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02 00:27:33| 人氣3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藉境修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行雲流水 聖嚴法師著

三四、藉境修行

四月十五日,星期四。

王崇忠居士知道我於前一天晚上病重,而到昨天,幾乎整天在養病,故於昨晚,特別給我送來一條他自己隨身攜帶而沒有使用過的鵝毛被。讓我睡得非常暖和。同時也請來了一位旅館的特約中醫師羅先生,為我做了三十分鐘的全身推拿,費用是人民幣三十元;加上我們隨團的陳瑞賢菩薩,又給我打了感冒針和營養劑,一夜睡得很好。

十五日早上五點半起床,六點半早餐,七點整裝上車,從大理出發,再走上滇緬公路回昆明,經過祥雲縣、南華縣而至楚雄巿,已是下午二點。在上雞足山那天的同一個招待所二樓餐廳用午餐,下午三點半,從楚雄出發,抵達昆明飯店已是晚上八點。

在昆明往雞足山的這條公路上,除了載運磚塊、農產品等的大小貨車之外,只有長短程的公共客車。像我們所乘的高級遊覽車,是很少遇得到的。那些長短程的公共客車車廂擠滿了人,多半沒有座位,而且連車蓬頂上面也載滿了貨,籮筐、箱子、包袱以及成堆的雞鴨等。

正因為這條滇緬公路,尚是以提供輸送物資為主的主要孔道,路面並不寬闊,路況也不良好,特別是沿路沒有一間比較可以使用的公共廁所。

雖然在路邊偶爾有幾處毛坑,或者當地人已經把它看作是現代化的廁所,那也只不過是磚砌有牆有屋頂的茅坑。多半的廁所是僅有一道「L」字型的矮牆,沒有頂蓋,只擋住了朝向馬路及來車方向的兩面,另外兩面沒有遮擋,縱然無人故意去看人家如廁動作,對外地去的人總是不習慣。而且這種茅坑,其臭無比,上過一次廁所,不管大解小解都會被薰得滿鼻孔的悶屎臭,連身上每一寸皮膚也都粘附著臭味。以致我們的團員,寧可跑到老遠的山溝裡去方便,還覺得比較衛生且更有安全感。

亞星旅行社的薛總經理,因此而發了願,要在這條通往雞足山及大理的公路上,建築若干座真正現代化的公共廁所。我想這倒不是僅僅出錢修建廁所,就可把問題解決的了。鄉下根本沒有自來水,如無專人看管、照顧,再好設備的公廁,過了一星期,也會跟原始茅坑的情況相同;假如要人照顧,對於那些人員的薪水是其次,誰來管理那些人,如何管理那些人,也是問題。在那樣偏遠的地區,廁所收費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對薛經理的願心非常讚歎,願她能克服一切困難,來造福通往行客。

有關於廁所的經驗,我們在從昆明上雞足山的途中,好多團員抱怨,甚至寧可整天不喝水,少吃東西,而憋著不上臭茅坑,也不去露天方便。我便告訴他們:這正好是一個藉境鍊心的修行因緣。要觀想不是廁所本身臭,而是大小便臭,大小便是人解的,那是因為進了飲食,可是食物不會臭,而是人的腸胃未把食物全部消化排泄出來,製造出了臭氣。廁所也不會髒,從地水火風四大來的,又重回到地水火風四大去,暫時的因緣聚散,形成了各種假象,何必放它們不下!在《楞嚴經》中,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如會用功修行,看到什麼顏色,聽到什麼聲音,聞到任何氣味,嚐到任何滋味,都會使之悟入妙明的佛心。當你進入這樣的臭廁所時,正好可以修行「觀身不淨」,若觀想成功,則淨無淨相,臭味無味,聞臭的當時,正好可以提醒自己,藉境攝心。萬一觀想不成,也可以連續地默念《心經》的經句:「不垢不淨」。

因此,好多人上過廁所出來,若有人問:「怎麼樣?」總是回答:「乾淨的很,趕快去。」「不垢不淨,好得很。」這樣的訓練,雖沒有開悟,至少也不起煩惱了。

三五、華亭寺與虛雲和尚

四月十六日,星期五。

上午八點三十分登車,前往西山公園,參觀建於元朝延祐七年(西元一三二○年)的「華亭寺」,這一座古寺跟虛雲老和尚也有一段因緣。

根據《虛雲和尚年譜》所載,民國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虛雲和尚受雲南督軍唐繼堯之請,在昆明忠烈祠建水陸道場;民國九年(西元一九二○年),就被唐氏請到昆明西山的華亭寺,《虛雲和尚年譜》的這段記載是這樣的:

昆明西山華亭寺,古剎也,其地風景至佳,寺僧不能住持,日益荒廢,近且欲售與西人作俱樂部,地方政府批准矣。予惜之,言於唐,請其保存名勝。唐納予言,暗與王九齡、張拙仙諸公議定,設齋敬邀,袖出紅帖,請住華亭寺而重興之。三請受帖。

民國十一年(西元一九二二年),虛雲和尚八十三歲,在其《虛雲和尚年譜》,另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是年起,重建華亭寺(亦名雲棲),昆明湖西岸,有碧雞山,因阿育王第二太子至此,見碧鳳一群,乃居此修煉成道,號碧雞神,以是名山,諸峯如屏,卅華亭寺。元時有玄峯禪師得法於西天目中峯(明)本國師座下,來此開山,名「圓覺」,後人以山為名,遂改名「華亭」。前年幾售與外人,予言於唐督,乃贖回,請予住持,動工重建。於土中掘出古碑,有「雲棲」二字題識,年代已湮滅矣。後將此石嵌於海會塔上。

有關的詳細資料,可以參閱《虛雲和尚年譜》附錄張璞撰〈重建碧雞山華亭峯靖國雲棲禪寺碑記〉。

從資料顯示,這座華亭寺,在元朝至治三年(西元一三二三年),玄通元峯禪師,在此修建大光明殿,供奉毘盧遮那佛及十二圓覺菩薩像,因取名「圓覺寺」。到了至元五年(西元一三三九年),元峯禪師從江南請回《大藏經》一部,一千四百六十五冊,藏於觀音殿。明朝景泰四年(西元一四五三年),重修「圓覺寺」,題名為「大圓覺寺」。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元一六八七年),雲南巡撫王繼文,重修該寺,名為「華亭寺」。虛雲和尚接任住持時代,該寺已是一片荒涼,庭院野草叢生,在唐督軍支持之下,大興土木,徹底翻修;建藏經樓、修大悲閣、築放生池、增鐘樓、塑羅漢像、培植花木,完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十方叢林,取名「靖國雲棲禪寺」。但到現在大家還是習慣稱其為「華亭寺」,當時常住僧眾,五十餘人。

文革期間,華亭寺也未倖免。到了一九八九年,大陸政府撥款重修,並把該寺的管理權從政府的園林部門,移交給雲南佛教協會。直到去(一九九二)年,園林部門的人,才全部遷出寺外。重修之後的第一任方丈是開起老和尚,已於去年圓寂,迄今尚無人遞補。現在的負責人則為年僅二十三歲的心明法師,故亦由他接待我們;他從十三歲就已進入華亭寺,故對該寺的情況,十分熟悉,聰明而又達練,以他的舉止談吐來看,都像三十歲以上的人。

現住僧眾二十多人,在寺內工作的在家眾四十多名。當天,另外有一位六十五歲的老當家師護昌比丘,也在幫忙接待我們。

我們在該寺,見到了好多碑碣,多半是被紅衛兵撞斷敲破,字蹟模糊,被蒐集著躺在兩殿之間的露天空間,其中包括虛雲和尚重建該寺的緣起文。現在嵌於牆上的石碑,卻是最近重修該寺捐款人的芳名,並沒有文字記述其始末的說明,當然沒有多少文獻的價值。

我在該寺的左側,禮拜了虛雲老和尚的舍利塔,泫然涕泣,感慨良深!在他一生之中,度化了不少的人,重修了許多寺院,真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沒有虛雲老和尚這麼一位高僧來到,在民國時代的雲南佛教史,幾乎要變成一頁空白,由於他的悲心大願,才復興了當地的佛教。雖在嗣後不久,從大陸政權統治的初期,直到一九七九年為止,佛教已經在中國大陸徹底消滅,可是,再度允許佛教寺院恢復活動之時,還是從虛老重建過的寺院基礎上建立起來。可見他的心血,並沒有白費。

虛老曾有兩句名言:「空花佛事時時要做,水月道場處處要建。」空花水月,本身就是假的,不僅是臨時的,根本是虛幻的;可是假戲要真做,對眾生絕對有益,這對我們的朝聖團,應該是最好的啟示。凡是參與法鼓山的建設運動者,就需要抱持這樣的觀點去努力:能做的要趕快做,盡量做,至於將來如何,不必我們擔心,只要做得踏實認真,以後縱然被再三夷為廢墟,還會有人在這個基地上重建再重建的。

當時的虛老,以八十三歲的高齡,修建華亭寺,並沒有想到他能活多久,該寺將來會怎麼樣。可是他那種愛護道場的悲願,以及不怕辛勞的精神,在文化史上,在人們心中,永遠是光芒萬丈。




三六、滇池.大觀樓

四月十六日的上午,訪問了華亭寺出來,前往昆明巿南郊的昆明湖,也就是歷史地理學上著名的「滇池」,又名「滇南澤」,又稱「昆明池」,它是中國第六大內陸淡水湖,總長四十公里,寬約八公里,它在漢代,就已經形成,例如《後漢書》的〈西南夷傳〉,有這樣的介紹:「此郡有池,周圍二百餘里,水源深廣,而末更深狹,有似倒流,因謂之滇池。」池旁土地肥沃,並有金馬及碧雞二山,東西夾峙。池之吐口,在昆陽縣北,卅海口,視其通塞,以占農田利害,歷代常有濬治。池水自口西北流,北通金沙江。

大理的洱海和昆明的滇池,對於雲南的農業灌溉和文化的開發,有絕對的貢獻。自古以來,不善於利用水者,便會造成洪水的氾濫,或帶來常年荒旱的危機;長於水利者,便能因勢利導,而為民用,成為滋生萬物,富國強民的資源。

在往滇池的途中,我非常睏倦,重感冒尚未離身,大夥兒到了滇池前的龍門景點,我已無法隨同前往,所以又向大眾請假,留於停車場的販賣店休息。我雖沒有買任何紀念物品,該店的店員還是讓我坐了兩個小時,並且提供了幾杯開水。

午餐後,再度出發,參觀昆明巿區的另外一個景點,名為「大觀樓」的公園。根據說明知道,該處原只有一樓,後來闢為公園,目前已成昆明巿內一個供人休閒遊覽的主要景點。

「大觀樓」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九六年),其地理位置與太華山隔水相望,故稱樓前的水域為「近華浦」。現在的該樓,據當地人說,已跟中國古代的幾個名樓相媲美,那就是說,它已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等齊名了。

我們看到的那座公園,的確相當優美,不論是園中的花草樹木及幾棟典雅的中國式建築,或者樓前的那一片湖泊水域,都被布置得像人間的仙境一般。

其中最能吸引文人雅士前往欣賞的,是一副由清乾隆年間(西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的一位寒士孫髯翁,為大觀樓撰寫了一副多達一百八十字的長聯,氣勢磅薄,允為不朽的文學作品。它的上聯寫滇池的風物,下聯寫雲南的歷史。

在清咸豐七年(西元一八五七年),長聯與樓宇同毀於兵燹,清同治五年(西元一八六六年)重修,到了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雲南總督岑毓英,託趙藩重以工筆楷書刊刻,而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現在抄錄如下,敬請分享: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耆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儘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疎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要讀通這副長聯,還真需要有點學問,這代表著古代的文化,是屬於士大夫階級欣賞,對一般文學修養不夠的平民,實在很難理會。大陸政權允許把它掛出來,也可以說是一項開放,使得當地旅行社的導遊們,要把它熟背以後,拿著一篇註解,來向觀光遊客說明。

當大家飽覽大觀樓公園風光的時候,我在樓旁的樹下,靜靜的坐著,好好地休息了幾十分鐘。出得園來,已近薄暮的黃昏時分。


台長: john
人氣(3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