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09 12:44:39| 人氣1,59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松山(三):是非成敗轉頭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自博物館發行卡片)
日俄戰爭決戰日,日軍發出的訊息是「今日天氣晴朗,唯獨風浪高」,我去「坂上之雲博物館」時,尚有微雨,離開時轉成天青日朗,算是「雨奇晴好」的午後。

 

自從NHK播出拍攝精彩的《坂上之雲》(真是拍得好,完全無話可說),


松山城、秋山兄弟和子規,又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

但對我來說,卻是情緒複雜。畢竟,甲午戰爭是臺灣住民「洪荒留此山川,缺憾還諸天地」(節自沈葆楨詠鄭成功句,聯碑現存臺南市延平郡王祠)的一役啊;日俄戰爭,日本、俄國打得慘烈,卻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打來打去,委實莫名其妙得緊。這對華人來說有點荒謬的一戰,也把立志學醫到仙台留學的魯迅,打得重新思考,想到一國的人民如果腦袋不清,即使身體再健壯也沒有意義,決定棄醫從文,「想」從心靈上改變清末人民的頹頓與無知。何況佳兵不祥,戰後秋山兄弟都曾動念出家,多少可以體會。

 

參觀坂上之雲博物館,是我到松山的原因之一,但倒不是為了館內展覽或秋山兄弟(所以我沒去秋山兄弟出生地紀念館),而是因為這是安藤忠雄的設計作品。

 

前往博物館時,看到公園旁河道,竟有白鷺棲止避雨之處,不由莞爾。


經過縣廳,就看到清楚的路標


沿著不大的巷道往前走,唔,安藤風格的建築就在眼前的林木掩映間







繼續向前,來到入口處



右拐可到博物館,左拐則可去萬翠莊




(萬翠莊後,漱石與子規住過的愚陀佛庵,在二戰時毀掉,1982年曾復原重建,又在2010年地震時因土石流崩毀,目前原寸複製於子規紀念館內,已見上則)。

 

往展館入口的斜坡長廊


迴身返顧




 

日本改用西曆後,很多節日直接轉過來,但也有一些地方沿用舊曆,於是同一個節日會在不同地方在不同日子過。如七夕,全國正式的是西曆77日,仙台則是在八月過,應該是沿襲原來舊曆的日子。中元,國家的正式日子是西曆715日,但德島的阿波盆舞祭卻是8月;而京都六道珍皇寺的「六道詣」,在8月盆節舉行迎接祖先的「迎鐘」儀式,也是一樣的原因。77日時,我人在直島,忙著看美術館,沒特別到民家街巷,來到松山,卻見各家門口擺放著七夕的裝飾和許願字條,連坂上之雲博物館門口,都有華麗的七夕裝飾。

 

入場券


館內介紹說明書



博物館是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的建築,由兩個三角形重疊而成。


(引自博物館發行卡片)


連接各層的許多長長坡道和樓梯,顯然是從「坂」字發想


(引自館內介紹說明書,下標*者亦同)






「登高,坡頂自有青天,倘若有一朵白雲閃耀,那就望雲爬坡。」(NHK《坂上之雲》片頭,該劇旁白由渡邊謙擔任)。而建築牆面除了清水混凝土,也採用了大量玻璃帷幕,正是要觀賞者一邊爬坡,一邊仰頭看蒼翠的林木和飄過的雲彩。





《坂上之雲》一書,既以日本騎兵之父秋山好古、海軍參謀之父秋山真之和正岡子規為主角(夏目漱石當然也現身書中)


館內當然是以明治時期各種狀況、三人生平相關資料、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各種文物及資料,及作者司馬遼太郎的資料為主(附筆:大阪的司馬遼太郎紀念館,也是安藤忠雄設計的。司馬遼太郎本名福田定一,最佩服司馬遷,又自覺遠不及司馬遷,所以自取筆名為「司馬遼太郎」)。

清水牆面有各種圖像、年表等等(當時日本政府幾位主事者,竟都是先後任「臺灣總督」,觀看時很難完全沒有情緒起伏)。最壯觀的兩面,一是複製了《坂上之雲》由1968年(昭和43年)到1972年(昭和47年)在產經新聞連載時的樣稿,共1296回,真是讓人屏息讚嘆,文章千古事。



另一面則是當時事件中的各國人物頭像,滿滿一牆,看到袁世凱、李鴻章,我有點無言對,沒再去找有沒有丁汝昌了。(書中和片中,對丁汝昌採正面評價,稱他為一代名將,但對清國海軍徒有精良武器的犀利批評,足堪喟嘆)。

 

館內設計也相當精采,實物、資料、影片、機關布景人偶、無一不備,(如:單是戰爭期間的各國新聞影本就夠嚇人了),不過如我一開始所說,情緒複雜,希望放進記憶的,還是建築本身。






頂樓還設計了可通室外的步道,可以在室外回顧藏有人類歷史的空間,也可靜靜觀賞室外的大自然,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當晚,下了整夜大雨,次日11號上午,除了偶然雨歇的空檔,可以說是在大雨中遊松山城,因為雨大,遊人甚少,也就可悠然俯仰其間。


(引自松山城DM

 

雖說我在各地,也看了好些「城」,但興致一直不大,可能是「城」所象徵的權威,以及政治、戰爭的意涵,和我的內心深處還是無法「和解」的緣故吧。

出發前,在臺北商量行程,旅伴提到,到松山第一想去的竟是松山城,我有點愕然,如果可能,我更願意去山頭火終老的一草庵或伊丹十三紀念館。不過後來我沒請旅伴自己去(之後的大阪城我就沒奉陪了),而願意一同前往的原因,倒不是因為該城是日本唯一有兩座天守閣的城,而是一來知道他佔地甚廣,應該有林木可觀;二來因為子規和真之小時候常在松山城的城牆爬上爬下玩耍、甚至放煙火,而NHK影片中還刻意拍了這張經典相片。


那就雨中登坂上松山,試窺青天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囉。 


(引自松山城DM

 

冒雨來到松山纜車站,門口牆上有巨幅的秋山好古馬上英姿,前面一排漱石《少爺》中人物(《少爺》果然無處不在,^_^),可以伸頭拍照,和少爺無關的漱石好友子規,則以打棒球造型出現。





買了票,搭電扶梯上樓,行經諸多有關松山的展品,來到纜車乘坐處,因為天雨,為了安全,「飛椅子」(下圖那一排吊掛物)停駛,只能搭纜車。







纜車下車處

雨中小亭,遠處是休息處和賣店。




子規詠松山城句碑,及徘句投稿箱

 

松山城對遊客是很親切的,相關規定,除了天守閣是木構建築,進去要脫鞋外,城內城外,甚至天守閣內,都可隨意拍照,同時,導盲犬可以進入天守閣,這一點就很「感心」了。

 

因為下雨,對拍照當然是一大考驗,不只要小心步伐和站立處,不要摔跤;光線難以控制;有時一手撐傘護相機,一手拍照;有時把傘夾著,意思意思擋雨,雙手取景拍照……;總之一整個狼狽,有時雨實在太大了,就放棄不拍了。下PO所拍相片中幾個我喜歡的景象,不多做說明。相片是絕對拍得不好,算是雨中紀念就是。









我好像沿路都在拍路和牆,到京都後更嚴重。

 

松山城主是松平家,也就是德川家,所以家紋也是美麗的葵葉。



既是城,自有各種防禦工事





牆上方洞,是為了把石頭丟下,打擊來犯的敵人。


各式的窗戶也都為了守護和攻擊,包括天守閣內的窗戶都不例外。






(石頭要運上天守閣,也夠辛苦的)

天守閣內展示了各種武器、刀槍、盔甲,那就不拍了,還有大弩和讓遊客感受出陣,可以自行穿戴的衣裝,還附有穿戴說明




展品中,我最喜愛的是一只杏黃菊地葵紋小茶杯


天守閣中的樓梯與燈光:




望向戶外

 

別時,小院清寂,雨中興廢存亡俱已矣。



台長: 惟願
人氣(1,597)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萍水相逢 |
此分類下一篇:來去內子町(上)
此分類上一篇:松山(二):詩書敦宿好

Fangying
補充說明
我對大阪城沒意見
只是我已經去過兩次
暫時不想再奉陪第三次
(除非有餘裕
自己閒散慢慢走)

何況同一時間我還有更想去的地方
(寫到大阪時再說)
2012-08-09 17:25:06
小風
祇園精舍鐘之聲,

諸行無常,

沙羅雙樹花之色,

盛者必衰。
2012-08-12 01:47:09
F
哈哈
心有靈犀
這幾天我正在不知第幾次重讀平家物語呢

另外也在讀京大雙璧,萬城目學外的那一位
過兩天上來寫幾句好了
2012-08-12 08:51: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