少了恐懼,並且多了更多的平靜,以及更多的驕傲。
劇情承接上集,賽德克族發動三百多人一起「出草」(獵人頭),把日軍殺光之後,日軍發動超過四千名軍警人力進行血腥鎮壓,甚至投下毀滅性彈藥,以及致命毒氣,歷時超過四十天的慘烈圍攻,甚至是報復性的屠殺,造成賽德克族六個部落的一千二百餘人當中,有一半以上慘死,除了戰死的原住民勇士之外,更有許多婦人為了斷絕丈夫的牽掛,不惜上吊自殺而死,這就是當時震驚國際的「霧社抗日血戰」!本集的重點集中在日軍的反撲,以及原住民視死如歸的勇士精神,整部電影有一半以上的篇幅都是戰爭戲,比上集還要悲壯慘烈!
其實這種抗戰戲碼,在早期那個「愛國電影」的時代,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只是當時的這種電影比較偏重「政治正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我方塑造成英雄,把敵方素造成混蛋,藉以呈現一種洗腦式的愛國主義論調,卻少了歷史的客觀性,也少了一點人性。還好魏德聖雖然拍的是一部抗日電影,卻沒有盲目的激發仇日情緒,反而是用客觀,並且宏偉的角度來解讀歷史,所以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你不但不會仇視日本人,反而更能體會到歷史洪流之下,不同的人因為不同的立場而產生的矛盾與衝突,一切都只是為了生存而已。
本片的選角方式相當大膽,除了選用原住民來演出之外,更大量啟用素人演員,靈魂人物「莫那魯道」的年輕時代,是由原本是貨車司機的新人演員大慶來擔綱演出,戲份只集中在上集的前半小時左右,但是桀傲不遜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而中年的「莫那魯道」則是由原本擔任牧師的林慶台所扮演,此人用歷盡滄桑的神情,舉手投足都是戲,演出成績令人激賞!另外,馬志翔飾演和男主角敵對的部落頭目,在有限的戲份裡面仍有發揮,可是相形之下,徐若瑄、溫嵐、羅美玲、田中千繪等眾多美女,都在片中只流於串場作用,導致女性角色在這個陽剛意味十足的電影裡面,終究還是被犧牲掉了!
台幣七億元的成本,在好萊塢算是中小型製作,在台灣卻已經是天價,卻仍然在艱困狀態之下,拍出具有國際格局的史詩鉅作,不管在威尼斯影展如何因為政治因素而被矮化,也不管那些台灣政客又要如何沾這部電影的光采,來證明自己「愛台灣」(這些政客如果真的支持台灣電影,幹嘛不花錢去看,而要透過關係來看免費?) 但是魏德聖的一句「藝文的力量遠大於政治的力量」或許值得那些政客深思。
這是一部戲裡戲外都充滿熱血的電影!事實上,熱血精神也已經透過近期逐漸復甦的國片而不斷被強化。如果九把刀的熱血,是對於權威的嘲弄與抵抗,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積極目標,那麼魏德聖的熱血,就是把他個人的目標,擴展成對於這片土地的關懷與熱愛。無論是什麼型態的熱血,我都樂於看見這些創作者的生命力不斷的凝聚堆疊,並且創造無窮的可能性。這樣的熱血,多麼動人!
-------------------------------------------------------------------------------
*日軍發動數千軍力,準備對原住民血腥鎮壓!
*日軍的重裝武器連番轟炸,讓原住民死傷慘重!
*莫那魯道率領各部落的勇士,為了尊嚴而抗戰到底!
*即使戰到最後一兵一卒,我們絕不低頭!
*導演魏德聖的熱血,造就了台灣電影的里程碑。
*跋山涉水的艱苦拍攝過程,只為了實現心裡的一個夢。
*當時原住民的服裝、語言和文化,都經過細膩的考究。
*透過這部電影,把台灣的山林之美帶入國際。
*踏上彩虹橋,回到祖靈之家吧!那裡或許才是最美好的世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