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虐殺」為題材的驚悚電影,近來大行其道,其中又有許多的虐殺故事都設定在出遠門去遊玩的時候,所以「快快樂樂出門」的你,永遠不可能會「平平安安回家」,因為你可能會遇上『德州電鋸殺人狂』,一不小心還可能會闖入『魔山』,或者住進『恐怖旅舍』,更有可能會被抓到『恐怖蠟像館』做成活人蠟像,或者還會捲入駭人聽聞的『獵人遊戲』!
在「西班牙奇幻影展」以及「台灣金馬影展」都受到矚目的『獵人遊戲』,看起來和一般的虐殺電影沒有什麼不同,主要都是以鮮血淋漓的變態凌虐,以及緊張刺激的暴力追逐為賣點,再搭配上「肚子被劃開」、「頸動脈被穿刺」、「腳底板被貫穿」,以及「被火燒死、被車輾死」這些看起來「很痛」的畫面!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是著重刺激的嗜血觀眾,一定可以看得很過癮,可是導演的用意卻不只是賣弄血腥,而是透過這個充滿意外轉折的殘暴故事,反應存在於社會上的「青少年犯罪問題」,所以『獵人遊戲』竟然成為史上最有「教育性」的虐殺電影,在血腥畫面之外,也可以看見發人深省的一面。
『獵人遊戲』最大的特色,就是這群殺人兇手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罪犯,而只是一群缺乏管教的死小孩!這群人除了成群結黨、亂丟垃圾,或者抽菸喝酒、亂飆髒話之外,似乎不太可能做得出什麼壞事!一般人一定會想:小小年紀,怎麼可能壞到哪裡去呢?可是偏偏他們就真的壞透了!而且壞得毫無人性、壞得令人髮指!當男女主角趁著周末來到湖邊度假,卻很倒楣的遇上這群不良少年,當然逃不過被虐殺的命運,至於這群青少年的殺人動機,就跟台灣常見的「飆車族砍人」一樣,並不是有什麼深仇大恨,只是覺得這樣很帥、很好玩而已。
『獵人遊戲』以虐殺型態做為媒介,事實上卻充滿社會寫實的意圖,尤其以結局最耐人尋味。為了不影響觀眾權益,我不在這裡公佈結局,我只能說:編導透過這個故事,不只反應青少年犯罪問題,同時也呈現出一種「養子不教誰之過」的寓意,讓青少年問題不再只是青少年本身的責任,而變成父母的責任!當父母只會對孩子所犯下的錯事想盡辦法掩蓋的時候,小孩子會覺得「反正出了事,還有父母頂著」,所以永遠學不會負責任,也永遠無法在過錯當中學會教訓!
不少研究顯示:對於叛逆時期的青少年而言,家庭觀念日益薄弱,由朋友取而代之。他們很重視朋友,也很怕被團體排擠而成為「局外人」,所以他們的行為,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爭取「同儕認同」而存在,所以很多在這個時期學會抽菸的人,通常開始接觸「抽菸」這件事情的理由,都是因為「朋友都在抽,如果我不跟著抽,就不屬於這個群體」,這就是「同儕認同」這件事情真正恐怖的地方!在『獵人遊戲』裡,我們清楚的看到「同儕壓力」對青少年的影響,片中那群青少年,竟然在「首領」的一聲令下,被迫攻擊生命垂危的男主角,而且每個人至少要砍一刀,才能夠被視為這個團體的一份子!這種「無謂的義氣」以及是非不分的「盲目認同」,加上同儕壓力的從中催化,都是這類社會問題的成因。
可是話說回來,這部電影仍然是用成年人的眼光來看待青少年,所以除了把青少年「妖魔化」之外,竟然看不到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導致片中的這群青年殺手,除了制式化的「殘暴」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性格描寫,對於他們扭曲人格的成因或背景也少有著墨,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其實所謂的「叛逆少年」,內心裡面都是渴望被關懷的,而「叛逆」常常只是他們引起注意的一種方式而已!可是大人們常常只會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忘了聽聽他們的心聲,也忘了給他們多一點點的關注,這才是他們自暴自棄、向下沉淪的主因,也是多數的大人們始終忽略的重點。
----------------------------------------------------------------------------------------------------
*浪漫的求婚度假之旅,竟然演變成為殘酷的虐殺夢魘。
*殘暴的叢林獵殺遊戲,逃不掉,就只有死路一條!
*帶頭的青少年首領,個性殘暴乖戾、嗜殺成性!
*「同儕壓力」讓純真的青少年化身為殘酷的冷血殺手。
*家長知道自己的小孩犯下大錯之後,竟然想盡辦法湮滅證據。
*女主角凱莉雷利,不但有砍殺、撞車畫面,還要掉進爛泥堆,犧牲頗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