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03 13:11:58| 人氣1,39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六尺巷」今日社會難找到的睦鄰現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六尺巷」的故事,旨在宣揚睦鄰和禮讓的美德。相對於現代社會推祟的競爭和效率,簡直把「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的說法,當頭棒喝。物競天擇是本性,我們不能違背它。但是可以美化它,約之於禮法,這是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分別。

以前大戶人家,蓋了房子, 為了使家人及財產得到好好保護,會學築起高高的圍牆。 隨著富裕的人越來越多及土地供應不足,大屋與大屋相鄰,圍牆與圍牆之間需要保持距離。

那麼圍牆之間的最短距離是多少﹖

如果是零距離,隔壁便可輕易地爬過去對面,如果祝融光顧,更加會泱及池魚。有錢的人,不會貪這便宜。
如果是三尺,雖然可以保持行人暢通及防火。但是,盜賊也可以輕易地用「壁虎」爬上去,然後進入兩家。所以六尺是剛好,可以有效防火防盜。

基於實際的需要,六尺距離的巷,在中國的明清古鎮,到處可見,而相似的「六尺巷」的故事更遍佈大江南北。筆者相信,為自家各讓三尺時,可能會出現紛爭。但對於有錢築牆蓋大屋的富有人家,決不會為三尺之爭,放棄防火防盜的基本要求。睦鄰、禮讓可以是很好的妥協台階。筆者不是推翻「六尺巷」宣揚睦鄰、禮讓的故事。只是希望在這競爭激烈的世代,仍可以以互讓互利的精神,找尋「六尺巷」的距離。

平日的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間有些小矛盾而發生磨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有一方能夠“委曲求全”、豁達忍讓,就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從而維持和諧的氣氛。如果在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上斤斤計較、互不相讓,只會使大家都得不償失。當然,能夠忍讓的一方也必然是具有高度自信和堅韌品質的人。

以下是「六尺巷」的其中一個比較出名的故事,筆者喜用清朝明臣張英,因為他正是《雍正王朝》的軍機處張廷玉的父親。
安徽桐城是個古城,有條一百米長、二米寬的小巷,鵝卵石路面,巷的一邊為「宰相府」張氏宅,另一邊為吳氏宅。據縣志記載:康熙時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做官,鄰居吳氏欲侵佔地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氣焰。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曰:

一紙書來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意思很明白:退讓。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受到震動也後撤三尺,三加三等於六,才成了「六尺巷」。
張英(一六三七︱一七○八)先後任《一統志》《淵鑒類涵》《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等的總裁,對易經也極有研究。說到張英人們不一定熟悉,說到他的兒子張廷玉就會很熟悉了。《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的長篇電視劇中,就沒有少得了他的。張廷玉(一六七二︱一七五五),康熙時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雍正設軍機處,其規章制度均由他擬定。乾隆時又深得信任,加太保。為官於康雍乾三代,共五十年。這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場上也是少見的。《明史》的編成,就是他任總裁時的成果。他是張英的第三子,張英的長子張廷贊,也是康熙時的進士;張英的五子張廷瑑是雍正時的進士,官工部侍郎、禮部侍郎、內閣學士。因此在桐城當地幾百年來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的說法。

台長: 得得地
人氣(1,39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 個人分類: 隨心寫意 |
此分類下一篇:香港的黎明
此分類上一篇:我的模範老師

Little^o^sylvia
這些建物算古蹟嗎?
2007-06-06 01:45:51
版主回應
上面兩幅是貴州的明朝古鎮, 貴陽市40分鐘車程
2007-06-06 09:35:35
小美
其實我很喜歡睦鄰如親人好友般的感情, 但在香港難過登天, 我相信有些地方仍有這種溫馨的睦鄰關係.
2007-06-07 17:43: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