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二天,總算搞懂了這首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其實,我很想問大家?這一生是否曾有,那種「心痛」到想流淚的感受呢?從人的角度來看!多數人泰半是「喜新、厭舊」所以呢?演變成多數人、都不怎麼去珍惜現有的幸福,反而想去追求(征服)那種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追求。
從修行來看,「生活即是修行、修行既是生活」。是不需單獨去切割它,那反倒背離「修行」的原意。從古至今有多少人?是因為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那才轉向想「修行」呢(詩人「元稹」也是)?但大家有想過,「修行」本身其實不是在贖罪!是在「反省&省思」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省思讓自己內心逐漸強大。有一句話能通透來解釋,「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才是真正「修行」最終目的(當你能真正落實在自己生活之中,那你已離「開悟」不遠)。開悟某種程度來說它也是種「放下」,但是它知易行難。
為何「知易行難」呢?縱然是倉央嘉措(六世達賴),還是一樣有著諸多的放不下!更何況凡夫你、我呢?一代(情聖&高僧)倉央嘉措暫且都如此!也因此他留下了多少讓世人動容的作品(看似是情詩,其中卻道盡了些許做為一代高僧轉世靈童的無奈):
是人(誰)能無情?可惜的是世人多半不懂的去珍惜!或許唯有失去的當下,那才能讓大家學會珍惜吧?最近利用時間把「兩世歡」,這部三十六集的古裝劇看完了,劇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也就前言我想問大家的「心痛」到流淚的感受,這種感受很難用筆墨來形容(但那是真的會「心痛」而且很痛,正如劇中女主角所形容心中會空了一塊的感覺)!但在人生漫漫長路上或許有天你也會明白的,但那不限是於親情、或者男、女間的感情(人生路看不透、捨不得、放不下,是所有人都得面臨的功課)。
其實最大關鍵是「付出&預期」,從「因果」來解釋或許會比較讓人能「放下&釋懷」!俗話說,沒因、沒果難成一家人(親),男女之間呢?若沒相當的「福報」你再怎麼苦苦追求,終難圓夢?從因果來解釋即是「業力」,累世的業力造成今世的再次相遇,只可惜在人世(隔陰之迷)的更替下你已忘了我、我也已早不識你(但是在業力與累世的習(襲)氣的牽引下,終又再次相聚首)。所以在人海裡每次的相遇都是有其意義!只不過,隨著「六道」流轉下忘了(所以要記得感恩!因為凡是懂得感恩的人雖然不能保證讓你過的更好,但是肯定讓你此生比較平順)。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因為求來的,終是要還的)。
修行中獨處的力量至大!那也正是個人提升的重大關鍵力量。一個害怕寂寞的人,那你就極難在修行中有什麼重大突破!唯有獨處你、我才能懂得「反省&省思」,可惜世人多半喜愛熱鬧讓自己時光從中流逝。想想,「佛陀」倘若沒前六年的苦行,大概也不會有後來的菩提樹下夜賭明星の「明心見性」。
「貪逸」是修行人最大的弊病,也是南閻浮提眾生都有的習性之一。偏安的心態總以為來日方長,不知一口氣上不來就是下輩子了(血肉之軀的你、我只要一個小小病毒,都能讓你、我命喪黃泉。從這次新冠病毒 (COVID-19) 疫情嚴峻來看,它將改變全世界公衛觀念)。談到此!還記得六年前我往來學校工作被染到「水痘」病毒,也曾一個人住進負壓隔離病房九天,那種無助&絕望我也不曾忘記(醫生說年齡越大染水痘越是危險)。當時還驚動了「不動明王」前來,在我病床前畫了一道無形「結界」用來保護我。
佛經、善書一本翻過一本!請問有誰?真的有那份定力有過把一本書,從頭到尾完整看完過的呢(更別說參透它)?那再大的善知識你、我也會錯過(貪逸、喜新厭舊)!大陸上有很多「修為」程度相當不錯的人,就當年我們在查找五百羅漢!「普賢菩薩」說前來轉世的「阿羅漢」,雖散居二地(但大陸這一部份人數佔比較多),雖然能在台灣出生的「福報」上會略勝一籌,但在才學&修行境界上未必會高於大陸上(日後有機會交流你自然會清楚)。
照他說的(通靈老師),長的漂亮的藝人死後都是成仙不成,其它人不就全下地獄嗎?正確,生前沒種德(德田)的人哪裡也去不了,更別說升天。其實生命是等值(眾生一律平等)的,不管是藝人還高官、巨賈,在高靈世界看來都是一樣,差別在於你生前是否有「植德」,有德三界都遵之(就算菩薩見了你,那也得讓路)。所謂の「通靈」,這位所謂老師究竟是通到哪裡呢(假如是心術不正所感招來的,不過只是鬼道眾生所給的訊息罷了)?雖然胡說八道(也有一定安定人心的作用),但這只能私下講(俗話說,善意的謊言)。但是若你一而再三,用這種手段來讓自己增加知名度,那你是會被記上誤導眾生的責任(陰報來的很快)。
文末想來探討,修行與欲念這個看似相互抵觸妨礙的彼此!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應該放棄它?這裡先來講講近年台灣才發生的同婚一案,它所引起的波濤不小,但隨著時間很多人從為反對而反對,轉而成能理解(雖然不支持,但已不再那麼排斥了)!可見很多觀念是可以轉變的(我自己的理解是,那只是個裝錯靈魂的軀體)。所以我自己,也從反對的立場轉而支持(但在傳統宗教要被認同,還需要相當的時間)!最近跟有個朋友聊及!她想結束目前這段婚姻專心「修道」去!
前幾年,我在李師父哪裡曾聽到過一句話,「出了家、忘了家?」當時李師父的看法是,搖了搖頭不表讚同(因為他二女就是出了家,去當個比丘尼)。從因緣來看!每個人的因緣路都不同?我們是沒法用某一案例套在所有人身上。我個人淺見,人生是學佛、修道或者出家&學道,是心在引導著你接續前世的因緣,但做出決定後就沒了後悔的藥,在家修未必就是縱情聲色之中,出了家也未必是真釋子,完全是個人心在造作(道在紅塵鬧市修,全憑皈戒作根由。在塵不塵真佛子,在俗不俗是真修)。
既然談到「通靈」,就讓我想起的是(李文德)師父,當年來此(麻豆文昌祠)時是 1991 年,這裡相當陽春就只有主寺(而且很舊),在李師父個人努力下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蓋(禪堂、讀經處、服務處),鋪地磚、蓋雨棚、植樹(盆栽)、全寺上漆整理的美倫美煥!但他卻離開了。近年跟(李文德)師父聊最久一次!就是坐在「天下為公」前的椅子。我一大早(農曆大年初一)就開車上高速,不到清晨六點就來到「文昌祠」,約莫聊了一個小時他還幫我(把脈)!席間就聊及台灣某首富,再次轉世為農夫(要讓他從新認識土地的價值,取之於民不應該是只在謀圖私利),其二太太將淪為乞丐來轉世(地藏菩薩前來講述的)。有二張照片(文昌祠),可以清楚看到當時的桌上&椅子擺放。
私慾斂滅消苦業,悟透禪機空色相。情私不除業障阻,聖慧不發盡枉然。愛欲起時心魔現,淫念化消正氣清。凡緣漸捨早脫俗,泰定無畏登聖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