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期間在霧峰的光復國中附近
找了土地公廟紮營
本來要入睡了
卻有排氣管轟然的幾輛機車接近
接著是幾個年輕然興高采烈的聲音
我心想。 糟糕。他們來玩鞭炮了
果然 接下來的一小時 就聽著鞭炮和年輕人的嬉笑
總算等到鞭炮放完了
「垃圾要收一哦。」這不是我雞婆跑出帳篷勸導他們 是他們互相提醒
收炮屑、垃圾的同時
其中一輛機車轟隆隆地去便利商店買統一新貴派之類的
放在供桌上
全體年輕人並肩拜土地公:「土地公,對不起,打擾了...」
我從帳篷縫隙看到他們認真的樣子
竟然有點感動
霧峰 光復國中
幾日後再南橫遇到一對老夫妻
就是讀這個學校
「還好921是半夜發生的,如果是白天,學生都在上課,傷亡不知會多嚴重...」
在台灣的另一邊 遇到知他故鄉的人
這對霧峰夫妻於是覺得我親切了

光復國中保留為地震紀念物
相比同樣的重災區東勢
卻什麼地震災況都沒留下
我覺得兩處的地方人士的思維非常不同
東勢這邊還曾經努力廢止支線火車
結果欠缺觀光資源的霧峰 多了一處特色 還順便帶起附近的光復新村
東勢....你問我有什麼好玩的 我一時還說不出什麼呢

市場的早餐
炒麵、豬血湯
東泉辣醬

省議會
我不敢保證省議會如果是在東勢
佔了一大片地。 又廢省了
會不會因為“妨礙地方發展”
而被拆除、重劃
最後變得毫無特色
也不留歷史痕跡?


看到台灣十大懸案之一。 在這裡留下索引。省議會保留的價值就很明顯了
紅色的獅子是很少見的配色
花園的鐵花很復古(當年是很新潮)
另一個保留省政府時代的富足安樂氛圍的地方就是中興新村
就愛隔壁的草屯
白宮前大草坪日間是放風箏六小孩的好去處
以前的光復節還是國慶日則會施放煙火
樟樹拱成的綠色隧道也很壯觀
在南橫遇到的霧峰夫婦
已經退休
在台東長濱租屋過安閒日子
那幾天。朋友分享了劉克襄的 “你好,警衛先生”
大意是 一個職退休的主管
遊山玩水了一陣子。 甚感空虛
回鍋就業
輾轉之間竟回到原公司當警衛
劉先生的心得:
「從他身上,從一個警衛的自信,我強烈感受到生命的達觀,但仍止不住搔頭,對自己未來的生活,還真不敢有有太大期待....」
。
退休了卻不知道做什麼好
還回去工作
不就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能發揮創意的
自動自發地想做的
旅行如果沒有後續的書寫、剪接
或者從中找到撈錢的縫隙
當然是乏味無趣
撐不了多久
。
昨天我去大直美麗華的時候
進去湯姆熊等人
看著小朋友們(包括年輕爸爸)玩電動遊戲
釣魚的拼命捲線
機車探險的身體隨著道路而傾斜、壓車
太鼓達人且自備鼓棒
還有在螢幕摸來摸去 我不知道是什麼遊戲的
總之。我看了半小時。也就膩了
這就接近沒有自身興趣的退休阿姨叔叔的旅遊狀態

劉克襄
以前他在某一國營事業上班,認真打拚半甲子後,一退休隨即雲遊四海,還以為人生從此快樂無比。
怎知,駕車兩三萬公里,走過很多地方時,瓶頸來了。玩得雖盡興,旅行到盡頭,竟然有一種無所事事的厭惡和疲憊。
最後他無法再前進一公里,決定回到職場,隨便應徵一個在地的保全工作。
他因過去的專長,被分派回原來上班的公司,在大門口當警衛。從主管變成看門,他可一點也不尷尬,既興奮又感恩,感謝老天賞賜這個機會。
每天站在大門口,他抬頭挺胸,氣宇軒昂地指揮著各種車輛進出,賣力地跟每個人打招呼。如今進出廠區上班的員工,不少人都是他認識的同事或部屬。他非常清楚老行業的作業流程,現在自是勝任愉快。保全公司把這個工作交付給他,顯然也安心許多。
我在附近走逛,腿酸了,坐在警衛室休息。他走過來,研判我年紀頗大,一問之下,沒想到我們竟是同年級。我馬上要退休了,他卻退而不休。
看到我還有些頭髮,他脫下帽子,讓我瞧著沒幾根頭髮的頭頂,「我除了上面頭髮比你少,但身體跟你一樣快樂喔。」
相信任何人走到他的旁邊,他都會如此分享心境。一般人或以為,警衛的工作只是枯守一個崗位,看來他很知足。他爽朗地笑著,用著這樣奇怪卻有趣的形容,歡迎我的到訪。
從他身上,從一個警衛的自信,我強烈感受到生命的達觀,但仍止不住搔頭,對自己未來的生活,還真不敢有有太大期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