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0-29 10:00:00| 人氣1,4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在當下的人生態度——[莊子與你]9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慼,居喪不哀。無是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一怪之。」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大宗師〉第六段)

 

〈大宗師〉的主題是談生死問題,但死亡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原來並不指形軀的銷亡,而是指人對形軀的存在有一種難以自已的期待,卻因此必然帶來期待落空的心理打擊,由此衍生出種種失望恐懼,這恐懼即總名為「怕死」,然後又回過頭來投射到形軀銷亡之上,遂令人錯以為人之怕死,是怕形軀之銷亡了!

莊子在第六段,便藉著孔子與顏回的一段答問,來指出這心理上的關鍵要點。

顏回有一次向他老師孔子如此提問:「孟孫才這個人,他媽媽逝世的時候,他既沒有流淚,心中也沒有哀戚之情,守喪的日子更是一切如常,不顯悲傷,但竟然以善於治喪名滿魯國。他難道真的是一個浪得虛名的人嗎?我實在覺得很難理解。」

孔子說:「其實孟孫先生的處喪表現,可說是十分完美了,比一般只知按照既定儀式去治喪的人高明太多了!高明在那裏呢?就在一般人都是捨本逐末,早已無法回到生命清簡樸實的源頭了!但孟孫先生卻真能做到。他是怎麼做的呢?就在他的人生態度是完全忠於眼前當下這唯一真實的生命存在,他既不去追溯這眼前一幾是從那裏來的(不知所以生),也不掛懷這眼前的生命未來會走到那裏去(不知所以死);既不跟人爭先,也不故意落後,總之是刻刻都活在當下,所以他的人生刻刻都是圓滿無缺的。

但一般人卻不是這樣,他們總是心中預設了一個人生的藍圖,包括美好的人生理想、合理的生活秩序等等。於是在每一個當下就不免都是朝預定的方向前進,估量著下一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若化為物)。但事實上人所有的預期都是不必然會發生的,就算人為他預期的目標做足了準備,選用實現的或然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的方式來耕耘,也不能保證那百分之一的意外絕不會發生,於是意外的打擊就本質上難免了!這就叫「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在等待他其實根本沒把握的預期變化的發生實現)。也就是說:「當你預期未來應該有如此變化的時候,你怎麼知道它也許根本不會變化呢?或者:當你預期未來應該不會有什麼變化的時候,你又怎麼知道它也許已經開始變化了呢?」

真的,所謂「計畫趕不上變化」,所有計畫其實都僅供參考,心理上要隨時準備好隨環境變化而應變,也就是仍當以每一個當下為生活的重心,才不會被意外所打擊啊!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