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經到白米甕砲台
印象中要爬坡經過低矮的民宅區
早年海邊的房舍都是低矮的 因為建材不是很勇健 颱風吹一次就散了
當然也選擇背風面
現在的建築比較堅固
海景第一排才會有人蓋房子
這種現象只要到海邊觀察都可以看到
漁村都看不到什麼海景
因為前面有一堆東西遮風
如果看到面海的大片玻璃狀似很浪漫的新建物
居民會跟你說:「那都是台北聳來蓋的房子,憨子,風颱來玻璃都吹壞壞。」
即使撐過颱風
海風夾帶腐蝕性的鹽分
家電很快就如白千層 層層鏽落
這也因為台北聳隔個幾星期、幾個月才來住
電器長時不開 更加劇破敗的速度
幾年前到白米甕砲台
爬上旁邊的小山頭就要回頭了
因為前方不再有路徑
是糾結的芒草和雜樹
連貓都很難穿越
但是昨天(2021.01.22)
到了山頭之後已經有完整的步道
一直通到山下
可以形成O形步道
這裡下去有一個驚喜的發現
就是「暗砲台」
顧名思義是隱藏的砲台
入口在道路旁
門口有鐵柵欄
你一靠近 入口的燈就會亮
我們發現柵門是沒上鎖的
就從背包掏出手電筒開門進入
往洞口向外看
剛進入洞口的lobby挑高大約三、四公尺
保持岩石的粗獷原貌
然後就會遇到左右叉路
手電筒還沒打開
感應器就發現我了
一段燈在頭頂大放光明
走到這段燈之後另一段燈又會接力亮起
一直帶你到懸崖邊的砲口
水泥壁面和地面都很乾淨
應該是最近才整理、補妝的
防水也還在驗收及格範圍
也因為太乾淨了
少了一點神秘感
洞口框出一片海天
很像東引的安東坑道
洞外就是峭壁懸崖
不同之處是東引看到的是燕鷗
這裡看到的是老鷹
往右看是基隆港出口和基隆嶼
別有洞天這句話得到最好的詮釋
往左看是協和發電廠和外木山
向洞內看
保護起來的鐵棒
不知是何物
我猜是固定砲台的
隧道內有幾個小房間
可能是彈藥庫和寢室
牆上的洞應該不是書架 但是軍事知識匱乏的我不知是何物
我們退回叉路 走左邊的坑道
盡頭是雙胞胎砲口
牆上保留原始的字跡
比起塗掉重寫好很多
原來的纜線遺跡也保留著
若是在海天藍得汁液四溢的夏日來訪
這片窗景應該更壯麗
這天下午斷斷續續地飄雨
也可能是這裡剛整理 消息還沒傳很遠 沒遇見其他遊客
也可能其他遊客都是奉公守法的
看到洞口柵門關著 就沒進來
我們就享受著樣品屋似的坑道與海景
。
如果各位估狗
暗砲台只有市政府發新聞稿的一張
也就是市長在洞口視察的照片
坑道內和對外海景目前還估狗不到
所以我就自認為搶了頭香
回到今天的白米甕砲台起點
可搭301.302公車到此
雖然告示砲台在整修
以我頑劣的個性 就算隔著圍籬也要去看一眼
坡道起始就看到兩個小祠
先人祠和聖公祠
雖然我判斷都是“有應公‘之類的
但是為什麼會出現兩個?
此時雨勢稍大 我們在兩祠對面的住家騎樓暫避
順便問正在收衣服的婦人關於兩祠之事
反正網路也找不到兩祠的資料
婦人之言是我目前唯一所得
就記憶記之
大家參考就好
不必用考證的標準來為難
。
「我是聽老一輩的人說的,這邊以前是荷蘭人駐守,我們這三戶在蓋的時候,下面挖出一堆”封金仔“(也骨罈),都是荷蘭人,就把放在那兩個洞,以前是洞,我們小時候還可以進去玩,後來大家出錢蓋了祠,洞就封起來了,裡面都是”封金“
這兩個祠主要保佑我們這三家
之前有個法鼓山師父來看 說很靈感的
他說我們隔壁的有財運沒官運,就真的選了好幾次里長,怎麼選都選不上
我們以前的里長卻是有官運沒財運,當了七任,蓋了幾百間房子(營造業?),最後變成全國負債最多的里長。」
「白米甕砲台本來有古砲,後來我們的里長把它賣給中正公園,現在在中正公園。」
婦人所言應該就是二沙灣砲台的清代鑄鐵砲
這是今天聽到有趣的軼事
基隆的許多社區都喜歡漆成這種藍
可能是強調海洋城市吧
即使是兩層樓
也不會蓋在面海的山坡
而是背風的這面
因應多雨的基隆
畸零空間就弄成機車停車場
以我買過二手機車的經驗
最不該買的就是基隆
即使要買一定要看車架
以免買到敗絮其內的機車
修起來至少四千
丁字路口的壁畫
荷蘭帆船和燈塔
燈塔是新的燈塔
不是等一下會經過的基隆燈塔
廢棄的小屋
有小小的中庭
小屋門口就是一方風光
打瞌睡的貓被我驚醒
慌亂逃竄之間撞到了我的腳
老房子的屋頂過往是鋪柏油
厚得像龍潭花生糖
這間又加了白漆 變成牛嘎糖
夏天可能不會那麼吸熱
從工地圍籬的縫隙偷看砲台
只看得到這一點點
回程等車的時候遇到工地監工的女生
他說整修主要是把原來日據時代的廁所弄乾淨
再把之前被國有財產局賣掉的日據時代舊營房修成遊客中心
砲台周邊也要維修
本來預計三月開放
但是這幾個月一直下雨
工程停停走走
四月都未必能完工
砲台旁邊有一戶民宅
登山步道就在民宅旁邊
階梯中段有個小平台
社區宮廟遶境會經過大樹
樓梯的角度接近七十度
膝蓋不良的人可能會哀哀叫
宮廟遶境也是扛著轎子經過這裡呢
山頂有壕溝或避彈坑
有資料說這裡是觀測營
視野的確很適合觀測
標高102的白米甕尖
過了山頭就下山
前方是船、貨櫃碼頭
我雖然住群山環繞的深坑
但是也只有到基隆登山才有大船和碧海藍天可以滋潤心胸
觀景台
新的基隆燈塔
遠方的正濱漁港
第二個觀景台
觀景台底下有哨所
哨所下的懸崖就是前面介紹的「暗砲台」
哨所內部很乾淨
沒有不良遊客亂丟垃圾或拉屎拉尿
假如你不介意貨櫃場的忙碌聲
天氣良好的時候
可以帶啤酒和鹽酥雞來這裡迎接日出
繼續往下就會經過暗砲台
路邊有兩根水泥柱
應該是以前軍事禁地的大門
然後是基隆燈塔
燈塔介紹請看照片
以前都不知道這麼美麗的基隆燈塔
應該是封起來不給參觀
包括暗砲台和上面的景觀台
現在可以大大方方地從燈塔走到白米甕
再走到另一個燈塔
串成基隆市政府新近推出的「一日雙塔」踏青路線
等白米甕整修好適逢春暖花開青天白日
可以預期是熱門的網紅露肚臍路線
今天就先幫大家無償探勘了
基隆市府規劃「一日雙塔」 預計7月底完工
基隆市府規劃「一日雙塔」的新玩法,步道工程預計七月底完工,未來山友可以從「基隆燈塔」步行到「球仔山燈塔」。由於「球仔山」對面山區,在日治時期曾實施過「午炮報時制度」,文化局也考慮,將來可以在特定節日,中午放炮,重現報時場景。
從基隆西岸的球仔山燈塔,往基隆嶼的方向看去,碧海藍天。球仔山燈塔是在民國45年設立,過去位於軍事用地,所以不開放參觀,不過基隆市府正在規劃「一日雙塔」新玩法,從4月就開始在球仔山動工、鋪設步道,未來山友就可以從「基隆燈塔」步行到這裡,眺望美麗海景。
「過去是很小的路,很不好爬。」施作工人楊先生表示。對於記者詢問週末估計人潮,他回答,「差不多有兩百多個,有時候是外地坐遊覽車,從下面走上來,還是從(基隆)燈塔那邊走過來。」
基隆市議員、基隆青年陣線常務理事張之豪表示,「這些景點其實以前多半都是因為戒嚴的關係,它封閉,或者是我們一般的市民就算住旁邊,但是我們沒有辦法親眼目睹它。」
除了基隆獨有的迷人景緻,當地也蘊藏人文歷史,曾參與基隆西岸碼頭抗爭的市議員指出,球仔山對面的曾子寮山,在日治時期曾施行過午炮制度,在地的農漁民、工人,中午聽到炮聲,就知道可以休息、吃飯。
張之豪表示,「從台灣進入到日本時代,同時也是在進行社會的現代化。現代化重要的一些國民的生活習慣就包括守時,在這邊每天正確的時間放炮,讓大家也可以對時。」
午炮制度到了1929年被廢止,改發「電報」報時,隨著時代演進,早年的報時方式都已消失。基隆文化局考慮,將來位在基隆西岸的午炮所,可以在特定節日中午放炮,重現報時場景,為基隆的觀光增添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