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2-20 12:29:00| 人氣5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厚 德 載 福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民間信仰來看民間信仰,目前的幾大系統分為:媽祖、關公(恩主公)、濟公、母娘、土地公,這五大類系統最具規模!然到目前來看最沒爭議的是關公(恩主公)與土地公這二系統。關公(恩主公)這系統與一貫道或鸞堂有關,你若是外人你也很難一窺究竟!自然少了爭議性。土地公就民間信仰來看!就是求財,意欲鮮明自然也就相對沒什麼爭議可言。
 
一,
 
先來說說,我最熟悉「濟公」這一系統,這就得先來介紹「濟公」是誰呢?生於南宋俗家名「李修緣」佛教徒稱他「道濟禪師」,相傳他乃降龍羅漢轉世。至杭州靈隱寺出家,拜元空長老為師,元空長老替他取個法號叫道濟。悟道後,在世裝瘋賣傻到處降妖除怪,替忠臣、孝子、貞女、節婦治病。
 
在台灣目前的民間信仰中信奉「濟公」的人數不少於媽祖!但他目前來說都是透過乩身附身降靈方式,來與信奉的眾生對話居多。所以乩身人品成了最關鍵的因素之一。這個你會說,降靈過程很多乩身都半已失去意識,但還是有個人意識存在的也有,就目前所知乩身在完全沒意識下的降靈,那應該算最準確的。
 
他目前來說都委身於民間宮壇來降靈,所以也造成很多人真、假難辨?是最主要因素。所以不乏被有心人利用來騙財、騙色(所以他的爭議性也就從來沒少過,也一而再三有人受害傳出)!
 
但是假如真「濟公」前來!他靈驗的神蹟真的會讓人嘖嘖稱奇這也是事實,所以人(壇主或宮主的品德)就成為他最關鍵因素。當年「濟公」師父也題議過由我來當他乩身,我媽就以我還得繼續讀書婉拒了他。
 
二,
 
「媽祖」信仰沿自於鄭成功來台!由於早期移民多自福建閩南地區渡海而來,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海神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所以目前台灣來說最早的聖母廟都座落於古都(台南),由史實來看真有其人,出生於宋太祖元年莆田縣湄洲島,姓林名「默」小名「默娘」世人都稱他為林默娘(由史實來,看他出生還比濟公還早)。
 
就目前所知,「媽祖」就很少降靈附身,多半採用「扶手驕」方式於供桌前寫字,與信眾溝通最常見。所以他少了人為代言,也少了一些沒必要的無謂爭議性!但由於「媽祖」信仰在台均有三百多年以上歷史,信奉的人數也多,相對衍生出都有固定廟產的問題!
 
所以各地「聖母廟」主委一職卻變成是很多人冀予的職位,所以各地政商、士紳、黑道都是在搶食這個位置不言可喻(你若沒點來頭,那就想都別想了)!這大概是「林默娘」想都沒想過的問題吧?現代媽祖廟的功能只剩擺設!再來就是逢年過節的廟會活動居多,已經少了真正教化民心的功能!這點是相當遺憾的。
 
我跟「媽祖」也算相當有緣!出生於「小媽祖」廟旁,現也居住於「媽祖樓」旁,我也曾吃過「媽祖」所開天方,「媽祖」在台灣來說靈驗事蹟多不勝數!但目前來說,我都當古蹟來逛這些廟宇,去了就合掌、恭敬、鞠躬後就離開!我想「媽祖」既然這麼靈驗,那他應該也知道我在想什麼?在此我就不多著墨了!
 
三,
 
那「母娘」信仰呢?這應該所指的是「瑤池金母」,但後人又加了地母、梨山老母等進來,這是原自於清末的「白蓮教」所衍生出的的宗教,跟著國民政府來台落地生根的宗教體系。聽說最早隱身於一貫道裡面,當然也不被國民政府所認可,所以所有儀式只能暗中舉行。「白蓮教」大家如果不熟的話,那他有一句話你應當會記起!「神功護體,刀槍不入」那也就因此引來了清末的八國聯軍。
 
我最早接觸是在民國 82 年左右(離現在大概也有 26 年),經人介紹來到台南新化的一間私人道壇(在果菜市場旁),所以論資歷應該不算淺,他特色是赦因果、會靈、接旨,也就是俗稱跑靈山去接無形旨,剛開始接觸你會覺得好玩因為他會指示你,到某某地去接無形旨(腳踏西岐城,封神榜上有我的名)!但越跑你會越跑越多地方(他會指示你這次要去那裡)。
 
他們所謂的經典「封神榜」,也是一大問題,這是一部中國古代的神話小說,近來學者多認為「封神榜」為道士陸西星所著,而許仲琳可能是重編目次,修飾情節再度刊刻,然他所描述的故事情節是,周朝與殷商的對抗與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此書是於明朝隆慶、萬曆年間問事的作品,然他所講的是周朝與殷商的事蹟,這作者不外乎參考古籍,或憑藉的是靈感與創作。這說明了什麼呢 ? 書中許多故事情節都純屬虛構。
 
所謂「靈主」,我看完靈修一書的理解是,累劫以來的自己,這並不是指所謂的仙佛,很多人都誤認是指無形界的仙佛,這是錯誤的觀念,延伸出大家都認為,自己背後總都有尊仙佛是主,這是錯誤的觀念,既然是無始以來的自己,這我們套用佛法唯識學上的,業與識的說法是非常吻合的。
 
說實在話我雖接觸的早,但我只到台南「開基天公廟」赦因果階段!我就不再接觸了。聽說最近幾年又被有心人士所用待價而估!所以「母娘」信仰騙色絕少聽說!多數是(假鬼、假怪)用他來騙眾生口袋裡的錢居多數。所以你要接觸我不反對!但你得看緊自己荷包。
 
從赦因果的角度來看,燒金、獻果既能赦因果,世人何愁有煩惱?真正的赦因果是發自內心「懺悔、發願、行動」,去補正錯誤、修正自己行為!不是一句你知道錯了!你的事就變菩薩的事。正所謂:道由心起將心懺!是為真「懺悔」。
 
四,
 
關公又叫(恩主公),這個名由來聽說是由鸞堂開始流傳,鸞堂是一種以扶鸞方式為主的宗教組織,扶鸞又稱扶乩,持形狀似「ㄚ」字形的桃木筆,在沙盤上寫字的宗教儀式。在我所列舉的五大信仰來說,目前來說他算是最少爭議性質!我們在很多廟宇所看的善書,很多也都稱為「鸞書」夾雜於各類佛經道書中!「高王觀世音真經」聽說就是由鸞堂所流出的作品。
 
台灣的鸞堂以三恩主(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體系為主流,乃因日治時期因鴉片煙的危害,新竹地區的鸞堂引入了一種,利用鸞堂戒除鴉片煙癮的方式,頗有成效,鸞堂乃廣為傳布。扶鸞的內容大都為勸善詩文(有強烈的教化色彩),相對其宗教爭議性質也最少,但他的詩文從正信宗教角度來看他,只能列入「善書」這一類。
 
後代帝王對關羽的神格化
 
關公何許人也!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從一介武夫到成為關帝,始作俑者是孫權,在孫殺害關羽後,因害怕其鬼魂會作祟危害自己,便以諸侯之禮埋葬關。宋徽宗使張天師(張靖)召關羽除滅蚩尤,並封關為「崇寧真君」,說這是關羽受封之始。元朝皇帝雖篤信佛,但卻視關羽為佛教護法,明神宗甚至封為「三界伏魔大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大帝」,
 
佛教則把關羽列為護法伽藍,隋朝智顗和尚在玉泉山建立精舍時,關羽請求受戒,寺成後關羽便為該寺伽藍(寺廟護法神),又有傳說禪宗北祖神秀因毁玉泉山關公祠,而對關作補償,讓他成為玉泉寺伽藍(這就是由來)。
 
至於民間一直流傳著關公掌天盤(當了第十八代玉皇上帝)一事?這也是各說各話!我只知這是一貫道流傳出的一席話,至於真假老實說我也不清楚?就讓大家自己想啦!
 
五,
 
「土地公」信仰,土地公是鄉土的守護神,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即是在描寫土地公的蹤跡各地皆有,無所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土地公,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
 
根據典故!周朝一位官吏「張福德」,榮任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勤政愛民,享年一百零二歲壽終 3 天容貌不變宛如活人之相,眾人前往瞻仰人皆稱奇。後繼魏超接任統稅官,其人奸惡無常,愛財如命,因有權勢在身,橫行霸道,想起「張福德」生前為官廉正,百姓感其恩德,念念不忘。
 
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發展(是其由來)。
 
不瞞大家,我當年夜夢白袍「地藏菩薩」!他就於夢中指示我,要是有任何困難就去找「土地公」,你去他定會傾全力相助於你。我在此之前也做過不少實驗!只要淡季前去崁頂福安宮找「土地公」,那回來很快就變旺季!這究竟是為什麼至今我仍不得其解!學佛後,我反倒很少前往一來不想欠土地公恩情,二來知道人的福報都有其定數!隨遇而安就好。
 
「土地公」信仰,給大家的就是安定人心與求財,相對意欲非常鮮明也就沒什麼爭議可言!「福、德」二字看似簡單,其實他深含著有德之人、福自來的意思。福報向來皆非求來的,是你的一言一行所種植下的的因,它日結成的果自來的(厚德載福)。從宗教角度看,有福(福報)比有錢好,有福是享不完的,有錢遲早都有用完的一天!有福之人,雖招大難也能化解,四處遇貴人相助。有了錢財若沒智慧多損其志。俗話說,倘若你沒福報,財多必身弱!
 
語末:
 
宗教向來就是安定人心,心靈向上提升的力量,但在人為意欲下多少宗教變的只會更複雜!讓人不敢恭維與接近,那完全是人為所造成的問題,凡「善神」定也會遠離這些廟宇(因為那有違自然法則)。最後我想到二句名言跟大家結緣,觀世音菩薩: 「鬼之冤債以功報,何用紙銀日日燒,紙錢能把冤相抵,世人何愁有煩惱。」關聖帝君: 「詭詐奸刁到廟傾誠何益,公平正直入門不拜無妨。」
 
備註ㄧ:
 
( 所謂「天方」是在醫生都束手無策藥石罔效時,由「媽祖」做主請老天賜藥,用火爐與茶壺燒開水,配合固定時辰 (一般都是清晨),在茶壺上點三支香,就像一般我們煮中藥是一樣的過程,差別是茶壺裡只是開水,至於飲用起來味道如何呢 ? 好像真的有股藥味。) 就我現在的理解,這應該是由「媽祖」請諸天善神,前來投藥進壺中的儀式。
 
備註二:
 
北宋蘇軾,曾得一幅前蜀簡州金水張玄畫的「十八羅漢圖」,蘇軾所標示出羅漢名字,也將慶友尊者《法住記》作者題為「降龍羅漢」。所以「降龍羅漢」這個千古謎案,這位藏傳喇嘛(章嘉呼圖克圖活佛)可能誤導了乾隆皇帝,造成御筆錯題了大迦葉尊者是「降龍羅漢」,這個可能性是最可信。

john 2019 2 20

台長: john
人氣(52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